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青黄杂糅〕 社 会 统 计 力 学 导 论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青黄杂糅〕 社 会 统 计 力 学 导 论
皇甫茹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青黄杂糅〕 社 会 统 计 力 学 导 论
(761 reads)
时间:
2002-10-30 周三, 下午9:4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常有中国大陆之外的网友说:与民族、民族主义有关的问题,跟大陆人往往很难沟通,要到他们真正有了进出国门的自由之后,才可能平心静气地谈这类事。这一想法,从长远看,固然不错;但就打开国门的短期效果而言,却也未必。
从长远看,两个系统放在一起,只要彼此之间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统计力学的定律保证了它们早晚会处于相同的统计态。社会系统也可以用统计力学的方法处理。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只要允许有物质(人员)和能量(信息、货币)的交流,早晚也会达到平衡态。边界越开放,平衡得越快。最后的结局,必定也是基本融合——玻耳兹曼输送方程保证了这一条。
两个物理系统要达到平衡,关键是要有能量的守恒和物质的守恒。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会融合,第一条制约是不得在“爱国”或“民族大义”的旗号下杀人。如果一国可以任意屠杀它国越界入境的“非我族类”,则两个民族只能子子孙孙永远仇杀下去。这一条“物质守恒定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人权日益昌明,在世界大部份地区都已经成立。比如,只要不是象金庸在《天龙八部》里描写的宋辽边境那样,抓住对面的人就是脖子上一刀,我看美国对墨西哥非法移民就毫无办法。只要物质守恒,这物质(人)的输送,总要到两边处于相同的统计态、生活条件接近时才会进出相抵。
近年来,随着英特网的迅猛普及和国际性、区域性自由贸易组织的蓬勃发展,信息和货币已经可以在世界上大部份地区顺畅流通。这是另一种关键的交换。东亚经济的崛起,专家们找了很多原因,“自由资本主义”或是“儒家传统”什么的。但从统计力学的原理看,最根本的原因是太平洋战争和后来美国在亚洲两次战争所造成的美国与日本、南韩、台湾的特殊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带来的与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的广泛交流。当然我不否认当地人的奋斗。但是任何奋斗都有个方向问题,方向不对,越奋斗越亏。咱们当年“农业学大寨”的奋斗精神绝对不比世界上任何人差。可真要超英赶美,光是埋头奋斗没用,还要抬头看方向。
要让信息从密度高的地方(比如北美)自由地流向密度低的地方(中国);而人员则该反向从中国流向北美,合法也罢非法也罢,甭管他们是怎么流来的。只有这样,中国与世界才能逐渐达到互相理解。
所以本人见到正儿八经地讨论该吸取西方文化哪些成份(或“精华”)的文章就觉得可笑①。用什么样的文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如今是信息时代,谁的文化适应性强、包容量大,能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就会用谁的文化。五十年代,新独立的国家一窝蜂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以为这是赶上西方的捷径。现在又一窝蜂地走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东亚国家能在现存的政治制度下把经济搞上去,世界各国自会有人来研究孔孟之道,提倡新儒学。如果大龙小龙的高速发展只是导致金融危机,则商人也会认真思考政治自由的价值。
我这么讲,很多人马上要紧张,以为自己要被西方文明吃掉了。其实,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以中国人之多,只要能走出国门,还怕影响不了别人?兄弟这里近年来了不少台湾人,来了就要考驾驶执照,但是台湾那种见缝就钻的开车方式在这儿行不通,怎么办?贿赂考官。前两年这里抓了个考官,白人大吃一惊——这在当地是闻所未闻的,事关人身安全,也敢胡来?前几天报上有条新闻。一个前香港皇家警察,移民后被当地警局聘为对付亚裔罪犯的特别顾问,被抓起来了。他给贩毒集团通风报信。白人又是大吃一惊——在这里,人们认为警匪勾结只是《LA Confidential》那样的好莱坞电影里看着玩玩的。所以,“爱国”同志不用担心。走出国门,别人会影响我们,我们也会影响别人。说不定五十年之后,送红包会成为世界商场的通例。
上面讲的是长远的进程。但在短期内,当两个系统突然接触时,却可能产生复杂而激烈的碰撞,迸发产生大量的与长远进程似乎相反的现象。
塞缪尔·P·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引来很多中国人的批判。可笑的是其中还有一些特别“爱国”的好同志。某电子杂志曾经要连载炮轰亨廷顿的大批判文章,登了一篇却再无下文。看来作者动笔时并未读过亨老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Simon&Schuster,1996,纽约),翻了几页才发觉不对,怎么他写的都是我要说的话?批不下去了。本以为见美国人就上一定符合“爱国”的大道理,没料到这回出洋相。
亨廷顿的主张,简单地讲,就是西方文明不可能同化别的文明,为了西方文明自身的利益,不要去管其他文明的内部事务,而别的文明当然也不应该管西方文明的内部事务。他最后举了个中越战争的假设例子,就是要劝告美国政府:如果北京对河内动家法,那是中华文明圈的“内政”,美国不要插手——干涉不当将引起世界性的动乱。
但在展开他的主张之前,杭老必须批驳流行的“地球村”的说法,特别是美国人常有的以为美国文明已在全球取得胜利的幻想。他指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正是由于通讯和交通的巨大进展,各文明之间有了广泛和深入的接触,一般民众对“We”和“Other”的不同才有了感性认识,他们群起捍卫自己的文化特征——尽管别人或许同样也有这些所谓的“特征”,从而导致近年来民族主义激情在世界各地的高涨。
从历史的经验看,亨廷顿讲的有道理,虽然只是在短期内有道理。汉末的军阀混战,令北方人口剧减,「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曹操《蒿里行》),于是游牧民族大量移入中原。从长远看,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轮大融合。这个融入了大量新血的朝气蓬勃的民族建立了大唐盛世,至今仍是我们文化的顶峰。但是短期效果是什么?是匈奴、羯、鲜卑、氐、羌“五胡乱华”,是各族之间的互相残杀,而且杀戮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後。
发人深省的是,某些中国人至今不能客观地面对这段一千五百年前的历史。范文澜在延安编《中国通史》时,大概是为了抗日,对当时的残杀,还是写得很详细的。到了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哲学社会科学“六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时,不知是因为主编本人是少数民族呢还是接到什么指示,对后赵君主石勒(羯)这样屠城无数的人,有本事只在他病亡的一节,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当然,他屠杀了不少人民”(《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却用不少篇幅讲石勒是如何“延揽人才”的。
从已经走出国门的大陆人的实际情况看,亨廷顿讲的更有道理。中国留学生的一大笑话是一出国就“爱国”。在国内骂共产党,到国外时间一长,却发现比起洋人来,自己毕竟还是与阿共有更多共同点,于是重新引吭高歌“党啊,我的母亲!”而且“爱国”激情随着在国外地位的改善而升高。人们曾为“爱国”的大陆人划出段位:
十段:Blonde&Brunette
九段:著名美籍华人
八段:美籍华人
七段:有绿卡的
六段:没卡的合法居留者
五段:非法居留者
四段:归国学人
三段:国内的青年学生
二段:大陆居民
一段:人民公仆
这一类例子,在我们知道的网人里就有不少。比如某位同胞,常在上面提到的那本要批判亨廷顿的电子杂志写“爱国”文章。他没拿到绿卡的时候,支持民运啊,反对给中国大陆最惠国待遇啊,起劲得很。等到拿了绿卡,突然“爱国”了,虽然比柴玲大十来岁,却在网上哭诉说:自己89年时意志不坚定,立场没站稳,被柴玲一个微笑、一滴眼泪打开缺口拉下水,一步步堕落,直至犯下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现在想来真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中国大陆的开放,可以从1980年8月算起,当时广东建立了深圳、珠海和汕头三个特区。全面开放则是92年的事。“总设计师”在六·四大阅兵之后,急于以生活水准的改善来收卖共产党统治的合法性,放弃了他以前的逐步开放的稳健政策。不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开发区有了与广东同样的优先地位,就是内陆省份也一并开放了。以至陈冲在《低泣的草原》的拍摄手记里提到,连川西的藏区小镇,一到晚上也到处都在放黄色录像。同时,大陆的民族主义开始回潮。其实,回潮是正常的,大开放之时,不回潮才奇怪。
在中国大陆,激进的民族主义和温和的理性的世界主义——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的争论,连带有关的中西文化的争论,还会长久地坚持下去。各色各样的帽子,总还是要漫天飞舞的。我们的“五胡乱华”时代的各族祖先,如果见到这种情况,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吵来吵去,都是他们的早已融为一族的子孙们自己在吵?显然,一般的大学生,还不具备与其他文明的人就文化问题进行对话的能力。那个石勒,虽然不是汉人,虽然攻城掠地时杀了无数汉人,对汉族文化却是很敬重的,虽然不识汉字,即使是行军打仗,也要人给他读经史书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自以为的“开放”,难道真是那么开放?在这开放里,是否还缺了点什么?我们读过几部西方文明的典籍?
只怕连中华文明的典籍都没读过。
【注】
① 认为选择性地保留或吸收所谓的文化“精华”是一件人类社会可以做到的事,其实是对文化的一种非科学观点。写了名著《文化科学》的Leslie A.White对此有精采的驳斥。有兴趣的可参考该书。
〔1998年6月6日〕
http://www.hjclub.com/TextBody/96152.asp?od=1
>〔青黄杂糅〕漫谈美国的政治派别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此文的题目过份,有存心误导之嫌
--
看好戏
- (0 Byte) 2002-10-30 周三, 下午10:39
(255 reads)
看好字!是“导论”,不是“导误” :-)
--
皇甫茹
- (0 Byte) 2002-10-31 周四, 上午3:25
(21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8560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