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全方位学习西方”=/=“全方位抛弃传统”--- ZT 一篇秋实好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全方位学习西方”=/=“全方位抛弃传统”--- ZT 一篇秋实好文章   
魏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全方位学习西方”=/=“全方位抛弃传统”--- ZT 一篇秋实好文章 (1681 reads)      时间: 2001-11-01 周四, 上午10:0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秋实此篇好文甚得胡适主张的要义!



“全方位学习西方”=/=“全方位抛弃传统”,一语中的。



实际上,正是胡适引入西方科学方法,救活了多少濒临

灭绝的传统文化国粹!被国人斥为“数典忘祖”,却

被外人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就很说明问题。



康德有言:我不怕被证明错误,但怕被误解。胡适,

正是中国长久以来被误解、被歪曲最多的一位巨人!



魏碑 10/30/01

=======================================





漫话全盘西化



----我看胡适的文化观





送交者: 秋实 于 October 30, 2001:



未读胡适以前,曾对许多流行说法信之不疑,比如林毓生说胡适“全盘反传

统”,比如朱学勤说胡适政治上主张渐进改良,文化上主张激进变革等等。

直到认真读了几篇胡适先生的文字之后,才发现这些文人们鄙薄先行前辈的

话,大可怀疑,未便遽信。



不错,胡适先生主张“全盘西化”。然而却很少有人提及,他的全盘西化,

正是建立在一个坚强的信念之上――坚信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成分决不会在西

化中丧失;也没有人提及,胡适从不相信文化可以通过理性设计作全盘改造,

他主张的是通过不同文化的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中实现文化改造,而这

并不违背他的渐进改良的实验主义哲学观。



先生首次提“全盘西化”,是在1929年的一篇英文论文《中国今日的文化冲

突》中。文章的主旨,说中国当时对文化冲突问题,曾有三派主张:一是抗

拒抵制,二是选择折衷,三是充分西化。抗拒论在当时已成过去,没有人提

了。“选择折衷”的议论,看似非常有理,其实骨子里是一种变相的保守论。

所以先生主张全盘西化,全心全意地走上世界化的路。用现在时髦的话说,

就是与国际充分接轨。



这篇论文从用了两个意义不全同的词儿:一个是 Wholesale Westernization,

可译作“全盘西化”;另一个是 Wholehearted modernization,可译为“全

心全意的现代化”。当时潘光旦有一个书评,说他完全赞成后一个词,不能

接受前一个。



到了1935年,陈序经接过全盘西化一词,当作根本主张大力提倡。结果在西

化派内部就引起争论。先生看到这实在只是琐碎的名词之争而已,于是著文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建议用“充分世界化”取代“全盘西化”一词,

因为“充分”一词包含了他们所主张的“尽量”、“用全力”等意思,而没

有“全盘”一词所含的百分之百的歧义。先生开玩笑说:



“例如我此刻穿着长袍,踏着中国缎鞋子,用的是钢笔,写的是

中国字,谈的是‘西化’,究竟我有‘全盘西化’的百分之几,

本来可以不生问题。这里面本来没有‘折衷调合’的存心,只不

过为应用上的便利而已。我自信我的长袍和缎鞋和中国字,并没

有违反我主张‘充分世界化’的原则。”



那么,什么是“充分世界化”呢?我读胡适的体会,“全盘西化”或“充分

世界化”,不是要设定一个非中国化的目标模式或朱学勤说的什么文化图式,

而是指文化发展的策略、手段和过程。“充分世界化”,其实不外乎“充分

的、全面的、不预设障碍的对外开放,让文化中固有的自动选择淘汰机制充

分发挥作用”的意思。用先生的话说就是:



“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地和我们的古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

琢磨,借它的朝气来打掉一点我们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将来文

化大变动的结晶品,当然是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那是毫无可疑

的。如果我们的老文化里真有无价之宝,经得起外来文化的洗涤

和冲击,那一部分不可磨灭的文化将来自然会因这一番科学文化

的淘洗而格外发扬光大的。”(《试评所谓“中国文化本位建设”》)



先生与文化折衷论或所谓的“中国文化本位论”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强

调对本国文化“去其渣滓、存其精英”,对外来文化“取长舍短、择善而从”,

看似合理,其实无形中已经预设了一个或一些权威在那里“取、舍、存、去”。

而在先生看来,任何权威,包括政府在内,无论如何圣明,都不配格做文化

的裁判官,而且文化的淘汰选择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方法”可作标准。文

化的变动发展,来自无数个人选择的汇集,是没有任何一个权威可以预先规

划的。先生指出,这无数无数的中国人,就是文化的“本位”。这个本位是

没有被毁灭的危险的。



文化本位论者主张的所谓“存其精英”和“取长舍短”,说穿了,其实是想

方设法去给这无数个人的选择设置藩篱,生怕他们越雷池半步。无论是当时

社会上高唱入云的抵制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论调,还是在何键、陈济棠等一

干人鼓吹下甚嚣尘上的读经尊孔之风,无不是用自己的一点成见,冒充“科

学方法”,然后在这个幌子下,千方百计用政府的权威去干预和阻止文化的

接触和交流。对这些鼓吹排外和复古的人,先生从来就是指名道姓批评,从

来没有畏缩。他在这个时候针锋相对地提出“充分世界化”的主张,不仅仅

是单就学理而言的,亦且是有鲜明政治内容的响亮口号。



有些人,看到胡适先生既然承认西方无论在物质文明方面还是精神文明方面

都优越于中国,就以为他是全盘反传统。我不知道这个“全盘反传统”究竟

指什么。如果说,先生不象一干新儒家那样,对传统抱有顶礼摩拜的敬意,

就叫“全盘反传统”,未免滥用名词也太过火了一些。如果说,“全盘反传

统”就是指主张全盘抛弃传统,那么,把这个罪名加在胡适头上,则是陷入

了一个很普遍的思维误区――将“全方位学习西方”等同于“全方位抛弃传

统”。



确实,胡适提倡一种理性自责的文化态度,反对盲目赞美崇拜传统,更反对

把什么罪过都推到“洋鬼子”头上,主张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

物资上不如人,不但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都不如人”,只有深

刻的反省,下决心全面向西方学习,才能获得新生。但正如前面所说,学习

别人并不意味着全盘抛弃自己的传统,学习也不是一种文化吞食另一种文化

的过程,而是千百万人在开放交流中主动选择最适合的生活方式,使得不同

文化取长补短、水乳交融的过程。



与许多人想象的正好相反,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特别价值的东西,有

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抗战时期,他在美国有许多演讲,处处指出中国传统的

价值,最著名的就是那篇题为《中国抗战也是要保卫一种文化方式》的长篇

演讲。从老子的无为而治、孔子的有教无类与“合理怀疑”的态度,直到20

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方面的批判性传统,先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告

诉美国人,这些与日本的极权政治、军国主义和学术上的愚民政策形成了鲜

明对照。中国的抗战,就是捍卫这种富含批判性和自由精神的文化方式。这

些虽说有战时争取美国人心的用意,却也反映了先生对中国文化看法的另一

侧面。类似看法在先生的其他学术论文中也多有细致论述。



可以这么说,与强调中国本位的那一干人士相比,反倒是提倡“全盘西方”

的胡适先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成分的保存延续有着更大的信心。1960年,先

生在西雅图“中美学术会议”上讲演《中国传统与未来》,再度表明了这种

信心。他说,由先秦“经典时代”所琢磨塑造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

近代百多年来的中西冲突、革新、淘汰之后,并不曾破坏中国文明的性格和

价值。“正好相反,革除淘汰掉那些要不得的成分,倒有个大解放的作用;

采纳吸收近来新文化成分,只会使那个老文化格外发扬光大。”



2001年10月29日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405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