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现代大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ZT吴虹飞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现代大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ZT吴虹飞   
Ml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现代大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ZT吴虹飞 (268 reads)      时间: 2002-12-04 周三, 上午6:2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没想到阿飞真做起学问来了,那年跟我说她在弄新批评,哇,新批评是神么东东呀。

请我吃饭就告诉你。

我请她吃了饭,还是不明究里:))

在网上竟发现她的论文了。

清华大才女,摇滚乐手,是俺遇见的北京妖精之一。









现代大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浅论30年代新批评在中国的学院传播



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的生产离不开大学教育,离不开媒体,

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文学社团、不同的文学共同体的活动与相互争夺。现代传媒和现

代文学知识结合,这样的一种书写的方式使传统的知识生产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现代大学的逐步发展,学科的分化,教科书的出现则是对知识生产规范化的要

求。新批评的科学化批评之在美国所以能压倒印象式,是因为美国战后大学教育的

发达和事业文学教学规范化的需要。同样,从大量的印刷媒体的材料中追寻线索,

发现新批评的学术观和批评观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不可避免地在学院中进行,与

现代的学术体制和文学教学的规范化要求有着紧密的关系。



从瑞恰慈、燕卜荪在清华的任教,到新批评的学说在大学中的传播,可以看到一种

现代知识生产的方式。”新的知识分子、新的大学和新的出版物形成了一个新的文

化空间,一个新的知识共同体。他们共同形成了现代的知识生产,也同时共同控制

了现代的知识生产,并且创造和形成了现代生产的方式。他们共同主导了现代的语

言活动,教师成为了主要的知识生产者,而学生则是知识最主要的消费者”《旷新

年,《中国20世纪文艺学术史》。“新文学是谁提倡起来的,不就是北京大学的几

位教授么?现在中国社会还未上轨道,大学是最高的学术机关。她有领导社会的责

任与力量”。 新批评的转播主要是在学院之内,那么必然和学院的建制有着密切的

关系。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影响交叉起来,这样的学人之间的教学关系构成了一种

传播的网络。现代文学知识的中/西对峙转变为古典/现代的断裂的过程中,一个新的

历史创造空间展开了,新批评由于提供了文学理论的一部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而被新兴知识分子所接受,从而形成了一条不可忽视的线索,贯穿于整个中国三、

四十年代的知识的生产和价值转换过程中,参与了新的知识系统的构架。



1919-1930年印刷发行的文学基础理论有30多种,充分显示了对形式之美以及文学

独立价值的重视,成为了学院研究与批评的重要理论资源。于是,新批评没有遇到

什么阻力便顺利进入中国。先是伊人翻译瑞恰兹《科学与诗》于1929年出版。 接着,

瑞恰兹本人也在1929年~1931年在清华大学讲授比较文学,这位“企图在批评史上划

一个时代” 的批评家在当时“盛传一时”。 这样,“新批评”学说之传入中国,

就拉开了序幕。



1929年至1930年度,瑞恰慈在外文系授课,所开课程有“第一年英文”、“西洋小

说”、“文学批评”、“现代西洋文学(一)诗,(二)戏剧,(三)小说”等课

程。其中“文学批评”一课是其所开的 重要课程,为三年必修课,在这门课的学科

内容说明中指出:“本学科讲授文学批评之原理及其发达之历史。自上古希□亚里

士多德以至现今,凡文学批评上重要之典籍,均使学生诵读,而于教室讨论之。”





瑞恰慈原本旨在中国推行“基本英语”的教学法,因为他认为中国“急需一种分析

意义的工具文字”。 然而这样的教学法并未真正地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广大的实践,

而他的“科学批评”却在学院的教学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在课上瑞恰慈介绍了他的实用批评(Praticism Criticism)《Practical Criticism》

在当时的市场上可以买到廉价的翻版书,李安宅曾在天津《益世报》介绍过。 同时

他的《文学批评原理》、《科学与诗》都受到了知识界的极大重视。



1934年─1937年,是瑞恰慈和艾略特的文论翻译和介绍较为集中地进入中国的时期,

燕卜荪的介绍稍微晚一些(详述集中在本文第二章)。虽则中国的学人们并未意识

到这是“新批评”,却已经有意识地建构一种科学的批评理论。在这里,起到重要

作用的有曹葆华、叶公超、吴世昌,卞之琳、李安宅、朱自清、钱钟书等人。他们

的介绍重点在于瑞恰慈的语义学理论和艾略特的“非个性化”,并提到了新批评很

重要的概念,如隐喻,戏剧化等,并明确主张对语义的分析和细读。



首先注意到这样的一种批评方法的是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朱自清在1934年8月13日

致叶圣陶函说:“弟现在颇信瑞恰兹(I.A.Richard,《日记》里有时极为理查斯)之

说,冀从中国诗论中加以分析研究。朱自清是不留余力地推行“分析意义”的方法

的人之一。“去年暑假,读英国Empson的《多义七式》(Seven Types of Ambiguity)

觉得他的分析法很好,可以试用于中国旧诗。”[ ]朱自清认为旧的解诗方法中,有

“断章取义”的毛病,并认为燕卜荪的分析法是可供“试用”的新方法。他后来的

许多“解诗”之作,如《左诗十九首释》、《诗多义举例》等,都是用诗义分析法

写成。



钱钟书早在1932年就注意到了瑞恰慈的《文学批评理论》,认为“瑞恰慈先生的

《文学批评原理》确是在英美批评界中一本破天荒的书。它至少教我们知道,假使

文学批评要有准确性的话,那末,决不是吟啸于书斋之中,一味‘泛览乎诗书之典

籍’可以了事的。我们在钻研故纸之余,对于日新又新的科学??尤其是心理学和生

物学,应当有所藉重。”



1934年对中国的“新批评”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开端。3月,李安宅编译了瑞恰慈

的著作的并加上自己对中国古典思想的研究心得写成《意义学》,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这是国人研究瑞恰慈理论的第一本专著。同年4月,叶公超在《清华学报》第9卷

第2期发表了《爱略特的诗》,这是国内学人首次系统地评述爱略特,用的是精细的

分析;7月叶公超为曹葆华译的《科学与诗》作序;这表明叶公超等人已经对细读和

文本分析有了初步认同。而应叶公超之约,卞之琳1934年为《学文》月刊创刊号译

出新批评的“宣言之作”──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文中的其“非个性化”

理论具有颠覆意义:“诗不是放纵感情,而其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在逃

避个性” 。在诗歌美学上,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表现方式都得到了现代作家的共

鸣。 吴世昌依据瑞恰兹的心理学说写出《诗与诗音》。 这些都是批评本体观念正

式登陆中国的标志。



曹葆华是当时翻译新批评著述最多的人。1937年商务印书馆除了出版他译的《科学

与诗》之外,还出版了《现代诗论》,后者尚有曹译的艾略特的《批评底功能》、

《批评底实验》,瑞恰慈的《诗的经验》、《诗的四种意义》、《实用批评》等,在

中国理论界造成冲击

30年代末乃至40年代的普遍的民族革命形势,使苏联革命文学理论合法化,使政治

功利主义的文学观得到强化。在这种抵御外侮为要的时代背景中,文艺不得不暂时

地隐藏其刚刚获得的合法的主体性质,而成为对社会大众的宣传工具和政治的附庸。

作为舶来品的英美现代诗学在中国文学内部遭到了质疑和清算,同时,这也是新批

评被否定和认同的“隐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院承担了新批评传播的载体作

用。



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对于世界而言是一个开放的传播场所,新批评的传播首先是译

介。现代中国诗坛介绍西洋诗的理论的文章不多见”,曹葆华自述“翻译是为了让

国人由此获得比较完整的观念”。 曹葆华等人的清华大学“诗与批评社”主办的北

平《晨报》上“学园”副刊的“诗与批评”(创刊于1933年10月1日,1936年3月26日

停刊,共74期)大力介绍了西方现代诗学中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TS.艾略特

和瑞恰慈的诗学理论和新批评理论,特别是对瑞恰慈的新批评诗学理论的介绍,增

进了人们对西方最新诗学批评方法的了解、接受与实践。曹葆华之所以翻译《现代

诗论》,是因为他相信国人将会接受一种新的诗歌观念,并借助它们来研究中国诗

歌的变化与发展。他相信一个自觉的诗歌时代即将来临,诗歌不再是感情宣泄和自

我表现,而是需要知识,需要头脑。他的翻译证明了诗论的重要性,和诗不可分开。





1934年商务印书馆《意义学》是国人研究新批评的第一本专著。李安宅编译了瑞恰

慈的著作《意义之意义》,后者是瑞恰慈和奥格登合著,探讨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尝试用语言、思想、事务三者的相互联系来推求文本的意义,以及对文本意义的意

义。李安宅则加上自己对中国古典思想的研究心得写成《意义学》,同样是以心理

学为基础,讨论语言和思想的关系。



李安宅写《意义学》,旨在介绍一种西方的“科学”,即瑞恰慈建立在心理学基础

上的“语义学”批评,他坚信“意义逻辑或意义学乃是真正自觉的科学所必需的基

础”。 瑞恰慈在《意义学》的弁言中称赞了李安宅的成绩,西方的科学是中国所需。

他在一种人文关怀的层面上认为“中国如果没有西洋的科学,便不会支配自己将来

的命运,而被发达的国家所支配。” 从当时的译介中,可以看到艾略特T.S Eliot提

供了思想倾向和部分重要论点,瑞恰慈提供基本的方法论,企图把现代语义学和心

理学引入文学理论。他们首先把文学与其他活动区发开来,认为文学语言的真实性

与现实无关。这样的理论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以及当时来自苏俄的“文学反

映现实”的思潮,无疑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冲击的暗流,它意味着人们将要重新调整

关于“文学是什么”的概念,文学自主性的时代即将到来。

不可不提到英国诗人燕卜荪。他在1937─1939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的任教,他的

《朦胧的七种形式》对朱自清的诗歌批评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讲读影响了一代中国

诗人,使得“新批评”在中国的一代学人中得以保存和延续。王佐良说燕卜荪“两

度居留,一共七年(1937─1939,1946─1951),教书极为认真负责,造就了一大

批英国文学研究者和许多诗人,见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学气氛。”

王佐良和杨周翰后来不约而同地回忆到了燕卜荪之“英美诗歌”课对他们产生的巨

大的影响。“一个在中国校园中的英国诗人本身就是任何书本不能代替的影响,”

[朱自清、浦江清等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直接受到燕卜荪细读的影响。后来的不

少学者如周珏良,在西南大师从钱钟书和燕卜荪,在文学教学上,讲究“细读”文

本。 这样的微观诗学,是通过学院教育和和学人之间的传播得到延续的。

新批评作为一种现代的理论知识,无法离开大学来讨论它生产,它的传播也主要表

现为一种学院教育的方式,集中表现在:接受新批评学说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现

代大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他们深受西方文学的浸淫和

熏染,有良好的古典文学底子,对新文学也采取一种鼓励和宽容的态度。如叶公超

192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获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清华大

学英文系教授和校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和系主任,主讲英美文学,注

重细读分析 他博学的教师身份,影响了一代的学人如后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和学术史

上卓有建树的钱钟书、吴世昌、曹葆华、赵萝蕤、杨周翰、浦江清等。“我们拜访

他时,多是请教他英美现代文学和文学批评之类的书”。 又如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系主任,1931年8月留学英国,1932年回

国继续任教;李安宅192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4年到加利福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学

习人类学,吴世昌1932年毕业于燕大英文系,1935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国学所硕士学位。

李广田则是诗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抗日期间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浦江清毕业

于东南大学外文系,后在清华大学研究院任陈寅恪助手,1933年赴英国留学,回国

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样的一种学识背景,使他们在崭新的知识体系的产生,

以及知识和价值重整的过程中,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据燕京大学的《图书馆附

刊》记载,当时学校购买了大量的西方诗人和理论家的著作,其中包括瑞恰慈和艾

略特的最新的著作,可见当时大学读书的风气和欧洲几乎是同步的:



1935年6月购入艾略特的《文学评论选》(Selected essay,1934),1936年购进艾

略特的《诸神之后》(《After Strange Gods》,1934),《论文集:古典的与现代

的》(Essays,ancient &modern,1936),实用诗学与批评(Use of poetry and use

of critism,1933),以及瑞恰慈的《文学批评原理》(Pri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1934),修辞哲学(Philosophy of rhetoric,1936)



一所大学的文化包括“校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办学方针、学校体制,课程设置,

教授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师生的社会团活动,学校的图书馆、出版物(刊物、

报纸、著作与翻译作品),学生文体活动,各种讲座、集会、社会工作,以及校长、

教授、学生的日常活动”,以及这些具体构成因素背后的“精神追求、价值关怀、

哲学思潮、历史观念、伦理标尺、学术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心理特征、情感方

式、审美形态、人际关系、交流方式、文化氛围、精神气质、风气、传统(也即校

风)”。 从大学文化来考察学术流通的渠道,不仅包括了传统上理解的精神、观念

层面上的因素,更包含了日常生活实践层面的因素。这种特定时期的集中在大学空

间里的时代精英知识分子的学术思想、文化追求等,和现代传播媒介结合,影响了

新批评这种学术的传播,而新批评的诗学主张直接影响到学院作家们的创作,如卞

之琳、穆旦、袁可嘉等西南联大诗人群。他们诗歌所具备的现代性并非是天然的,而

是通过新批评的语义分析的反复阐释被赋予和被确认的。因此,创作先于理论,并

非现代诗歌引发了现代的批评方式,而是现代批评方式影响了诗歌的创作和阅读。





从各个学人的文论、随笔和日记中,考察这样的一种师承关系是很有意思的:瑞恰

慈之影响燕卜荪,瑞恰慈之影响叶公超、朱自清、李安宅、吴世昌、钱钟书等;燕

卜荪之影响朱自清、翟孟生;燕卜荪之影响一批西南联大诗人,叶公超之影响曹葆

华、卞之琳,朱自清和叶公超、朱自清与浦江清、朱自清与李广田之间的相互影响。

杂志报刊、学术刊物以及市场上流通文学理论的印刷品,则成了传播这种学说的重

要阵地。作为《新月》《学文》的主编,叶公超从20年代到30年代初一直在《新月》、

《学文》杂志致力于对英美文学、新诗的介绍,30年代初在《大公报.文艺》发表的

论文大量介绍并引用艾略特、瑞恰慈的学说,曹葆华等人的清华大学“诗与批评社”

主办的北平《晨报》上“学园”副刊的“诗与批评”上的艾略特、瑞恰慈、莫瑞等

诗论的译介,朱自清和浦江清四十年代主办的《国文月刊》,发表了大量对古典诗

词的细读分析文章,而李广田亦可以发表对新文学的主张看法。新批评的译介、学人

的理论和微观实践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网络状的学术传播系统。



学科建制和课程设置反映了文学知识生产的现代性的生产,在批评实践上,新批评



的观念得到加强固化。清华大学外文系十分重视文学史的梳理和文学经典文本的"细

读",开设"欧洲文学名著"、"欧洲文学史"、"英诗"、"西洋小说"、"西洋戏剧"、"莎

士比亚"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外文系叶公超之主讲文学批评,分析外国诗歌,燕卜

荪之主讲“英国诗”、“莎士比亚”,都是一种典范的分析与传授。同时对于经典

的古典文学,也通过细读进行传授,如朱自清、闻一多、浦江清等对经典的古典文

学的讲授、评析。新批评的批评实践同时对现代诗歌的阅读也是行之有效的。如新

作家出身的李广田在清华新开设的“文学概论”、“各体文习作”以及朱自清、李

广田、袁可嘉等对现代诗歌的微观解读等等。通过对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

国现代文学的解读,新批评的实践得以在西方/东方,古典/现代皆有所涉足包容,

从而构成一个完备的知识系统。





朱自清:《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概况》1931年6月1日

朱希祖《文学论》,《北京大学月刊》第1卷第1号(1919年1月)

《科学与诗》瑞恰慈着,伊人译 北平 华严书店1929年6月版,民国时期总书目[上

] 文学理论卷书目文献出版社,P34

曹葆华,《现代诗论》译序,曹葆华辑译,《现代诗论》,上海商务出印书馆 1937年

4月

吴世昌,《吕恰慈的批评学说论述》,《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中山文化教育馆,

1936年夏季号

齐家莹编撰《清华人文学科年谱》,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页89。

叶公超《Basic In Teaching:East and West(原载1935年10月《清华学报》第10卷

第4期

吴世昌之《吕恰慈的批评学说论著》,《罗音室学术论著》P162

朱自清《诗多义举例》《朱自清说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

《美的心理学》,《新月月刊》第4卷第5期(1932年12月)

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卞之琳译

:参见章克(木参) 译威廉姆逊(H.R.Williamson)的《T.S.厄了忒的诗论》(

《清华周刊》1935年第43卷第9期)以及宏高译瑞恰慈的《哀略特底诗》。(《北平

晨报》1934年7月12日))

《文学季刊》第1卷第1期

曹葆华《诗与批评》第1号译文《论诗》(Gilbert Murry),1933年10月1日后收入

《现代诗论》

李学宅《意义学》自序,商务印书馆1934年3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皮附

什(J.Piaget)研究儿童思想的方法与结果”,使人们知道思想如何形成,下篇介

绍的是瑞恰慈和欧格顿(C.K.Ogden)研究意义的技术与例案,做了“意义”、“美”、

(《美学》一章单独成书,由世界书局出版)“信仰”三个词的例案,此时除了附

有吕恰慈和冯友兰的序之外,在书末还附了瑞恰慈发在《清华学报》第六卷第1期的

“意义底意义底意义”,和翟孟生关于吕恰慈的《以中国为例评孟子论心》的书评。



意义学P3

李安宅《意义学》P5

《威廉.燕卜荪》王佐良 李赋宁也说:当时我们大三,有幸遇上英国诗人兼批评家

威廉.燕卜荪的先生教我们莎士比亚课和大三、大四英语课,在昆明上大学四年级时,

燕卜荪先生讲授当代英美诗歌。《序》

王佐良《怀燕卜荪先生》《中外语言之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

(王佐良的《怀珏良》)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常风《回忆叶公超先生》,《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1期

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马桶逸事──给虔诚地生活着的人们

提交者 : 阿飞姑娘 于 北京时间 2002-02-21 09:29:27











文/吴虹飞



马桶是一个正当的合法的积极向上的机构,以www.rmage.com“万国马桶写作大会”

为核心,其骨干人物包括胡吗个、三公主夫妇、共同提高、翠花夫妇,贾姐姐、FUYU夫

妇,大斑竹阿飞以及有车有房单身男斑竹,马桶首席CEO兼进口的、动感的、舒适的、

费油的欧洲二手房车斯克达首席司机,摇滚吉他王兼影视新星金银财宝。



马桶的主要活动是每周一次羽毛球友谊赛或者到提高家,抢在邻居发现之前上树打

枣,以及想办法在2008年奥运之前发大财等其他重要事宜。



(一)

我为什么今天在马桶发那么多文章?



原因是这样的:昨天我发了260元补助。我高高兴兴地跑到一个看起来很豪华的商场,

看见里面的漂亮裙子,却是一件也买不起。

但我还是高高兴兴地骑车回来。路上下了一场雨,那场雨竟然非常非常的冷!是真

的!是冷的雨!!!

我的脸被雨打得疼了,只好把车放在路边,打车回家。

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地赶到放车的地方,很伤心地发现,我的车被偷了!!!

我只好花了150元买了一辆新车,还花15元买了一把锁。

于是我还剩下

问题是,我半年来就丢了10辆车!!!其中有一个礼拜,我一口气丢了3辆。



如果把这些丢车的钱攒起来,说不定也可以买一辆财宝的那种斯克达。

所以说,我事实上丢的不是自行车,而是一辆欧洲豪华型轿车!(财宝认为,这种

推理显然是很不符合逻辑的)

所以,我非常非常之郁闷!!

所以在马桶上发了这些文章。马桶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二)



今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我对面的两个男生进行了以下谈话:

男生甲:昨天我们系的一个女生企图自杀。

男生乙:后来呢?

男生甲:没死成。

男生乙:为什么?

男生甲:因为她在宿舍里就表现出某种倾向,大家就看着她不让她出去。

男生乙:为什么要自杀?

男生甲:期中考试没考好呗。

那顿饭吃起来很别扭,因为听说食堂有一个师傅得了艾滋病。



后来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1910年的资料,关于我的学校的:“自去年暑假至现在一

年间,死去学生六人,而全校学生不过四百。按百分计算,清华学生死亡率竟至一

至一点五。此种死亡率,未免奇高”



所以说,我能活到现在并且活蹦乱跳,是很幸运的。



(三)

今天做5个小时的习题和背了5个小时的单词。



(四)

今天背了5个小时单词之后,开始跑下七楼跑步。可是还没有到跑道上,我就已经花

容失色、弱柳扶风了。

但是还是象模像样地跑。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是跑着的。跑啊跑,心情实在很好。 

跑啊跑,跑到裁缝店,问温州阿姨,裙子可不可以仔仔细细地掐了腰,好让它妖妖

娆娆地贴着身。可不可以不用脱衣服就可以知道要改多少。

小阿姨说,你要拿过来看过的,不看怎么知道呢。是啊是啊,我恍然大悟,转身又

跑出去。

跑啊跑,跑到书店,看见村上的书,说是八五折,好便宜,想当年连11.8元的旧版

都舍不得买。我说赫,是盗版的吧!卖书的人恼了,我就笑嘻嘻地跑了。



跑啊跑。从今天起,我要准备做一个跑步的人了。3天后,桃花即将开放。你知道,

什么都是很难预料的说。说不定双鱼座的人会在春天爱上名叫阿飞的女子。所以阿

飞要时刻准备着。“从此我取下双眼浪迹天涯/我的一生说的只是一朵桃花”。



(五)



下一个春天请与我约会吧 一直约会到下一个夏天这些宛如优秀流行歌词的句子是财

宝写的。财宝是财主的财,元宝的宝。财宝的父亲是财主。财宝才高八斗,是马桶

四大才子之首。财宝的ID是伤感小男生、财宝王八蛋不等,据说财宝在网上属于少

女杀手之类,在下了线就腼腆得不会说话了。



今天,神交已久的财宝和阿飞借三公主之东风,得以谋面,经过电光火花、灰飞烟

灭的一瞬间,阿飞没有爱上财宝,财宝也没有爱上阿飞。结论是:网上算命说今年

春天阿飞会有一场艳遇的说法被证明是彻底错误的。



(六)



“我说阿飞你应该找一个男朋友,那样就有人照顾你了。于是我就开始搜索我在网

上认识的各种男孩,决定介绍一个给阿飞认识。不久我就取中了一个,开始向阿飞

大力吹嘘那个男孩是如何如何的善良帅气而且优秀。阿飞听完之后说,好阿,可是

我是不是应该送些礼物给他?我说这倒也不错,你想送什么?那时我们正在青四公

寓外面的土堆上抠泥巴,阿飞捏着一些土说那我们送他一盆大蒜吧,告诉他那是水

仙花,让他好好照顾,等着春天开花。我听完之后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礼物

之一,于是决定帮她送给那个帅气的男孩子也就是后来我们网络家族的大哥。为此

我特意在自己的饭盆上戳了一个洞,在其中盛满泥土,然后把几颗剥开了皮的大蒜

放了进去。我大哥将信将疑地收下了那盆被我们称为“土行孙”的大蒜,每天兢兢

业业地给它浇水。那几颗蒜粒躲开了冬天的寒风在暖气片旁边疯长,最后终于原形

毕露。这件事情就成了我们家族史上最经典的笑话之一。” ──以上摘自阿飞同屋

女生地主宝宝的日记



(七)



终于在书店看见了胡兰成的《民国女子》,写张爱玲。蹲在地上看半天,眼泪都要

掉下来。不管怎么说,把女人当作书来爱,就算爱到极浓极艳,终归还是不对。 



后来看见李碧华全集,吴尔芙全集,落落大满。可惜没钱买。



后来,买了抹脸的香香,优惠装的手纸,想想又顺带了一本布莱克诗选。



(八)



我很郁闷,我唯一的男友要和我分手,可是我还没有找到另外一个,如果连他都要

和我分手,那我就连一个男友都没有了!!三公主说:你可以先跟他分手!!可是

我认为,尽管人是不可以脚踏两只船的,但是如果还没有看见另一条船,就要跳下

现在的船,这样就一定会掉到水里的!



所以我对他说,如果你要和我分手,就要给我十万美金的分手费!!我想,他会不

会因为拿不出分手费,就只好放弃这个(要和我分手)的念头呢?想到这里,我几

乎要为我的聪明才智而震惊了。



(九)



今天我买了一条裙子,粉红色的连衣裙,哗──它好长啊,长得让我心花怒放。它

原价597,现价180。我发现我自己真的是一个非常庸俗的女人,第一,我一定要逛

街购物,哪怕是借钱;第二,我一定要买打折衣服;第三,我一定要买我买不起的

衣服;第四,我一定要和肥女生吵架;第五,我一定要上马桶。所以我是一个庸俗

的女人。而且非常庸俗。可是三公主却说,这都是好习惯,尤其是对清华女生来说。

我听了非常气愤,她把我们清华女生看成什么了? 如果大家都象我这么庸俗的话,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呢!现在我想想我的男友,他要和我分手,也不是没有他的

道理。



(十)



今天,很多校园歌手在一起,在草地上唱歌校园歌曲,因为他们拿着我的吉他,所

以我只好一直跟着。但是我在学校当了那么久的“校园歌手”,也从来没有和男生

在草地上弹吉他唱歌。第一次遇上这种场合,我就一直低着头,非常不好意思。 

后来三公主和贾姐姐去上厕所,胡吗个很好心地说,你也去吧。我就欢天喜地地跑

去和她们上厕所。后来他们要走,胡吗个又很好心地说,阿飞和三公主有事商量,

我说是啊是啊,我就拿着我的吉他跟他们走掉了。然后我还蹭他们的车,去“九头

鸟”吃了一顿饭,然后又蹭车回来了。

我出门的时候口袋大概有三块钱,回去时口袋里还有三块钱,我心里想:今天可真

划算啊。



(十一)



今天回到宿舍的时候,肥女生就放两次电视给我听,其实我是从来不看电视的。但

是她说,电视里也有很严肃的音乐。她总是很有道理的。



在晚上八点的时候,我放过一次歌,肥女生说,请放小声一些。我一边放小声一边

想:连音乐都要小声放,为什么她的屁就不肯不小声放呢!尤其在早上大家还在睡

觉的时候。



后来她就放电视,声音非常之大,害得我非常不好意思。我很想站到走廊上,也许

这样别人就不会误以为是我放的了。



后来,我拟出了今年的论文题目:论肥女生的肥胖是导致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失

调和更年期提前到来的重要成因。



(十二)



6月9日,马桶第N次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首先,吗个同学的言情片的首播取

得了圆满的成功,吗个剪了头发,穿着T恤,短裤,显得非常清纯。FUYU夫妇、提高

夫妇、马桶著名大龄单身男青年,摇滚吉他王财宝等纷纷和吗个握手,对他进行专

访,戴着草帽轮流和他合影,气氛非常融合和热烈。这个主要是公主的高频呱噪造

成的。她不停地说,我们马桶,我们马桶,桶总之,哪里有公主,哪里就不得安宁。

当看到大下午的大家挤公汽的样子,她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坐斯克达的优越感:好好

啊,好好啊!为了让公主更加有优越感,大家决定斯可达要配一把大玩具水枪,让

公主以后在车上用水枪射别人。



啊,傍晚,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在熙熙攘攘的学生食堂团结紧张地吃完晚餐后,

大家在情话的球场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羽毛球赛。这是马桶首次在有球网的场地

进行比赛。这使得大家一开始有略微的不适应。在一大堆专业人士中,马桶大呼小

叫,脱颖而出,依然故我地保持了马桶另类打法的优良传统。最后每个人都获得了

奖。



到了晚上,痛苦的时候来临了。大家来到了开心乐园,本来以为马桶卡拉圈K最佳粤

语歌手阿飞和幸福大街是第三支演出的,没想到后来变成了第五支。大家只好在乌

烟瘴气中耐着性子等啊等啊。一直等到12点多。可能更晚。好不容易等到上场的时

候,她发现在台上几乎听不到乐队吉他的声音!这时候她的表情就象被偷了第16辆

自行车,垂头丧气、心灰意冷、愁眉苦脸、挤眉弄眼、焦躁不安、到处找水喝这个

乐队吉他不甩头发,主唱不扭屁股,鼓手也不蹦达,更有甚者还在台上聊起了天:

唱哪个啊?这个说这个那个说那个,商量半天好半天才报歌名后,过了一会又商量

一下,说,刚才那个不算。底下有愤怒的女观众说“放屁”,尽管屁的确是用来放

的,阿飞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她进行了义正词严的反击,大约是“你才放屁”

之类。大家实在太辛苦了,站着都差点睡死过去!由于阿飞平时表现良好,大家都

不忍心责备阿飞的嘹亮歌声。每一支歌结束时大家都拼命鼓掌,仅仅鼓错了一次。

它说明了摇滚乐最重要的一点是:耐心和善良的听众。



散场之后,公主姐姐发挥了人性中最赖皮的一面,竟然在月黑风高的杀人夜,不顾

众目睽睽的情况下,乘着酒兴要拔人家“雕刻时光”的薄荷,完全不考虑人家薄荷

的心情。



夜深,阿飞在路边举目无亲,居然有男孩坚持要送阿飞回学校,而且是在阿飞没有

欠他人民币的情况下!这在阿飞的人生中是史无前例的,它暗示了一次重大的历史

转折



十三)



下面由马桶资深斑竹阿飞为您报道北大演出部分实况。减肥效果卓著的主持人上台

了,开始作大蒜状,有人高喊“下去”。此君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就是不下。他委

婉地举例并吹嘘自己主持过上百次这样的演唱会。整个晚上他一直想用一种赤子之

心抢歌手的风头,至少赢得了一半以上心地善良的人。你见过真心热爱音乐的主持

人、社会活动家、诗配乐诗人、文化名人吗?第一个是野孩子。不错的乐队,根源

是西北(甘肃、宁夏一带)的民歌,两把木吉他铿锵得有声有色。这个乐队的东西

很有人缘,北大似乎最喜欢,给的掌声最多,平均一首歌三次掌声以上,最高记录

到六次以上。毕竟做了很多年,味道也醇。手鼓是个新手,有点经验不足。



第二个是胡吗个。他的火山村的乡亲们很替他捏一把汗,还好,他很争气,站着弹。

这次他的吉他没有“咚”的一声掉下来。他显然在家里从卫生间到卧室到书房排练

了很久,居然每一首歌都从头到尾地唱完了。他的吉他从低把位弹到高把位,又从

高把位弹到低把位,很让吉他初学者佩服。还吧嗒吧嗒,吧嗒吧嗒了很久。乘拖拉

机远去,乘拖拉机远去......快乐又忧伤。吗个是聪明而有想象力的。听说他上场

的时候有人喊了一句“安在旭”,据说是因为两者身高一样的缘故。接着是杨一。

杨一的特点是“托”很多。因为北大的学生远远多过胡吗个的亲戚,所以叫好如潮。

杨一和北大的方言诗歌和民谣都有渊源。从词作说,胡吗个是一场啼笑皆非的轻喜

剧,杨一则是一出正儿八经的正剧。喜剧往往比正剧要难度大,要花力气去读。杨

一一兴奋就吹口琴。胡吗个只能吹口哨。口琴声音要比口哨大多了。所以胡吗个不

如杨一煽情。



然后是omen。一个模仿爵士、布鲁斯的乐队。主唱说名字来自拉丁语,可能是osmen。

所以说这个主唱是知识分子出身,那副眼镜绝对不是为了装饰。先是主唱和主持人

说相声。然后又有人喊下去。尽管乐队技术还是很不错的,主唱还是要求把灯熄了

才肯唱,典型的小资产阶级作风。据说这是因为唯美的缘故。他可能模仿一个叫翠

西的女歌手。搞不懂为什么喜欢吃鸡蛋还要模仿母鸡的样子。穿红T恤,这个长相象

网站撰稿人的主唱,在台上又跳又扭,作动感超人状,倒是他的乐队成员沉稳一些。

他显然希望大家一样和他跳,但是他的东西律动的东西不足,又缺乏力量和野性,

所以只好唯美起来。据他的一个同学说,OMEN翻唱爵士布鲁斯的时候,远远比自己

写的要唱得好听,得多。



窦唯。啊窦唯。他比我想象的要高。他的乐队有足够的冰冷和冷静。热情深深收在

底下!!一个把音乐做得非常非常厚实、沉稳的人。他唱得少,唱完后就会退离麦

克风数米之外,好像要离开自己的声音似的。他很沉着。他一直静静地站着。一下

子就喜欢他了,尽管我从不追星。我只是由衷地喜欢着对音乐负责的人。喜欢一切

负责的人。果然音乐不是在于喧哗和绚丽。我终于明白现场和录音不一样的。现场

是有着彰显的教化意义的。现场会把个人的气质传达在外。窦唯在告诉人们应该怎

样做音乐,如何保持一种真正的热忱和真正的勇敢。在内,而不是在外。窦唯会让

胡乱蹦跳的人惭愧的,当然后者必须有足够敏感的良心。



这是阿飞报道的。



(音乐响起:my heart will go on)



画外音:马桶以桶为本,或者以马为本



( 十四)



阿飞搬家,吗个来帮忙。他在新房间里仅仅捣鼓了1.5个小时,就把各种各样的东西

塞进柜子,本来乱七八糟的房间忽然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露出了地面、桌面等重

要地位。这些让阿飞一个人来干,那么至少要干150天!阿飞终于明白,为什么吗个

可以出两张专辑,而阿飞连一张也没出。



(十五)



为什么胡吗个的专辑是物有所值的



《一巴掌打死七个》如果去掉了人声,还可以当一张吉他专辑来听;去掉了吉他,

还可以当一张家庭厨房音效库来用;去掉了光盘,还可以当一部微型小说集来读;

去掉了歌词,还可以当一本摄影画册来看;去掉了封面,还可以当CD盒装其他人的

CD。所以这张专辑端的是物有所值!



我的美丽女同学,温柔淑娴,博览群书,她认为胡吗个的《一巴掌打死七个》很是

自由,身为外语系的硕士,她没有想到歌可以这么写!!



不光是她,就连阿飞见多识广,也没有想到!



“好,各位朋友,我们听完了一首歌,接下来,听另外一首歌。”胡吗个已经在北

太平庄一带小有名气。阿飞要去胡吗个家,开电梯的大妈总要说,哦,你是去找15楼

那个弹钢琴的艺术家吧?我儿子班上的同学都会唱他的歌!



(十六)



北京城鼓手很多很多。鼓手中会打鼓的却不多。毛豆属于那种会打鼓的鼓手。鼓手

中可以做个人专辑的人也不多,毛豆是那种可以做个人专辑的鼓手。那是一张真正

的个人专辑,做得轻盈和丰厚。词、曲、唱以及所有的配器都是毛豆一个人做的。

整整一年,他什么也没有做,除了用那个小小的布满按钮的机器,一点点地做完这

张专辑。



(此处删去各种专业名词、萨特、福柯、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对摇滚莫须有的愤

怒和热情,删去我认为、我打倒约3000字)



空气是有声音的。毛豆说,有一次他和王凡录空气,两个人一直静静坐着,偶尔抽

烟,一声不吭地录了半小时。



更重要的是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可能。尽可能去捕捉,让你悄然动容的声

音。曾经我多么醉心于各种各样的、零碎的声音。曾经为这些声音的瞬间而逝痛心

不已。这个世上有那么多的不可能。总会近在咫尺远在天涯。唯有音乐是温暖的。

可是它让你痛哭,所以你决意远离。我们努力保存声音,只是害怕有一天远离。 



毛豆炒豆角。一大锅。放进辣子,花椒,蒜、广式香肠,红的,白的,绿的,煞是

好看。香气从窗户腾腾冒出来。毛豆是一个好厨子,我们开始饿了。



月亮如钩,挂得太低了,又大得过分,乍一看象假的。院子里有袖珍菜地,毛豆整

的。种着小白菜。整整齐齐,不吵不闹,一棵棵地温柔可爱。毛豆说还有丝瓜,可

是大家根本没有看出丝瓜的样子来。毛豆遗憾地说,这棵丝瓜可能长不成了。村头

有一棵是同时种的,毛豆总是去看人家的丝瓜,可是人家的已经长得老高,准备支

起凉棚了。



夜晚,大家就在院子里的虚拟凉棚下吃酒。



阿飞一抬头,说,星星会跑。

金秋说,星星本来就会跑。

阿飞说,你看别的星星都不跑,就那颗是真的跑。

大家抬头,果然,笔直地做匀速运动,谁也不撞。

阿飞说,是飞机吧。

金秋说,飞机哪有那么高。是星星。

雁子说,是飞机。

毛豆说,是流星。

是星星。一颗不急不慢的星星。稳稳地,在天上一直跑。



(十七)



夜里两点突然爱上孟京辉,正如毫无头脑的女生突如其来地爱上任何一个普通男人。

我第一眼喜欢上的是他的样子,不是非常帅的那种,但是不难看,很普通很温和的

样子,看得出来很聪明,脸上也没有刻着“先锋”两个字。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引起

了我的浓厚兴趣,就是里面的一个叫廖一梅的女子──这个名字很象是革命时期小

说里面的同时追求革命和爱情的女子:规整的短发,削瘦的肩,安静的脸庞,那种

年轻和敏感让我感到莫名的惆怅。



尽管怀疑话剧的移情作用远不及一部港台警匪枪战片,我还是引用了他的一段字幕

来做我们乐队的歌词

我爱你的臀部你美丽的半圆

我爱你的睾丸你美丽的阳物

我爱你的阴毛你美丽的阴道

我爱你的阴唇你美丽的子宫

──我爱???

我的鼓手大为恼火,这象话吗,象个女研究生吗?



是啊,孟京辉也真是太不象话了。



2001年春天──秋天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7491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