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认罚第一篇∶阿里斯提德在放逐自己的陶片上写自己的名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认罚第一篇∶阿里斯提德在放逐自己的陶片上写自己的名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认罚第一篇∶阿里斯提德在放逐自己的陶片上写自己的名 (481 reads)      时间: 2002-11-30 周六, 上午12:51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阿里斯提德在放逐自己的陶片上写自己的名字



马悲鸣





一、阿里斯提德在放逐自己的陶片上写自己的名字



如果现在有个办法把全世界的书都烧了,只允许留一本,那么应该留哪本?



基督徒大概都认为应该留《圣经》。穆斯林肯定认为应该留《可兰经》。中国人大多认为应该留司马迁的《史记》。而十七世纪的欧洲古典学者西奥多·加扎则认为应该留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平行列传》。理由是∶留下了普鲁塔克,也就留下了一切。



这本《希腊罗马平行列传》写得很有意思。普鲁塔克把希腊英雄和罗马名人并列来写,专找其中相似者捉对。比如雅典开国的忒休斯对罗马开国的罗慕洛,斯巴达的立法者莱库格斯对罗马的立法者努马,雅典变法的梭轮对罗马的普布利科拉,然后是雅典大将地米斯托克利对罗马的卡米卢斯,雅典大将阿里斯提德对罗马大将马可·加图…



这位雅典大将阿里斯提德很有意思。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最初是由“陶片放逐法”来保证的。市民如果认为某人权力过大,将会威胁到雅典的民主,导致专制的话,可将自己所不信任的,怀疑有独裁倾向者的名字写在陶片上投票,来裁决是否将某位潜在的野心家驱逐出境。这是一种防止独裁,保障民主的制度。可是雅典市民以此驱逐了野心家也驱逐了雅典英才。



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平行列传》的第九章「阿里斯提德列传」里写道∶“执行放逐法的步骤,大致说起来是这样的∶每个选民拿一个贝壳或一块陶片,上面写好自己认为应该由城里迁出去的人名,然后把陶片带到四周有栏杆围护的广场。执政官们首先数陶片总数,如果投票人少于六千的话,投票无效。然后统计这些陶片上记录的人名数。得票最多的人由执政官宣布放逐出雅典十年,但有权享有他们产业的收入。



我(普鲁塔克)现在说的这个时候,投票人正在陶片上写人名,据说一个不识字的粗鲁汉子把自己的陶片递给阿里斯提德,以为他和自己一样,只是一名普通百姓,叫他帮忙往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



阿里斯提德听罢大惊,问这汉子,阿里斯提德究竟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



‘什么也没得,’那汉子回答∶‘我根本就不认识这个人。但现在到处都说他伟大,我听烦了。”



听到这里,阿里斯提德二话不说就在陶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递还给那汉子。”



这次投票的结果,阿里斯提德获票最多,被执政官宣布流放。当他离别这个城邦时,举起双手向天祈祷∶但愿不要有任何危机侵袭雅典人,使他们不得不又怀念起阿里斯提德来。



普鲁塔克在这里注明∶阿里斯提德的祈祷似乎和阿基琉斯的祷告正相反。(阿基琉斯是《伊利亚特》里的人物,他诅咒放逐他自己的祖国)。



可是没过三年,波斯大军打了进来,雅典招回了所有被放逐者回国参战。阿里斯德底斯也在其中,并被任命为布拉第战役的雅典方面军总指挥,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阿里斯提德因此而名垂青史。



替人往放逐自己的陶片上写自己的名字,这种事不需要多少才气,某自信也能做得到。





二、狄德罗给诋毁自己的文章作者写献词



法国启蒙运动三大导师之一的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接到一位青年送来的诋毁狄德罗本人的稿子。狄德罗建议将此稿投寄给奥尔良公爵的兄弟处,因为他是最仇恨狄德罗的贵族。



可是这位青年说他不认识这位亲王,而且自己写献词也有困难。于是狄德罗代他写了献词,让这位青年把诋毁他自己的文章献给了痛恨自己的亲王。这位青年因此还得到了二十五法郎的稿费。



狄德罗事先根本就不认识这位青年,尚不如我给朋友改文章呢。





三、钱玄同化名和自己的一派辩论



鲁迅本不愿意惊醒闷在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沉睡的中国人,而默默无闻地在S会馆抄碑文。後来还是金心异--即钱玄同来质问他:“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你钞它是什么意思呢?”这才把鲁迅给逼出来在《新青年》发表文章。从此世间才知有鲁迅。世有伯乐,然後有千里马;世有钱玄同,然後有鲁迅。



白话文主将之一的钱玄同曾化名“王敬轩”,写了一封致《新青年》的信,故意反对白话文,拥护传统旧文化。然後由另一名白话文主将刘半农复信,痛加驳斥。两封信都是好文章,同时发表在1918年三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当时白话文运动的一大盛事。



钱玄同就有本事站在论敌的立场上立论,比我棒。





四、《牛虻》用两个笔名写互相攻击的文章纯属虚构



美国作家伏尼契写的小说《牛虻》中主人公以两个笔名写互相攻击的文章。作者对此持赞赏态度。但这是虚构的小说。现实中至今还没遇到过有这种人。



虽然郑义指我干过牛虻这种事。而其实我的本事还没练到家。



我之所以乐于给贺文修改攻击我的稿子,不过是不想朋友反目罢了。多少朋友只为一句不和,便反目成仇,史不绝书。





五、大度到愿意替论敌修改攻击自己的文章者才有最高的公德。



郑义指我替贺文修改攻击我的文章是欺骗读者和没有公德。其实郑义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公德。



从常情和法理上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度让给了别人,这才有德。从常情和法理上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拿了,或从常情和法理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没拿,这都无所谓有德无德。从常情和法理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拿了,这才是非法或无德。



一个人把工资揣进口袋里,或没把别人的工资揣进自己的口袋里,这都无所谓德与不德。但他若把工资捐献给穷人,那才是有德。若是把别人的工资揣到自己口袋里,则不但无德,而且非法。



从常情上讲,每个人都有自我辩护的天赋权力,却并无替别人辩护的义务,除非别人付钱。所以,如果一个人肯协助别人诋毁自己(如阿里斯提德和狄德罗)或自己这派(如钱玄同),才是常人所达不到的最高道德境界。



阿里斯提德、狄德罗、钱玄同三缺一,加上马悲鸣替诤友贺文修改攻击自己的文章,而今已为四矣。够搓一桌麻将的了。三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总共就出了这么四位大度豪杰,我们中国人就占了两个,何等骄傲。



郑义不解其意,反而攻击马悲鸣为无公德。德不德的先不说了,就郑义这点儿见识,如何还能警戒天下的道德呢?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1646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