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以色列的“人民公社” |
 |
寒江月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有网友问起以色列的“人民公社”,本人曾经在以色列的一个"公有制公社"(Kibbutz)当过义工,可以说有"第一手经验", 就谈谈我的看法吧.
以色列的农业有两种组织形式, 一种叫Kibbutz, 一种叫什么我一时忘了, 手边没
字典,明天上班才能查。前一种是由多人组织的,从几百人到上千人不等, 相当于
我们的“公社”,但管理形式不一样。。后一种是有几个家庭自愿组织的,类似与
中国曾经有过的“互助组”。 以色列的农业据说80%以上是由Kibbutz经营。Kibbutz之
上有一个联合会来协调彼此的关系以及政府与Kibbutz的关系。但联合会不管各Kibbutz的
管理,各个Kibbutz是独立的。就我的记忆,Kibbutz的产品销售及价格也是由联合
会协调。某Kibbutz要想建个加工场之类,必须经联合会批准,这样就避免了恶性竞
争以及资源浪费。我印象中土地的产权归政府,但有可能记错,得查查资料确定。
我去的那个Kibutz是个由东欧二战后难民建立的. 一群从德国人的集中营里出来
的男女幸存者,在一片荒山上,硬是用手一桶一桶地伶水上山,种了一片桔子树。
后来,又建了一个养鸡场。接着,盖了家面包厂。几十年下来,该Kibbutz已经发展
成很具规模的一个企业了。
他们的管理形式是:每两年由全体成员投票选举一个管理委员会来管理, 各管理委
员会的成员负责某个“项目”,所有决定由全体成员投票决定。每个月(3个月)的收
支帐目是公开的,贴在食堂的墙上任人察看。分配形式是按需分配。如果一个家庭
只有一个劳动力,该家庭的住房并不比有5个劳动力的家庭小。他们的孩子从出生就
由Kibbutz的幼儿园照顾,不影响父母的工作。到了13岁,孩子们就开始集体生活,
不在家里睡觉了。白天到几个Kibbutz联合出资办的学校上课--由Kibbutz的车接送,
吃饭在Kibbutz的食堂,晚上在集体宿舍睡觉。以色列实行12年强制义务教育,读书
不必花钱。高中毕业后,男孩女孩都得服两年兵役,然后,如果想上大学,由Kibbutz根
据当年的收入情况决定送几个去,学费由Kibbutz交。如果人多钱少,就根据年龄排。
大的先去,小的等明年。毕业之后,他们愿意不愿意回Kibbutz,悉听尊便。
Kibbutz的成员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伙食费是Kibbutz的支出之一,成员不必另交
钱。他们也没有私家车,Kibbutz拥有各种车辆,成员的私人用车必须到车队主管那
里登记,按先后排。Kibbutz成员并非都是农业人员。我去的那个,有一位是海法大
学的教授。他的工资必须全部交给Kibbutz。还有位老太太,因病不能干活,她不愿
让大家白养着,就由公费送去学习做银首饰,卖的钱也交给Kibbutz。成员的医疗保
险也由Kibbutz负责。他们的住房也由Kibbutz分配,大小都差不多,因为孩子都不
在家里住,因此孩子多的家庭与孩子少的家庭住房是一样的。 当然他们家里也有厨
房,吃腻了大锅饭的话,可以自己在家换换口味。但是一应用品不可以在食堂拿,
得自己掏钱买。到了年终,根据当年收支情况,大家分点现钱。由于成员的生活从
出生到死一切全包了,他们手头的现金一般是不多的。要想买点儿“奢侈品”得攒
上好几年。
成员并不一定是“终身制”,随时可以宣布退出。可是一退出,就不能住在Kibbutz的
房子里了,基本上就得两手空空的出去闯。闯好了还行,混的不好,可不是想回来
就回来的。想加入Kibbutz,要先当至少两年的“志愿者”。 当志愿者是没钱的,
每个月发一点儿零用钱,少极了,也就4,50谢克尔,但吃住都不花钱,不过住的可
是非常简单的志愿者专用宿舍。两年后,有资格提出申请,成员大会讨论,投票接
受或反对。我在的时候,有一个澳大利亚人正在那里等者他那两年的“预备期”呢。
成了正式成员,可不是就可以混了,如果表现不佳,可以被投票开除。干活好不好,
众人的眼睛可是雪亮的。我去的那个,每天是从早上4点干到下午2点,两点午饭后,
大家就可以干点自己的家事了。不过没人有“自留地”,也没必要。
当时我专门去拜访当时的管理委员会主任(管理委员会成员没有“附加工资”,也不
享有任何特权),向他请教 为什么以色列的Kibbutz会成功而中国的人民公社到了一
拜涂地?他说最重要的是:以色列的Kibbutz是由大家自愿组成的,人们有所选择。
如果不喜欢Kibbutz的生活方式,成员随时可以离开。谁都知道,以色列的自然条件
很差,农业单干是极困难的,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大家都赢。
我想,Kibbutz能在以色列成功,跟人的素质也有关系。以色列人的教育水平高,不
少成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的农业要是能够借鉴以色列的经验,未尝不是个出
路。但是,人的素质相差太大,现阶段看来难做到。无论如何,以色列的经验也提供了一种模式,有对中国农业前景有兴趣的高人不妨研究一下可行性。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