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周恩来最后的奋起(作者:泯然)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周恩来最后的奋起(作者:泯然)
kevin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周恩来最后的奋起(作者:泯然)
(387 reads)
时间:
2003-1-18 周六, 上午2:20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周恩来最后的奋起
一九七三年,周恩来被确诊得了膀胱癌。癌症可以使一个人完全消沉,失去生存的勇气和意志,也可以激发出人无所畏惧的精神,干出以往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周恩来无疑属于后者。
一九七三年底,毛泽东发起了“批林批孔”运动。毛泽东搞这场运动的深层目的就是要整倒周恩来。在林彪垮台后,周恩来实际成了中共第二号人物,这也是中共党内一大批老干部和广大群众当时乐于见到的局面。周恩来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他利用毛泽东的一些讲话,不失时机地开始批“左”。毛泽东敏感地意识到,周恩来企图否定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做法将导致大批干部群众由对文革的心怀不满进而走向公开否定文革,这部分人会把周恩来做为一面旗帜与他分庭抗礼,于是毛泽东开始向周恩来发难。毛泽东先是直接了当地否定了周恩来批“左”,完全不顾事实,说林彪一伙是“极右”。一九七三年七月,毛泽东又在周恩来所送的外交部一份报告上批到:“总结是四句话: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正,势必搞修正。”同年十二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八大军区
司令对调,让邓小平兼任总参谋长,但仍不忘影射周恩来,批到:“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江青一伙更是充当了毛泽东向周恩来发难的急先锋。一九七三年,周恩来力图整顿教育,恢复大学招生,特别是希望恢复由高中生经过高考直接升入大学的制度。“四人帮”利用他们掌握的宣传工具,树立了“白卷英雄”张铁生,而后又搞出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把一个小女孩黄帅捧成了“反潮流”英雄。
一九七四年一月,毛泽东批发了“一九七四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转发了江青等人搞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批林批孔”运动正式开始。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一九七三年十一月,江青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诬指周恩来想要迫不及待地代替主席。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反说;“不是总理迫不及待,是她(指江青)迫不及待。”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四日和二十五日,江青在北京连续召开的驻京部队,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万人动员大会上发言,矛头直指周恩来,但毛泽东压住了江青的讲话录音,不许在全国播放。许多人以此来证明毛泽东不满江青一伙对周恩来的攻击。其实,毛泽东是不满江青过于急躁,打乱了他的部署。毛泽东内心深处是希望看一下一九七三年复出的邓小平,邓对周的态度对毛泽东来讲太重要了。周恩来病重,毛泽东发现周围竟无一人可接替周恩来,于是决定启用邓小平。毛泽东说邓小平“人才难得”并非溢美之词,而是一句实话。能够象周恩来一样,经济,外交,军事一把抓的人只有邓小平。但毛泽东希望邓能够和周拉开距离,不要搞到一起。这就是一九七三年底为什么毛泽东一面要邓任总参谋长,又同时批评周恩来的原因, 他给邓小平的信号再明显不过了。此时的毛泽东知道他发起一场运动远不象他发起文革,搞掉刘少奇,邓小平那样得心应手了,那时,他左有林彪,能够压住军队的阵角,右有周恩来,能够把全国大动乱控制在他能够容忍的范围内,如今,他身边已无现成的“栋梁之材”,他必须找到一个人能够代替周恩来,但又不能够和周搞在一起,“批林批孔”运动能够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整倒周恩来,一方面考察邓小平是否能够真正为他所用。毛泽东知道,达到这样的目的只能智取,有进有退,江青如此不讲策略,只知急攻周恩来,势必坏了大事。
但使毛泽东始料不及的是,周恩来此次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奋起抗争。
一九七四年,周恩来已经病入膏肓,住入医院,但他坚持到底,不离开工作岗位,继续过问党,政,军日常工作,在医院里频繁接见外宾。九月三十日,周恩来突然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国庆招待会上,全场沸腾,掌声雷动。周恩来一改过去小心翼翼,避免招摇的作风,要毛泽东和江青一伙看到党心民心所向。
“批林批孔”运动一开始,周恩来辟虚就实,他一方面表示要跟上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对江青一伙抛出的大量批“周公”,批“孔老二”的材料和文章基本置之不理,对影射他的所谓“儒法两条路线斗争”不予回应。反之,周恩来把重点放在“批林”上,特别抓了军队和国务院系统高级干部的“批林批孔”,要他们揭露林彪一伙的罪恶活动,抛出大量揭露林彪一伙的材料。谁都知道,林彪集团和江青在文革初期关系密切,周恩来就是要人们记住这一点,特别是告诫老干部,只要江青在台上,你们永无宁日。
“批林批孔”运动进行过程中,周恩来一反常态,利用“四届人大”召开在即的机会,以罕有的积极性过问人事安排。周恩来与毛泽东共事几十年,深知毛泽东最忌"大臣谋权”,五十年代的“高,饶反党集团”就是栽在这个上面。周恩来在党,政,军关键位置的人事安排上从来不多嘴,基本上是按毛的“旨意”加以执行。但这一次周恩来几乎不辟嫌疑,频繁地在医院找党,政,军高级干部谈话,商量人事安排。江青一伙看出了异常,匆忙中派王洪文到长沙向毛泽东告状。那时周恩来有一句名言:“不能把权力落入他们(指江青一伙)手里。”
周恩来同时也看穿了毛泽东利用“批林批孔”试图“拉邓倒周”的把戏。在周恩来处境困难的时候,邓小平一路迁升,到了一九七五年初,他已经是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毛泽东对邓小平在一九七四年的表现是满意的。邓小平没有去刻意维护周恩来。例如,邓小平在江青一伙利用“批林批孔”运动猛批当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时,首先提出要李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一职。谁都知道李德生与周恩来关系密切,在林彪集团垮台后,李德生成为周恩来在军队中批判“极左”,解放高级干部的主要助手。然而,周恩来没有因此而“疏远”邓小平,反而对邓小平采取了更为放手的办法,对他的工作基本不过问,而且全力支持,更向毛泽东提出由邓接替他,顺水推舟,打乱了毛泽东想再看一下邓的表现的时间表,也使邓小平在思想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一下就站在了最前面,直接面对江青一伙。周恩来深知,以邓的为人,可能不买他周恩来的帐,但也决不可能任由江青颐气指使。一九七四年十月,邓小平和江青在政治局会议上终于爆发了公开冲突,即所谓“风庆轮”事件。周恩来坚定地支持了邓小平。江青一伙找了毛泽东。这时毛泽东试图“拉邓倒周”的部署已经被周恩来破局。毛泽东对江青大加斥责,因为江青一伙完全不理解他的深意,把唯一能够抗衡周恩来的“人选”彻底得罪了,而且使邓小平如同叶剑英一样,坚定地站在了周恩来一边。应该讲,周恩来棋高一招。
由于周恩来超乎寻常的奋起抗争,“批林批孔”运动搞了个“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周恩来的抗争使他的威信在生命最后一刻达到了顶峰。毛泽东意识到“反周必乱”,不得不维持现状,在一九七五年召开的“四届人大”上让周恩来继续任总理。周恩来自己没有预料到的是,他的这次抗争使他真正成为了那个时代反对江青一伙的一面旗帜。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广大干部群众正是以悼念他的逝世,向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发出了公开的怒吼。那时的人们要找“四人帮”清算的第一笔帐就是他们反对周恩来。自然,随着周恩来在“批林批孔”运动后威信骤然上升,毛泽东在文革中树立起的绝对权威在人民心目中开始急剧下降。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9407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