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与“旁观毛泽东时代”作者对话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与“旁观毛泽东时代”作者对话   
observer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与“旁观毛泽东时代”作者对话 (811 reads)      时间: 2002-11-18 周一, 下午11:0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下面转两篇相关文章,可以使我们全面了解这位“旁观毛泽东时代”作者

的看法及相关评论。有才也有一篇精采评论,见《马思乐[毛的中国](一版)中的遗漏》。





===========================================

马思乐(Maurice Meisner)论毛泽东与大饥荒



-----------------------------------------------------------

[新观察]·文库版 www.chinafamine.org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



  〖说明〗:网上广为流传一篇题为“旁观毛泽东时代”的文章,署名为

美国“莫里斯·迈斯纳教授”,借西方学者之口,盛赞毛泽东时代的建设成

就。经大饥荒档案编辑部查证,这名美国教授显然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

校历史教授 Maurice Meisner,汉名“马思乐”。他著有《毛的中国及以后:

人民共和国历史》一书,1999年发行第三版。和其它一些美国学者及中国问

题观察家不一样,马思乐教授的确对毛泽东革命有较多善意的理解。



  大饥荒档案编辑部设法与马思乐本人取得联系并且交换了看法。马思乐

表示,他研究的对象不是毛本人,而是毛时代。马思乐不认同毛建立的缺乏

民主的政治体制,他认为,毛是个杰出的革命者,但却是个糟糕的治国者。

当然,马思乐也强调,毛泽东领导中国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在这段时期内,

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应忽视,包括工业化成就以及人均寿命的提高。但是

在谈到大跃进和大饥荒问题时,马思乐教授也认为,毛应负“道义和历史责

任”,不过他反对把毛泽东大跃进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和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

屠杀相提并论。



  马思乐在他的书中提到,自然灾害沉重打击了中国的农业生产,苏联突

然撤走专家,加剧了中国的经济危机,但是,他仍然认为,大饥荒很大程度

上由毛泽东的激进政策造成。毛个人的政治考量,压倒了农民的福祉。对于

由此而来的人类惨剧,毛要负“主要责任”。



  鉴于署名“迈斯纳”的文章曾在中文网坛广为传阅,并且屡被新左派人

士援引,而且按照西方标准来说,这位教授的确对毛时代有相当多的好评,

大饥荒档案馆编辑部认为,有必要摘译马思乐对大饥荒问题的评述,供读者

参考。



  以下段落译自 Maurice Meisner, 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3rd Ed., The Free Press,1999) 第236至238

页,标题为编者所加。大饥荒档案馆真诚感谢马思乐(Maurice Meisner)教

授允许我们进行摘译。为求精确,我们尽量直译,读者若引用,务请核对原

文并尊重对原著的“公平使用(Fair Use)”原则。



                     大饥荒档案馆编辑部

                       2001年6月10日





毛 泽 东 与 大 饥 荒



□ 马思乐 (Maurice Meisner)





  人们早就了解,六十年代初,粮食短缺导致营养不良和疾病,曾造成严

重死亡。但是很久以来,人们一直都以为,共产党政府通过有效分配储备粮

的制度(再加上从加拿大和澳人利亚大量采购小麦),防止了大规模的饥荒。

这种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目击者关于有人饿死的回忆在毛后的年代开始出

现,官方文件也提到(不管多么模糊)饥荒的情况。而且,政府在1980年代

初期公布的死亡统计显示,1959年到1961年期间,死亡率显著上升,据人口

学家计算,这表明饥荒相关死亡达到一千五百万人。考虑进其它因素,一些

学者得出结论,有多达三千万人死于非命。



  饥荒,不幸曾长期伴随着中国的历史……多年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

国外,人们几乎普遍相信,1949年革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永远根治了

饥荒这个慢性痼疾。大跃进的真实历史,直到事件发生的二十多年后才真相

大白,它打破了这一信念。虽然饥荒的程度仍然不能确定,但是,毫无疑问,

借用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的话说,大跃进付出了“高昂的血的代价”。



  做为大跃进的主要作者,毛泽东显然要对这一冒进所造成的人类灾难负

最大的道义和历史责任。但是这并不能使毛成为和希特勒与斯大林并列的大

屠杀犯,而现在如此描绘毛成了一种时髦。毛泽东并没有消灭一部分农民的

意图……政治行动无意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不管多么恐怖可怕,与精心

及故意制造的大屠杀,在道德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混淆这一差别无助于了解

人类史上杀人最多的这一世纪的可怕的道德困惑。



  正是大跃进的政治气氛,而不仅仅是粮食短缺,造成了饥荒,这又导致

大跃进运动以悲剧收场。地方上的农村干部,受到来自上级党领导的极大压

力,要求他们必须拿出漂亮的生产成果,他们的回应就是严重地虚报产量。

各级官僚机构都盛行所谓的“浮夸风”,使国家领导人脱离实际地以为生产

形势一片大好。甚至迟迟才展开的“核实”产量运动,仍然产生了严重掺水

的数字。国家误以为农村地区有充裕的余粮,放弃了迄今为止仍很温和的征

购政策,大幅提高了强迫农民低价出售给政府商店的粮食定额。1959年农业

产量下降,国家征购粮反而上升。直到进入1960年相当一段时间后,北京才

全面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政府减少了征购定额,而这时饥荒已经威胁到

很多农村地区了。



  地方官员隐瞒缺粮和饥荒状况,加剧了危机。就象在大跃进初期,人们

出于政治考虑,不得不夸大产量一样,当运动即将走到尽头之际,人们又害

怕经济失败会造成政治后果,于是向上隐瞒了日益恶化的地方局势。在持续

批斗“右倾分子”的政治气候主宰下,提心吊胆的地方官员,索性不向上级

反映农民正蒙受严重苦难的真相。这样一来,很多遭受天然或人为灾祸的地

区,或是根本没拿到救济物资,或是救济来得太迟,千百万计的人因此丧生。



  多年来,标准的毛派解释,是将大跃进失败(如果承认失败的话)归咎

于自然灾害加上苏联的背信弃义。但是,毛泽东本人在早期就意识到目的与

结果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他所主张的政策与政策执行方式之间的严重脱节。

1959年2月,他提到了压制农民的政策和做法,表示这是受斯大林传染:“他

(斯大林)对农民是竭泽而渔。现在我们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在同年晚些

时候的庐山会议上,他批评(也部分地自我批评)了公社化和劳动力动员方

式问题上的急躁和混乱,批评了干部的“瞎指挥”,批评了中央计划经济的

崩溃。他承认,当前经济混乱的“主要责任在我,要怪我”。但是,毛本人

也和很多仰赖他指导的地方农村干部一样,对他来说,个人的政治考量,最

终证明要比农民的福祉更具有压倒性。正是在庐山会议上,毛坚持要清洗彭

德怀,而且,仿佛是要表明他在政治上的正确性,他坚持恢复被彭所批评的

激进政策。主席本人早先曾经批判过的“共产风”,重新高涨,这在很大程

度上导致了巨大的人类惨剧,毛必须为此承担主要责任。



  1958年怀着巨大期望而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就这样在1960年,在中国的

经济和人类灾难中,在毛泽东的政治惨败中结束了。……





===============================

百年回首看增长

- 从《旁观毛泽东时代》说起



秋实





  莫里斯·迈斯纳 Maurice Meisner,那篇大力褒扬毛泽东时代建设成就,

因而被崇毛派们热烈欢呼疯狂转贴的《旁观毛泽东时代》的作者,乃是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历史教授,汉名叫“马思乐”。他写有一本中华

人民共和国史,现在是美国大学里的标准参考书。此书初版于1977年,再版

于1986年,三版于1999年。初版书名叫作《毛泽东的中国 Mao's China》,

二版和三版大幅增加了毛后时代的内容,所以改名叫《毛泽东的中国及以后:

Mao's China and After》。我最近正在读这本书的第三版,顺手写些感想。



  《旁观毛泽东时代》,本是马思乐所著《邓小平时代:1978-1994,对

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考察》一书第八章的一节,其内容几乎原封不动地出现

在《毛泽东的中国及以后》第21章“毛主义时代的遗产 The legacies of

the Maoist Era” 中。马思乐说,毛时代虽然农业发展速度不快,虽然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但工业化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他接下来说的两段话,

看得我砰然心动:



  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卡尔(E. H. Carr)在完成其不朽的苏联史

著作时,曾告诚说:“危险不在于我们会拉上一道帷幕,去掩盖十

月革命史实上的巨大污点,掩盖人们付出的痛苦代价,掩盖那些以

革命的名义所犯下的罪行。危险在于我们忍不住想整个儿忘记并且

在缄默中忽视那场革命的巨大成就。”



  卡尔的话值得深思,不仅俄国史研究者应当如此,现代中国史

研究者亦然。对革命作出公正平衡的评价,诚非易事。社会大变动

总会激发出伟大然而达不到的期望,一旦希望破灭,接踵而来必然

是长长的充满幻灭感的时期,人们变的什么都不信,以至于忽略或

遗忘了真正的历史成就。等到历史画面重新聚焦,常常是几代人之

后,革命年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已变得遥远的时候。现在正深

深铭刻在我们的政治和历史意识中的,正是毛主义记录上的污点,

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些企图都是绝大失败,导致了巨大

的人命损失,对此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遗忘。但未来的历史学家们,

必将在不忽略这些失败和罪恶的情况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

的毛泽东时代(无论他们可能对这一时代作出其他什么判断),作为

世界历史上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作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社会

利益和人类进步的时代之一,载入史册。



  这两段话看起来很有道理。象这样看起来有道理的东西,说出来好象不

难,实行起来却很不容易。我读马思乐,总觉得他在一力维护他所钟爱的毛

泽东时代的同时,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民国时代的经济成就,以及这成

就为毛时代所打下的基础,往往轻蔑地不屑一顾,正好违背了他在这两段话

中所提倡的公正的历史态度。这一方面也许是因为他不是民国史专家,另一

方面也因为,民国的经济成就,一直被这个时代的动乱、战争、苦难和革命

所掩盖,也为各种各样的政治宣传所扭曲。



  直到今天,我们离民国时代已经过了好几代人的时间,历史的真实画面

仍未聚焦。一些狂热歌颂毛时代的崇毛派们,仍然不厌其烦重复着毛时代所

刻意营造的谎言:解放前中国连火柴、铁钉都不会造,只有毛泽东才改变了

这一切。为了颂扬毛泽东,当年火柴大王刘鸿生等人的业绩,统统都被一笔

勾销了。他们大概也不知道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在1958年说的话:

“我们工厂生产的冲锋枪,只打了十几发子弹,击针尖就断了,还不如阎锡

山兵工厂生产的好。”



  然而,对一个时代的客观评价,绝不可能建立在刻意贬低前朝的基础上。

在这一点上,马思乐似乎未能免俗。他过于轻视毛以前的中国,损害了他的

长程历史眼光。试想,如果我们连民国时代的经济轨迹都不能公正了解,又

如何给毛泽东时代一个正确的历史定位呢?



  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回顾一下上一个百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记录,探讨

一下毛时代在这百年增长中的地位,应当是蛮有意思的。





    表一 20世纪中国经济增长记录

                     单位:%每年

======================================================

      1912-36  1952-76  1957-76  1978-99

------------------------------------------------------

 人均GDP    1.1     3.7   2.9     7.8

 GDP     1.8-2.0    5.8   5.0     9.4



 农业增加值 1.4-1.7    2.0   1.7     4.8

 工业增加值  9.4    11.5   9.5    11.6



 发电量    18.4    15.4   10.6     7.8

 生铁     20.2    13.4   7.2     6.3

 钢      22.8    13.3   7.3     6.7

 水泥     11.6    12.3   10.6    10.9

 纱      9.1     4.7   4.5     4.2

 布      17.5     8.7   7.1     4.0

======================================================

资料来源:Chang (1969),Rawski(1989),中国统计年鉴2000





  表一列出了抗战前的民国时代(1912-36年)、毛时代(1952-76)以及改革

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记录。这里1949年以后的增长数据,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专家研究有相当大水分,其人均GDP大致应下调两个

百分点左右。不过总体看来,民国时代仅1.1%,增长极慢;毛时代充其量不

过3%,仍属于中低增长,只有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人均GDP才达到了6%的高

增长速度。



  具体分析,民国时期GDP增长低,并不意味着其工业化速度缓慢。其实,

民国时代分部门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其工业增长速度,一点也不比后来慢多

少。它的农业增长为每年 1.4-1.7%,大致与毛时代的1957-76年相差不大。

它的工业增长达到每年 9.4% 的高速度,丝毫不亚于毛泽东掌控经济后的

1957-76年。电力、钢铁、纱、布等工业产品的发展速度,甚至还大大超过

了以后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民国时期GDP增长慢呢?原因仅在于刚刚起步的现代工业部

门所占比重极低(表二)。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初期,传统农业部门增长潜力

极低, 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速度和所占比重。民国时期,

虽然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工业占GDP的比重非常小,1912年民国肇始时

仅8%左右,因而其对GDP增长的影响不大。 随着工业比重上升影响扩大,GDP

增长势必加速。 正是民国时代的经济发展,将工业比重提高了一倍有余,才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而毛时代,分部门的增长速度不过与民国时代

相当,其GDP增长提高,主要来自于工业比重的提高,其实并未超越民国时期

发展自然延伸的应有轨道。就增长表现而论,毛时代完全称不上优异。





      表二 工农业占GDP比重

======================================================

年份  1933   1952   1957   1976   1999



工业  11.7%   17.6%   25.4%   40.9%   42.7%



农业  62.9%   50.5%   40.3%   32.8%   17.7%

======================================================        

资料来源:Rawski(1989),中国统计年鉴2000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邹至庄教授,是位十分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在他即

将出版的新著《醒过来的亚洲巨人:中国经济转型》(Asia's Awaken Gia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y,Blackwell Publishers, January

2002)中,邹教授观察到上个世纪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努力基本上是成功的。所

遗憾的是,由于战争、政治不稳定和错误的发展策略,本来可以在40年左右实

现的目标,我们却花费了整整百年时光,才能达成。



  下面这张工业增长图,清楚地显示了邹教授的遗憾所在。中国现代经济史

上两大灾难,其一是抗日战争及其后的内战,其二就是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和

文革,这两者将中国经济的加速增长,推迟了将三四十年!



  



  从这个图也可以看出,在毛泽东时代,工业化确实取得了进展,但这些进

展,似乎并未超出民国时代发展趋势自然延伸的范围。可以说,在上一个百年

的增长记录中,毛时代的表现并不能说是特别突出。相反,这时期所发生的大

跃进和文革,更是造成了只有日本入侵和惨烈内战才能比拟的大灾难、大衰退。

我相信,后人心平气和评价这个时代,在指出其所达到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会

客观地指出,与它所应有的进步相比,这些成就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2001年6月,原载新观察论坛





参考资料:



1949年以后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



民国数据取自罗斯基《抗战前中国经济增长》(Thomas G. Rawski, 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89) 第70、354页。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0302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