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安魂曲:你狂夸海口。说是芦笛和马悲鸣的逻辑祖师爷。这里有篇马文,请指出个文中的至少20个逻辑错误出来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安魂曲:你狂夸海口。说是芦笛和马悲鸣的逻辑祖师爷。这里有篇马文,请指出个文中的至少20个逻辑错误出来   
叶酸酸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安魂曲:你狂夸海口。说是芦笛和马悲鸣的逻辑祖师爷。这里有篇马文,请指出个文中的至少20个逻辑错误出来 (238 reads)      时间: 2003-1-16 周四, 上午2:4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作者: 马悲鸣 《老井》歌颂的是共产党村干部的选拔方式 7/15/2002 10:01 [Click:98]





《老井》歌颂的是共产党村干部的选拔方式



马悲鸣



现正在网上兜售的郑义诅咒要毁灭中国的书。卖点居然是“郑义从《老井》里爬出来”。似乎郑义早在写《老井》时,就已经是环保作家了。果真如此吗?



非也,非也。《老井》所写的,乃是一个共产党老村干部的儿子,正准备接乃父班的小村干部旺泉子,如何执着地带领全村打井找水,最后终于打出了水。小村干部因此有功于村民,接替乃父老村干部的班便顺理成章了。



记得当年宣传新钻头打新井的大庆红旗时,曾宣传过一句王铁人的名言∶“我就不信石油只长在外国人的脚底下,不长在中国人的脚底下。”



这句话被原样拷贝在了电影《创业》主角周挺杉的嘴里。而实际是一句完全没有道理的话。石油长在哪国人民的脚底下与该国人种无关,只与是否有石油地质沉积层有关。而且石油也远不是长在所有外国人的脚底下。以发达国家为例,欧洲许多富得流油的小国人民脚底下就都没长石油,比如瑞士。以中东国家为例,石油就长在埃及周围各国,比如利比亚、阿联酋、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和伊朗,可就偏偏没长在埃及人民的脚底下。而埃及却是阿拉伯国家中最强大的。



石油长在中国人脚底下与否,与王铁人信与不信无关。



郑义写的《老井》完全是套的《创业》,只不过把石油换成了水。钻井换成了挖井。男主角旺泉子和铁人王进喜一样,也不信水不长在本村村民的脚底下,结果还真打出了水。但石油果然长在了中国人的脚底下是真让王铁人说着了。水真长在旺泉子他们村民的脚底下却完全是小说作者设计的情节。许多干旱村里,即使不信水就不长在自己脚底下,也还是没长在自己脚底下。



郑义写《老井》是歌颂共产党村干部的。不但如此,而且是歌颂共产党村干部的提拔方式这种“组织路线”的。



中国古代的君主制时都是由君王生前确立太子或世子。老君王一薨,或驾崩,太子或世子便循序接位。但这样的办法往往令等待接班的太子或世子不奈烦,于是便带人杀了父亲老君王,抢班夺权。东周列国里,以楚国发生的这类弑君父的抢班夺权事件最频仍。



后来的国君害了怕,便把预先确立的太子豢养在深宫,防止他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以用来谋害老国君。但这法子也不好。因为太子都是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从小没见过世面,自然没有服众的威望和资本。接班之后各镇诸侯与朝中将相便不时发难。国家也因此而败亡。



到了我大清,皇上积数千年君主制的教训,又想出一招。让太子带兵出征,或充任方面大员,以锻炼太子的能力和积攒军功以便服众接班。



入民国以后袁世凯让世子袁克定练模范团,老袁自己还充任模范团名誉团长,就是意在模仿我大清让接班人立功服众以接班的办法。正因为如此,也就绝了北洋诸将的望,遂在后来的倒袁战争中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终致老袁倒台。老段有三造共和之功,此即其二。其三是马厂誓师,击灭张勋复辟。其一是辛亥年在武昌前线逗留不进,迫使清政府交权。



袁世凯死后,中国才算真正进入了宪政时期,几任民国总统、执政,黎、冯、段、徐、曹等诸人皆未让儿子去立功服众,以准备接班。



可惜好景不长,宪政随即被国共两党的联兵北伐所毁。国民党的老总统介石公就用我大清圣祖皇帝的法子,派小蒋去江西前苏区建立自己的班底以便相机立功。到老蒋总统寿终之日,小蒋已经做到了行政院长。只经过严总统一任的过渡,国民党的总统宝座便由老蒋总统传给了小蒋总统。当然了,小蒋总统做得不错。这是应当肯定的。



大陆这边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把刚从苏联回来的世子毛岸英派到志愿军里去立功,以便将来能服众接班。可惜没有老蒋总统命好,世子死于美机轰炸。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自我解嘲地说他自己是“始做俑者,其无后乎”。



邓小平在这一点上做得不错,没有多给儿子立功服众的机会,以便将来能接班。但也许是时间不够,老邓来不及了。



尽管如此,共产党基层,尤其是宗法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村,村干部就是土皇帝,几乎无人不培养儿子接班。为了能服众,最要紧的就是给儿子立功的机会。对于潜在的竞争者,最方便的办法莫过于不给其立功以服众的机会,让其无法建立威信和号召力,自然被排挤出局。



我在乡下待过整整的“抗战八年”。村里那些比村干部的儿子聪明能干的人并非没有。但一切机会,比如出外开会学习,去大寨参观访问,在队里领导基本建设(包括打井),甚至出民工差等,凡能长见识,能立功长威信的机会,都被村干部几家的儿子私分了。甚至上面点名招知识青年的上工农兵学员的大学名额,也被村干部家的子弟强占了去。他们通常会振振有辞地说∶既然是工农兵学员,就应该让我们农民去,而不是让你们城里来的学生去。



老村干部家的子弟占有了几乎全部能长见识,长资历和立功以服众的机会,自然他们便能顺利接班当小村干部。然后他们再如法炮制,培养自己的儿子,小小村干部。于是乎农村宗法社会的人被连根拔除了以后,其制度又在共产党村干部里获得了延续和新生。



郑义在《老井》里所描写的就是在这种村干部选拔过程中。老村干部的儿子如何被派出去学了点打井基本知识,然后回来带领村民打井立功增长威信的故事。



这故事既与社区民主的平等机会竞争授权的制度背道而驰,也与生态无关,唯一的作用就是树立了一个模范村干部的样板。让其他村干部在顺接乃父老村干部的班时,注意立点功,以便能服众。



这不是歌颂共产党村干部选拔制度的马屁之作,是什么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59376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