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   
所跟贴 . -- 飞虎队 - (0 Byte) 2002-12-15 周日, 下午12:15 (534 reads)
西乡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天啊,这飞虎队先生怎么事事都能和我想到一起去呢? (394 reads)      时间: 2002-12-15 周日, 下午9:0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一年多前写的帖子,与此文简直如出一辙!





走向分治的中国





看了这个标题,一定会有不少人被气得死去活来了。我知道说服别人,一向是很难的;而且又是如此敏感的话题。民族主义,尤其是狂热的民族主义,在近一段时间来可以说是蔚为风气了。凡是赞成它的,一律是爱国的,进步的;凡是反对它的,一律是腐朽的,反动的,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随即想起“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句成语来,我就很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担忧;然而有了意见不说出来,在古代称为“腹诽”,是要杀头的;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留在我心里憋着,也不利于个人健康,所以还是很想写一写。后来又想到在奴隶社会,尚且有“狂夫之言,圣人择焉”的说法,何况现在正处于即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我这个苟全性命于盛世,不能闻达于诸侯的无名小子,岂能不得到广大眼睛雪亮的人民群众之宽恕吗?坦白从宽嘛!于是乎最后一点顾虑也冰释了。



诸位对于中国的统一,不用说是期盼已久的了;然而其目的何在呢?依我说,主要原因不过有三:一,疆土的增加必然带来资源的增加,广大中华民族的生活质量,定可以由此更上一层楼,其中当然也包括诸位自己在内;二,统一之后,中国国家地位将会空前提高,海内外的华人,在地球上自然可以扬眉吐气,无人敢于欺负我们;三,征讨逆党,以一封疆是众多老前辈的遗志,能实现的话,流芳百世;就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至少也能令后世英雄泪满襟--不风光也悲壮。否则的话,必将如秦桧、汪精卫一般遗臭万年,岂不难堪?那就让我们逐条分析一下吧。



纵观中国的历史,领土的增长与人民的富裕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全国的财富,集中到他一人手里,后来又在战乱中破坏殆尽。所得税据说收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肯定高不了。要是被拉去服役,就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了。汉帝国早期,为了恢复国力,贵族带头勤俭持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秦始皇陵和汉景帝陵的规模、派头。)颁布了许多法律鼓励生产生育,所得税也降到了百分之十以下,经济终于在汉武帝早期达到了鼎盛。此时汉朝的版图与秦朝相比,大大缩小,少了南越(现在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东越(浙江,福建一带)、朝鲜、长城以北等许多地方。汉武帝看到国力强盛,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不仅收复了原有领土,还渗透到了中亚。大宛马和葡萄都来了,帝国的国库也空了,通货膨胀加剧,刑事案件猛增。武帝只好广泛地听取各方意见,停战和谈,严刑峻法,改革币制,实行平准(国家炒期货以稳定物价),兴修水利,就差没开股市融资了。但昔日的繁华还是一去不复返。后世的苻坚,杨广等皇帝,都是为了统一中国或维护帝国的权威(淝水之战与三征高丽),不光直接丧失了原本的锦绣山河,还搭上了全家老小的性命。他们死后联绵不断的战火让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倾家荡产。北宋要夺回幽云十六州,清朝想废除不平等条约,结果呢?进一步地割地陪款,进一步地丧权辱国!老百姓呢?生无活命之所,死无葬身之地。古今中外,这种例子多如牛毛,举不胜举。由此可见,扩张疆土并不一定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反,搞得不好,还会国破家亡。



国家地位与版图大小有关吗?乍看起来没错,但也可以举出不少反例来。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宋朝),多少次向北方游牧民族称臣纳贡?他们的领土面积,综合国力,人口数量,哪里能和我们相比?要知道从国库收入以及人均收入来看,版图并不大的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富裕的时代啊!关键在于军事上的软弱无能。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一生为“尊王攘夷”打了许多胜仗,但齐国版图并未得以扩大。正相反,鲁将曹沫在盟会上用匕首逼他交还过去侵占鲁国的领土,他当面同意,后来想反悔。在相国管仲的劝说下,最终还是如约给了土地。此后齐军救燕后,燕庄公送他入齐境,他认为“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是把燕庄公经过的地方,全部割让给对方。两件事丢失了大片国土,可齐国的国家地位却由此得以显著提高,贵族们都佩服桓公,他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由此看来,对于国家来说,主持正义与遵守信用比扩张势力更令人尊重。



华人社会地位的问题,我认为也不完全和中国统一与否有关。之所以我们有时受歧视,原因主要也有三条。一来是因为我们比较穷,穷人志短,人穷丢人。这并不是国家分裂的罪过,韩国,东欧的许多国家,分裂了,但人民并不大受歧视。二来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别的国家冲突较大,有些显得不大文明,不大卫生。这恐怕就得入乡随俗,不能者请回国,否则为了钱受洋罪好了,别埋怨。三来是因为中国人在国外历史上有一些不好的名声。华裔在国外主要从事商业,其中白道的挺多,但黑道的也不少,常常触犯当地法律。而且华人犯罪,往往性质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难免令人闻风丧胆。这只能说是同个人和民族特性有关,谈不上祖国的统一大业。至于肤色,有谁看见过日本人受歧视?甚至黑人在欧美都已不大会享受到特别待遇了。至于李文和案之类,中国越强倒是越可能发生,说实话,那个大国没有科技间谍网呢?



实现遗志的问题较为复杂。我们的第一代领导人用金戈铁马解放了清帝国的大半个版图,第二、三代则用外交手段收回了租期届满的香港、澳门两个殖民地,又解决了与邻国的许多领土争端,再加上改革开放的硕果,都可谓功勋卓著。可是我们在进步,别人也没闲着,海峡两岸人均收入的差距依然巨大,人家不想和我们均富共产,难道不正常吗?我们许多先富起来的同志,不是也不想认过去的穷亲戚,甚至要休掉昔日的糟糠之妻吗?台湾省几年来的选举结果,充分说明了当地的人心向背。说服不了人家就要拳脚相向,这恐怕不是礼仪之邦应有的作风吧。要和平解决,就全靠“一国两制”了,但台湾与港、澳不同,后两者原是外国殖民地,统一后改由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然应当欢迎;台湾则是由自己人统治,统一了,仍旧保留原有的军队、政府、法律,不向中央纳税,不免我们的签证,只不过能在外交场上省些麻烦而已。请问这样的统一,到底能给大陆人民带来哪种福利?答曰:此岛战略价值重大,若被亡我之心不死的国外敌对势力利用,中国的麻烦就大了。但依我看,台湾既不会成为J国的第五大岛,也不会被U国吞并为其第五十一个州,首先语言就不一致。如若真有第三国侵犯台湾,则解放军出兵相救就真正是名正言顺,不光我等无话可说,天下有谁会道个不字?但如果我们现在硬要武力统一的话,台湾岛内必将生灵涂炭,基础设施被炸光,科技精英逃光,原住民对中央的憎恶,也只能更上一层楼。那么我们自己的所得与所失,究竟哪一个更大呢?再说台湾省独立之后,为何一定会变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跳板?它们在冲绳、菲律宾、韩国的军事基地不够使吗?台湾当局如果同意这么做,那么阿里山的海拔高度,恐怕要明显地下降吧!照诸位所说,亚洲大部分国家,出于中国领土安全的考虑,即便不加以军事占领,也至少要成立唯北京政府命令是从的傀儡政权,当地排华的抵抗力量,必须斩尽杀绝,一个不留。这还不算,此后我军还要兵分两路:东路军横渡太平洋,直捣华盛顿;西路军穿越俄罗斯,终点英格兰。所到之处,学术机构(尤其是博物馆、图书馆)里的贵重物品,必须巨细无遗地拉回国;带不走的,也要仔细地逐一加以打碎、焚毁,以报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之仇。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真正地站起来了!至于亚非拉兄弟......恐怕给我们当牛作马都来不及了吧。我不知道,如果这样的民族复兴计划付诸实施的话,中国能否和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划清界限;这样的战争,将来会不会像蒙古侵华一样,被当作野蛮侵略文明的历史倒退事件;最终的结局,会不会是在华夏各地的名胜古迹里,再也看不见雕楼画栋,绅士淑女,而是一堆堆的放射性废墟,一群群的转基因苍蝇。兵者是凶器,一将成名万骨枯,更何况对手是自己的同根兄弟,不用为宜。如果我们能考虑到全国十三亿人民中大多数的利益,那么所谓遗志的问题还成其为问题吗?我个人认为,五四运动以来,抗日战争没有错,解放战争没有错,社会主义建设没有错,甚至文化大革命也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们都是遵循着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但是短期内统一台湾,不论是否使用武力,都未必符合这个规律。原因很简单,多数台湾人民不同意,大陆人民从中也得不到真正的好处。



肯定有不少读者,仍旧无法同意我的观点。对此我完全理解,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统一中国”这句口号,已经有如宗教咒语一般,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然而好几代人过去了,中华民族为此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付出了无数的血泪代价,而台独之路,却越走越宽,越走越阔。这岂止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简直可以说是不以国家,民族意志为转移了。“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过去的路被证明是走不通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反省一下自己,而偏要一条路走到黑呢?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近乎神圣的“统一”二字,真的是维系我们民族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吗?历史对此说:不!不相信吗?请静静想一想,是什么使中华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文明。它的精华又是什么?儒道墨法,它们全是先秦哲学!提供它们生长的政治土壤如何呢?百家争鸣的全盛期,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那时的中华大地,周王的威权丧失殆尽,“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旧有的政治秩序完全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形成,所以大兼小,强并弱。武王伐纣之后,“周封八百”,到了战国早期,只剩下约二十个诸侯国而已。孔子所著的[春秋]中,就“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但在这规模空前的大战乱中,学术却得到了极高的推崇,因为各国君主都看到,不强则弱,不打人就会被人打,因而鼓励发明,锐意改革。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富国强兵,所以梁惠王问孟子:“何以利吾国?”后来中国统一了,学术就遭了殃。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原因在于:稳定压倒一切,“邪端异说”,利于创业,而不利于守成,有害无益,要之何用?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华夏大地上的许多农民,至今依然在使用着两千年前就已发明的工具耕田,难道是他们太笨的缘故吗?其实,愚民,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是统一的代价。



分裂祖国的罪名依然难以承受吗?让我们看看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吧。被称为汉昭烈帝或蜀先主的刘备,靠镇压农民起义与贩卖自己那八杆子打不着的皇亲身份(中山靖王刘胜好内,有子一百二十余人,刘备是他的第十七世孙。),在几年内暴发,由一个卖草鞋的个体户成为手握重兵的著名军阀。曹丞相在统一黄河流域后,决心“宜将剩勇追穷寇”,于是率部南下。荆州牧刘琮以国家大局为重,开城接受了和平改编;而此时寄人篱下的玄德却决心顽抗到底,结果被曹军轻松地击败,只得遣诸葛亮往孙权处求救。此时曹操已向孙权严正指出,江南自古以来就是汉朝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不服从中央政府调遣,暗中策划“两个中国,一魏一吴”,天理难容!我们愿意在统一的前提下与你进行和平谈判,但也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你继续勾结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所辖地区培植“吴独”集团,那就要为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孙权最终出于私利同意联刘抗曹,在异常的自然条件(瘟疫,东风)协助下,曹军不幸战败北撤,中国就形成了曹操、孙权、刘备、刘璋、张鲁、马超、韩遂七分天下的局面,后来演变为三国鼎立。不知诸位对这一“另类”的描写有何感想,我认为它应当比较接近于事实的本来面目。在这三个“英雄”中,曹操代表着中小地主和下层官僚阶层,在他所辖地区内,腐朽的大地主、大贵族受到沉重打击,因而对他恨之入骨。所以说,孟德是刘汉之贼,而不是中国之贼;而且当时确实可能统一华夏的,只不过他一人而已。而孙刘都自称名人之后(孙武、刘胜),自然代表旧贵族的利益,创业时还不拘一格用人才,之后就迅速腐化蜕变。越到后来,越显得曹魏的政治清明、有效率,吴、蜀只能靠地险和诡计与之抗衡,无法拼实力。西晋之所以能统一全国,靠的也是曹家基业。这么说来,曹操没有完成大一统,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他无疑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反观孙刘二人,赤壁之战刚完,就为了如何分脏闹的不可开交;后来更是放兴复汉室的誓言于脑后,为了半个荆州大打出手,充分暴露了他们长期策划割据一方的丑恶用心。再看诸葛亮的“隆中对”,蓄意制造“三块论”,用心何在?最多只是帮刘家夺回皇帝宝座而已(可能还有一点个人的小算盘),“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全被抛在了脑后。何况又“天下无事则已”,明明在说如果曹操不犯错误,就只好“汉贼两立”,“王道偏安”了!孙权手下的周瑜、鲁肃、甘宁、吕蒙等,也都有类似的言论,比如“全据长江,再做别图”之类。欲除曹操,几个刺客足矣,何况刘备在过去与他共事之时,曾有过无数的机会!宫廷政变虽然残酷,不过死几百人而已,为何要三足鼎立,混战数十年,让上百万无辜的老百姓陪葬?这不是充分说明了吴、蜀这两个军事集团,才是真正的蓄意分裂祖国之民族败类吗?可是一千八百年来对他们的评价,为什么完全相反呢?由此看来,我们今天的行为,在后世也很难得到我们预想的评价啊!千载的骂名,肯定是谁都不愿担当的;但如果我们能够认真负责地工作,给后世留下一个比现在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度,那么至少可以无愧于心了吧!



再仔细一想,中国假若真能把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授予各地区,和平分治,并按欧盟的形式组成拥有统一的经济、军事系统(司令由各地将领轮流担任),互免签证的联邦,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似乎还有不少好处呢。首先,各国可以试验各式各样的政治体制,看那一种更适合国情。其次,“小国寡民”是老聃先生未了的心愿,小国好治,有哪个政府不好好为人民服务,我们就移民到邻国去,或者轰他们下台,也容易些。一有竞争,现在官场上的一些恶习就将迎刃而解,享福的不是我们老百姓还会是谁?第三,原来那个庞然大物一下子小了一些,看着不那么让别人害怕,在东亚比较班配,比较可爱,增加点军费什么的不至于引发地区性局势紧张或军备竞赛,“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第四,某些贫困地区可以据理力争,向国际组织要大笔贷款,建国伊始,要百废俱兴嘛,好钢得用在刀刃上。还不起的话,破产保护,有兄弟友邦撑着腰呢。第五,在各个国际协会中中国人民一下多出了一堆席位,什么法案声明,没有我们支持,想要取得多数赞成通过都是痴人说梦。如此一来,各种盛会,必将在中华大地上层出不穷地上演,我们就可在家大饱眼福了。华人的地位、声望,定会随之有极大的提高。第六,此联邦将来不光毫无疑问可以吸收台湾为成员,连蒙古、朝鲜,甚至日本、东南亚各国,如能捐弃前嫌,都可陆续加入,毕竟是同文同祖嘛。这等盛事,可称是超越汉唐,直追大元。第七,大国容易浪费人才。人口这么多,好的职位却又这么少,选拔贤能的机制很难做到公平、完美(比如高考),难免埋没才华横溢的人士,而小国就没有这样的问题。诸如此类的优点还有很多,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当然,其中许多可能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还要请各位指点。但如果这个理论正确的话,那么将来中国的进一步分治,至少是中央权力的分化,就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了。



综上所述,中华之统一并非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现在紧要的任务依然是经济建设,以及文化、教育改革。没有强大的财力作后盾,再精密、宏伟的计划都只能停留在纸头上。我们的教育体制如果继续毫无中国特色地西方化下去,那这个文化就有衰亡的危险。缺乏精神支柱的国家、民族前景如何呢?苏联就是前车之鉴。完美的统一、扩张,只能建立在对方“心服”的基础之上,否则这个大厦的根基就是不牢固的。先人有言:远人不服,则思修明德以来之。舜舞干戚而有苗服,孔孟赞之,老庄诵之。现在我们为何对内要“以德治国”,对外却忘记了“先王耀德不观兵”的古训,偏要武力威胁?对方老百姓活得好好的,国防也早有准备,恐怕兵刃一接,胜了没有油水可捞,输了就要“荒服者不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与历代相比,一点不小,可以知足;疆独、藏独势力,早已虎视眈眈;印度、东南亚等国,还有领土要求。一旦精锐尽于台海,结局恐怕不堪设想。就是赢了,也不见得能保太平。历史上桀放鸣条,纣焚鹿台,夫差刭于姑苏,项籍刎于东城。此四君者,兵皆尝无敌于天下,然一旦败北,身死国灭。何者?连战则民疲,连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何况德行不修,仁义不施,其能久乎?故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慎。



二战时一位著名人士曾说过:“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我自知五尺微命,一介书生,才不显世,言不动人,想改变无数机构几十年如一日的宣传影响,无异于螳臂挡车。然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如果搞好了,我们的生活也坏不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希望诸位能不吝赐教,感激之至!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431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