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闲话女作家 |
 |
Ml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闲话女作家
冰心辞世了,以九十九岁的高龄,可谓喜丧。从新文学运动走到现在的五四作家硕
果仅存大概只有巴金老人、苏雪林她老人家了。
这几天阅读着评论家、作家对冰心的赞颂,如何伟大崇高,国宝级的圣母作家。然
而从文本出发就冰心的作品进入文学批评却很少。人们习惯把作家人格化,作家的
人格好坏与读者的关系并不高于作品的关系,除非是她(他)的亲戚好友。对一般读
者比如说笔者更愿意阅读从作品出发的分析,“文如其人”只能当作闲谈。
作品中充满温柔,人并不一定柔情似水,反之作品中欲火中烧,人也唯必如饥似渴。
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温情、柔和,确能安慰寂寞、多感的青春岁月。
冰心出版“繁星”诗集对新诗有不小的促进作用。陈西滢指出冰心的两本诗集“没
有多少晶莹的宝石”。现在回头看当年的新诗确实不耐读,语言、意境浮浅、平淡
从胡适、徐志摩到藏克家、田间、何其方莫不如此。美国六十年代的现代诗比如说
“嚎叫”到现在还能从中受到刺激、启发,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至今诗性的光
芒不减。
当年读【寄小读者】,敏感于冰心对海的描写,很多的形容词,我在笔记本上抄下
繁荣的词汇并且试着描写太阳从海上升起的样子,云的走势、天空的颜色。如今对
文学作品的修辞并不看重。海也不过是面积较大的水,太阳升起了就升起了。冰心
作品中对母爱的颂扬是其突出的主题。母爱是本能,爱情也是本能,在两者本能之
间我宁愿赞美爱情。母爱之于成人时常是种窒息。而爱情是男女或者男男、女女间
共同爆发的火焰,点亮或者毁灭彼此的心灵和肉体。
中国现代的女作家群中,唯冰心所获的官方荣誉最崇高。同时代的丁玲一生大起大
落。早年一部莎菲写得性感迷人,个性丰富,她也身体力行参与了红色革命,官至
作协副主席,右派、留放北大荒九死一生。她的爱情生活又多姿多彩,晚年被称之
为保守、左倾。
萧红和丁玲在三十年代的男作家间掀开情色风暴,冰心则少有流言蜚语。冰心不出
轨,不像张家玲嫁汉奸,不像丁玲被斗来斗去,她在时代的疾风浪潮中基本平安地
渡过了。
冰心出身名门,留美,在大学做教授,在【新月】出版诗歌。左联人士和新月打笔
仗,冰心却不在攻击之列。冰心在风花雪夜和普罗文艺之间,独善其身,左右逢缘。
这一切和其他女作家截然不同。记得张爱玲说过,把她和冰心比她并不以为荣,张
爱玲愿意和苏青为伍。苏青这位被封尘已久的女作家,现在出土了,两本【苏青文
集】展示开她风格独特,不怕直直暴露自己的个性。短篇“蛾”大胆地表达了女性
的情欲,女人的性苦闷。“我要”的呼唤如此激动人心,与莎菲相比扯掉了那层小
资情调的面沙,虽说不诗意了,挑战社会旧俗的勇气却跃然纸上。
从书架上抽出【苏青文集】,翻到最后一则记念文章。苏青的次女说,张爱玲和她
妈妈的衣服经常换着穿,不分彼此。苏青和张爱玲星星相惜。苏青八二年死,死得
凄凉、寂寞,只有她的孩子在身边。作协的人,没有一人送送她。而解放后的几十
年中也无人为她呼吁,把她弄进作协当个铁饭碗作家。想当年她是何等气魄,自己
办刊物、自己发行、自己收帐。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
不仅没有作协的人去参加苏青的葬礼,还没有朋友。她原本是喜欢热闹的女人。只
有她的女儿、小外孙、儿子一家,看不见花圈也没有悼词。她死前住在十几平米的
房间和她小女儿、小外孙相依为命。七五年五七干校给她的退休工资是四十三元一
角九分。八五年苏青小女一家到美国,带了她的骨灰。她和张爱玲都后半身寂寞,
张一个人孤死公寓,真是孤独地来孤独地去了。可张爱玲毕竟逃出了那些“革命”
的日子。
冰心写玲珑剔透的美文,略带伤感的寂寞离愁,但你很难看到痛不欲生的灾难、致
命的激情。激情是文学的生命之水。
相形之下作为女人,张爱玲、丁玲、萧红更光彩夺目,丰富多采。就作品而言冰心
也没有她们的力度和深度,张爱玲们至今令人回味,百读不厌。
女作家的一生是本书,一般而言女作家的小说基本上是自传,严格意义上任何方式
的写作都是作家的自传。
女汉学家艾米·杜丽(Amy D. Dooling)和杜生(Kristina M. Torgeson)合编的【女
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最近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硬皮
版,收录了十八位女性作家的作品,让我把她们的名字记下来:秋瑾(1875-1907),
陈撷芬(1883-1923)、陈衡哲(1890-1976)、冯沅君(1900-1974)、石评梅(1902-1928)、
庐隐(1898-1934)、陆晶清(1907-1993)、陈学昭(1906-1991)、凌叔华(1900-1990)、
苏雪林(1897-)、袁昌英(1894-1973)、谢冰莹(1906-)、丁玲(1904-1986)、沉樱(1907-1986)
、林微因(1904-1955)、冰心(1900-1999)、罗淑(1903-1938)、萧红(1911-1942)
两位编译者为哥大中国现代文学的博士生,艾米现在康洲洲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她
们俩写了长达38页的导言。每位女作家都附有前言介绍和一张照片,照片的左角是
由画家徐冰用中文抒写的作家姓名。
第一次看罗淑的照片,园脸、双眼皮、清丽聪慧,典型四川姑娘的娟秀模样。罗淑
嫁于同省的留法作家马宗融。1938年罗淑死于难产,仅三十五岁。罗淑翻译法国文
学作品。罗淑的手稿皆由巴金整理、收藏、出版。她的写作和萧红一样关注乡下妇
女的苦难,中国农村妇女悲剧性的生活。便是在今天,农村女性的自杀率远远高于
城市,每年二十五万的自杀人数实在惊心动魄。城市和乡村指示着两大如此不同的
生活方式。有些事注定在城市发生,有些事只能存在于农村。乡村是沉默的,乡下
妇女的命运仿佛也随时间沉默下去。还有谁关注乡村不幸妇女?人们从城市来从城
市去,城市越来越大,非土生土长于农村的作家大概很难有根植于土地的激情以及
悲哀。
三十年代的男作家大凡由乡村或者乡村特点的小城市走出,在具有乡愁的诗人、作
家心中,乡村演变为迷梦,在城市的腥风血雨中唤醒伤感的回忆。而当代作家绝大
多数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城市便是他们的乡愁了。
丁玲的照片是特别少见的一张,短发、中长大衣、双手交叉压在腰间,眼光锐利。
文学、政治、与男作家的恩怨情仇,周扬、冯雪锋、冯姓叛徒、沈从文。丁玲从五
四走到了文革之后,从一位时髦的新女性,文学女青年到投身革命文艺直到被文艺
革命,一生跌落起伏。
谢冰莹的照片是一张带着军帽的小照,与她所写的“女兵日记”相配合了。
陈衡哲端庄秀丽,一股书卷气直面袭来。陈衡哲1911年留学美国,主修历史。1919年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姐妹学院Vassar,三年之后她又拿到了芝加哥大学历
史系的硕士学位。在1920年她成为第一位执教于北京大学的女教授。
1917年陈衡哲先于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了白话文小说“一天”。据说陈衡哲与
胡适的关系亲密之极,在一本小说集子中胡适要她撤下了一篇有关他们恋情写真的
小说,陈衡哲照办了。
1920年陈衡哲与康纳尔大学的研究生任鸿隽(H.C.Zen)结婚,他是中国第一个科学社
团和“科学”杂志的创办人,死于1961年的上海。1976年陈衡哲在孤独中死去,她
烧毁了她大量的小说、诗稿、散文。
凌叔华短发,手拿一本杂志,坐在沙发上微笑着。凌叔华家学渊深,父亲为清末翰
林, 精于诗词,曾任户部主事、保定府知府、顺天府代替,家中时常高朋满坐,文
人骚人来来去去。凌叔华受到良好的教育,英文师从能把“失乐园”一字不差完全
背诵的辜鸿铭。他对凌叔华说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绘画凌叔华拜女画家缪素筠以及各路高手为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天时地利人和,
她不写作谁写作,她不绘画谁绘画呢。1962年凌叔华还在巴黎举办画展。
凌叔华和冰心都出身名门,受到良好的教育,出洋留学,周围是呵护她们的长辈和
同伴,这样的良辰美景、人生际遇可遇不可求。
1922年凌叔华考入燕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与陈源结婚。当时陈源任北大英文系系
主任,他们通过泰戈尔访华而相识。1927年凌叔华夫妻执教于武汉大学,袁昌英、
苏雪林同时也在武大,三位女作家常常相聚于洛迦山上说文解字,那是一副美丽的
风景呵。
凌叔华因她的小说翻成英文进而结识了弗吉利亚·沃尔夫,(广电部出版的凌叔华、
陈西滢散文集介绍说凌叔华因在乐山与沃尔夫相识,在此存疑)。凌叔华把她写作的
自传体小说寄给沃尔夫,沃尔夫鼓动她继续写下去,“自由地写,不要在意多么直
接地由中文翻译成英文,事实上我宁愿建议你尽量接近中文的语言风格和意义。”
中西两位女作家交往了三年(1938-1941)直到沃尔夫投水自尽。1953年此自传体小说
【古歌集】终于在英国出版,成为当时的畅销书,随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鲁迅称凌叔华为“一个老式家庭的听话的女士”
凌叔华1928年出版小说集“花之寺”,1938年出版“妇女”,1935年出版“两个小
兄弟”。
九十高龄的凌叔华1990年5月病逝于北京。
庐隐的面相带着薄命。忧郁的大眼,大鼻,大嘴巴,宽宽的颧骨。她的母亲说她生
得不吉利,庐隐的祖母在她出生当天过世,仿佛就为了证明她的克人之相。
庐隐和罗淑一样,死于难产,年仅三十六岁。
庐隐直面私情,【云鸥情书集】收录她和比她小十岁的李唯建的情书,语言火烈疯
狂,柔肠百转。爱情改变人尤其是女人。作为一位靠着个人的奋斗,走出迷信又严
峻的家庭,走向社会自食其力的女性,庐隐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了。爱情使庐
隐重生,爱情又执她于死地。庐隐感情浓烈,爆发般地发散,一团又一团冲来,感
伤之中不泛英气勃然。
庐隐我行我素,解除旧式婚约,“生命是我自己的,我凭我的高兴去处置它,谁管
得着?”。她嫁于已有妻子的北大学生郭梦良,育有一女。二年过后,郭梦良病逝,
庐隐写下沉痛掉亡之作“郭君梦良行状”,行文半文半白。庐隐带着丧夫的伤痛,
抵达上海,边教书边写作,奠定庐隐在文学界地位的中篇【海滨故人】这时出版发
行。
庐隐和石评梅的友情让我想到丁玲之于王剑虹,青春期同性之间一旦彼此吸引,女
人之间比男人更容易相互倾述苦闷、痛苦,谈论男朋友的是非。
庐隐写【寄燕北故人】以及长篇【象牙戒子】给石评梅,“忠实的替我的朋友评梅
不幸的生命写照,留下有永恒的纪念。”石评梅写【给庐隐】与之唱和。
“她是一个园脸,大眼晴,身材不高,而有些胖的女性,她不大说话,我们见了她
只点头微笑。”庐隐在“丁玲之死”一文中记录她因胡也频之故见过几次面的丁玲
“在那时候,我就觉得她有点不平凡,但我可猜不透她是负着重大的革命工作。”
女作家之间相互的掉亡之作,女作家看女作家极有趣,丁玲写下“风雨之中忆萧红”
与年轻诗人李唯健的结合,给予庐隐二三年快乐的日子。快乐着的庐隐在“今后妇
女的出路”结语写到“不仅仅是做个女人,还要作人,这就是我唯一的口号”。这
样的庐隐,如她所说在实际的生活中是位爽朗旷达的人。她会无忧的狂笑,孩子气
的行动,也是一个富于男性色调的人物,从小就不喜欢一切女孩子所喜欢的东西,
她爱有神韵的男人和女人。
庐隐没有活到她所希望的六十岁,在六十年写自传,“已经有一二本成功的杰作,
那么我就在众人赞叹的声中,含笑长逝吧”
梳着小辩子,身世凄凉,天分极高的萧红,她出手如梦的文字是三十年代的异数,
异峰突起。她一生传奇。和鲁迅交往。与肖军同居,与端木结合,与骆宾基恋爱。
生在北方,客死南方。在她三十一(虚)岁的生命中,不断地逃难,没有在一处地方
居住过二年以上,带着个人生活的苦痛不幸和多病的身子。中国现代文学因有了从
呼兰河而来的萧红,增添了奇幻史诗的色彩。我们才知道了,中国的北方有个地方
叫呼兰河,那里的人们活在“生死场”里“忙着生,忙着死”。
萧红来自底层,挣扎在生死线上,她的文字才有尖锐的痛苦,切肤之痛,到今天我
们阅读“呼兰河传”,还能受到启发、刺激。
鲁迅说,萧红取代丁玲,就象丁玲取代冰心。
我的目光注意萧红的私生活,几位男人在她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他们深深地影响
她的写作、心灵,伤害了她的身体。她敏感、脆弱、依顺男人。
“她本身就是个以女性为玩物的男性中心社会的受害者。”(1)
肖军把困在旅馆的萧红救出送进医院生产,生下一女婴。肖军把女孩送人了。可能
只有肖军自己知道送给了谁,可是从不见他提及此事。 这小女孩不知现在还在不在,
知道不知道她妈是萧红?
行武出身的肖军打萧红,他把萧红救出来,算有恩情,但他的男权主义让萧红如何
长期耐忍气吞声。他在上海打萧红。“三朗时常用拳头打她,有时把她的面孔都打
青了(2)。萧红在给友人的信中指着肖军,“我不知道你们男人为什么那样大的脾气,
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作出气筒,为什□c要对妻子不忠实!忍受屈辱,已经太久了。”
(3)。
萧红坚韧地离开他了,在武汉走进了端木。肖军的朋友们都劝萧红不要跟端木,但
萧红坚信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肖军几次找萧红欲旧情重温,被萧红拒绝。自以为
是的公子哥端木,辜负了萧红,他经常当朋友面轻视萧红。萧红帮端木抄稿子。肖
军、骆宾基皆众口一词强烈否认萧红正式嫁给了端木。端木一九零年亲口对葛浩文
教授说明了婚礼的人数、细节等等。
萧红和端木结合后,怀着身孕,可孩子是肖军的。萧红坐船到重庆待产,在武昌码
头摔了一跤。到了重庆,端木以他住单身宿舍不能安居萧红为由送到朋友家。后来
转住白朗家,有时候萧红冲着白朗发脾气,情绪好起来,就知道她发错了对象。白
朗在“遥祭”中写道,“萧红是个神经质的聪明人。”白朗陪她进了医院,肖红小
产了,生下死婴。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个女人。”(4)
这声尖锐、疼痛的低语通过萧红的笔传达而来。她因为女性的身子承受了多大的委
屈,委屈却未能求全。
骆宾基在香港医院照顾肖红的最后的四十多天,他和萧红已恋爱了,萧红打定主意
和端木分手,希望身体好了,和骆宾基共同生活。萧红临终写下“这样死,不甘心”,
万水千山,千辛万苦总算找着了一位能照顾他、关爱她的男人了,却要死了,没有
什么药能救她了,这悲凉力透纸背。萧红病逝了,在离故乡很远的异乡,死时端木
和骆宾基在场。葬了萧红,他们两位一块逃难到了桂林,打过一架。骆宾基拿出萧
红写的小纸条,“我恨端木”还有萧红的版权遗嘱。【商市街】归她弟弟,【生死
场】归肖军,【呼兰河传】归骆宾基。端木没有,端木不服,他们打了官司,骆宾
基胜诉。
萧红如流星划破天空,光芒四射,在缺乏爱的个人生活中。他们都对她不好,实在
太不好了。三十年代的女作家中萧红是奇迹,她诗意、大胆的抒写到了今天我们还
能被吸引,她穿过了时空,发出阵阵回音。
三十年代的女作家,萧红、罗淑、庐隐都在她们写作的盛年夭折,真是天妒红颜。
(1):葛浩文【萧红新传】158页
(2):孙陵【萧红的错误婚姻】收录于【浮世小品】36页
(3):聂甘弩【在西安】31页
(4):【马伯乐】黑龙江出版社,81年版,第五页。
九九年四月二十号。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亲家,这篇许配过什么人吗?俺可是色眼相中了呢。 -- dok_knife - (0 Byte) 2002-12-12 周四, 上午12:56 (72 reads)
- 好文!众议院兴旺,“二马”功不可没 -- 贝苏尼 - (38 Byte) 2002-12-11 周三, 下午5:04 (113 reads)
- 呵呵,好文章! -- 云儿 - (0 Byte) 2002-12-11 周三, 下午12:09 (63 reads)
- 呵呵,忍不住,喝声彩 -- 鸡头肉 - (0 Byte) 2002-12-11 周三, 上午9:56 (71 reads)
- 苏青的chr(60)chr(60)结婚十年chr(62)chr(62)写的很细腻。可读。 -- 然然 - (70 Byte) 2002-12-11 周三, 上午8:03 (92 reads)
- 看来,将女比男,冰心不及秦观,而张爱玲直追苏轼。 -- yqy - (18 Byte) 2002-12-11 周三, 上午6:28 (102 reads)
- 还好张爱玲逃出了共产党的魔爪 -- 看好戏 - (192 Byte) 2002-12-11 周三, 上午6:14 (116 reads)
- 马兰女士好文章。怎么贴到这病房来了? -- 看马戏 - (0 Byte) 2002-12-11 周三, 上午6:05 (79 reads)
- 陈衡哲的先生为任鸿隽, 中国第一个科学社团及《科学》杂志的创始人 -- zhenqinli - (334 Byte) 2002-12-11 周三, 上午4:55 (119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