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向浙江人致敬——兼答河南某先生 杨曾宪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向浙江人致敬——兼答河南某先生 杨曾宪
所跟贴
向浙江人致敬——兼答河南某先生 杨曾宪
--
wm
- (4292 Byte) 2003-1-26 周日, 下午9:25
(334 reads)
牛满江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文中所引论据颇多失实,比如
(94 reads)
时间:
2003-1-27 周一, 上午9:5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国内文化名人,大概十之三四出自浙江”
没有那么多,学者(包括文化和科技)最密集的省份是江苏,95年中科院院士原籍为江苏的大约百分之四十不到。浙江百分之二十出头,二者相加超过六成。
之所以江浙两省文人多,有两个原因:首先可以说是传统,苏南(包括扬州)浙北(包括宁波金华)历史上就文风鼎盛,一千年以来的识字率一直是全国最高;其二这两省都是西学东渐最早的地区。江浙在庚子前后就分别置办了数十所省立中学堂。现在这些学校都过百岁华诞了,在博士稀缺的八十年代末,很多中学就已经超过百名博士。
罗嗦了这么多,我想说明的是:浙江人的所谓成就其实还是环境和风气所致。在于他们(包括江苏)比其他地区先行了一步,才占据了跑道的内线。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最近五年新进的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江浙比例大幅下降,因为其他地区赶上来了。
“实际上,浙江人很少从事抢劫之类的刑事犯罪,浙江也没有其它地区的种种不稳定因素”
这个是作者对浙江善良的误解了,浙江杀人强奸之类的恶性案件多少我搞不拎清,但是抢劫绝对是不少的。在九十年代初,代表浙江精神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个说法,只要你起得够早,每天都能捡到耳朵手指等小玩艺,那是抢劫金耳环金戒指案件的副产品。还好,金项链一拉就掉,否则就能捡到大玩艺了~@##$%^&*(~!@##$%^!!
“结果,十几年下来,贫贱的浙江人,成为各地的小老板、大老板。对这样的浙江人,你忍心去诅咒他们吗?你有权力按正义原则去剥夺他们的财富吗?”
是的,如果文中所述的老板是遵纪守法致富的,某只有表示敬意,可是这样的老板有几个?作者掩盖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浙江的贫富分化是非常严重的,大多数人依然贫穷,近几年来甚至有绝对贫困化的趋势。那么在同山共水的浙江人里面为什么有那么大差距呢?是文化技术的差距,还是道德权力的差距?
很明显,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权力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砝码,道德意识是第二沉重的砝码。浙江的富翁主要有四种,一类是权力租赁产生的,比如各地有实权的官员之接受受贿赂,或者给亲属开办的公司提供资源和便利而致富;一类是原先基层的各级领导,通过开办成功的乡镇企业,再把企业所有权改为私人而致富。还有一类是本身没有权力背景,但是同钻法律和道德的空子,比如行贿官员以偷税漏税,克扣员工工资,行贿官员以承包工程。第四类是完全的合法致富,比如特别的擅长经营,或者有什么特别的发明创造专利。
那么第四种人所占的比例有多大呢,我以为基本上没有,人的天分和经理相差并不大,想在某一方面超出别人一大截的可能性实在是不高。在权力寻租普遍化的时候,遵纪守法的那一个相当于受到了政策歧视,这样的公司成本要比他人高的多,如果没有经营和技术上的突出能力作为抵消,是注定被淘汰的。从浙江这些年来公布的消息来看,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商业天才或技术天才。
至此,我们可以给浙江二十多年来的竞争一个结论,这并不是人们能力素质的正向淘汰,而是道德的反向淘汰。在生存竞争重胜出的都是一些道德意识最差的人。
想问一下杨先生,是否还要向这些老板们“致敬”?
备注(本人在浙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9197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