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娜拉为何离家出走?——回应寒树教授 |
 |
贝苏尼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娜拉为何离家出走?
寒树教授重提女性话题,在《谁来娶哈佛女孩》一文里系统地提出了两性关系的观点,对女权主义运动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拜读之下,对寒教授不顾“政治正确性”帽子,坦率直言的勇气十分敬佩。身为女性,起而回应也是责无旁贷,所以谈谈自己的看法。
寒教授的观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娜拉出走错了,从根本上违反了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消极后果,为了补滹苴漏,娜拉应该回家。” 我觉得要回应这个论点,也需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娜拉为什么出走?第二,娜拉回家是否可能?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所有主张妇女回家的人都把“家”当作一个原封不动留在那里,随时可以回去的地方,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不知道,主张恢复“男主外,女主内”的先生们是不是都自觉地意识到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至少另一些先生是明白的。
《围城》里方鸿渐到张家去做客,翻开书架上的How to catch a husband and keep him?一书,看到里面“婚姻是女人的职业”一句话,就把张小姐排除出了考虑范围。就事论事,男人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职业,女人把婚姻当作终生职业来对待,无非是严肃认真而已,有什么不对呢?方鸿渐心里想:“哼!我可不想当女人的饭碗。”原来是女人把婚姻当作职业也是一相情愿,犯了男人的大忌讳。这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事。到了六七十年代,新分配工作的大学生们找对象的要求是“政治可靠,年轻美貌,自带饭票”(指有城市户口工资收入)。出国之后,发现外国男人们的态度也大抵如此,发现哪个女人流露出那么一点点依赖的意思,马上一溜烟跑得比兔子还快,连影子都找不着了。
这样看来,教授说的“事业对女人来说是锦上添花”恐怕不确,而应该反过来,婚姻对于女人来说才是锦上添花的事,先得把学习工作方方面面都安排妥帖了,再看能不能碰上个人愿意一起过日子,但凡有一星半点不利索,这个婚也结不成。要是牵涉到户口绿卡之类的问题,就是长出一万张嘴来也无法证明自己是出于爱情而不是别的目的。
教授可能会说,这是恰恰女权运动的消极后果之一,这些先生不过是被动的反应,拨乱反正只有女人回家一途。那么就需要问问,女权运动究竟是不是一些小姐太太吃饱了撑的哄起来的,也就是第一个问题:“娜拉究竟为何出走?”
“娜拉”典出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本《玩偶之家》,听挪威朋友说,这是易卜生的两部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另一部是《培尔·金特》)。该剧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娜拉是律师海尔曼的妻子,丈夫病重时伪造签字借了钱来治病,十年中含辛茹苦,瞒着丈夫一点一点地还债。当本利终于还清,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惊喜告诉丈夫时,丈夫的反应出乎意料,于是娜拉认清了他的虚伪面目,离家出走。幕落前门“砰”的一声在娜拉身后关上了,让全世界的男女观众心惊肉跳了一个多世纪。
“娜拉走后怎样”也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进入了世界各国语言。顺便说一句,易卜生的时代挪威还是瑞典属地,没有自己的语言,是用丹麦文写作的,“娜拉走后怎样”的原文是”Hvor gik Nora hen?”不过,“娜拉走后怎样”这一议题的知识产权却属于“看戏党国际(The Audience International,简称TAI)”的一些下属分部,易卜生的后人不能抽版税。因为作者在剧中交待,娜拉的女友克里斯蒂娜经营商店,已经做出了榜样,娜拉本人也对海尔曼说,可以去试试找个秘书之类的工作。可见在十九世纪的挪威,妇女就业并不十分困难,至少对于娜拉这样多少受过些教育的中产阶级妇女是如此。因此,所谓“妇女解放”不如说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之一,而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把参加工作当作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一定是因为妇女的地位和生产劳动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本人不同意把人类在工业化之前的历史简化为压迫妇女的历史。形式上的父权制一定存在着某种实质上的母权补充,真正的“阴阳失调”绝无延续千年的可能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农业社会生产和家庭的合一。近代女权运动之所以大力抨击“贤妻良母主义”,则无非是家庭在陆续丧失生产、教育、养老诸功能而成为“休息的场所”(吴组缃先生语)之后,为人妻母的身份已经降低到近乎“花瓶”,不足以维持妇女的尊严的缘故。否则女权主义的鼻祖之一,Mary Wollstonecraft为何不强调妇女出门工作,仅仅以“良母”对抗“贤妻”呢?盖因她所处的十八世纪西欧中产阶级家庭尚未完全丧失教育功能,“母亲”尚且能够作为幼儿的教育者获得尊严。而所谓“贤妻”也者,并不是中国传统上能够识大体,鼓励夫君上进的贤妻,而是以刺激并维持丈夫的性幻想为专职的有名分的情妇。据某男士坦承:这样做成功的理论极限是二十年,竭力怂恿妇女去作“贤妻”无异于让她们自蹈死路。
如果把“吃饭”限于温饱,说女权运动是小姐太太们吃饱了撑的哄起来的也不算错。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讨论劳动价值论的时候我说过,“不劳而获的生活不可能是幸福的生活”。在没有劳动的地方人们就要“出走”,男人女人都一样。
那么人们又要问了,生孩子带孩子难道不算劳动吗?反对妇女外出工作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抚育孩子需要母亲。我觉得这是和每个地方的幼儿保育社会化程度直接相关的。身在福利制度健全的北欧,听说有的美国妇女说,“我要是有了孩子再继续工作就一定会感到guilty”,十分吃惊,幼儿园难道不是美式发明吗,怎么成了给母亲们制造负罪感的地方了?北欧连极右派也不说让妇女回家,相反,在反移民问题上走钢丝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argument就是“穆斯林妇女呆在家里,不出去学习工作。”
说了半天,“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现在不是讲究“多元化”吗?既然主张维持传统模式的男性都准备好充当solo bread-winner of the family,不愿意当的也有自带饭票的女性在,岂不皆大欢喜?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这也是个永恒的话题了,要我说,很简单 -- Mew2 - (102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8:04 (337 reads)
- 要是都像猫咪这么开通,还用长篇大论吗? -- 贝苏尼 - (102 Byte) 2002-11-26 周二, 下午3:32 (254 reads)
- 唉 -- Mew2 - (120 Byte) 2002-11-26 周二, 下午6:49 (245 reads)
- 不必唉声叹气 -- 贝苏尼 - (336 Byte) 2002-11-26 周二, 下午8:07 (252 reads)
- 高实在是高!! -- RE - (188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8:09 (290 reads)
- 我指的是大多数人 -- Mew2 - (60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8:18 (263 reads)
- 是呀 -- RE - (80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8:20 (245 reads)
- 有没有这种可能 -- RE - (1228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7:02 (272 reads)
- 重写最后一段 -- RE - (400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7:14 (243 reads)
- RE胡说 -- 癞蛤蟆 - (86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7:24 (237 reads)
- 小心翼翼地提个问题: -- RR - (166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6:13 (279 reads)
- 我没这么说呀? -- 贝苏尼 - (564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6:27 (280 reads)
- 谢答 -- RR - (56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6:34 (242 reads)
- 不懂 -- 贝苏尼 - (322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6:43 (256 reads)
- 说的好 -- 癞蛤蟆 - (78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5:07 (264 reads)
- 您这个笔名起得好! -- 贝苏尼 - (50 Byte) 2002-11-26 周二, 上午5:14 (259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