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王超华】呼唤正义的悲悯之心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王超华】呼唤正义的悲悯之心
民主通讯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王超华】呼唤正义的悲悯之心
(262 reads)
时间:
2002-9-13 周五, 上午2:04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王超华】呼唤正义的悲悯之心
┌────────────────────────────┐
│ 此文写作时,没有详细查对事实,对以巴冲突中双方若干政 │
│ 策的现实历史背景有一定误解,也有叙述不清之处。主要的 │
│ 三点,一是巴勒斯坦确实存在过选举,主要问题是既没有制 │
│ 度化,又存在严重腐败;二是联合国以及其他人道组织确曾 │
│ 参与对巴勒斯坦难民营的援助工作,只不过参与时间和参与 │
│ 程度都受到以色列强加的限制;三是以色列和美国犹太人组 │
│ 织关于“迁移”巴勒斯坦难民的主张,是自以色列建国以来 │
│ 国内右派的一贯政策,问题不在联合国或西方国家是否接受 │
│ 巴勒斯坦难民,而是要强迫周边阿拉伯国家接纳并承担“难 │
│ 民”存在的责任。 │
│ │
│ 现将此文交“民主通讯”重发,作为对“九.一一”一周年 │
│ 的纪念,并因此决定对原文不作修改,只作上面的几点说 │
│ 明。 ──作者注 │
└────────────────────────────┘
世贸中心双塔楼倒塌的情景令人如置身梦幻,难以分辨电视屏幕上是
真实生活中的现场,还是好莱坞电影的再版。
──这已是一周来不在现场者多次表达过的共同感觉。
9月11日事件的戏剧性特征之一在于,双塔楼从分别被撞到先后倒塌
跨越了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使电视工作人员有机会在南楼被撞之前
已抢占了赫德逊河边的最佳观察点。电视上展现的倒塌几乎就是一次
小型原爆。
电视捕捉到的当然不仅是这些宏观镜头和有幸逃生者的惊悸。只不过
据CNN报导,新闻中播出悲惨画面的“刺激性”立即引起注意,被
及时制止。我并没有机会看到。
在第二天的《洛杉矶时报》上,我才看到一张楼面的照片,所有的窗
口都挤满了焦虑、绝望的人群,有些人已经半身悬在外面。另一张照
片上,燃烧着但仍未倒下的大楼剪影旁,是一个渺小的向下坠落的人
形。这些真实的绝望,给了我第二次的震动:窒息感将我定格,既无
力正视,也无力移开目光。
以后几天,再没有看到类似的照片登出。
◆◇◆◇◆
越战时最著名的新闻照片之一,是一位越南小女孩被美军燃烧弹击中
后,带火狂奔的形象。我是到美国多年以后,看到有关这位当年受害
者的报导时,才得知这一形象的巨大力量──在因意识形态狂热席卷
进战争的人们心中,她重新唤醒了良知,反战运动因而获得了更广泛
的支持。
我衷心希望美国人民不会重走一遍韩战、越战的心路历程。
◆◇◆◇◆
仍然记得第一次看电影《喋血黑谷》时的感受。那是80年代的一页,
人们叩问着自己,战争的“正义”、“非正义”能够永远超越战争的
“残酷”吗?当残酷对所有被毁灭的人类个体只有一个不变的意义
时,为“正义”付出的代价就有必要在事先反复衡量,事后不断反
思。再正当的理由也无法令追求长久和平与正义的灵魂在杀伤后得到
安宁。灵魂的不安是灵魂得救的前提。
当真正的凄惨从电视画面和新闻报导中删除,对死亡的敬畏和恐怖就
被悲壮和义愤所取代。这是盲目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迷信的重要资源
之一。二战时日本的国内宣传曾走过这条路,田壮壮(及莫言的《红
高梁家族》等)之前的共和国文艺也曾走过这条路。以为那时的文艺
根本不提牺牲或死亡数字,就未免太天真了。
◆◇◆◇◆
只有当中国人能够在人道立场上直面广岛长崎原爆的牺牲者及其凄惨
场面时,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反战运动出现。
◆◇◆◇◆
悲惨形像的作用在于震动“人”心,重启良知。拒绝悲惨画面,固然
有稳定己方人心的用意,同时却也包含着可以忽略对方作为“人”的
那一部份,将其归入不待理喻的魔鬼和野兽。
当具体的“对手”已经自蹈于人为的巨大灾难,这种形象回避所暗示
的“对方”就在无形中扩大了无数倍。也许这是对阿拉法特为美国人
民献血的另一种可能解释:恐惧于被认作“魔鬼”,重新申请回到“
人”的行列。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以色列总理沙隆要献血的报导。恰
恰相反,当美国在灾后的焦虑中立即建议迅速恢复巴以谈判时,沙隆
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最新报导称停火已经生效)
◆◇◆◇◆
萨义德的名字曾经在国内很红火过一阵,最近不大听说了。不知道的
话,或许会以为他已被白血病压倒,自从回忆录出版后,就没再写作
了。
许纪霖教授曾在《世纪中国》网站洋洋大文论述知识份子,说是乔姆
斯基和萨义德这样的人也是要先做稳了教授,才有资格作批判知识份
子。这真是惊世高论。社会中批判精神的存在不是有赖于保障言论自
由的制度和追求真理与正义的时代精神,而是赖于保住教授的饭碗。
可惜,萨义德近一年来确实运气不佳。自从巴勒斯坦人一年前开始抗
议运动以来,他在美国几乎找不到多少发表文章的机会了。去年夏末
访问中东时,他曾玩笑地加入儿子,在黎巴嫩边境向刚刚撤军的以色
列方向投掷石块,被朋友摄入镜头,引起“轩然大波”。原定邀请他
在纪念弗洛依德学术会作特别演讲的维也纳委员会投票决定取消邀
请,无法接受一位“恐怖主义份子”登上他们的讲台。美国的犹太人
组织发起了抗议哥伦比亚大学的运动,要求开除他出校,迫使校长出
面,正式声明这将超出校方所能接受的限度。
近年来,“恐怖主义份子”已经成为以色列用来打击巴勒斯坦人的专
利词语。就象“Holocaust”,犹太人组织反对任何其他人类灾难的
受害者借用这个特别为他们设计的词,哪怕是类比都有可能召来抗
议。与此同时,这些“专用”词汇被高度抽象、类型化,后面的历史
背景与政治内涵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
萨义德精心制作的加沙走廊和约旦河西岸的实际状况地图,没有一家
号称提供全面信息的美国报刊愿意接受,最后还是发在了《伦敦书
评》上。地图上清楚显示出,数百万巴勒斯坦人的居留地在以色列占
领下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所有主要道路和交通都在以色列控制
下,每一个不过几十人的以色列新开发的居民点,就要占去几百几千
巴勒斯坦人曾居住过的村镇,以及他们的农田与牧场。
最近,他更撰文重申,以巴冲突是占领军与被占领人民的冲突。巴勒
斯坦人至今没有任何空军,当然也没有海军,甚至没有任何陆军部
队。唯一的警察力量,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以色列“维持治安”,控制
“恐怖份子”,犹如抗战时敌后的“维持会”。而且,做得不好时,
还会受到以色列军事暴力的惩罚。
巴勒斯坦人并没有迁徙自由,甚至由于阿拉法特及其组织的存在,也
失去了在西方国家申请难民庇护的资格。数百万人,几十年间,蜷缩
于越来越小的物质空间。任何巴勒斯坦人,包括阿拉法特本人在内,
乘飞机出入约旦河西岸都要得到以色列的批准。巴勒斯坦的领空,完
全在以色列战斗机的控制下。
占领区的精英份子能走的已经都走了,新起的或是已经被以色列暗
杀,或是仍坚持领导抵抗运动,等待着被暗杀──他们之中即使是坚
定主张和平抵抗的人,也脱离不了与武装抵抗派别的接触和联系,也
就脱离不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命运,而所有以色列方面的暗杀,都
不是“恐怖主义”,而是对“恐怖主义份子”“事前的自卫性打击
(pre-empty defense)。精英以外,越来越膨胀、年龄越来越轻的
贫困人口,恐怕就是想做正常的低级劳工,也没有多少机会了。
乔姆斯基和萨义德近年来在反对以色列占领的同时,致力于对阿拉法
特和奥斯陆协议的批判,因为这些所谓“和谈”努力放纵以色列继续
建造新的居民点,从根本上破坏了巴勒斯坦人重建自己社区的可能,
更不必说“立国”了。有多少中国人了解他们正义的原则底线呢?有
多少人了解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对阿拉法特的失望与厌恶呢?想
到我自己曾为巴以和解祝福,就不能不为自己的无知和一厢情愿而羞
愧,同时也更加尊重这两位真正知识份子的胆识和勇气。
◆◇◆◇◆
物质空间以外,巴勒斯坦人同时也被逼入越来越小的国际政治空间。
建立世界秩序、取消民族-国家形式,从来就不是以色列能够欣赏的
论调,自然也就不在美国中东政策的范围之内。这是跨国经济-后现
代全球处境的悖论之一。在1967年中东战争之后,尤其是在80年代初
巴勒斯坦人第一次反抗运动(Intifada)之后,美国和以色列中东政
策的重要一环就是在阿拉伯国家中孤立巴勒斯坦运动。
这个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果。去年开始的第二次巴勒斯坦人反抗运动,
至今没有得到任何阿拉伯国家政府的实质性支持和援助。也就是说,
远在实际建国之前,巴勒斯坦人已经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遍布民族-国
家的世界,那里没有任何政府愿意来“干涉”他们的“内政”,最多
不过是呼吁他们那尚未经过选举的“未来”政府的代表,“冷静”下
来与以色列谈判。
而任何谈判,都只能是由美国主持,由以色列定基调。在冲突不断升
级、巴勒斯坦人死亡数字不断上升的今年春末,阿拉法特终于斗胆提
出邀请国际观察员到耶路撒冷。以色列当即拒绝,声称除了美国,没
有任何国家对以色列不抱成见,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国家甚至可以在
“人道主义”基础上被以色列接受并进驻这一地区进行援助。其实,
别说国家了,就是联合国,也还没能成功地向那里派出过任何观察性
或人道性机构。
美国犹太人组织今年春夏曾在各大报连续刊登一则付费宣传,说是二
战以来已有多少百万的犹太人被迫避难移民、重新起家;巴勒斯坦人
如果说自己是难民,为什么不寻求移民别的国家,非要和以色列争地
呢?这宣传后来停掉了,应该不是因为经费缺乏;是不是因为以色列
会陷入两难处境,有可能因此必须邀请联合国难民署参与占领区的事
务呢?
政治上、外交上、经济上,巴勒斯坦人已经彻头彻尾地仰赖于以色列
的鼻息。而且,是在以色列拒绝接受他们进入以色列这个“国家”、
成为以色列这个国家一份子的前提下。
精神上呢?以色列也在指望他们屈服于“文明世界”和“民主国家”
的文化权威。也许,这是他们能想得到的最好的出路了。真主应该鼓
励他们放弃一切思想上精神上的抵触情绪。
这就是美国顶着全世界的压力坚定支持的对象。这就是潜在的青年恐
怖份子必须面对的“文明”世界和全球“民主”政体。
◆◇◆◇◆
直到世贸中心双塔楼被自杀式劫机者撞毁,仍然很少有人愿意正视以
上提到的这些丑恶的事实。9月11日以后,以色列的“反恐怖”专家
煽动性地向CNN记者报告,在埃及的哈玛斯组织负责人曾经夸口,
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有人,有甘愿牺牲的人。
我不知道,这应当视作夸口,还是应当视为残酷的现实。
多家西方新闻媒体的报导提到,阿拉伯国家的城市青年在巴以冲突持
续不断、本国政府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既有广泛的逃避主义倾向,又
有蔓延着的愤怒和不满。听上去倒象是我们国内青年在腐败面前的反
应。
萨义德曾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从小学到大学,他接受的完全是英
美教育。是60年代初美国校园的民权运动,唤醒了他为社会正义奋斗
的愿望;可是,又正是美国校园对中东人民受难的漠视,尤其是在
1967年战争期间的一边倒倾向,把他送上了挑战西方文化传统、为巴
勒斯坦人争取公平和正义的不归路。在另一篇回忆文章中,他叙述了
唯一一次会见萨特的失望:他心目中的大师对他报告的细节完全没有
兴趣。他仍然承认,萨特是一位真正的大师,有道德勇气的杰出知识
份子;但是,他也意识到,必须独立选择自己的路。
这样的思想转变过程,难道不会继续发生在其他正在西方接受高等教
育的阿拉伯青年中间吗?如果他们不幸错过了乔姆斯基和萨义德,或
者根本就不相信这两位的努力能带来任何实际效果,谁能保证聪明精
干、学有所成的中青年们不会突然想到,只有恐怖袭击才能给沉于美
国梦的西方一个思考的机会?
◆◇◆◇◆
真正面对现世的人道主义者,无法根本回避现世中的政治问题。真正
保护世界公正、社会公正的途径,是保护每一个人类成员的政治权
利。即使某些社会成员坚持要采用与我们不同的社会制度,我们也只
能尊重他们的政治选择,而难以把自己的政法制度强加于他们。
真正面对现世的人道主义者,不能回避现实政治权利被剥夺的状况,
也不能忽略政治术语被文化霸权控制的现实。国内问题如此,国际问
题同样如此。
巴勒斯坦已经在以色列的占领下度过了34年。只有中国大陆官方的
《人民日报》曾在江泽民去年中东访问前,虚情假意地在其中文版上
大字印出“巴勒斯坦国”的字样。或许,这仅仅是“误印”?
真正支持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国家,应该有勇气超越仅仅在联合国作
口头抗议,应该公开抵制以色列,抵制以色列资本,也抵制向以色列
输出劳务。至少要逼迫以色列经济回到依赖阿拉伯劳工的状态,将巴
以冲突从貌似的“国际”合法状态还原为以色列军事占领、蚕食并控
制另一人民的真相。
反对美国霸权,不是仅仅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用毛泽东的话
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类作为共同体,要有一点乌托邦的精
神。人道主义和国际公正,有时会有所冲突,我们必须勇于面对这种
矛盾,勇于选择自己的立场。如果反对霸权是这种选择的结果,我会
坚决支持。如果反美不过是出于一时的发泄,恕不奉陪,我还没有闲
暇做这种消遣。
◆◇◆◇◆
9月11日前的那个周末,偶然租来罗西里尼的老电影,《罗马:不设
防的城市》。在中东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我完全忘却了几十年前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印象。自始至终,被一个摆脱不掉的联想所震
惊:影片中德国纳粹军官的台词与今天以色列的官方言论几乎如出一
辙。“我们是依据国际协议的合法占领”,“我们有责任维护这里的
治安”,“打击一切违法份子”,“打击一切妨害治安的恐怖份
子”。
现在,很多以色列官方的习用表达正进入美国白宫的发言稿,其中包
括重新启用“谋杀”手段、“事前的防卫性攻击”等等。国际民主秩
序和美国国内民权都在受到威胁,而美国的主流媒体仍羞于刊载不同
意见。
◆◇◆◇◆
什么是反恐怖主义的最有效战略?美国是否能坚持一场对阿富汗的长
期战争?
虽然国会大开绿灯,各种战备工作正以高速度进行,但行动尚未开
始。在这个时刻,已经有不协调音出现了──金融资本不是军事工
业,金融资本不喜欢战争,而晚期资本主义正高度依赖于金融资本的
运行。于是,灾后第一次《金融时报》周末版,虽然以福山鼓吹重型
军事打击报复的文章开头,在市场分析的专页里,却配置了三四篇针
对布什宣布“长期”战争、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可能受到打击的分
析。
目前白宫的谈话中已经表示“战争(war)”包括所有政治经济社会
手段,当然也“不排除军事行动”。政治家的难处在下台阶。假如白
宫全然没有认识到中东冲突在恐怖攻击中的影响,就不会急于在灾后
建议巴以迅速恢复和谈。但是,如果白宫不能停止借用以色列针对
“恐怖主义份子”的话语,则免于恐怖主义威胁的生活不仅仍然会远
离以色列,而且,恐怕也仍然远离美国。
◆◇◆◇◆
只有世贸灾难的真实凄惨画面充份呈现在美国人民面前的时候,我们
才能希望情绪反应的比例有可能转化:现在的比例在CNN的调查中
大约是四分之一震惊、四分之一哀痛、一半以上愤怒。哀痛远远低于
愤怒。英国《卫报》报导的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2%受调查的美国
人已经挂起了美国国旗,远远高于曾因世贸灾难流下眼泪的比例。盲
目的民族主义在任何国度都应该引起独立思考者的警惕。
我哀悼无辜生命的丧失。我希望悲剧对人类最根本的警醒是震惊,是
深切哀悼惨酷地失去的生命,其中也包括那些立意自杀的劫机者的生
命。我相信,在他们已离开人世之后,充份展示悲惨,而不是反复重
现他们的“辉煌”,才可能促使阿拉伯的青年一代也受到真正的心灵
震荡,为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人民的长远和解带来一线希望。
这就如同在国内,掩盖法轮功信众在强力镇压下的悲惨遭遇,只会助
长施暴者的施虐狂,并引发围观者加入施暴行列的跃跃欲试心态。
◆◇◆◇◆
我遵奉国际主义的人道主义,因此,不会绝对地反对或支持“人道主
义干涉”,也不会绝对地反对或支持“不干涉别国主权和内政”。诚
如列宁所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次,我哀悼生命的丧失重于哀悼美国象征的塌毁和美国经济的损
失;这一次,我反对美国军事报复的方针;这一次,我更加厌恶北京
政府与以色列的眉来眼去及其密切的经济关系。
我呼唤悲悯之心迎向所有失去的生命。
我为人类的前途祈祷。
2001年9月16日,
灾后国际航班复航第二天,手草于横越大西洋的飞机上。
2001年9月18日定稿
http://asiademo.org/gb
>免费订阅《民主通讯》请由此进入!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一个痴人,可惜了.
--
小师傅
- (0 Byte) 2002-9-13 周五, 下午12:32
(68 reads)
作者的误解海去了。
--
wm
- (94 Byte) 2002-9-13 周五, 上午4:16
(10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0323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