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徵联:网霸玩网几砸饭碗,罢网时犹未晚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徵联:网霸玩网几砸饭碗,罢网时犹未晚   
所跟贴 徵联:网霸玩网几砸饭碗,罢网时犹未晚 -- 芦笛 - (2584 Byte) 2002-12-21 周六, 上午3:18 (591 reads)
高寒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资料:伪学问家及其帮闲出惊天动地之大丑记(上海市小语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172 reads)      时间: 2002-12-21 周六, 上午4:2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说说"您"和"你"在一篇文章中的混用



--一个重理性分析、轻整体感悟的案例



('97上海市小语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至于"你们"一词,现在已经有定论:不可以用“您们”。  



        



  研究内容:人教版五年级课文《高大的背影》中关于第二人称的变化,包括文中所有"你""您"和"你们"的对话。



  研究目的: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体会到第二人称代词"你"和"您"的细微差别,用准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是一声称呼,更体现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色彩。在读懂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习作作对比分析。



  训练形式:



一、反复品读有关语句,认识第二人称代词在文中的含义。



1、齐读第二段,整体了解骑车工人的事迹。



2、分两组读对话,进入角色。



3、指名一男生扮工人,一女生扮"母亲",进行表演性朗读。



4、各自在心里默念上述对话,思考第二人称代词在文中的用法。



二、请学生说说对文中人称代词使用是怎样理解的。



1、学生会找出所有带"你"和"您"的人称代词,会理解工人称作者母亲都用尊称--您,除了一次称作者母子俩为"你们"。



2、学生也会发现作者的母亲对工人时而称"你"时而称"您"。



3、对于受助者用"您"称施助者,学生很容易理解:表示感激,有礼貌;但对于受助者称施助者为"你",学生产生了疑惑。



三、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你"和"?quot;异同。



1、看生活中的人们是怎样用第二人称的。



(录像片段)



例①京剧《白蛇传》""……娘子,你来看--"



例②话剧《徐虎》"……师傅,你的这些工具都是自己做的吗?"



例③电视剧《夺子战争》"爸爸,今天有我演的相声,你一定要来噢。"



(创设情境)

例④商店里的广播导购一般怎样说的?



例⑤妈妈疼你爱你,你撒娇时怎么说?



例⑥爷爷带你逛街,你看到前面的霓虹灯特别漂亮,你会怎么说?



例⑦你向路边的一位阿姨问路,会怎么说?



例⑧教师节学生向老师致敬时,致辞是怎样写的?



2、小结:

亲近的人之间可称"您", 如例⑤、例⑥;也有称"你"的,如例①、例③、例⑥。不相识的人称"您"表示礼貌,如例⑦和本课;但也不是从头至尾都用"您",情急时别扭时也可用"你",如本课例②。年少称长者用"您",如例⑧,年长称年少者时视身份处境而定。本课中的作者母亲既因感激又因焦急,两种称呼交替使用正体现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至于"你们"一词,现在已经有定论:不可以用"您们"。



3、请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找出一些第二人称的代词,看看有无不当之处。



对多年来权威们关于《高大的背影》中第二人称分析的否定。



一些名师们的教案和教研员编的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分析作者母亲对骑车工人的称呼的:



"同志,这个你拿去",句中的"你"是因为作者母亲觉得工人送他们上医院图的是钱,所以一边给钱一边称"你拿去";后来见工人不收钱又改称"您拿着",这个"您"表示感激;最后钱没送成又改口说"你这人真……"这儿用"你"表示作者母亲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了。参考书上还说前后两个"你"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截然不同的。



我认为这些说法恰恰陷入了语文教学中的重理性分析轻整体感悟的泥潭,也是一种"伪知识"。《高大的背影》是一篇五六十年代的入选课文,当时助人为乐不计报酬蔚然成风,文中的母亲不会认为工人纯粹是"想赚几个钱罢了"(参考书语)。即使在当今社会,虽说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商品社会阶段,但别人在作者母子急需时帮了大忙,你给了报酬也不该即刻改?quot;变您为你"呀!这么分析实在是在教会下一代早早势利,教会下一代极端功利,后果不堪!其实单是从骑车工人的一系列动作中就能看不出他要赚钱的暗示:到了医院门口,"那双有力的大手又把我从车上抱下来",丝毫没有要钱的意思。说第二个"你"字是把他当作自己亲人也很牵强。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自己的亲人也能称"您"的。



所以,我主张完整地从"母亲"的心理活动和当时的处境来理解"您"和"你"的混用。



  后记:



  在写完本文两年后,偶尔从一本名叫《叶圣陶点评中学生作文》的书中看到,《高大的背影》是六十年代初北京一个初中生的习作,原名叫《我忘不了那位不知名的叔叔》,点评前的原文中确实有个不该出现?quot;你"字,明显是学生无意中信手写就的。想不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一个中学生的笔误,竟被众多专家说得那么悬悬乎乎。其实,当初叶老就已经把这个"你"字改成了"您"字,不知为何后来的教材选编者偏要多此一举,又把"您"改回"你"。是他们自认为次举比叶老更高明?是他们根本没有看过叶老的这本点评?












http://www.psjyshy.pudong-edu.sh.cn/jxtd/jszy/personal/huangjinyou/fbwx04.htm >97上海市小语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现在已经有定论:不可以用“您们”。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4926 seconds ] :: [ 1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