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從“流行歌曲”說起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從“流行歌曲”說起   
海外逸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448

经验值: 12443


文章标题: 從“流行歌曲”說起 (897 reads)      时间: 2002-11-11 周一, 下午7:33

作者:海外逸士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歌曲”兩字加上“流行”這個性質形容詞作定語﹐就成了一種品牌﹐猶如“古典音

樂”一般。古典音樂給人的印象是長壽的﹐而流行歌曲給人的印象是短命的。流行

了一陣子就似乎消聲匿跡﹐給人遺忘了。經過一二代人﹐就退而為歷史陳蹟。例如

文革中的八個樣板戲﹐我們這一代人親身從這個磨難裡走過來﹐當然記憶猶新。到

了下一代﹐不知還有多少人知道。有時要講給他們聽﹐他們還不要聽﹐因為離開他

們的現實生活太遠了﹐與他們的現實生活完全搭不上關係。像這種為一個政治目的

服務的東西﹐一旦當這個政治目的不再存在時﹐這種東西就會隨之而壽終正寢。有

一個時期﹐為了表示對鄧小平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從而拉大了貧富差距這種政策

的不滿﹐有人捧出了老毛的神主牌位﹐居然用唱港台歌曲的唱法來唱語錄歌﹐以示

對老毛平均主義的懷念和對老鄧轉彎抹角的抗議。後來也像流行歌曲一樣﹐風行了

一陣子就偃旗息鼓了。所以流行的東西其結局大致如此。



古人說“文章千古事”。意思是寫文章的目的是要使之流傳千古。所以寫的時候一

定要用心凝思﹐練字琢句﹐才能字字珠璣﹐使讀者愛不釋手﹐傳誦不息。但到了現

在金錢掛帥的時代﹐居然出現許多流行作品。有人戲稱之為“快餐文化”。快餐者

檔次較低﹐不能與正式餐館裡的冷盆熱炒相比﹐只是為了滿足一群低檔次人的精神

需求。這群人不能領受高檔次的文學作品﹐就像不能品嚐具有烹飪藝術的菜餚一樣。

記得在國內從五十年代起﹐讀過俄國的翻譯作品﹐如普希金的詩﹐托爾斯泰的“戰

爭與和平”﹐契訶夫及萊蒙托夫等人的作品。其後國內作品有“青春之歌”、“林

海雪原”等。有一時期也介紹過西方文學作品﹐像英國的莎士比亞、狄更斯、簡。

奧斯汀和勃朗蒂姐妹等的作品﹐法國的莫泊桑、大小仲馬﹐以及傅雷翻譯的巴爾扎

克等作品。美國的德萊賽、海明威和傑克。倫敦的作品。到了文革期間﹐許多東西

又受到批判。於是大家都不敢讀了﹐只有一本小紅書。在文革後﹐又產生了所謂的

“傷痕文學”作品﹐以後又引進港台作品。但都好像流行了一陣子後﹐被人們漸漸

淡忘了。連世界名著的翻譯本也像流行歌曲一樣﹐現在很少有人提及了﹐更不用說

去看。何況其他東西。倒是中國的古典作品﹐像“紅樓夢”、“西遊記”、“三國

演義”等﹐尚有一定的讀者市場。特別詩詞﹐讀的人和寫的人還真不少。為什麼古

的東西能歷時久遠﹖能不令人深思嗎﹖

作者:海外逸士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海外逸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6975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