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妈妈的血,妈妈的爱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妈妈的血,妈妈的爱   
转贴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妈妈的血,妈妈的爱 (563 reads)      时间: 2001-12-07 周五, 上午12:0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妈妈的血,妈妈的爱



               ·孟晓 李振滨·



  1983年,在哈尔滨市一家医院里,34岁的商玉珍剖腹产出一个3.3公斤的小

女孩,取名邹婷婷。一眨眼,婴儿三个月了,因为发烧住进医院,但一切退烧药均未奏效

。经血常规化验,结果震撼人心:血色素只有6克(正常为14克);接下来又进行骨穿

,虽然没有查清贫血原因,但医生仍诊断为:婷婷患了某种血液病!



  商玉珍绝难相信,因为她看过日本电视剧《血疑》,知道幸子的不幸,知道血液病后

面的巨大的阴影。她号啕大哭,想不到30多岁才成婚,而自己乃至这个家庭都视为掌上

明珠的爱女,竟然如此不幸。那些日子里,夫妻俩瞅着可爱的孩子,相对无言,常常哭成

一团,小屋从此笼罩在灰色的氛围中。



  商玉珍在哈市一家权威性的医院里,连续给孩子做了4次骨穿,终于证实婷婷得的是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病很罕见,在全世界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一。不幸的是,

这是一种仅次于白血病的疑难血液病,就是人体造血器官已不能生成血液细胞的重要成份

——红细胞。



  这个家不再企盼什么,只有一个念头:延长孩子的生命。曾经有人统计过,中国当时

有90%患疑难病的病人都不情愿地放弃了治疗,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十几万元钱,就等于

没有希望。



  妈妈想得倔强:只要孩子能跟我们相依为命,倾家荡产也认了。商玉珍辞职了,理由

很简单:为了孩子。



  维持婷婷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输血。她从此开始将自己身上的血抽给女儿。从50c

c,到后来的每次300cc。妈妈说,她和丈夫与婷婷的血型同属A型,先抽妈妈的,

如果将来不够,再抽爸爸的,因为还得保证爸爸上班赚钱给婷婷买药治病,先不能让爸爸

因此伤了身子呵!



  女儿一点一点长大了,用血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女儿和妈妈的基因一半相同,靠输妈

妈的血的婷婷,智力竟奇迹般地提前发育,说话时间比正常孩子还要早,而且绝顶聪明。

就这样,每星期一三五,妈妈都要抱孩子去看病,寒来暑往,已成了一项专业性“作业”



  一个冬天的傍晚,女儿的呼喊声惊醒了妈妈:“妈妈,我好难受,快给我血!”妈妈

知道,这次孩子的病情加重了。她二话没说,冒着大雪,抱孩子去医院。孩子高烧40度

!好心的医生对妈妈说:“孩子情况不太好,你要有思想准备,你也对得起她了。”“不

!我知道女儿的病,她身上缺血,只要给她输上血就好了。”医生马上给孩子输血库里的

血,可输了血的孩子仍旧眼睛发直,嘴嚅动着,却说不出话。妈妈心碎了,她几乎在医生

面前跪下来:“输我的血吧!孩子不能走得这么早呀!”或许是母女的纯情感动了医生,

医生第一次破例,违犯了有关部门“不得擅自采血”的禁令,将妈妈300cc殷红的血

液输到了女儿的血管里……慢慢地,孩子睁开了眼睛,眼里淌下滴滴热泪。



  八年来,商玉珍几乎每过一个多月,就要给女儿输一次血。正是母亲的鲜血,一次又

一次把女儿从死亡线上争夺回来。如果这些年给女儿输的血是花钱买来的话,至少需要几

万元人民币。



  眼见妈妈的身体日渐消瘦,连视婷婷如命的奶奶也开口了:“再生一个吧!”计生主

任也送来了第二胎生育指标。但妈妈和爸爸斩钉截铁:“不行,再生一个,谁给婷婷输血

,又哪里有钱给婷婷治病?再生一个就是扔掉一个,万万不行。”商玉珍哭了,怀里紧紧

搂着婷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妈妈看懂了女儿眼里的“秘密”:孩子什么都知道,孩子

太害怕妈妈不要她。就是上街买菜,婷婷也总是死死抓住母亲的衣襟,寸步不离,眼里常

常溢出某种恐惧……婷婷,别怕,妈妈只要你一个!



  9年,活下来多么不容易!实际上在这种血液病病史上,这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说

到“妈妈”,婷婷的爸爸也热泪涟涟:她也是一个女人,可十多年没买件新衣服,没吃口

好东西。省下钱,不是给孩子治病,就是给我俩买点好吃的,她连口肉都舍不得吃。我们

这个家,这些年来全指望她了。是的,妈妈的血,妈妈的爱,支撑了这个困苦的家庭,使

婷婷高高兴兴来到90年代。一位专家给婷婷看病时说:“婷婷你好福气,你改名叫邹蕴

(走运)吧!”



  婷婷真的“走运”了,当她在妈妈的血的支撑下,顽强地来到90年代的第二个年头

的时候,血液病医治终于有了重大突破:移植骨髓可以奏效。……妈妈又找到了多年来关

心、帮助他们的哈尔滨市血液病专家马军,恳求把她的骨髓移植给女儿。如今已是哈尔滨

市血液研究所所长的马军,看到婷婷安然无恙,他惊呆了。他真的没想到,无私的母爱竟

能产生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马军知道,9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明了一种新的高科

技药物——基因促红素,国外已经利用这种药物治疗了大约一百多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

贫血病人,尽管治愈率仅有5%,但妈妈终于盼来了希望。



  然而阴影没有完全消失:基因促红素很贵很贵,尽管哈尔滨市血液病研究所决定,每

瓶500元的促红素只收他们100元,还有一种最新进口药物每支2400元,仅收他

们半费,同时免去婷婷全部住院费,然而等待小邹蕴的仍然是几万元的医疗费。



  几万元?他们绝对不会筹措到这笔昂贵的费用。



  妈妈只好向社会呼救了。她冒着酷暑跑到南岗区妇联,可妇联也难以解决和“钱”连

着的揪心事。孩子非常懂得妈妈的心,她晚上看到妈妈偷偷地抹眼泪,便拿起笔写了一封

催人泪下的呼救信,寄到哈尔滨市妇联少儿工作部。孩子的这封信打动了省妇联干部包蕾

的心,她将这封信连同这个妈妈的故事,讲给了哈尔滨市广播电台“千家万户”节目组,

不少编辑、播音员泣不成声。他们立即在组里捐了数百元,并将此事制作成节目,于7月

4日早晨播出。主持人秀斌的如泣如诉,拨动了千百听众的心弦。当秀斌从播音室里走出

来的时候,她抹着通红的眼睛,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50元。几天后,“千家万户”收到

了听众捐款三千多元,他们立即转交给了邹蕴的妈妈。



  小邹蕴真的“走运”了。一支支促红素注射进孩子身上,孩子的脸蛋渐渐泛红了,手

指也渐渐有了血色。血液研究所所长马军也抑制不住兴奋:7月4日用药,前3周效果明

显,4周后病情稳定,还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治疗观察时间。



  ……邹蕴的事经过新闻媒介的传播,成了哈尔滨市近一段的热门话题。截至8月中旬

,他们共收到了十万二千多元捐款,其中许多是母亲们捐献的。



  《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终于懂得了,为什么这首歌唱起来,竟能使那么多人落泪

……

 摘自《知音》 92年第11期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6245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