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要害在於偷换 -- 评‘鹿与海狸的故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要害在於偷换 -- 评‘鹿与海狸的故事’   
所跟贴 要害在於偷换 -- 评‘鹿与海狸的故事’ -- 随便 - (2156 Byte) 2002-11-10 周日, 上午1:32 (477 reads)
云儿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为什么社会生产可能性不由平均熟练程度来决定? (225 reads)      时间: 2002-11-10 周日, 上午2:5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回应随网友对我的批评,只要一句话就够了: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不由平均熟练程度来决定。如此则商品的价值或曰均衡交换比例,

也不能由后者决定。



为什么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不由平均熟练程度来决定?我们可用一

个例子来简单说明。



我在《鹿与海狸的故事》之二已经说明,社会可以通过完全专业化

的办法,用70单位的劳动供给生产出120头鹿和60只海狸来。



但是用随便网友给出的平均熟练程度熟练程度来计算,70单位劳动

供给却不可能生产出120头鹿和60只海狸。



为什么呢?为了照顾随网友的理解的能力,下面详细解释一下。



根据随便网友的计算:



平均每单位劳动可捕鹿2.14头,因此捕捉120头鹿,

需要耗费劳动 120 / 2.14 = 56 单位;



平均一单位劳动可抓海狸1.71只,因此捕捉60只海狸,

需要耗费劳动 60 / 1.71 = 35 单位;



两者合计,生产120头鹿和60只海狸共需耗费劳动 91 单位。

但是社会劳动总供给只有 70 个单位。

供给与需要相比,缺口 21 个单位!



呵呵,也许随网友有什么神秘法术,可以把这短缺的数变出来。



但是我们受过基本经济学训练的人,却是不相信法术的。我们

只相信客观事实与严格逻辑。



现代经济学的严格逻辑,至少说明两点:



第一,随网友所津津乐道的“以2.14和1.7确定的交换比做出直

线”,不代表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第二,于是,这条直线与随网友所谓“需求曲线”的“交点”(?!),

也不可能是一般均衡价格或古典经济学里讲的价值。事实上,

它什么都不是,尽管随网友将它看成了宝贝,呵呵





附录



作者: 随便 要害在於偷换 -- 评‘鹿与海狸的故事’ 11/9/2002 12:32 [Click:3]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该时间定义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

动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



该文为了证明‘最蠢不过马克思’,光天化日之下,竟将马克思‘平均劳动熟练

程度’这一重要条件偷换成异质劳动。作者作下表,



============================================

  每单位劳动可    劳动

   捕鹿  抓海狸   供给量

--------------------------------------------

普通猎人   2    1      60

天才猎人   3    6      10

============================================



把劳动熟练程度分成两类,据此分类画出图四之生产可能折线,再根据这条折线推

论需求曲线和折线可能有多个交点,而最终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崩溃’。这

等偷换假设的论述,并无价值可言。



正确的做法,应当尊重马克思的假设,既然他讲的是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就应该在

上表另加一行,得到



================================================

  每单位劳动可      劳动

   捕鹿  抓海狸    供给量

------------------------------------------------

普通猎人   2    1      60

天才猎人   3    6      10

平均劳动熟练程度 2。14 1。714 70

================================================



以2。14和1。7确定的交换比做出直线,和需求曲线交于一点,说明马克思理论在该

例成立 -- 商品价值由其中包含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无论证明或者推翻命题,都必须在给定的假设下进行,此为证明之基本常识。该文

犯如此初级之错误,以下论述,乃失其所本而自行崩溃。想用此法推翻价值论,蠢

的到底是谁,应该是很清楚的。



‘最蠢不过马克思’之说,有希望成为网上经典笑柄,呵呵。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208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