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再读何碧】抗战百年恩仇民族主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再读何碧】抗战百年恩仇民族主义   
九戒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13

经验值: 1879


文章标题: 【再读何碧】抗战百年恩仇民族主义 (135 reads)      时间: 2002-12-28 周六, 下午4:27

作者:九戒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抗战·百年恩仇·民族主义

              ——与马悲鸣先生商榷



                 ·何碧·



  《华夏文摘》zk9609a期转载马悲鸣先生《对敌慈悲对友刁》一文,引

用史料、所持史识颇有碍难同意之处,谨在此就教于马先生:



  一、日军对苏德战争的影响。马文称:“苏德开战之后,苏联担心远东方面的

安全,被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牵制了几十个师的兵力不能西调阻敌,致使西线

一再溃败,直到兵临莫斯科城下。珍珠港事件之后,英美等国敦促苏联对日宣战。

尽管由于日美宣战而使苏联远东方面的压力减轻,敢于秘密抽调其远东军区三分之

二的兵力开往莫斯科前线……”此话与我所知不符。



  据我所知,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溃败,决非因为日军牵制了其主力,而是斯大林

内政外交上一系列倒行逆施的结果。三十年代“肃反”,红军高级将领自图哈切夫

斯基以下大部被杀,全军战斗力濒于崩溃(苏芬战争充份显示了这一点)。战争爆

发前夕,德军在东线集结了三百万大军,从丘吉尔到苏联的大批天才间谍(如佐尔

格以及代号“红色乐队”的间谍组织,乃至中共的阎宝航、潘汉年)都多次警告斯

大林即将来临的入侵,甚至提供了入侵的准确日期和兵力。但这个一生从未信任过

别人的独夫却偏偏相信了另一个毫无信义的独夫。他将这一切警告视为英国人企图

拉苏联下水的假情报,拒绝下达动员令,以免刺激德国,以致战争爆发时大批军官

、士兵都在营房外度假。战争爆发后第一天他仍然举棋不定,迟迟不下令回击。开

战头一个月内他潦倒消沉,放弃领导,甚至不敢在战争命令、公告上签名,连对全

国广播都是莫洛托夫作的。战争爆发后数日,莫斯科即电令在日本的佐尔格查明日

军动向,佐氏迅即回报日军无意侵苏。苏联由此尽撤远东兵力回保西线。如果不是

西伯利亚来的生力军挡住了强弩之末的德军,莫斯科早已沦陷。以上事实,任何一

本西方出的二战史、纳粹德国史(如国内风行一时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和斯大

林传上都有,亦证于苏联出的《佐尔格传》和朱可夫《回忆与思考》。因此,苏联

的溃败,不是两面受敌的结果。马先生以为远东苏军在珍珠港事件后才得以开往莫

斯科前线,似与事实不符。事变前两天,德军已在莫斯科城下溃败。事变后十天,

苏军发动反攻,德军全线转入防御。实际上,是中国的抗战拖住了日军,使苏联得

以全力对付德军,这是中国人民对苏德战争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苏联出兵在日本投降中的作用。马文称:“苏军打掉了日本陆军主力关东

军。”这里想指出一个事实:所谓“完整的战略预备队”“八十万”关东军在战争

后期其实已不存在,顶其名号的只是由老头小孩组成的影子部队。美国战略情报局

(中央情报局前身)的一位情报专家(《斗智》的作者)曾在当时收集了关东军的

全部编成番号,发现所有这些部队早已使用并损折、消耗于中国大陆和南洋战场上

。据此,他力谏美国政府不要拉苏联出兵,否则将给战后远东格局带来不利影响。

可惜小间谍的报告未能上达天听,罗斯福听信了日本人的牛皮,又震骇于美军在太

平洋战争中的惨重伤亡,刻意要苏联出兵,构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外交失误。另据

1989年版《泰晤士二次世界大战地图集》,1945年的关东军主要由非日本

人的杂牌军、新兵、受训士官生组成,原编制各部队早已调回本土或投入太平洋战

区。更重要的是现实提供的证明:苏军出兵后“摧枯拉朽”,不仅没有遭受美军那

样的损失,还竟在一周内尽克满州全境。而在苏联出版的军事史、回忆录中找不到

此期内任何一个象样的战役(哪怕是象张鼓峰、哈勒欣河那样的战役)的记载,说

明苏军此役确是兵不血刃而入无人之境。没有苏联捡现成便宜,山穷水尽的日本人

照样要在八一五投降。而苏联出兵却恶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导致了中共的

崛起、北韩的诞生、中台分裂、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对日本战犯的宽容。当然,

历史无法改变,但该弄清的还是要弄清,战胜日本,中国居功最伟,美国其次,苏

联只是捡了洋捞,无尺寸之功。



  三、最不能同意的,是马文对中国抗战的贬低与丑化。马先生说:“从偷袭北

大营到偷袭珍珠港之间的十年多里。中国的抗战是败多胜少,越打越惨,越打越没

劲。国民政府的高官和将领一个个投敌。汉奸队伍日见壮大。若不是日本不自量力

地发动太平洋战争,逼得美国参战,日本侵华和在中国的经营就算初具雏形了。近

年有人问日本人对‘中国人说他们打败了日本’的看法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

承认被美国打败了,也承认被俄国打败了。但我们绝不承认被中国打败。中国人是

一个只屈服于暴力的民族。’这话真让人赧颜。”



  诚然,抗战中方败多胜少,但这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光彩之处。以大英帝国的煌

煌武威,一九四五年前他们在日本人手上就没有胜过一仗。就是美国名将麦帅,一

开始也只有仓惶辞庙,逃出菲律宾,直到尼米兹在中途岛大败南云指挥的联合舰队

,才扭转了败局。经营数百年的头号强国如此狼狈,更反衬出中华民族以弱敌强、

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慨。珍珠港事件前,中国在毫无外援,东南膏腴之地尽失,国际

通道悉数被切断,强弱对比如此悬殊,胜利看来毫无希望的情况下独力苦撑不倒,

在蒋委员长“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正确方略指导下浴血苦战八年,真正以血肉筑起

了长城,消耗、拖垮了敌军,如此可歌可泣的全民族牺牲的壮举,举世并无二例。

比起一败即降的一流强国法兰西和许多不战而降的欧洲国家,先辈的慷慨壮烈适足

使本民族傲视全球,也为举世公认。战后中国跻身“四强”,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

国,不仅日本交还了霸占五十年的台、澎,英、美、法也纷纷废除与中国签订的不

平等条约,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跃千丈,就是明证。相比之下,法国因为“屈服于暴

力”,饱受列强轻蔑,如果不是戴高乐强项,连安理会都难得挤进去。如果我们无

视这些历史事实,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胡说奉为经典,抹杀无数先烈的丰功伟绩,

那才真是“让人赧颜”!



  抗战胜利,首先是中华民族全民牺牲换来的。如上所言,苏联是趁火打劫,无

功受禄。美国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其参战是中国抗战的必然结果。中国是参战

最早、蒙受牺牲最惨烈的国家。由于中国宁死不屈,苦苦坚持,使日军泥足深陷,

粉碎了他们速战速决、以战迫降的迷梦。为了切断国际交通线,困死中国,194

1年日本要求英国关闭中缅公路,并于该年七月接管维希政府管辖的法属越南。这

些举措触犯了英美在南亚的利益。美国因此立即对日实行全面禁运制裁,解禁的条

件是日本必须交还自1931年起在中国占领的全部领土。由于日本80%的石油

来自美国,这就逼著日本不得不在战与降中作选择。狗急跳墙的日本人孤注一掷,

先发制人,突袭英美,南下抢夺南洋石油资源以维持战争。日人从未“不自量力”

地梦想打败美国,他们的目的虽是火烧眉毛,先抢到能源再说,但更想靠突袭摧毁

美国打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的意志,赢得体面妥协的筹码。殊不料卑鄙偷袭激怒了

全美人民,山姆巨人从此卷入战火,而倭寇的末日亦由此注定。因此,日美交战,

不是日本人发疯,而是中国坚持抗战,引起日美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长期以来,中共出于一党私利,篡改历史,污蔑国军“一触即溃,一溃千里”

、“降兵如潮,降将如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将台儿庄大捷、长沙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

了当时全面处于逆境的诸盟国)、昆仑关大捷、独山大捷以及赴缅远征军的无数辉

煌战绩从历史教科书中抹掉,不仅给全民族脸上抹了黑,而且培养出我们中间不少

人对民族圣战的虚无态度。其实国军在战争后期伤亡惨重、国土糜烂、经济崩溃、

难乎为继、美国业已参战的情况下,采取“不战、不和、不降”,依靠美国盟军收

拾强敌的方略,是在民族元气大伤下保存国脉民命的唯一妙著,后来历史的发展证

明了这一决策的英明。



  四、中苏恩仇。沙俄是抢走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十月革命后,列宁为了打破

西方强国的封锁,在欧洲革命的美梦破产后,把眼光投向东方,发展出“民族解放

运动”理论,以中国为“试验田”,派出大批特使、间谍赴华,成立中共支部,以

金钱、武器资助军阀如孙文、冯玉祥、盛世才等人,还与直系军阀勾搭。他们更趁

中国虚弱之际,武力侵占中国领土外蒙,成立傀儡政权,把外蒙变为他们的附庸。

国共破裂后,苏俄通过“红救会”,以金卢布支持遥控中共在国难当头时进行武装

暴乱割据,颠覆中央政府,大搞“两个中国”。九一八后,苏日关系紧张,当时日

军大本营内“北进”与“南进”两派相持不下,日苏之战极可能一触即发。斯大林

为避免两线作战,极力在中国制造事端,煽动风潮,拼命把日本这股祸水引向中国

,终于导致卢沟桥事变爆发,使中国在内部四分五裂、准备极度不足的情况下仓促

应战,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惨重民族牺牲。抗战爆发初期,苏联短期内曾秘密给中国

军事援助,但苏日中立条约一签订后即停止援助,作壁上观,任中国人民为他们牺

牲。战争末期苏联在日本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出兵,为此还逼蒋介石正式放弃外蒙。

出兵后在东北奸淫烧杀,比日寇有过之无不及。更把日满经营十多年的企业设施悉

数拆卸掳掠一空,席卷回国,以致鞍钢“只能用来种高梁”,丰满电站的六套西门

子发电机组只剩维持供应市电的两套。更有甚者,苏军蛮横拒绝国军接收,使国军

只能在葫芦岛登陆,迟迟不能出关。一面却又让共军星夜大举出关抢占地盘,并赠

以关东军的全部装备。以上事实,见于中共自己出版的《全国文史资料选辑》,亦

证于中苏交恶时苏方披露的材料,至于苏军风纪之败坏,东北人民有口皆碑。苏军

在东北的胡作非为,曾在当时引起全国民众抗议的风暴。抗战胜利后,斯大林推行

帝国主义政策,长期霸占东北的中东铁路和旅顺港,支持新疆民族分裂主义者的暴

乱,控制新疆矿产资源,轻侮“新”中国首脑毛泽东。直到赫鲁晓夫主政后才全面

废止这种帝国主义政策,尊重中国并开始对中国的全面大规模的援助,为中国国家

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因此,如果说苏联于中国有“恩德”,也只限于赫氏主政期间

。出兵东北,何恩之有!



  五、日本北方领土争端。据我所知,千岛群岛素为日有,沙俄从未染指,不是

什么“不是很容易说清”的事。日俄战争后日方从俄方抢走的是南库页岛(整个库

页岛原属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丧失),不是千岛群岛,更非北方四岛

。日本战败后苏联收回了南库页岛,占领了千岛群岛和北方四岛。千岛群岛至今为

俄国占领,并未如马先生说的那样已归还日本。日本人扯的是不属于千岛群岛的北

方四岛。



  我觉得,对待历史必须分清是非,不能“恨屋及乌”。中共不念国仇,媚日如

妓,畏日如虎固然无耻,但若因此就要强说苏联占领日北方四岛有理未免太过。实

际上,这是斯大林一贯的帝国主义政策。战后苏联在欧洲强占了东波兰,从德国割

了一片领土去还波兰人,使整个波兰向西平移两百公里,害得德国大哲学家康德魂

兮难归。他们还从匈牙利割走外喀尔巴千,从罗马尼亚割走一个“加盟共和国”,

堪称斩获无数,是战后唯一领土得到空前扩张的国家。当然,已为条约固定的不能

再改变,但无理强占他人领土就应该反对。我们今天反对日人非法占领钓鱼岛就是

本著这一原则。



  六、“民族主义”问题。马先生说:“当此日本从首相到孩童的民族主义大抬

头之日,海外华文刊物,甚至包括一些自命民运精英的大陆文人转而一窝蜂地谴责

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本人从来不是所谓“民运”

人士,一贯尊重现实,提倡安定团结,拥护中共的统治,但从一个民族主义者的立

场,我也反对目前由中共掀起的“民族主义”恶浪。



  中共目前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以党划线”、违反民族根本利益的倒行

逆施。其特点是只计较“干涉内政”,不顾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只要能容忍、默

认他们内政上的胡作非为,就是民族世仇也可认贼作父,奉为上宾;而外交政策中

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坚持原则的友邦就被他们当成死敌。由此而产生了中共目前以

亲日反美为突出特征的外交倾斜与民间的“民族主义”喧嚣呼应。这种反美无理取

闹不仅违背了历史事实,而且完全违反了民族的现实需要与根本利益。



  从地缘政治上说,中美彼此远隔,没有利害冲突;从历史上说,殖民地出身的

美国历来讨厌英法式的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作风,除了参加八国联军外 (但最

先退回庚子赔款),从未在中国打过一仗,抢走过一寸领土。“门户开放、利益均

沾”的门罗主义的提出,固是出自本国利益需要,但在客观上形成了“夷夷互制”

,使得中国幸免步印度的后尘,沦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日美交战前,美

国是世上唯一以民间方式援助中国抗战的国家,陈纳德“飞虎队”血洒重庆、昆明

上空,保卫了多少中国妇孺!更重要的是,在苏、英、法竞相媚日自保、牺牲中国

时,美国是国际上唯一主持公道的强国。美国在1940年即对日部份禁运,19

41年全面禁运,压日本退回九一八事变以来侵占的一切中国领土。珍珠港事变后

,美国的租借法案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使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经济得以

苟延残喘。他们为中国装备、训练了90多个正规师,修通了唯一的战时国际通道

史迪威公路,还修建从缅甸和印度到中国的输油管道,甚至试图开通从印度飞越喜

马拉雅山至中国的空运航线,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战时经济输血。二战将结束时,罗

斯福有意以中国填补日本垮后的政治真空,为此提携中国首脑参加开罗会议,使中

国成为主宰世界政局的四强。继任的杜鲁门秉承既定方针,让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战后美国还调处国共争端,力主和平解决分岐,希望双方成立联合政府,

在美国的大量物质援助下,将中国建设为民主、繁荣的强国。美国对中国,可谓恩

重如山。不仅战时中国人民十分感激,以致“老美顶好”成了当时的童谣,就连毛

泽东也不能不多次向李志绥先生承认美国对中国从无恶意(据英文版回忆录,非原

话)。即使在中共上台后,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仍“赖在南京,想开张新店,捞一把

”,直到中共逐客,连呼“别了”,才只好“夹起皮包走路”,以上事实,载于雄

文第四卷。中美当年交恶,由盟友变为仇敌,究竟谁之过?



  从中国的前途来说,中美关系更是至为重要。经济上,双方互补互惠,对美贸

易是中国外汇的重要来源,美国经济是中国积累资本、经济起飞不可缺少的跑道。

所谓对外开放,在很大的程度上其实就是对美开放。政治上,美国先进的民主制度

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科技文教上,美国已经、正在、还将为中国训练为数最

多的跨世纪人才。军事上,美国素无领土野心(一战时威尔逊首倡民族自决,二战

后美国让菲律宾、夏威夷两地投票自决去留,前者去而后者留),中国历来内向,

二者决不会有领土冲突。纵观两国关系,唯一有水火不容的只有意识形态。以自由

企业精神立国的美国人民历来对共产主义恨之入骨,如今挡风墙苏联已倒,中共自

然成了注意焦点。偏偏中共不识起倒,不仅不知韬晦,反而在全世界荧光屏上大开

杀戒,在在顽固不化,自行描足了僵硬蛮横的反面形象。中美目前的争吵,主要是

意识形态格格不入所致,不是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更不是“美国遏制中国”引起

的。因此,越是正义感强烈的普通民众,就越是憎恶中共践踏人权的胡作非为;而

越是见利忘义的资本家,亲中共就越是不遗余力。这已成为西方世界包括香港在内

的一个普遍现象。所以,中共的反美,完全是出于转移视线、巩固政权的一党私利

,是恼羞成怒、以私愤为国策依规的传统作法的顽固表现,最终只会严重损害民族

利益。在这条路一步步滑下去,只会导致中国重新关上好不容易打开的大门,让国

人再度去过当年那暗无天日的岁月。中国人已经吃足了少数狂人倒行逆施的苦头,

莫非我们的海外精英们如今又要再度煽动无理仇外,领著国人去走回头路不成?!





  其实,与国民党不同,中共从来就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执政前,中共是听命

于莫斯科、受外力资助、遥控的叛乱集团。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不顾民族危难,拒

不归顺中央,坚持内战。七七事变后,毛泽东伙同张闻天,在洛川会议上提出不打

日寇,全力搞垮国民政府的方针,引起全会哗然,周恩来出走(见张国焘回忆录)

。后虽因众人反对而改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并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但从

不服从统一军令指挥,连地方封建军阀都不如(当时所有的军阀都交出了私人武装

,改编为国军作战)。平型关一仗后,全党见识了日寇的厉害,认识到伟大领袖的

高瞻远瞩,从此游而不击,“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专占真空地盘

,百倍扩大实力,专待来日与国军一决雌雄,兵力从战前的不足三万跃至胜利时的

近百万。彭大将军发动、指挥的百团大战,虽然功在社稷,并蒙受中央政府明令褒

奖,却成了他被中共迫害至死的滔天大罪。文革中的历史教科书说:“百团大战暴

露了我军的实力,把日军从国民党战场上吸引过来”,就是这些“民族英雄”营私

自肥、发国难财的再老实不过的“夫子自道”。



  执政后,毛泽东出于个人私利,对屠杀了四千万中国平民、毁坏了无数中国财

产的日本兽军感激涕零。不仅多次向李志绥先生提及此事,还先后以领袖身份拒绝

日本社会党访华团和田中首相对日本侵华的非正式道歉,表示对大日本皇军发动战

争、客观上帮助中共上台的感谢,丧尽了国格人格。在外交上,中共远攻近交,以

友为敌,以敌为友,界入与民族利益无关的韩战、越战,造成了无数生命财产的损

失,导致中国在国际上的空前孤立,并以无数“志愿军”“出国部队”官兵的鲜血

,促成了中国世仇日本的经济起飞。最后又因领袖个人好恶与苏联反目成仇,使全

民族一度到了核毁灭的边缘。胡闹二十多年才幡然醒悟,在外交上来个一百八十度

的大转弯,开始远交近攻。可惜好景不长,如今当道诸公又再度开始远攻近交的老

把戏。他们一面厚颜事仇,奢谈莫须有的“中日友谊”,压制民间索赔运动,逮捕

迫害爱国志士,对日人强占钓鱼岛始则“搁置”,继则默认,企图用当年向外蒙、

巴基斯坦、缅甸、印度等国割让、暗送大片领土的传统手法再度卖国求“安”;另

一面又向友邦美国启衅,在吴弘达案、李登辉访美上大作文章。害党利国则说“不

”,祸国利党则说“是”,如此“爱国主义”究竟要把中国引向哪里?



  不幸的是,许多海外学人似乎也受了这种“民族主义”的感染。吴案时不知有

多少人揎拳撸袖,慷慨激昂,甚至连《华夏文摘》、CND也未能免俗,丧失媒介

中立、客观、均衡原则,播发了倾向性极强的专访和文章。曾几何时,钓鱼岛风波

一起,国家利益真正受到伤害,民族尊严横遭凌辱,这些同志却纷纷噤若寒蝉,老

成持重,相忍为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起来,恰与不数天前 NBC引起的热

闹鼓噪成鲜明对比。保钓运动之冷清,实在让人凄然泪下!不知同志们对此奇特景

观有何解释?倘若没有,我看今后大家还是把“爱国主义”改为“爱党主义”更为

对得住自己些。毕竟,“正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



  最后要说的是,马先生关于原爆的见解我完全同意(这其实是国际学术界的共

识),只是他忘记了一点:原爆的最大受益者还是日本人民本身。不是原子弹炸醒

天皇的话,日本人早就“全员玉碎”死了死了的去了。战败自杀是日本武士的传统

,二战中,日本从未从失陷的南洋诸岛上撤退军民而代之以集体自杀。因此,军方

“一亿玉碎”的计划不是说说而已。日人今天对原爆的谴责除了抵赖战争罪行之外

,还反映了典型的日本式的忘恩负义。



□ 寄自英国







作者:九戒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九戒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0961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