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朱熔基北戴河会议痛陈经济十大隐患 [转帖]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朱熔基北戴河会议痛陈经济十大隐患 [转帖]   
海外逸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448

经验值: 12443


文章标题: 朱熔基北戴河会议痛陈经济十大隐患 [转帖] (423 reads)      时间: 2003-1-10 周五, 上午2:03

作者:海外逸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朱熔基讲真话

朱熔基北戴河会议痛陈经济十大隐患



朱熔基在北戴河会议上指出:经济领域存在十大隐患,造成隐患有六大原因,其中要害是现行政治体制。

*朱熔基在北戴河会议上的讲话



据九月报导,朱熔基在北戴河会议期间,就大陆的经济现状和发展,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全文四万多字,内容引起与会者的震惊。



朱熔基说,他的报告,会内会外有别,会议层次有别。有人说,这是朱熔基任国务院总理和届满之前的一次较完全的交底。朱在讲话中,五次提到干部要头脑冷静、清醒、醒悟。



*经济领域十大隐患和卮矶



朱熔基在报告中用了主要篇幅,详尽地讲了经济领域十大隐患和危机:



(一)经济领域发生问题,基本上都运用行政措施来解决 和压制。随著发展开放,加入WTO,已经证明:行政命令和措施,是有危害的。



(二)内需市场持续疲弱,启动不顺利。中国市场虽然广阔,但是中国经济离不开世界,特别是香港特区、美、日、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变化的影响,而且依靠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香港特区、美、日、南韩和大陆经贸,直接影响到三千万职工的就业和国民经济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三)随著工业科技化提升,产业结构变化,失业人口年增五百万,现在城镇失业人口达三千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八百多万。乐观估计,每年只能安置四百万人。



(四)农业、农民的问题,不仅存在著农业结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四亿多剩余劳动力,不但影响农民生活水平,实际上已经是社会上一颗计时炸弹。朱还坦白说:中央没有一套长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规划。又说:中央欠农民的是太多了。



(五)国有企业改革停滞,资金流失,企业欠债,现今还有百分之四十的国企要靠举债生存。



(六)资金外流情况仍然严峻,从五个方面堵、截、查、管、审,成效不明显。八十年代中期,每天有二千万外流。到九十年代中期,每天达到一亿以上;近几年,每天达到近十亿。至今已有达三千亿美元被侵吞、挪用、外流。朱说:我讲出这些数字,人也在发抖、冒冷汗。



(七)已经查明,银行坏账、不良资产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十八以上。中央是有不可推辞的责任的,后知后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百分之八的资本金充足率。



(八)证券业长期缺乏必要的管理,受到人为操纵。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业干部和证券业大户、金融机构勾结。目前状况是积重难返,直接关系到五千二百多万户股民的利益,这是一颗重磅全局性炸弹。中央是在用行政措施压制著,防止炸弹爆炸。



(九)党政部门非法设立小金库,现在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的统计,大概不少于三千亿元,这是非法的,是党政部门腐败的典型。什么时候搞的,什么部门、地方创造发明的?中央还不清楚; 叫老百姓怎么信服,这又是什么社会主义特色?



(十)现掌握的外债、内债,还是一个虚数。外债一千六百多亿美元,内债九千六百亿人民币,实际数可能要高出百分之二十以上。银行存款结构严重失衡。



朱熔基承认: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迟迟不能改变,已经严重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和投资意愿,而且严重影响到中国在国际的形象,更严重影响到人民对政府和社会制度的信心和凝聚力。



*造成经济隐患和卮机的六大原因



朱熔基把造成经济隐患和危机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现行政治体制,在经济改革中暴露出不适应性,甚至起了消极阻碍作用。这是客观事实,还有不少同志不愿承认这事实和原因中的要害。



(二)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很低。很多严重问题的发生!都和干部自身素质切切相关。



(三)法制、法规,不能在经济领域中起到规范作用,法制形同虚设。法制、法规在大部分地区和部门被驾空,被领导个人滥权驾空。



(四)政策、定位在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得不到纠正,缺乏通盘战略、应对方案,其中包括严重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公开干扰。这在法治国家是难以想像的。



(五)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过程中,发生严重倾斜;形成尖锐矛盾,造成广大职工和农民对经济改革政策质疑,到反感和对抗,失去了坚实的支持基础。



(六)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习惯,已经成了不少党组织、政府部门官僚的顽症





作者:海外逸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海外逸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881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