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再答秦戈——什么叫“朱老板口袋里票子非常有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再答秦戈——什么叫“朱老板口袋里票子非常有限”?   
所跟贴 再答秦戈——什么叫“朱老板口袋里票子非常有限”? -- 郑义 - (4572 Byte) 2002-12-23 周一, 上午7:05 (912 reads)
云儿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不锈钢云儿】评两句秦戈的经济学 (415 reads)      时间: 2002-12-23 周一, 上午10:5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刚刚读了老郑与秦戈的几个贴子,发现秦戈先生对一些基本经济学概念

的理解很有问题。借老郑一方宝地,简单评几句。



// 私有化可以提高效率和对财产的保护,这在许多情况下

// 是对的,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公共产品就是例外。

// 经济学上所定义的公共产品是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的产品:

// 它的生产成本和利益享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和在生

// 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个体上的分离;它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

// 例如纯净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国家安全,基础研究等。

// 这些产品人人都需要,人人都享受,但很难从地域上和形

// 态上划清楚所有权。



这里秦戈先生定义的公共品(public good),在现代经济学中倒是十分少

见而别致,看得我一头雾水。照他的说法,公共品的特征是生产和享用

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等等。然而除了服务以外的绝大多数私人产品,

都有这个共同特征。我们吃大米,穿衣服等等,算是享用大米和衣服的

利益吧?这里,享用与生产显然在时间上空间上是分离的----难不成我

们可以象享用理发等服务的利益一样,吃饭要跑到稻田里去与生产同时

同地进行,穿衣要跑到织布和缝纫车间去与生产同时同地进行么?



其实据我所知,秦戈定义中的“生产成本和利益享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

离”等等,与现代经济学中的正规定义相差甚远。从现代经济学观点看,

公共品的定义很简单:一个东西,假如一个人将它用于消费,并不排除

这同一个东西同时被其他人所消费,那它就是公共品 ( A public good

is a commodity for which use of a unit of the good by one agent

does not preclude its use by other agents.)



最纯粹的公共品是知识,包括有专利的知识。知识一般可以同时被任意

多的人所了解所运用。一个人懂得并运用一种知识,丝毫不妨碍其他人

了解并运用这同一件知识。另一个例子是社会治安,社区内一个人享有

良好治安,并不妨碍其他人享有这同样的良好治安。



与此相反,大米则是典型的私人品(private good),一斤大米,被张三

吃了,消化了,就不能再被李四吃了。你多消费一斤,其他人就非得少

消费一斤不可。有这种一对一的此长彼消关系的,是纯粹私人品。



此外还有许多东西处在纯粹公共品与纯粹私人品之间,比如纯净空气。

你多吸一口,不见得别人就得少吸一口。但是同一空间内的人若是太多

了,空气质量就会下降,可见多一个人享用还是会影响他人消费的,但

不是一对一的线性关系。这时候需要看具体情况决定一种物品更接近于

公共品还是私人品。



公共品定义不涉及产权,也不涉及由谁来提供产品。另一个相关概念是

产权界定上的可排他性。一个东西,如果有可行办法排除未授权使用,

就具有可排他性。比如许多实用知识,虽然是纯粹公共品,但是专利制

度使得专利人可以排除未授权使用,这就可以有效建立对这项公共品的

私人产权。此时,私人产权虽然排除了知识的免费使用,从使用上看是

效率有所降低,但却能刺激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只要生产效率提高超过

使用效率的损失,一定期限的私有产权就是对社会有利的。



可见,所谓公共品上一定不能有私人产权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至于森林一类,它的主要效益如木材、美景等等,是可以建立私有产权

的(卖木材、收旅游门票等等);另一些效益,如净化空气,涵养水土等

等,很难建立其充分具有排他性的私人产权,因此这些效益对于林地的

私人所有者来说是外在的。但是这些外在性的存在,仅仅只意味着私有

产权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理论上的社会最优,并不意味着私人产权就一

定不如国有产权,因为国有制在效率不如私有制,其低效率的损失反而

可能超过私有制下的配置效率损失。



// 这是大家共认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 一个先天性缺陷,也是凯恩斯主义在市场失灵条件下政府

// 干预的理论基础,也是为什么大家(除美国之外)一致认

// 同的环境保护需要全球的合作。看看西欧北欧的资本主义

// 国家里,国有森林占相当大的比例。郑先生也许不知道,

// 在英国,林业部门非常社会主义化:主要的森林由国家所

// 有,森林的经营由国家机构-林业委员会来全盘执行。这

// 类谁都需要但谁都不愿意去作的公共产品是政府发挥作用

// 之所在,这一点已是人们的共识。



这一段有一个错误,一个毛病。首先,关于凯恩斯理论的那一句完全错误。

凯恩斯干预理论主要基于工资价格黏性和/或人们预期的非最优性等等,

跟公共品理论没什么关系。以公共品、外部性为基础的国家干预理论,

我印象中早在凯恩斯以前的庇古福利经济学中就有了,跟凯恩斯的宏观

经济理论没什么关系。



第二,森林国有并不是经济学中的共识。我所见到的森林经济学论文,在

这个问题上大多认为国有、私有各有千秋,未有定论。至于林地所有权,

欧洲的情况照秦先生的说法,是以国有为主,但是在北美却是私有为主。

美国736.7百万英亩林地中,私有林地共计422.3百万英亩,占一半以上。



// 说它与政策路线有关,最突出而有力的例证莫过于就是所

// 有制变革对环境的影响了。如合作化,公社化带来的森林

// 所有权不明,导致人人都想多砍些"别人"的树;文革中几

// 乎所有的原有管理机构瘫痪,"四固定"的界定当时已不复

// 存在,自然鼓励了农民先砍集体的树,砍完了再砍国营林

// 场的树的群众运动;而到1979年以后搞农村承包责任制的

// 几年中,由于农民对共产党多年来政策多变的疑虑,所以,

// 一旦承包权一到手,就开始了自由地大规模的砍树,以免

// 那哪一天政策再变,使放在锅中的鸡飞走。



这个例子,正说明产权不稳定,导致砍树伐林等短期行为。现在中国也有很

多正面的例子。例如西部的小流域治理,承包荒山给农民,给他们充分长期

和充分保障的产权,就曾经取得过较好的效果。



其实象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一味的私有化或国有化都不是办法。产权改革应

当因地制宜,必须照顾当地农民的利益,考虑历史、现状和效率来进行。依

我之见,通过产权保障来加强对农民追求长期效益的激励,仍是当务之急。

这方面国内学者有许多很好的研究,不必我来多嘴。





PS:秦文中引用人名似有误,将社科院农村所的何乃维,误为何乃文。当年

这位老何可是位大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物。我的一位同学曾跟他一块作过生

态经济学调查,故而有所了解。呵呵。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474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