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刘宾雁:我和陈世忠终究都成了失败者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刘宾雁:我和陈世忠终究都成了失败者   
朱学渊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转贴刘宾雁:我和陈世忠终究都成了失败者 (699 reads)      时间: 2002-12-08 周日, 下午1:2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和陈世忠终究都成了失败者



1972 年,我离开牛棚不久,有一天正在宿舍里读书,忽有一人抄着手若有所思地走进来,向我提出一个问题: “ 刘宾雁,你说,人这种东西,究竟是物质呢,还是精神? ” 提问者是干校的一位领导。时间是林彪死后全国正在大学马列著作,借以辨别 “ 真假马克思主义 ” 的时候。一听此问,我愣住了,因为从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只好迟迟疑疑地随口回答说: “ 大概既是精神又是物质吧。 ”



提问的孙某人,后来就是内蒙省委的宣传部长,可见还是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从他那一问中,可以窥见,到了毛泽东统治的高峰时期,人的精神已经被抬高到多么极端的地位。一个血肉之躯具有五脏六腑的动物,居然可以被想象为虚无缥缈的玄虚!但怪诞的是,正好就从那时起,中国人的精神、道德、信念等等凡肉体以外的东西,无一例外地开始向深渊坠落了。换到今天,向我提出的疑问就该是 :” 人这种东西,除了上边有这张嘴,下边有那个尤物,还有什么东西更重要呢 ?” 在这个意义上, 1971 - 1972 年应该是中国当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精神奴役是打着革命的口号进行的,所以分外有效,而被奴役者也就并不被动,分外来劲。但对于毛泽东来说,一个潜在的危险也就在这里种下了。毛的意识形态是绝对排除个人的;但那些忠诚的追随者中天真而认真的分子们,在无意之中却自然而然地要发挥个人主动性,要最出色、最突出地完成自我完善和改造世界的使命,于是个人神经的毛孔就张开了,对于四周一切事物善恶、是非的感觉就敏锐了,评断就严格了。然而这其实并不是党的意愿所在;党在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所有要求,连同必须体现那些要求的人,都属于党的工具;都是统帅在“听党的话”和“毛主席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之下的。天真而认真的信徒们,以为那些要求也同样管着党和毛主席,于是他们就迟早要和党发生冲突了。



陈世忠便是那场悲剧的主人公之一。他这种人的存在和那种悲剧之必不可免,乃是当代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可惜并未引起多少注意。那半世纪历史,被很多人看作一场幻梦;来无踪,去无影。但历史不是魔术。几亿和十几亿人既非白痴,就不会被哪怕是最天才的流氓玩弄几十年。其中必有缘故,然而至今连史学界权威都声称 1949 年那场巨变,无非就是中国这架飞机被共产党劫持了,而一劫竟然就劫了五十余年!但机上乘客如陈世忠者不乏其人,是绝不会反对劫机的(假如没来得及参加劫机的话);至于本文作者,自然是劫机犯之一了。比喻倒是很生动,可惜无法解释后来的历史;包括陈世忠一代人后来反对当年劫机犯头头毛泽东的方式。



陈世忠的一生还有另一意义,他告诉我们:最激烈和最有效地批判和摧毁共产党统治的力量,就在曾经是它的最忠实的追随者中间。共产党员和党外同道者陈世忠式人物自 1953 年以来为扭转毛泽东错误路线、减轻人民苦难而斗争的史实,至今大部分仍藏在暗处。王申酉文集的问世,应能证明 “ 用马克思主义批判毛泽东,比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更为深刻 ” 一说。这也不奇怪,共产党能够借以征服世界第一大国的那些信念和理论,为什么就不能由别人用来批判和摧毁那群叛徒、流氓和政客呢?



我有幸于 1985 年与陈世忠相识,那是改革前十年那最黑暗的一年里(注)。以他为第一主人公的《第二种忠诚》所造成的震撼,和我过去的作品不同。 1979 年以来,我主要是遭到被我批评的那些省份党委的攻击,这一次却升级到中央了。《开拓》月刊尚未创刊就遭停刊,那是中宣部和全国总工会领导的决定。他们比后来某些认为《第二种忠诚》是为接受 “ 招安 ” 而写的异议分子们要敏感,知道这个 “ 忠诚 ” 对他们的威胁较之某些类攻击更加可怕,因为它动摇了几十年中共所特有的传统,即对上级的组织纪律的服从高于对党纲和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忠诚。也该感谢中央的查禁,不然贾平凹先生主编的《散文报》就不会以每期五十万份连载此文了。 “ 第二种忠诚 ” 因而在几个月内就变成通用语汇,被党内很多干部拿来评议具体人和事的行为准则的是非,连我都感到意外。



当然,这一切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我和陈世忠终究都成了失败者,而且不能不长期流亡国外。然而在人生里,有些失败难道不是比成功更加可爱吗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97271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