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林业——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兼可解决几千万农村劳力的出路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林业——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兼可解决几千万农村劳力的出路   
大刀爹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林业——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兼可解决几千万农村劳力的出路 (803 reads)      时间: 2002-12-04 周三, 下午12:5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林业——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兼可解决几千万农村劳力的出路



文章作者:[广东方世玉]



最近,我对广东部分地区的林业进行了考察,我认为,中国的林业经济的增长潜力很大,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帮助国家解决一千万以上的劳力出路,同时,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率的零点几个百分点。



我国有二十亿亩林地,其中七亿亩为人工林, 仅广东就有几千万亩,全国还有数以亿计的未绿化宜林荒地,如果这些林地能够有一部分被开发出来,成为三高林业,将大地增加就业人口,拉动经济增长率。



我国从解放以来就开始大规模的植树运动,但最成功的植树运动是在八十年代,现在,全国各地的许多荒山都披上了绿装,这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造林绿化工作,还处于极为原始的阶段,政府主导的造林造化工作基本上是为消灭荒山而造林,没有从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彻底的解决粮食问题和美化国土这个角度来看造林绿化工作。我考察了许多大面积的林区,发觉大部分林区种植的都是社会效益好但经济效益差的林木。许多林区种的是松树、桉树、相思树一类的速生树种,这些树种,虽然也能够一次性地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却不能象果树、竹子那样每年均可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产品。如果这些公益性的林木全部换成经济林木,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的年GDP总值,同时,还可以给当地带来相当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脱贫致富作贡献。



有人认为,经济林和生态林是一对茅盾,发展经济林必然会影响生态林的种植,我认为,这是个错误。其实,生态林和经济林两者是统一的,经济林本身就是生态林, 任何一种林木都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种特性,举个具体例子来说,竹子,它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一亩竹子能够比其它的林木多提供35%的氧气,同时,它又是一种良好的经济型树种,它的笋能够食用,竹身能够作建材用,还可以用来造纸、制作竹器。竹子的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是普通林木的三倍,每年都可以采收,年年都能给农民带来一定的收入。其它的经济型树木例如果树也具有同样的优点,一方面它具有环保的功能,另一方面每年还提供相当的产出,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经济型林木一旦进入收获期,就可以坐等收成了。如果我国能够拿出一定的资金来,建设一个山上粮仓、山上银行、山上原料宝库,对于国家的安全,对于提高经济增长率,对于解决农村劳力出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都是极为有利的事。



我是在布朗的那篇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发表之后开始重视林业问题的,我曾在农村作过实地调查,发觉布朗的结论是错误的,但他所提到的中国将面临的粮食增产困难却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如果不是实行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生少了三个亿,早就是一个缺粮严重的国家了。我国现在的粮食过剩实际上是相对过剩,我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肉食标准,还得再增产几个亿的粮食和饲料粮(发达国家的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748公斤,而我国仅为385公斤)。而我国的粮食增长潜力,却已经接近现阶段的极限了。



我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地方的农业是“三高农业”,所谓“三高农业”就是种田人年龄高,生产成本高,税收杂费高,由于生产成本和粮食收购价格持平甚至倒挂,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种粮无利的现象,我在粤北贫困地区作过调查,发觉如果责任田是完全请人耕种的,根本无利可图。在潮汕地区,我看到了一些地方的农田被丢荒了。随着我国的劳力成本上升,随着我国粮食进口大门的打开,我国的粮食问题可能会逐渐突出起来。



我认为,要彻底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不光要重视我国现有的二十亿亩耕地,而且要重视我国的四十亿亩宜林山地,我国的宜林山地有四十亿亩,如果充分开发出来,不仅可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但是,应该看到,在山地种植粮食是会引起水土流失的,只有找到一种适合在山地大规模种植又不会引起水土流失的木本粮食型作物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适合在山地种植的木本粮食型作物有板栗、柿子、枣树等,其中最近似草本粮食的果子是板栗,它的成份和口感都比较接近草本粮食。



在这里,我介绍一下板栗的情况。板栗,是一种粮食型木本作物,素有树上庄稼之称。是我国生长范围最广,种植历史最久的作物。它的生长范围北到辽宁,南至两广海南,东起山东,西至甘肃。板栗的适应性强,南方的品种能在湿热、高温的气候中生长,北方的品种能够在干旱、寒冷的环境中生存。种板栗不需要占用良田,即使是在贫脊的山地也能生长。我国种植板栗的历史很长,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大量种植。板栗的经济价值很高,被称为人参果,素有千果之王的美称,是我国目前大宗的农产品出口项目。板栗的营养成分很好,富含蛋白和淀粉,其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的大米和小麦。由于板栗的蛋白质含量高,吃起来香甜可口,因此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板栗在市场上的售价一直较理想,一公斤零售价格在6至8元之间。板栗的产量相差悬殊,在一些粗放种植的地方产量不是很高,但在一些有技术力量的地方产量却高得惊人。广西植物研究所引进的日本6号,种植当年可开花结果,一年可挂果两次,第三年亩产分别可达400——600公斤和300——500公斤。山东郯城农科人员通过矮化密植、幼树嫁接等技术手段,取得了三年结果,四年产量达448斤的好成绩。北京市有关部门对原来粗放经营的板栗果林进行科学管理实验,结果把原本低产的板栗产量提高到每公顷5200公斤。湖北省郧县安家乡的板栗大王武开银,他种出的板栗有如核桃般大,他的“板栗高位换头”改良技术可使板栗亩产达到1500公斤,1995年后培育的“双栗短枝红心王”最高亩产可达3000公斤。如果按照这个产量,中国只要种植2亿亩板栗就能产板栗6亿吨,仅此一项完全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和饲料问题。板栗的最大优点是省人工,它不需要象小麦、水稻那样每季都要犁田、播种、除草、浇水,它每年只要上点肥料就可以坐等收获了。



如果我们能够跳出现有的20、98亿亩耕地的框框,大力开发四十亿亩的山地,大规模地种植板栗等粮食型果树,使之成为未来的粮食基地,那我们就可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将大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同时,给农村富余的劳力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我之所以重视粮食型果树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是个缺粮的国家,我国为了备战、备荒的需要,每年都必须储备约2、5亿吨也即是相当于半年的粮食(目前我国的储备粮数量约为2、65亿吨),为此,我们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粮食部门每年占用的储粮资金就高达几千亿元,国家每年为储粮的实际支出更是数以百亿计,由于两条腿的仓鼠实在太猖狂,粮食部门确确实实地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巨大黑洞。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粮食生产能力大大地超过国民消费能力(例如我国国民年粮食消耗量为五亿吨,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却达到七亿吨),那我国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储粮数量,由目前的战略储粮向后备储粮过渡。这样做将大大地节约国家支出,腾出几百至上千亿计的资金。如果这笔巨额的资金作为一个农业发展基金能够用在发展农业方面,如果这笔资金能够不断地增值地话,那几十年后,它将会滚动增繁成为数万亿元的财富。



我重视粮食型果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在全国总人口将达16亿而我国的可耕地只有20亿亩这一严峻的自然条件下制订出来的,为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冷酷无情的计生手段去控制人口,以确保本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如果我们能够冲破20亿亩可耕地的限制,能够从几十亿亩的山地获取粮食等生活资料,那我们就可以放松计生控制,放松计生控制可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还可以避免出现新生婴儿性别严重失调问题。



我看好板栗的又一个原因是板栗的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大力发展板栗种植,使之成为一种和大米、白面一样的普通的粮食进入家庭餐桌,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大大改善我国国民的膳食结构,强壮国民的体质,提高国民的智力。





除了板栗,我还很重视竹子的经济效益,我认为竹子,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林木,是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的经济型林木。竹子的生长范围很广,全国各地均可生长。竹子是水土保持最好的植物,即使把整个山的竹子全部砍光,过几天地下又长出了竹笋,再过几年整个山头又长得茂密起来。竹子还是吸收二氧化碳最有效率的树种,每亩竹子比起普通的林木要多释放35%的氧气。竹子生长速度很快,是速生桉树的三倍,种下竹子三年后即可采收,竹子种植的成本很低,是一种低成本的经济林。竹子全身是宝,竹笋可以食用,竹材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用,亦可加工制成夹板,竹子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日用品,加工制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更重要的是,竹子还是造纸的好原料。我国是个纸张消耗大国,又是一个木材及夹板的进口大国,每年都要花巨额的外汇从外国进口大量的木材和夹板,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木材供需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专家预测,到 2015 年,我国木材的供需缺口将达到 1.4 亿—1.5 亿立方米。因此,要解决中国的纸张和建材短缺问题,只有大力种植成片的竹林,才能解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纸张原料来源问题。



我国虽有禁止乱砍乱伐林区木材的有关规定,但砍伐事件层出不穷,屡禁屡伐。其中一个原因是市场有购买木料的需求,只要市场有需求,你就禁止不了,除非你能找到新的木材来源或者是找到可代替木材的其它材料。我们许多领导不懂这个道理,在发布禁令的同时,却没有解决相应的木材供应问题,以为只要发布一纸禁令就万事大吉了,结果是木材供给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盗砍之风亦无法刹住。我们发展速生竹子的种植,将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木材不足问题,帮助国家解决因市场供求不足而造成的乱砍乱伐问题。



我看到一些林场禁止砍伐之后,许多原来的林场职工生活出现了困难,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改为种植竹子这类生态型的经济林,几年以后就可以重新给林场职工带来新的收获。



除了以上两种树种外,我国的山地还可以种植许多许多的经济木本植物,比如油茶、油橄榄、优质茶树、杏仁树、银杏、核桃等等。这些树种,都具有水土保持好,适合在山地生长,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



由于有了上述的理由,因此我认为,我国应当改变思维方式,在重视传统农业的同时,大力开发经济型、粮食型林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为农村数亿的富余劳力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在重视经济型林业的同时,我国还要重视观赏型的林业。我国是个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但我国的旅游资源相对来说不是很丰富,因此,增辟新的人文景观对中国来说很重要。我认为,在我国的城市周边地区,在我国的一些重要旅游区,在我国的一些重要交通要道,可以考虑把山上种植的一些非观赏型林木逐渐换成观赏型的林木,借此形成一些新的人文景观,借此发展旅游事业。



那么,什么是属于观赏型的林木呢?一般来讲,那些树种奇特、叶片色泽丰富多彩、花朵鲜艳美丽的树种就是观赏型林木。红棉、茶花、金凤、杜鹃、红枫是典型的观赏型林木,有些树种如桃树、李树、梅树,本身既是经济型林木又是观赏型林木,每当这些果树开花之时,总能引来大批的观花人群。我们如果能够在城市周边和风景区及交通要道种上这些观赏型林木,可以美化这些地方的环境,吸引国内外的游客,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创造更多的国民收入。



我国的自然景点如北京的香山红枫,广州的罗岗香雪,都是由林木所形成的景点,这样的景点要复制出来不难,只要我们在造林绿化时有目标地选择一些适合作为旅游区的地方,大面积栽种上同类的观赏植物,经过人工的栽培,一定时间后即可形成类似上述景点的新风景区。



假如我们在八十年代初大规模造林绿化时注意到利用观赏型林木来美化环境,增辟新的风景区的话,我们现在的国土将会更加美丽,旅游资源会更丰富。



我国八十年代的造林,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是非常成功的, 它确确实实地改变了中国大地。但从经济、从国防、从美化环境的角度上看,我国过去的造林,实际上是一种低层次的造林,它没有把造林绿化和营造经济型、粮食型、观赏型林业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现在,是改变这种情况的时候了。



我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的林业主管部门,对于发展经济型、粮食型、观赏型林业还认识不足,对于林业部门监管的林地,往往控制得很严,一些农民想将这些林地改种经济型作物,林业部门往往卡住不批,或者是要求收取较高的费用。结果使一些本来可以为农村多余劳力提供出路的林地,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价植。



为此,我要求我们的有关部门一定要转变思想,切切实实地把发展林业提高到解决农村劳力出路,增加GDP产值,解决粮食问题,提高综合国力的高度上来。



在这里,我要求国家有关部门改变思维方式,确立新的三生态林业战略思想,这新的三生态林业战略思想是:生态经济林,生态粮食林,生态观赏林。



我为今后中国的林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一、 转变思维,把发展林业作为解决粮食、劳力出路、拉动经济增长、扶贫的重要一环来抓,把发展林业和保护生态问题结合起来。



二、 减少粮食库存,在三年内出售五千万吨至一亿吨的粮食,得到的几百至上千亿元全部用于发展经济型林业,重点发展板栗和竹子这些粮食型和原料型林业。储粮是为了保障供给,但发展粮食型果林也可以解决粮食供给问题,从长远看,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才是更好的保障粮食供给的手段。因此,我认为,有计划地减少粮食库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粮食型林木上,要比单纯的储粮更重要。

三、 有计划地把目前的国有公益林地转化为经济林地,把用材型林业逐渐向经济型林业过渡。我国目前有七亿亩的人工林地,大部分是用材林,这些林地每年的产出很少,不能解决我国的几亿个农村富余劳力的出路。因此,有计划地把一些用材型林地改为经济型林地,种上能够每年都有所收获的板栗、竹子以及其它的经济林,对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出路、拉动经济增长来说非常重要。





四、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林业科技网,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援。一亩板栗在粗放经营的情况下其产量只有几十斤,但在精细管理的情况下,每亩可产三吨,远远地高于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可见科技威力之大。因此,要大力推广科学种植,为此,我们应当建立一个支援农业的科技网,应当在培训农村种植能手方面下点本钱。







五、 建立一个现代的林产品销售、加工体系,保护农民的利益。



六、 免去山林特产税,提高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



七、 增加林业发展资金,解决林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八、 订出计划,力争在十年时间内,种植三亿亩的粮食型林木,种植三亿亩的以竹子为主的速生林,保障我国的粮食和建材、纸张供应,同时,拉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九、 对于退耕还林的地区,其植树品种应以经济型林木为主,尽可能不种用材型的林木,这样,为当地百姓的未来生存,提供一定的生存条件。





(欢迎大家给我提意见,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9876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