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啸 尘: 在美国的一种成长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啸 尘: 在美国的一种成长   
海川书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啸 尘: 在美国的一种成长 (585 reads)      时间: 2002-12-13 周五, 上午5:3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在美国的一种成长



啸 尘   



初到美国时,特别地想家。而那家的概念,并不是狭义的。想家的时候,总显得魂

不守舍, 黯然神伤,看上去大概是楚楚可伶。周边的人们好心地劝慰道:“忍忍吧,

过个一年半载的,就会没事的了。哎,大伙儿谁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熬过来的?”

 

 当时可最听不进这样的话了。虽说朝他们翻著白眼的是自己,却奇怪地看著他们

怎么都象是没有感情的白眼狼。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心口总有一种生生的痛,是那种被连根拔起的创痛。到了

那个当口儿,才开始对什么叫“浪迹天涯”,什么又叫“去国离家”,有了一种切

肤般的感性认识。原来寻求浪漫也好,出出痘子也罢,那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此不再敢轻言要追求什么“不带走一片云彩”的那种潇洒了。人大概都是这样长

大的。否则,怎么会有了“不见棺材不流泪”、“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样的成语?

成语总是很有道理的。  

 那时逢人说起话来,总是开口“国内”长、闭口“国内”短,那架势若形容成了

祥林嫂谈阿毛,稍嫌夸张,但那情形著实滑稽,好象总要不失时机地给身边那些个

背井离乡小有时日的人们免费补课似的。   

比如人家在那儿看著电视,让节目里的人物、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时,我虽不知所云,

但并不觉得那是因为自己恶补英文时不得要领,以至听不出其中的种种幽默,反倒

会一本正经地评说:“这完全是噱头十足的蹩脚搞笑嘛!国内的电视节目就没有这

么庸俗”;而遇到人家开启香槟,听到那货真价实的一声“嘭”响,看著呼哧哧涌

泉般向外直冒的白花花的气儿,我压根儿不会想那是因为人家美国的酒做得好,没

有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却会没有来由地大惊小怪道:“国内的香槟可不是这么样冒

气的耶!”弄得大伙儿哭笑不得地望著我,一定是觉著我倒是浑身上下冒著傻气儿

吧。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不是?可美国愣是处处莺歌燕舞、时时鸟语

花香,然而你若想做个思想单纯的好青年,不要说千日,就是几日,也实在是难

哪!  

 无忧无虑地冒著傻气的好日子没能过上几天,我就意识到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惭愧的是,所要求、要索的已从抽象的真理变成了形象的银

两了。  

 一夜之间茅塞顿开,知道了那可比梦回故乡要来得重要多了。

  刚开始嘴还很硬,背著人数著兜里少得可伶的美钞票子时,还非得朗诵上几句格言

警句,其中最爱的是从王安忆那儿看了来的:“我们是不穷的,只是没有钱” (

《小院琐记》)。嘿,在中国时就常背这句,觉得特过瘾,够潇洒。那时是没钱,

可有安全感哪,安全感比钱重要得太多了。在美国这地方,我哪怕是做牛做马做到

了今天,好赖也混著当上了个美国小白领,自问还是没有安全感,从来不曾有过,

大概永远也不会有,就甭说白手起家的当年了。  

 背警句格言的声音越来越小,而必须当众反反复复数票子的次数却越来越多。 不

久,就连自己也觉得气短了起来,从此就再也不好意思糟蹋那些个清高的句子了。

美国实在是太现实了,它要改变你,并不来下马威那一套,那样太欠火候,太

不老辣。它自是不动声色,以不变应万变。你再嘴硬、再要强,对金钱再没有概念,

也很快就会知道了谋个立锥之地要钱,吃口饭要钱,打个电话要钱,想上学要钱,

买本书要钱,付医疗保险要钱, 由不得你心不甘情不愿的,不消几日功夫,你的脑

子里就只剩下“钱、钱、钱”这个字眼了,到了这个时候,就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

真是个没有钱的穷人了。  

 “穷则思变”,这四个字道出了人性的必然。致富无门,也还不敢奢望,而脱贫

则自然而然地成了唯此唯大的“纲”。纲举则目张,一点不错。四下张望,是要 有

样学样。   

左边瞧瞧:一个个爹妈眼里金枝玉叶的大小姐,如今竟清一色清汤挂

面发型, 铅华洗尽,粉黛不施。因为国内带来的漂亮衣裳一上身,就给人以一种要

去出席盛 宴的感觉,十分尴尬;而对美国店里那些入时又入流的服饰,却只能望价

兴叹、问 津乏力,所以从Yardsale(美国家庭举办的旧货廉售,多为将家

中一些用 不著的东西以低价出售)或Goodwill(美国著名的慈善机构经营

的旧货连 锁店,经营目的是帮助穷人)那一类地方弄来的服装鞋帽,就自自然然地

穿了起来。从此大小姐的身段放得低得不能再低,为了活命,那是粗活细活样样亲

力亲为,里 里外外事事无师自通。   

右边看看:原本个个人格独立、孤芳自赏惯了的男士精英,却都在“钱”大哥 的调

教下,人人显出大丈夫能曲能伸的英雄本色,七、八条汉子挤于斗室的日子, 竟也

过出了欢聚一堂的祥和气氛。一条牛仔裤伴君走过春夏秋冬自不待说,只是那 互相

帮助理出来的“狗啃式”发型,使一张张本已憔悴的面容更加失色。而极少数 几位

宁死也不肯放弃独立原则的异数,只好离群索居于从不敢示人的鸡窝、牛棚似 的地

方(美国可不缺这个),从此破帽遮颜,绝对低调,显出一种让人心酸的孔乙 己式

的清高。

  这一切看在眼里,怎不让初来乍到的我要将这堂堂美国学府,竟满地里跑著新

中国的青年楷模的景观叹为观止!试想这情景若要让他们当年的政治指导员们或班

主任们看了去,那该是何等的欣慰!   

左瞧右看过了,能学的尽量多学,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一归纳、一总结,发现 那基

本都是节流之道,并非开源之方,心中明白此乃下策。

  既然左右不能逢“源”,自当前后再做打量。这一打量,倒真打量出了“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结果。  

 虽说没有资助,全要靠自己打拼了去付学费的那一群体,其境况看著是强差人意,

但他们倒是人人冲劲十足,大概是做了过洋卒子,只有拼命向前(钱?)了。美国

当然是没有半夜装鸡叫的土财主周剥皮,可勤快的留洋高玉宝们,那可是不闻鸡也

自会起舞。不论男女长幼,人人出得厅堂端盘、入得厨房洗碗,日子看起来虽有几

分潦倒,但用泪水和汗水挣来的每一块铜板,都是帮得上大忙的。那种赤手空拳打

出了半壁江山的自豪感,真是甘苦自知,那些从未经历过此般沧海的人们,是根本

无法体会其于万一的。  

 比较起来,校园里进入了脱贫初级阶段的要数手拿奖学金一族。虽说那一个月几

百块大洋的进项,有时会在他们口中被站著说话不嫌腰疼地调侃成了“吃不饱、饿

不死”的粮草,可看在当著长工、佃户的高玉宝们眼里,那可是下中农水平了,足

足高出一、两个数量级呢。看著他们小曲儿哼哼、小菜儿吃吃,不时还有几口小酒

喝喝,烧得慌了还可以借钓鱼打鸟来陶冶情操的日子,活脱脱是“赛神仙”嘛!我

本著从善如流的精神,自然生出见贤思齐的愿望,马上决定要跟进赶超先进们。  

 

取经的人姿态很低,送宝的人眼角却很高。我问的是如何原地起步,他答的是 他想

如何翱翔蓝天。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弄得我是一阵云里,一阵雾里。心中暗 暗叫

苦不迭。  

 因为脱贫心切,我只好耐著性子,横下心要做穿石的滴水。皇天不负有心人哪,

就在我忍得几乎不能再忍,耐得几乎不能再耐的时刻,我终于听明白了那燕雀安知

的鸿鹄之志:“虽然‘土豆烧牛肉’如今是想吃就能吃了,但并不说明共产主义就

已经来到了嘛,同志尚须努力。你往前看,可真别让巴掌山挡住了你的双眼。瞧那

些‘五子登科’(指车子、帽子、位子、票子、房子)了的先进们,如今都已过上

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种在中国要算准共产主义、在美国也能称个小康的日

子了”那厢是越说越激昂,我这厢是越听越灰心:这不叫“吃著碗里的,看著 锅

里的”又叫什么?敢情这求索之路就没个尽头了?

  毕竟还是明理人,激昂归激昂,平静下来也能面对现实,不忘尽一番指点迷津

的责任:“美国跟中国一样,讲的都是‘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可我们中国

人到了美国,就不必分男女了,都怕投错了行。这年头世道险恶,都在挣扎著活命,

谁又靠得了谁?要想脱贫奔小康,就得从长计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

步就得择个时髦、能为你挣饭票的专业。比如电脑,管它是软(件)是硬(件),

只要与电脑沾上边的就成。不要怕,要学电脑这玩艺儿,会个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

就算有了基础,不用懂那里边电流向哪边流,那机子的脑袋又是怎么想,反正你也

不是想日后要去当个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什么的,所以练几套花拳绣腿的功夫就行

了。这保不了你致富,但要脱个贫、奔个小康什么的,却是指日可待”。 

  终于找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当然是马上定下主攻方向,

软(件)硬(件)兼试,拿上一份资助,亦步亦趋地跟著潮流选课修课,稀里糊涂

地过关斩将,交上论文,戴过帽子,踏破铁鞋寻寻觅觅一番,谋到一个位子,便脚

底抹油,星夜兼程奔小康去也。一路上感念学长们的点拨之恩,自不在话下。  



 说的是光阴岁月似箭如梭,一转眼,又是几年的光景。如今这朝九晚五的上班 族

生涯里,事事看似平淡,时时深感无奇。然而,在这事事时时的平淡无奇之中, 各

种新的困难和挑战依然是没有穷尽。  

 我现在最喜欢的是游走在华灯初上时分的车河里。因为在忙碌的一天即将消失 过

去的时刻,我才有这片刻的闲暇独处,做一做我自己。  

 在湛灰的暮色里,在车轮滚滚之间,我常细数著成真的美梦,它们带给我的是 一

份份惊喜、一份份感激和一份份的珍惜。也同样是在车轮滚滚之间,我常常又有 尘

封多年、本以为是来到了美国就可以实现的种种梦想翻转于心头。它们带给我一 种

温暖,因为它们仍在,并且清晰如昨;它们同时又带给我一种伤痛,那也是因为 它

们还在,并且清晰如昨。  

 我终于明白了一点:事实上,无论我是来了美国,或是留在中国,我所要面临 的

人生挑战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永远必须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作一抉择。而这种 抉

择的结果,有时是美梦成真,尽管有些成真的美梦并不一定是我殷殷期盼过的; 有

时则是深深的挫折、无奈的妥协、或是心有不甘的放弃。站到了这个角度上,美 国

与中国的不同,就仅仅只是相同的挑战而其所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   



正因为梦想和现实之间永远不可能有完美的统一,我生命的织锦上就必然会反反复

复交织著追求与放弃,执著与妥协,成功与失败。而在这不断的反复之间,我经历

著一种生命中最自然的成长。值得庆幸的是,这成长的结果,就是终于有一天,我

学会了不再以成败论英雄。



摘自<海纳百川丛书之一:我为什么不能沉默?>


http://209.101.125.119/hjstore/hnbac_book.html >Link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0415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