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简述美国战争史----二战部分4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简述美国战争史----二战部分4   
panzer_vor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简述美国战争史----二战部分4 (616 reads)      时间: 2001-12-03 周一, 下午4:5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二战中美国主要在4个方向上作战:中太平洋自东向西,目的是尽快打破日本的防御圈,向日本本土推进,并伺机歼灭日本联合舰队;南太平洋自南向北,目的是尽早切断日本与东南亚的联系,断绝日本的资源供应;北非-意大利,这个方向是在英国的坚持下确定的,目的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尽量牵制德国的兵力,并使意大利推出战争;诺曼底-德国,这条线的目的是很显然的。此外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以给苏联的援助为例,大宗的有:



10000多架飞机和10000多辆坦克,占苏联全部装备的约1/10,但美国坦克比苏联的性能差些

60多万辆汽车,占苏联装备的几乎全部

1600多辆火车头,苏联在战争期间几乎没有制造

其他的还有粮食,工业原料和石油制品。



美国在战争期间共提供了500多亿美圆的援助,其中英国获得300多亿,苏联150多亿,自由法国12亿,中国5亿,剩余的分配给了几十个国家。我个人认为美国给中国的援助不多首先因为交通不便,其次是当时中国战场处于胶着状态,帮助中国组建足以战胜日本陆军的战略预备队的工作过于浩大,美国宁愿先在海上击败日本。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二战中共有2000多名美国空勤人员阵亡在中国战场。



当时美国人的打算是在42年到43年进行一些局部反攻,取得并巩固一些前进的立足点,同时削弱日本的舰队实力,增强自己的兵力。等到欧洲战争结束,太平洋上盟军将具有压倒优势,那时再来收拾日本。这就是所谓先欧后亚的战略。后来事情的发展是欧亚战场的胜利仅相隔3个月就先后到来。原因是欧洲的战争进程比预想的要慢:第二战场的开辟一拖再拖。苏联在42年底取得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后又遭惨败,43年夏末库尔斯克战役(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役,但愿也是绝后的)胜利后虽然收复大片失地但损失也非常大。同时期盟军在意大利的行动实际上价值不大。在1944年6月英美在诺曼底登陆,苏联在白俄罗斯取得完胜(歼灭了德国的主要战略集团100多万部队)后,还用了11个月才灭亡德国。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兵力削弱太快,而美国的兵力增长也太快。而这个此消彼长的转折点就是瓜岛争夺战。



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在中太平洋的形势有很大好转,但在南太平洋上仍然比较被动。日本人没有放弃进攻,他们打算以新不列颠群岛的拉包尔为基地进攻新几内亚岛。1942年7月初,美国人发现日本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称瓜岛)建立了机场,立刻决定争夺该岛。



瓜岛的面积大约是6500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比较大的平原和一些丘陵,还有一条小河。该岛在整个太平洋上战略意义不大,只是双方上来就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才导致了长达7个月的艰苦争夺。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双方都损失了大量的军舰,但日本弥补损失的速度相比之下实在太低了。



一开始美军的运气很好,他们集结了18000人的部队和大量舰只,进攻由几百名日军把守的瓜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并在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航空压制。杀鸡用牛刀是美国的惯例。美国人轻松地占领了一个相当不错基本完工的机场,两个小岛,和瓜岛的一半。不过尽管兵力占压倒优势,由于组织混乱和指挥系统协作不良,登陆还是乱七八糟,并且海军将领不顾大局提前撤走了舰队。以至于一位来视察的将军说“假如美国人民知道我们这样去打仗,一定会造反的”。



不过上岛的美军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这是一支作风顽强英勇善战的部队。与美国陆军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训练中一贯要求勇往直前,非常强调坚决和速度。因为登陆作战身处险地,早一点完成任务就能少一分伤亡,担任掩护的海军也少一分危险。而美国陆军的传统思想是“一慢二看三通过”,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陆军总是拖陆战队的后腿。



不过上岛后美军的策略很对头。他们迅速抢修机场,构筑公事,卸载物资,并且有大量飞机进驻机场。日本人的反应比较慢,直到美军的准备基本完成才实施了第一次反攻。日军在美国人没有占领的那一侧登陆,利用夜间发起偷袭。在他们行军的过程中,被一名美军中士(他当时是一名潜伏哨)发现了。不幸的是这名中士立刻被俘,但在残酷的拷打之下他什么也没有说(似乎又跟美军一般给人的印象不同),并在半夜咬断绳索逃回阵地报告。另外一支美军小分队击溃了同等规模的一支日军侦察部队。根据这些情报,美军指挥官进行了必要的准备。这次战斗的结果是日军惨败,伤亡10:1。在战斗基本结束后日军伤员频频拉响手榴弹与前来救治的美国人同归于尽,引得美国指挥官勃然大怒,下令杀死所有日军伤员。于是美国人简单地用轻型坦克压死了所有留在战场上的活着的日本人。



随后日军的第二次进攻更惨,损失了几百人,而美军仅仅4死3伤!这主要是因为美军的火力百倍于中国军队,让日本人非常不适应。



随后双方围绕岛上部队的补给和增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夺,进行了几次规模很大的海战,路上和空中的战斗也激烈地进行。在前期,美国派上岛的唯一增援部队是一个建筑队。它由军队和一些志愿的工程人员组成,任务就是修好被破坏的机场。他们的工作是十分卓越的,经常是晚上日军在跑道上炸出几个大坑,白天美军飞机又能起飞。由于初期美军在附近的区域并没有制海权,因此假如没有这个建筑队的努力的话,很快瓜岛的空军就会被瘫痪,那样战役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经过艰苦的鏖战,瓜岛争夺战以日本人的撤退告终。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双方各有24艘驱逐舰以上军舰沉没,吨位方面日本损失13万多吨,美国12万多吨。地面部队美军伤亡10000多人,其中死亡5000多,日军阵亡5万多人。值得注意的是美军的搜救工作非常好,尽管双方舰艇损失差不多,但美国海军阵亡3300多人,受伤2500多人,而日本海军阵亡约25000人。二战中美国主要在4个方向上作战:中太平洋自东向西,目的是尽快打破日本的防御圈,向日本本土推进,并伺机歼灭日本联合舰队;南太平洋自南向北,目的是尽早切断日本与东南亚的联系,断绝日本的资源供应;北非-意大利,这个方向是在英国的坚持下确定的,目的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尽量牵制德国的兵力,并使意大利推出战争;诺曼底-德国,这条线的目的是很显然的。此外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以给苏联的援助为例,大宗的有:

10000多架飞机和10000多辆坦克,占苏联全部装备的约1/10,但美国坦克比苏联的性能差些
60多万辆汽车,占苏联装备的几乎全部
1600多辆火车头,苏联在战争期间几乎没有制造
其他的还有粮食,工业原料和石油制品。

美国在战争期间共提供了500多亿美圆的援助,其中英国获得300多亿,苏联150多亿,自由法国12亿,中国5亿,剩余的分配给了几十个国家。我个人认为美国给中国的援助不多首先因为交通不便,其次是当时中国战场处于胶着状态,帮助中国组建足以战胜日本陆军的战略预备队的工作过于浩大,美国宁愿先在海上击败日本。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二战中共有2000多名美国空勤人员阵亡在中国战场。

当时美国人的打算是在42年到43年进行一些局部反攻,取得并巩固一些前进的立足点,同时削弱日本的舰队实力,增强自己的兵力。等到欧洲战争结束,太平洋上盟军将具有压倒优势,那时再来收拾日本。这就是所谓先欧后亚的战略。后来事情的发展是欧亚战场的胜利仅相隔3个月就先后到来。原因是欧洲的战争进程比预想的要慢:第二战场的开辟一拖再拖。苏联在42年底取得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后又遭惨败,43年夏末库尔斯克战役(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役,但愿也是绝后的)胜利后虽然收复大片失地但损失也非常大。同时期盟军在意大利的行动实际上价值不大。在1944年6月英美在诺曼底登陆,苏联在白俄罗斯取得完胜(歼灭了德国的主要战略集团100多万部队)后,还用了11个月才灭亡德国。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兵力削弱太快,而美国的兵力增长也太快。而这个此消彼长的转折点就是瓜岛争夺战。

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在中太平洋的形势有很大好转,但在南太平洋上仍然比较被动。日本人没有放弃进攻,他们打算以新不列颠群岛的拉包尔为基地进攻新几内亚岛。1942年7月初,美国人发现日本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称瓜岛)建立了机场,立刻决定争夺该岛。

瓜岛的面积大约是6500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比较大的平原和一些丘陵,还有一条小河。该岛在整个太平洋上战略意义不大,只是双方上来就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才导致了长达7个月的艰苦争夺。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双方都损失了大量的军舰,但日本弥补损失的速度相比之下实在太低了。

一开始美军的运气很好,他们集结了18000人的部队和大量舰只,进攻由几百名日军把守的瓜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并在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航空压制。杀鸡用牛刀是美国的惯例。美国人轻松地占领了一个相当不错基本完工的机场,两个小岛,和瓜岛的一半。不过尽管兵力占压倒优势,由于组织混乱和指挥系统协作不良,登陆还是乱七八糟,并且海军将领不顾大局提前撤走了舰队。以至于一位来视察的将军说“假如美国人民知道我们这样去打仗,一定会造反的”。

不过上岛的美军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这是一支作风顽强英勇善战的部队。与美国陆军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训练中一贯要求勇往直前,非常强调坚决和速度。因为登陆作战身处险地,早一点完成任务就能少一分伤亡,担任掩护的海军也少一分危险。而美国陆军的传统思想是“一慢二看三通过”,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陆军总是拖陆战队的后腿。

不过上岛后美军的策略很对头。他们迅速抢修机场,构筑公事,卸载物资,并且有大量飞机进驻机场。日本人的反应比较慢,直到美军的准备基本完成才实施了第一次反攻。日军在美国人没有占领的那一侧登陆,利用夜间发起偷袭。在他们行军的过程中,被一名美军中士(他当时是一名潜伏哨)发现了。不幸的是这名中士立刻被俘,但在残酷的拷打之下他什么也没有说(似乎又跟美军一般给人的印象不同),并在半夜咬断绳索逃回阵地报告。另外一支美军小分队击溃了同等规模的一支日军侦察部队。根据这些情报,美军指挥官进行了必要的准备。这次战斗的结果是日军惨败,伤亡10:1。在战斗基本结束后日军伤员频频拉响手榴弹与前来救治的美国人同归于尽,引得美国指挥官勃然大怒,下令杀死所有日军伤员。于是美国人简单地用轻型坦克压死了所有留在战场上的活着的日本人。

随后日军的第二次进攻更惨,损失了几百人,而美军仅仅4死3伤!这主要是因为美军的火力百倍于中国军队,让日本人非常不适应。

随后双方围绕岛上部队的补给和增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夺,进行了几次规模很大的海战,路上和空中的战斗也激烈地进行。在前期,美国派上岛的唯一增援部队是一个建筑队。它由军队和一些志愿的工程人员组成,任务就是修好被破坏的机场。他们的工作是十分卓越的,经常是晚上日军在跑道上炸出几个大坑,白天美军飞机又能起飞。由于初期美军在附近的区域并没有制海权,因此假如没有这个建筑队的努力的话,很快瓜岛的空军就会被瘫痪,那样战役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经过艰苦的鏖战,瓜岛争夺战以日本人的撤退告终。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双方各有24艘驱逐舰以上军舰沉没,吨位方面日本损失13万多吨,美国12万多吨。地面部队美军伤亡10000多人,其中死亡5000多,日军阵亡5万多人。值得注意的是美军的搜救工作非常好,尽管双方舰艇损失差不多,但美国海军阵亡3300多人,受伤2500多人,而日本海军阵亡约25000人。二战中美国主要在4个方向上作战:中太平洋自东向西,目的是尽快打破日本的防御圈,向日本本土推进,并伺机歼灭日本联合舰队;南太平洋自南向北,目的是尽早切断日本与东南亚的联系,断绝日本的资源供应;北非-意大利,这个方向是在英国的坚持下确定的,目的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尽量牵制德国的兵力,并使意大利推出战争;诺曼底-德国,这条线的目的是很显然的。此外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以给苏联的援助为例,大宗的有:

10000多架飞机和10000多辆坦克,占苏联全部装备的约1/10,但美国坦克比苏联的性能差些
60多万辆汽车,占苏联装备的几乎全部
1600多辆火车头,苏联在战争期间几乎没有制造
其他的还有粮食,工业原料和石油制品。

美国在战争期间共提供了500多亿美圆的援助,其中英国获得300多亿,苏联150多亿,自由法国12亿,中国5亿,剩余的分配给了几十个国家。我个人认为美国给中国的援助不多首先因为交通不便,其次是当时中国战场处于胶着状态,帮助中国组建足以战胜日本陆军的战略预备队的工作过于浩大,美国宁愿先在海上击败日本。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二战中共有2000多名美国空勤人员阵亡在中国战场。

当时美国人的打算是在42年到43年进行一些局部反攻,取得并巩固一些前进的立足点,同时削弱日本的舰队实力,增强自己的兵力。等到欧洲战争结束,太平洋上盟军将具有压倒优势,那时再来收拾日本。这就是所谓先欧后亚的战略。后来事情的发展是欧亚战场的胜利仅相隔3个月就先后到来。原因是欧洲的战争进程比预想的要慢:第二战场的开辟一拖再拖。苏联在42年底取得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后又遭惨败,43年夏末库尔斯克战役(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役,但愿也是绝后的)胜利后虽然收复大片失地但损失也非常大。同时期盟军在意大利的行动实际上价值不大。在1944年6月英美在诺曼底登陆,苏联在白俄罗斯取得完胜(歼灭了德国的主要战略集团100多万部队)后,还用了11个月才灭亡德国。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兵力削弱太快,而美国的兵力增长也太快。而这个此消彼长的转折点就是瓜岛争夺战。

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在中太平洋的形势有很大好转,但在南太平洋上仍然比较被动。日本人没有放弃进攻,他们打算以新不列颠群岛的拉包尔为基地进攻新几内亚岛。1942年7月初,美国人发现日本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称瓜岛)建立了机场,立刻决定争夺该岛。

瓜岛的面积大约是6500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比较大的平原和一些丘陵,还有一条小河。该岛在整个太平洋上战略意义不大,只是双方上来就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才导致了长达7个月的艰苦争夺。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双方都损失了大量的军舰,但日本弥补损失的速度相比之下实在太低了。

一开始美军的运气很好,他们集结了18000人的部队和大量舰只,进攻由几百名日军把守的瓜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并在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航空压制。杀鸡用牛刀是美国的惯例。美国人轻松地占领了一个相当不错基本完工的机场,两个小岛,和瓜岛的一半。不过尽管兵力占压倒优势,由于组织混乱和指挥系统协作不良,登陆还是乱七八糟,并且海军将领不顾大局提前撤走了舰队。以至于一位来视察的将军说“假如美国人民知道我们这样去打仗,一定会造反的”。

不过上岛的美军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这是一支作风顽强英勇善战的部队。与美国陆军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训练中一贯要求勇往直前,非常强调坚决和速度。因为登陆作战身处险地,早一点完成任务就能少一分伤亡,担任掩护的海军也少一分危险。而美国陆军的传统思想是“一慢二看三通过”,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陆军总是拖陆战队的后腿。

不过上岛后美军的策略很对头。他们迅速抢修机场,构筑公事,卸载物资,并且有大量飞机进驻机场。日本人的反应比较慢,直到美军的准备基本完成才实施了第一次反攻。日军在美国人没有占领的那一侧登陆,利用夜间发起偷袭。在他们行军的过程中,被一名美军中士(他当时是一名潜伏哨)发现了。不幸的是这名中士立刻被俘,但在残酷的拷打之下他什么也没有说(似乎又跟美军一般给人的印象不同),并在半夜咬断绳索逃回阵地报告。另外一支美军小分队击溃了同等规模的一支日军侦察部队。根据这些情报,美军指挥官进行了必要的准备。这次战斗的结果是日军惨败,伤亡10:1。在战斗基本结束后日军伤员频频拉响手榴弹与前来救治的美国人同归于尽,引得美国指挥官勃然大怒,下令杀死所有日军伤员。于是美国人简单地用轻型坦克压死了所有留在战场上的活着的日本人。

随后日军的第二次进攻更惨,损失了几百人,而美军仅仅4死3伤!这主要是因为美军的火力百倍于中国军队,让日本人非常不适应。

随后双方围绕岛上部队的补给和增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夺,进行了几次规模很大的海战,路上和空中的战斗也激烈地进行。在前期,美国派上岛的唯一增援部队是一个建筑队。它由军队和一些志愿的工程人员组成,任务就是修好被破坏的机场。他们的工作是十分卓越的,经常是晚上日军在跑道上炸出几个大坑,白天美军飞机又能起飞。由于初期美军在附近的区域并没有制海权,因此假如没有这个建筑队的努力的话,很快瓜岛的空军就会被瘫痪,那样战役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经过艰苦的鏖战,瓜岛争夺战以日本人的撤退告终。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双方各有24艘驱逐舰以上军舰沉没,吨位方面日本损失13万多吨,美国12万多吨。地面部队美军伤亡10000多人,其中死亡5000多,日军阵亡5万多人。值得注意的是美军的搜救工作非常好,尽管双方舰艇损失差不多,但美国海军阵亡3300多人,受伤2500多人,而日本海军阵亡约25000人。二战中美国主要在4个方向上作战:中太平洋自东向西,目的是尽快打破日本的防御圈,向日本本土推进,并伺机歼灭日本联合舰队;南太平洋自南向北,目的是尽早切断日本与东南亚的联系,断绝日本的资源供应;北非-意大利,这个方向是在英国的坚持下确定的,目的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尽量牵制德国的兵力,并使意大利推出战争;诺曼底-德国,这条线的目的是很显然的。此外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以给苏联的援助为例,大宗的有:

10000多架飞机和10000多辆坦克,占苏联全部装备的约1/10,但美国坦克比苏联的性能差些
60多万辆汽车,占苏联装备的几乎全部
1600多辆火车头,苏联在战争期间几乎没有制造
其他的还有粮食,工业原料和石油制品。

美国在战争期间共提供了500多亿美圆的援助,其中英国获得300多亿,苏联150多亿,自由法国12亿,中国5亿,剩余的分配给了几十个国家。我个人认为美国给中国的援助不多首先因为交通不便,其次是当时中国战场处于胶着状态,帮助中国组建足以战胜日本陆军的战略预备队的工作过于浩大,美国宁愿先在海上击败日本。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二战中共有2000多名美国空勤人员阵亡在中国战场。

当时美国人的打算是在42年到43年进行一些局部反攻,取得并巩固一些前进的立足点,同时削弱日本的舰队实力,增强自己的兵力。等到欧洲战争结束,太平洋上盟军将具有压倒优势,那时再来收拾日本。这就是所谓先欧后亚的战略。后来事情的发展是欧亚战场的胜利仅相隔3个月就先后到来。原因是欧洲的战争进程比预想的要慢:第二战场的开辟一拖再拖。苏联在42年底取得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后又遭惨败,43年夏末库尔斯克战役(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役,但愿也是绝后的)胜利后虽然收复大片失地但损失也非常大。同时期盟军在意大利的行动实际上价值不大。在1944年6月英美在诺曼底登陆,苏联在白俄罗斯取得完胜(歼灭了德国的主要战略集团100多万部队)后,还用了11个月才灭亡德国。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兵力削弱太快,而美国的兵力增长也太快。而这个此消彼长的转折点就是瓜岛争夺战。

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在中太平洋的形势有很大好转,但在南太平洋上仍然比较被动。日本人没有放弃进攻,他们打算以新不列颠群岛的拉包尔为基地进攻新几内亚岛。1942年7月初,美国人发现日本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称瓜岛)建立了机场,立刻决定争夺该岛。

瓜岛的面积大约是6500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比较大的平原和一些丘陵,还有一条小河。该岛在整个太平洋上战略意义不大,只是双方上来就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才导致了长达7个月的艰苦争夺。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双方都损失了大量的军舰,但日本弥补损失的速度相比之下实在太低了。

一开始美军的运气很好,他们集结了18000人的部队和大量舰只,进攻由几百名日军把守的瓜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并在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航空压制。杀鸡用牛刀是美国的惯例。美国人轻松地占领了一个相当不错基本完工的机场,两个小岛,和瓜岛的一半。不过尽管兵力占压倒优势,由于组织混乱和指挥系统协作不良,登陆还是乱七八糟,并且海军将领不顾大局提前撤走了舰队。以至于一位来视察的将军说“假如美国人民知道我们这样去打仗,一定会造反的”。

不过上岛的美军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这是一支作风顽强英勇善战的部队。与美国陆军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训练中一贯要求勇往直前,非常强调坚决和速度。因为登陆作战身处险地,早一点完成任务就能少一分伤亡,担任掩护的海军也少一分危险。而美国陆军的传统思想是“一慢二看三通过”,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陆军总是拖陆战队的后腿。

不过上岛后美军的策略很对头。他们迅速抢修机场,构筑公事,卸载物资,并且有大量飞机进驻机场。日本人的反应比较慢,直到美军的准备基本完成才实施了第一次反攻。日军在美国人没有占领的那一侧登陆,利用夜间发起偷袭。在他们行军的过程中,被一名美军中士(他当时是一名潜伏哨)发现了。不幸的是这名中士立刻被俘,但在残酷的拷打之下他什么也没有说(似乎又跟美军一般给人的印象不同),并在半夜咬断绳索逃回阵地报告。另外一支美军小分队击溃了同等规模的一支日军侦察部队。根据这些情报,美军指挥官进行了必要的准备。这次战斗的结果是日军惨败,伤亡10:1。在战斗基本结束后日军伤员频频拉响手榴弹与前来救治的美国人同归于尽,引得美国指挥官勃然大怒,下令杀死所有日军伤员。于是美国人简单地用轻型坦克压死了所有留在战场上的活着的日本人。

随后日军的第二次进攻更惨,损失了几百人,而美军仅仅4死3伤!这主要是因为美军的火力百倍于中国军队,让日本人非常不适应。

随后双方围绕岛上部队的补给和增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夺,进行了几次规模很大的海战,路上和空中的战斗也激烈地进行。在前期,美国派上岛的唯一增援部队是一个建筑队。它由军队和一些志愿的工程人员组成,任务就是修好被破坏的机场。他们的工作是十分卓越的,经常是晚上日军在跑道上炸出几个大坑,白天美军飞机又能起飞。由于初期美军在附近的区域并没有制海权,因此假如没有这个建筑队的努力的话,很快瓜岛的空军就会被瘫痪,那样战役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经过艰苦的鏖战,瓜岛争夺战以日本人的撤退告终。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双方各有24艘驱逐舰以上军舰沉没,吨位方面日本损失13万多吨,美国12万多吨。地面部队美军伤亡10000多人,其中死亡5000多,日军阵亡5万多人。值得注意的是美军的搜救工作非常好,尽管双方舰艇损失差不多,但美国海军阵亡3300多人,受伤2500多人,而日本海军阵亡约25000人。二战中美国主要在4个方向上作战:中太平洋自东向西,目的是尽快打破日本的防御圈,向日本本土推进,并伺机歼灭日本联合舰队;南太平洋自南向北,目的是尽早切断日本与东南亚的联系,断绝日本的资源供应;北非-意大利,这个方向是在英国的坚持下确定的,目的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尽量牵制德国的兵力,并使意大利推出战争;诺曼底-德国,这条线的目的是很显然的。此外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以给苏联的援助为例,大宗的有:

10000多架飞机和10000多辆坦克,占苏联全部装备的约1/10,但美国坦克比苏联的性能差些
60多万辆汽车,占苏联装备的几乎全部
1600多辆火车头,苏联在战争期间几乎没有制造
其他的还有粮食,工业原料和石油制品。

美国在战争期间共提供了500多亿美圆的援助,其中英国获得300多亿,苏联150多亿,自由法国12亿,中国5亿,剩余的分配给了几十个国家。我个人认为美国给中国的援助不多首先因为交通不便,其次是当时中国战场处于胶着状态,帮助中国组建足以战胜日本陆军的战略预备队的工作过于浩大,美国宁愿先在海上击败日本。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二战中共有2000多名美国空勤人员阵亡在中国战场。

当时美国人的打算是在42年到43年进行一些局部反攻,取得并巩固一些前进的立足点,同时削弱日本的舰队实力,增强自己的兵力。等到欧洲战争结束,太平洋上盟军将具有压倒优势,那时再来收拾日本。这就是所谓先欧后亚的战略。后来事情的发展是欧亚战场的胜利仅相隔3个月就先后到来。原因是欧洲的战争进程比预想的要慢:第二战场的开辟一拖再拖。苏联在42年底取得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后又遭惨败,43年夏末库尔斯克战役(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役,但愿也是绝后的)胜利后虽然收复大片失地但损失也非常大。同时期盟军在意大利的行动实际上价值不大。在1944年6月英美在诺曼底登陆,苏联在白俄罗斯取得完胜(歼灭了德国的主要战略集团100多万部队)后,还用了11个月才灭亡德国。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兵力削弱太快,而美国的兵力增长也太快。而这个此消彼长的转折点就是瓜岛争夺战。

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在中太平洋的形势有很大好转,但在南太平洋上仍然比较被动。日本人没有放弃进攻,他们打算以新不列颠群岛的拉包尔为基地进攻新几内亚岛。1942年7月初,美国人发现日本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称瓜岛)建立了机场,立刻决定争夺该岛。

瓜岛的面积大约是6500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比较大的平原和一些丘陵,还有一条小河。该岛在整个太平洋上战略意义不大,只是双方上来就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才导致了长达7个月的艰苦争夺。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双方都损失了大量的军舰,但日本弥补损失的速度相比之下实在太低了。

一开始美军的运气很好,他们集结了18000人的部队和大量舰只,进攻由几百名日军把守的瓜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并在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航空压制。杀鸡用牛刀是美国的惯例。美国人轻松地占领了一个相当不错基本完工的机场,两个小岛,和瓜岛的一半。不过尽管兵力占压倒优势,由于组织混乱和指挥系统协作不良,登陆还是乱七八糟,并且海军将领不顾大局提前撤走了舰队。以至于一位来视察的将军说“假如美国人民知道我们这样去打仗,一定会造反的”。

不过上岛的美军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这是一支作风顽强英勇善战的部队。与美国陆军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训练中一贯要求勇往直前,非常强调坚决和速度。因为登陆作战身处险地,早一点完成任务就能少一分伤亡,担任掩护的海军也少一分危险。而美国陆军的传统思想是“一慢二看三通过”,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陆军总是拖陆战队的后腿。

不过上岛后美军的策略很对头。他们迅速抢修机场,构筑公事,卸载物资,并且有大量飞机进驻机场。日本人的反应比较慢,直到美军的准备基本完成才实施了第一次反攻。日军在美国人没有占领的那一侧登陆,利用夜间发起偷袭。在他们行军的过程中,被一名美军中士(他当时是一名潜伏哨)发现了。不幸的是这名中士立刻被俘,但在残酷的拷打之下他什么也没有说(似乎又跟美军一般给人的印象不同),并在半夜咬断绳索逃回阵地报告。另外一支美军小分队击溃了同等规模的一支日军侦察部队。根据这些情报,美军指挥官进行了必要的准备。这次战斗的结果是日军惨败,伤亡10:1。在战斗基本结束后日军伤员频频拉响手榴弹与前来救治的美国人同归于尽,引得美国指挥官勃然大怒,下令杀死所有日军伤员。于是美国人简单地用轻型坦克压死了所有留在战场上的活着的日本人。

随后日军的第二次进攻更惨,损失了几百人,而美军仅仅4死3伤!这主要是因为美军的火力百倍于中国军队,让日本人非常不适应。

随后双方围绕岛上部队的补给和增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夺,进行了几次规模很大的海战,路上和空中的战斗也激烈地进行。在前期,美国派上岛的唯一增援部队是一个建筑队。它由军队和一些志愿的工程人员组成,任务就是修好被破坏的机场。他们的工作是十分卓越的,经常是晚上日军在跑道上炸出几个大坑,白天美军飞机又能起飞。由于初期美军在附近的区域并没有制海权,因此假如没有这个建筑队的努力的话,很快瓜岛的空军就会被瘫痪,那样战役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经过艰苦的鏖战,瓜岛争夺战以日本人的撤退告终。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双方各有24艘驱逐舰以上军舰沉没,吨位方面日本损失13万多吨,美国12万多吨。地面部队美军伤亡10000多人,其中死亡5000多,日军阵亡5万多人。值得注意的是美军的搜救工作非常好,尽管双方舰艇损失差不多,但美国海军阵亡3300多人,受伤2500多人,而日本海军阵亡约25000人。二战中美国主要在4个方向上作战:中太平洋自东向西,目的是尽快打破日本的防御圈,向日本本土推进,并伺机歼灭日本联合舰队;南太平洋自南向北,目的是尽早切断日本与东南亚的联系,断绝日本的资源供应;北非-意大利,这个方向是在英国的坚持下确定的,目的是在诺曼底登陆前尽量牵制德国的兵力,并使意大利推出战争;诺曼底-德国,这条线的目的是很显然的。此外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以给苏联的援助为例,大宗的有:

10000多架飞机和10000多辆坦克,占苏联全部装备的约1/10,但美国坦克比苏联的性能差些
60多万辆汽车,占苏联装备的几乎全部
1600多辆火车头,苏联在战争期间几乎没有制造
其他的还有粮食,工业原料和石油制品。

美国在战争期间共提供了500多亿美圆的援助,其中英国获得300多亿,苏联150多亿,自由法国12亿,中国5亿,剩余的分配给了几十个国家。我个人认为美国给中国的援助不多首先因为交通不便,其次是当时中国战场处于胶着状态,帮助中国组建足以战胜日本陆军的战略预备队的工作过于浩大,美国宁愿先在海上击败日本。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二战中共有2000多名美国空勤人员阵亡在中国战场。

当时美国人的打算是在42年到43年进行一些局部反攻,取得并巩固一些前进的立足点,同时削弱日本的舰队实力,增强自己的兵力。等到欧洲战争结束,太平洋上盟军将具有压倒优势,那时再来收拾日本。这就是所谓先欧后亚的战略。后来事情的发展是欧亚战场的胜利仅相隔3个月就先后到来。原因是欧洲的战争进程比预想的要慢:第二战场的开辟一拖再拖。苏联在42年底取得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后又遭惨败,43年夏末库尔斯克战役(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役,但愿也是绝后的)胜利后虽然收复大片失地但损失也非常大。同时期盟军在意大利的行动实际上价值不大。在1944年6月英美在诺曼底登陆,苏联在白俄罗斯取得完胜(歼灭了德国的主要战略集团100多万部队)后,还用了11个月才灭亡德国。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兵力削弱太快,而美国的兵力增长也太快。而这个此消彼长的转折点就是瓜岛争夺战。

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在中太平洋的形势有很大好转,但在南太平洋上仍然比较被动。日本人没有放弃进攻,他们打算以新不列颠群岛的拉包尔为基地进攻新几内亚岛。1942年7月初,美国人发现日本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称瓜岛)建立了机场,立刻决定争夺该岛。

瓜岛的面积大约是6500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比较大的平原和一些丘陵,还有一条小河。该岛在整个太平洋上战略意义不大,只是双方上来就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才导致了长达7个月的艰苦争夺。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双方都损失了大量的军舰,但日本弥补损失的速度相比之下实在太低了。

一开始美军的运气很好,他们集结了18000人的部队和大量舰只,进攻由几百名日军把守的瓜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并在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航空压制。杀鸡用牛刀是美国的惯例。美国人轻松地占领了一个相当不错基本完工的机场,两个小岛,和瓜岛的一半。不过尽管兵力占压倒优势,由于组织混乱和指挥系统协作不良,登陆还是乱七八糟,并且海军将领不顾大局提前撤走了舰队。以至于一位来视察的将军说“假如美国人民知道我们这样去打仗,一定会造反的”。

不过上岛的美军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这是一支作风顽强英勇善战的部队。与美国陆军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训练中一贯要求勇往直前,非常强调坚决和速度。因为登陆作战身处险地,早一点完成任务就能少一分伤亡,担任掩护的海军也少一分危险。而美国陆军的传统思想是“一慢二看三通过”,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陆军总是拖陆战队的后腿。

不过上岛后美军的策略很对头。他们迅速抢修机场,构筑公事,卸载物资,并且有大量飞机进驻机场。日本人的反应比较慢,直到美军的准备基本完成才实施了第一次反攻。日军在美国人没有占领的那一侧登陆,利用夜间发起偷袭。在他们行军的过程中,被一名美军中士(他当时是一名潜伏哨)发现了。不幸的是这名中士立刻被俘,但在残酷的拷打之下他什么也没有说(似乎又跟美军一般给人的印象不同),并在半夜咬断绳索逃回阵地报告。另外一支美军小分队击溃了同等规模的一支日军侦察部队。根据这些情报,美军指挥官进行了必要的准备。这次战斗的结果是日军惨败,伤亡10:1。在战斗基本结束后日军伤员频频拉响手榴弹与前来救治的美国人同归于尽,引得美国指挥官勃然大怒,下令杀死所有日军伤员。于是美国人简单地用轻型坦克压死了所有留在战场上的活着的日本人。

随后日军的第二次进攻更惨,损失了几百人,而美军仅仅4死3伤!这主要是因为美军的火力百倍于中国军队,让日本人非常不适应。

随后双方围绕岛上部队的补给和增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夺,进行了几次规模很大的海战,路上和空中的战斗也激烈地进行。在前期,美国派上岛的唯一增援部队是一个建筑队。它由军队和一些志愿的工程人员组成,任务就是修好被破坏的机场。他们的工作是十分卓越的,经常是晚上日军在跑道上炸出几个大坑,白天美军飞机又能起飞。由于初期美军在附近的区域并没有制海权,因此假如没有这个建筑队的努力的话,很快瓜岛的空军就会被瘫痪,那样战役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经过艰苦的鏖战,瓜岛争夺战以日本人的撤退告终。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双方各有24艘驱逐舰以上军舰沉没,吨位方面日本损失13万多吨,美国12万多吨。地面部队美军伤亡10000多人,其中死亡5000多,日军阵亡5万多人。值得注意的是美军的搜救工作非常好,尽管双方舰艇损失差不多,但美国海军阵亡3300多人,受伤2500多人,而日本海军阵亡约25000人。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0678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