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787
经验值: 0
|
|
|
作者: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萨苏先生讲了很多战例,如希诺普海战(克里木战争期间,比大东沟海战早40年)和亚历山大海战(拿破仑战争期间,比大东沟海战早100年)等。。。但很可惜,这些成功战例都是铁甲舰时代出现之前的一些海军战例,显然不能套用来作为大东沟海战这一同过去海战性质完全不同的铁甲舰队的战术指南。
要知道人类海战史上,铁甲舰的出现,可是标志着海战技战术甚至战略的一大进步,其重要性同火炮的发明和航空母舰的出现不相上下;而大东沟海战,更是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铁甲舰舰队决战而著称----正是由于铁甲舰时代的舰只火力普遍增强(火炮不仅威力加大、而且有效距离、射速、准确度、射角都有很大提高),而各舰的航速又明显加快,这才使得萨苏先生提到的传统海战“突破对方阵型、然后分割包围”的战术,在新的实战环境下不可避免地面临无法突破对方、更不能有效分割敌人(因为双方的接站距离成倍增长、而对方火力明显更强,这样我舰在接近敌舰之前所不可避免遭到的密集攻击将超出我舰所可能承受的范围)的尴尬局面很难收效,并逐渐被近现代海军所完全抛弃
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拿大东沟海战之后的一些世界著名海军战例,如对马海战、日德兰海战。。。等等做一下研究,就会发现萨苏先生居然再也找不出一个“突破对方阵型、然后分割包围”的成功海军战例来,反而作战双方无论胜败、也无论是用火炮还是鱼雷交战,只要有机会布阵的话,几乎都是清一色地摆出一字单纵阵型,并在作战过程中始终予以保持,同时一般也会刻意同对方舰只保持一定的交火距离----世界海军战斗队形的这一趋同,恰恰证明了大东沟海战中日本舰队的阵型和作战方式相比“突破对方阵型、然后分割包围”的旧式海军战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已将后者迅速淘汰出局。
假如大家对铁甲舰时代的海战同木船甚至帆船时代的海战有什么不同还有疑问的话,不妨可以去试着找两个海战模拟游戏去实际比试一下----前者可以用“大海战”(Great Naval Battles)系列去模拟,而后者则可以用Age of Sails系列去比划----只要这么简单地一尝试,大家马上就会发现:在模拟近现代海战之“大海战”游戏的炮战中,用自己的舰只去正面冲击对方阵型,就几乎等于是战术自杀;而在Age of Sails(帆船炮战年代)中,正面突破战术则仍然有相当的实战价值---既然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海战经验,那么利用游戏进行实战模拟,寻找感觉,倒也不失为弥补纸上谈兵不足的一种好办法。
还是我楼下几篇文章是中重复的那一观点:大东沟海战中,北洋舰队试图把自己的老师----皇家海军几十年前在木船时代曾经使用过的成功战术,照搬到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次铁甲舰队之间的大对决中来,这属于明显的食古不化、生吞活剥,因此也必然遭到惨重的失败。反观日本海军,很明显从平时的高质量演练中,已经琢磨出了适合自己新技术舰队作战的一整套阵型和战术,其最后在舰队实力气势不如北洋舰队的情况下居然能大获全胜,这不能不说是日本海军在新时代海军战术思想研究方面的一次重大成功。
事实上,萨苏先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其实也间接指出了北洋舰队采用实战阵型的荒谬,而这些荒谬,其实都可以用我的“食古不化”分析来进行批判,请看----
“第一,这种"考虑周密"的复杂的作战计划在实战中往往难以实现,简单的计划更容易做到,因为实战中各舰不可能象平时一样没有干扰的实施计划.”----很对。帆船木船时代,训练不足一方的海军尚且不敢采用如此作战战术;在高速铁甲舰年代,由于船速快,双方接战距离长,内线作战的对方更容易应对自如,因此冲击方连混水摸鱼都很难做到。
“第二,对日军战斗力和战争的惨烈程度估计不足.可以说只有开战之后北洋水师的官兵才完全明白日军的战斗力,日军密集而准确的炮火,精确的指挥使北洋水师大吃一惊,也严重影响了士气.。。”---其实,这种估计不足,从根本上来看还是对铁甲舰时代双方火力的密集性和打击力认识不足。正如我前面所说:在铁甲舰时代去对对方阵型进行正面冲击,必然遭到对方猛烈得多、持续时间长得多(因为火炮射程远,造成接战距离长)的炮火密集攻击,最终根本无法实现冲击的战术初衷、徒然遭致损失。”
“第三.兵力不够充足,计划太过机械,按照原来的作战计划,左五右五,没有预备队,哪条船也不能沉才能完成对日见的包围,没有考虑到日军可以在最初的战斗中就给与北洋舰队重大的打击,。。。”----大东沟海战,双方舰只数量相差无几,如果这还嫌“兵力不足”的话,那只能说明战术设计根本不切合实战的需要。同时“没有考虑到日军可以在最初的战斗中就给与北洋舰队重大的打击”,这恰恰是由于忽略了铁甲舰时代海战接战距离长、火炮威力大等重要特点所必然遭致的对方惩罚。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这个计划需要各舰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并加以流畅的指挥才能实现,何时包抄,怎样应对敌舰的反扑,都要从舰队的角度而不是某一条军舰的角度考虑,而清军恰恰是一开战就失去了指挥,又没有指定预备指挥官(镇远不是很好的预备旗舰吗?为什么没有指定?大概还是轻敌了吧),造成了后面的大混乱。。。”----我在楼下的文章中提到过:一字单列纵队不仅最容易发挥舷侧火炮威力,而且也在实战中最容易指挥控制(因为后舰基本上是跟定前舰)、最容易保持阵型,同时也最灵活。因此北洋舰队甫一交战便失去指挥固然属于偶然的不幸,但客观来看,北洋舰队的那个“奇怪阵型”,即使有统一指挥,也很难在实战中保持基本的阵型完整,远不如日本舰队的一字单列纵队,在实战中更容易保持基本的队形(别说是舰队了,就是步行出操,横队和其他的任何队形也比一字纵队更难保持得多)。
总的来看,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出发,大东沟海战中实力本来占优的北洋舰队(相当于拥有两艘战列舰的舰队去对付数量差不多的一群巡洋舰,大舰巨炮在传统海战中几乎占有绝对优势),在实战中排出的阵型和使用的冲击战术,本身都肯定是一个彻底失败的设计,在实战中造成了北洋舰队的巨大被动(当然这不是北洋舰队海战失利的全部原因,平时作战训练的严重不足、战术纪律的严重荒废,都注定了北洋舰队的败局)----这反映了北洋舰队当时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武器,但却在战术理论的研究认识、以及舰队实战的战术训练方面严重不足,这事实上也属于近代中国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但却对海外先进思想买椟还珠的一大通病。
作者: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