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wenjunq :朝鲜战争五十年祭(1-6)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wenjunq :朝鲜战争五十年祭(1-6)   
哈歪刃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转贴】wenjunq :朝鲜战争五十年祭(1-6) (878 reads)      时间: 2002-7-19 周五, 下午10:1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朝鲜战争五十年祭



wenjunq



(转自华夏知青网 www.hxzq.net)





本文作于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前。为尽量真实准确,又反复核对了各种文字资料,作

了较多的修改和充实。力求准确。但仍难免错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与有兴

趣探讨的朋友们共同摸索。欢迎指正。---作者2001.10.25



朝鲜战争与毛泽东的革命外交路线



朝鲜战争爆发五十年了。对这场半个世纪前的战争,我们从来就是以伟大胜利来庆

贺的。美国佬似乎也承认失败;麦克阿瑟被撤职后到美国国会作证说:“美国在朝

鲜遭到惨败。”克拉克将军在停战协定签字时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

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

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将军和李奇微

将军一定具有同感。”尽管我们的宣传中,把他对美国政府的不满部分省略掉了,

但毕竟“没有胜利”仍是事实和他的本意。不过布莱德雷在美国国会为反对麦克阿

瑟全面进攻中国的主张而说的一句话:“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一战略将使我们

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却被掐掉了前边

17个字,张冠李戴地说成是对朝鲜战争的评价,却是断章取义的。



从军事意义上说,除了抗日战争与盟国军队共同取得胜利之外,中国军队在几乎没

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以劣势的武器,完全靠自己同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及陆军打了

个平手。尽管我们“动员人民解放军的全部力量发起攻击。”(彭德怀语)而美国

佬只是“把它定性为一场有限战争”(马歇尔语)。不过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毕竟没

有先例,当然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凝聚力与自信心。在那场战争中,武装起来的

中国农民用热血与生命上演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那种不怕苦不怕死

的牺牲精神是足以“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问题在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政治

意义上说,我们从中究竟获得了什么?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值得吗?



于是探讨这场战争的起源及中国参战的意义,近年来成为热门。苏联解体之后,大

量机密文件被公开。特别是叶利钦访问韩国时,把一大批关于朝鲜战争的秘密文件

作为礼物交给韩国,迫使我们也不得不公开了一些与此有关的档案。曾被称为世纪

三大战争之谜的朝鲜战争被剥去了许多面纱,渐露端倪。俄罗斯公开档案以后,人

们发现,斯大林主义原来竟然是以阴谋和谎言构筑的大厦!无论是对敌人、朋友、

同志甚至自己的亲人,全都如此。它的突然坍塌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咱们的领袖毛

泽东先生,却鬼迷心窍:“一边倒”,也就难怪他自建国以后便一错再错,直至文

革。



国内也出版了许多关于此战的专著,本人在关注它的过程中,发觉多数著作依旧在

重复过去的故事。作者们似乎只是为了圆一下因俄罗斯公布档案给我们造成的被动

而已。从这些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作者不可能不知道一些重要情况,他们只

是有意无意:“忽略”掉了,这些著作不过是在历史真像大潮面前加修一道防洪堤

而已。历史证明,朝鲜战争完全是斯大林一手策划的;抗美援朝也不是孤立的,而

是毛泽东革命外交路线的一个必然举措。与“中国受到威胁”并无多大关系。而是

毛泽东为斯大林火中取栗的行动,是毛为他的“一边倒”所购的门票罢了。





一.谁是傀儡



我们的宣传一直称大韩民国是美国扶起来的傀儡,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朝鲜依

附于中国,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让朝鲜“独立”,日

本成为宗主国。而沙皇俄国也乘机渗入,争夺这块领地。朝鲜国王李熙为避免亡国,

于1897年改朝鲜国号为《大韩帝国》。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后即强迫签订《乙巳保

护条约》剥夺了韩国的国权。1910年日本进一步强迫签订《韩日合并条约》,宣布

废除韩国国号,改称朝鲜。成为日本的一个殖民省,派遣官吏,废韩文讲日语,韩

人一律改日本姓氏。可见,韩国是韩国人自己定的国名,朝鲜却是日本人强加的国

名。



其实,早在1895年《马关条约》使韩国沦为日本的“保护国”起,如金九、安重根

等爱国志士就开始反日活动了。金九刺杀了日军中尉土田,被判死刑,1898年越狱;

1907年10月26日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1902年起安昌浩组织的一系列抗日复国组织、

行动等等。1919年1月22日,日本殖民当局毒死了李熙,3月1日韩国爱国者发动了

“三.一起义”,发布《独立宣言书》宣布独立。在韩国218个府中有203个府举行了

1491次示威和暴动,抗日浪潮席卷全国,200多万人参与其中。中国的革命者也积极

声援,陈独秀连续着文声援,毛泽东的《湘江评论》亦在声援的行列中。北京学生

在5月4日宣言中,盛赞韩国人民“不独立,毋宁死”的爱国精神,各地学生的演讲

均以韩国为例,不能“五.四”运动与韩国的“三.一起义”没有关联;甚至不能否

认它对“五.四”运动的激励作用。到5月31日,日军残酷地镇压了这次起义,但也

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一些主要起义组织领导人流亡到中国。1919年4月11日他们在

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22号协商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政府设在马当路304号,

并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321号挂牌办公。8-9月韩国境内和海参崴的六个地

下政府陆续迁到上海,统合成为一个流亡政府,因为六个政府成立时都委任李承晚

任总理或总裁,他被推举为“大统领”。但因无法调解严重的派系之争,1921年6月

出走美国。1926年12月,著名的爱国领袖金九出任国务领。这个政府在中国从事抗

日复国活动27年。二战中对日宣战;后来代表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重光葵,就是

淞沪抗战之后,1932年4月29日在上海虹口公园日军庆祝天皇生辰典礼上,被韩国义

士尹奉吉炸断腿的。此次行动由金九策划。侵华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特务头

子河端巳毙命,第三舰队司令野村中将、第九师团长植田中将、村井总领事均受重伤。



这个政府代表了韩国人民的意愿。因此被中国包括中共在内的所有政治力量确认为

正统的流亡政府。1941年10月,中共在延安召开东方反法西斯大会,金九被推举为

名誉主席团成员。董必武在国民参政会积极促成承认韩国临时政府的议案,周恩来

担任中韩文化协会名誉理事;朱德也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赞扬临时政府并呼吁

其各派系团结。1944年7月4日中共《新华日报》发文称:“韩国临时政府是当前能

够代表韩人的惟一的统一的政府;同盟国能够迅速正式承认韩国临时政府,积极援

助韩国光复军……这是打击日寇当前这种企图的必要措置。”韩国临时议政院第36次

会议通过新宪章并选举新临时政府阁员后,《新华日报》发社论给予热烈祝贺:

“韩国实现了民主团结,不仅在韩国临时政府的发展史上有光辉的意义,而且在世

界的民主浪潮中,在东方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中,也有着极重大的意义”中共代表

林祖涵、董必武还设宴招待当选阁员及各部长。1945年11月日本投降临时政府归国

前夕,周恩来、董必武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设宴欢送,并祝愿他们回国后大有作为。

金九、金若山、洪震等政府成员全部到场。



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与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私交甚笃,例如《独立宣言书》起草人、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秘书长海公(申冀熙)。海公的儿子王河均(申河均)与郭沫若

还是连襟。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特地安排还在上海的王河均夫妇在市政府机构工

作。1950年大韩民国“伪议长”海公尚托周恩来劝王河均返回汉城助他竞选总统,

周恩来嘱郭沫若动员王河均从父命回韩国,后为韩国议员;其妻、子则因朝战爆发

一直留在上海。可见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并不曾把韩国看成伪政权

的。



至于韩国政府是在美军占领韩国南部之后才回到韩国,并不能成为伪政权的理由。

如上边介绍,正是周恩来设宴欢送这个“伪政权”回国的。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即

使苏联,也是接受了美国大量援助才得以缓解希特勒的攻势的,这一点就连斯大林

也不否认。美军自己还同时在地球两面开战,美军是反法西斯正义之师的主力。稍

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不会否认,没有美国的参战,打败法西斯、特别是日本法西斯就

是一句空话!如果因为弱小的大韩民国政府随美军返回就成了伪政权,那么,法国、

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都是伪政权。而东欧国家也是伪政权,他们都是苏军一手

炮制的。特别是金日成,“三.一运动”时还穿开裆裤。他本人就是苏军上尉军官,

率领数十名苏联籍朝鲜族人随苏军回到北朝鲜。



相反,按照朱德命令:“朝鲜义勇军司令武亭、副司令朴孝三、朴一禹立即统率所

部,随同八路军及原东北军各部向东北进军,消灭敌伪,并组织在东北之朝鲜人民,

以便达成解放朝鲜之任务”。这7个支队数千名在中共领导下,身经百战的老资格朝

鲜革命战士却被苏联红军禁止进入朝鲜,除少部分人经艰难交涉回国之外,绝大多

数人只能留在东北,最后发展中国朝鲜族人成为东北解放军166、164、156师,参加

解放战争。直到金日成的王朝组织好之后,为发动朝鲜战争才被接收。后来其中的

主要干部基本上被金日成镇压了。



金日成的一切都是斯大林给的,也完全听命于斯大林。更是不折不扣的伪政权。他

莫名其妙地给自己封了一个“首相”的头衔,还用君主制的称谓来安排他的政府。

那皇位大约就是留给斯大林的。朝鲜人民军也是苏联红军给组建的;装备由苏联提

供,人员更是苏联一手调教的,直到韩战爆发。





二.历史根源



朝鲜战争爆发是有历史根源的。在二战中,1943年12月开罗会议美、英、中三国首

脑宣言要使韩国独立。这次会议斯大林以苏、日互不敌对为由拒绝参加。其实,苏、

日之间1941年4月签订过《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承认“满洲国”,日本承认“蒙古

国”;“满洲国”还与“蒙古国”签订了边界条约。苏日两国共同宰割中国,并约

定互不侵犯。二战期间双方都很守约。这个条约签订时,德国尚未进攻苏联,却使

日本得以腾出大量兵力挥师南下,肆无忌惮地进攻中国、美国、东南亚诸国。到1945年,

日本海、空军和太平洋各地的陆军几乎全被美军消灭;美军攻占了硫磺岛和冲绳,

解放了菲律宾;中美英联军攻占仰光;泰国反目向日本宣战;中国政府军展开了反

攻;英军也打回了东南亚。日本在1944年便自知败局已定,一直在谋求苏联为其体

面投降向美国说情。斯大林很清楚日军早已不堪一击,他只是在选择最佳时机以最

小的付出获取最大利益而已。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根据麦克阿瑟为减少美国人的牺牲、劝说苏联出兵的提议,

罗斯福力劝斯大林进攻日本。麦克阿瑟一句话道出了美国佬的心态:“俄国参战是

受欢迎的……每死一名俄国人就可少死一名本来要战死的美国人。”其实,尼米兹

等美军将领认为,日本是个岛国,美国应该进攻台湾、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并打击

日本本土;实施海、空军封锁,切断日本在东南亚的战略补给线,就足以迫使日本

投降;完全不需请苏军参战。据此他们提出了“铺道”计划。可是麦克阿瑟想独领

战败日本头功,并雪清他在菲律宾战败逃亡的耻辱,坚持“跳岛作战”,先进攻菲

律宾等南洋岛屿,排挤尼米兹,只把海军当成他的登陆工具。当他领教了“武士道”

的顽强,并被美国舆论指责为“挥霍美国青年的生命”之后,便极力主张让苏军参

战。



1945年2月10日,莫洛托夫向罗斯福提交了《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

条件草案》。这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遮羞布以掩盖他沙俄专制与扩张真面目的大师,

不但要求美国必须在6月30日以前提供并运到86万吨粮食、220.6万吨燃油、150万人

的武器装备、3000辆坦克、75000辆汽车、500架飞机;并全然不顾列宁早就宣布

“把沙皇从中国掠夺的一切都还给中国”的声明,以及他自己同中国签订的《中俄

解决悬案大纲协议》规定,要求从日本割让日俄战争中从沙皇手中得到的原中国领

土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继续占踞中国的外蒙古;还要回沙皇在中国东北的所有特

权。为拒绝苏军进占北海道,罗斯福不光承诺全部供给援助物资,还慷他人之慨,

背着中国让斯大林轻易得回了沙皇在1905年失去的一切;更重要的是,给了斯大林

无约束东扩的机遇,为朝鲜战争奠定了基础。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艾森豪威尔再次奉劝杜鲁门不要请苏联对日出兵的意见被否

决了,杜鲁门终于获得了斯大林定于8月15日出兵的承诺。但中、美、英对日通牒

《波茨坦公告》苏联不愿参与。当8月6日广岛挨了原子弹之后,8月8日苏联急忙宣

布加入波茨坦公告,旋即于9日出兵。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貌似强大的关东军,因其

主力早已被调往南亚等其他战场(例如山下奉文大将率领的三十万大军,绝大多数

就是从东北调来的,包括山下奉文本人。美军菲律宾决战自1945年1月6日开战至9月

2日山下奉文投降才结束。共击毙日军59.2万人,是日军所有战例中阵亡人数最多的

战役。所谓苏军8月30日歼灭东宁堡日军为“二战最后一战”并非历史真实。),乃

至苏军进军东北时,战斗伤亡还不如喝醉酒驾车伤亡大。而苏联红军在东北奸淫烧

杀抢掠,无恶不作;连中共高官、曾协助贺龙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卢冬生将

军也被抢劫的苏军士兵杀死。而中共只是“以大局为重”,称他“因公殉职”。毛

泽东1949年底到苏联求来三亿美元贷款,还不到苏军在东北抢掠去的30%。不过,正

如刘少奇所说:“关于苏联搬运机器问题,我们说:这些机器是日本人的,苏联把

这些东西当作胜利品搬走,免得落在反动派手中用来反对中国人民,是完全作得对

的。”中共并不心疼。后来,杜鲁门后悔地说:“假如我们事先知道原子弹的威力,

我们就决不会让这头熊出头露面的。”日本天皇裕仁也承认:正是原子弹轰炸使日

本同意无条件投降的。



历史常会令人啼笑皆非:1.雅尔塔会议上,美苏都不想要韩国;美国提出美、中、

苏共管韩国25年后和平选举政府,斯大林要求加上英国并缩短托管时限,达成四国

共管协议。2.如果不是罗斯福坚持要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早就投降了。而日本投

降的唯一条件与罗斯福的无条件竟都是:保留天皇制!3.广岛的原子弹因为威力太

大,炸毁了所有通讯设施。日本高层居然不知道!等到广岛的消息传到东京,长崎

又被炸,24小时内日本就决定无条件投降了!4.1945年8月10日美国发布第一号受降

令,规定苏军负责北纬38度线以北,美军负责该线以南接受日军投降事务。斯大林

8月16日复电同意这道受降令。匆忙中是由美军一个叫查尔斯.H.博尼斯蒂尔的上校

军官划出“三八线”来的。他的依据是:多数地图都有这条线。假如他把受降线划

在鸭绿江或对马海峡上,人类就不会有朝鲜战争了。





三.韩国是如何被分裂的



苏军到达“三八线”时,一开始斯大林并不要求在北朝鲜建立一党专制的制度,因

为北朝鲜没有实行这种制度的基础,成立于1925年4月的朝鲜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在

共产国际被斯大林全部枪决了,朝共留在朝鲜坚持战斗的朴宪永几乎没有什么实力。

而且,这与他当时在东欧的步调一致。斯大林当时在欧洲还没有与美、英翻脸,他

提出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主意,要求东欧各国共产党及金日成一律执行。美、

苏、英1945年12月莫斯科外长会议达成托管全韩国五年,然后选举统一政府的协议。



但随即苏联在东欧各国开始了清洗行动,斯大林开始营造大苏维埃帝国,于是不再

与美军共管,而是像他正在德国所做的一样,封锁了“三八线”,毫不客气地拒绝

任何统一托管和全韩国普选的建议。苏联红军朝鲜支队长金日成以驻朝苏军司令史

蒂科夫中将作后台,成了北朝鲜的主宰。金日成以合并为名取消了他曾经加入过的

朝共,另成立朝鲜劳动党,在北方推行斯大林式的政治制度。建立朝鲜革命军,由

苏军提供武器装备并进行训练。美国则接回在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流亡美国

的李承晚。韩国一下子冒出70多个政党,争吵个不停。这样,美苏分别在韩国南北

方设军政府。而南韩大多数团体和政党都要求直接独立,反对托管。所不同的是,

他们主张普选政府,而金日成要搞专制。



美国在托管不成的情况下,1947年8月干脆把韩国事务踢给联合国。10月18日美、苏

联合委员会宣告解散。到11月14日,二届联大通过决议,由不包括美、苏在内的九

国组成“联合国韩国临时委员会”(UNTCOK),监督建立全韩国议会并选举统一的政

府。这本是韩国和平统一的良机,但入选该委员会的乌克兰代表却奉斯大林之命拒

绝参与。1948年1月,印度代表梅农率联合国委员会赴韩,安排统一选举事务。苏联

禁止在北朝鲜进行选举,不允许联合国人员入境,他们只得在汉城考察后返回。



1948年2月26日,联大临时委员会通过决议:“允许朝鲜在尽可能到达的地方继续选

举。”事实上只能是南韩。1948年4月22-23日,在苏联的指使下,金日成在平壤召

开了南北方抵制联合国主持选举大会,鼓动南方与会的温和派与北方一起抵制选举。

5月9-10日韩国人民在许多政党抵制参加选举的情况下,选出大韩民国议会,再经议

会选举,李承晚在无强劲对手参选之下被选为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正式成立。

9月9日,金日成宣布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至此,韩国人民为建立一个统

一的民选政府的愿望彻底破灭。



1948年美苏商定双方撤军。苏军并不象宣传所说,早在1948年就撤完了。3000余名

苏军顾问安插在连以上部队里,指挥各级人民军一直打到釜山,直到美军仁川登陆

后才慌忙撤走。而美军在南方的顾问按金日成的说法为500名。我们许多关于朝鲜战

争的文章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上这些事实。因为这些事实说明:造成韩国国土分

裂、民族骨肉分离的正是斯大林及其豢养的金日成!只因他们是我们的“同志”,

所以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以意识形态同异作为判定是非的界限,成为我国

长期奉行的宗旨。抗美援朝也就是在这个宗旨下施行的。



美军司令霍奇将军把北韩不断加强军力的情报上报了美国政府。美军参谋长联席会

议研究后断定:“朝鲜的战略价值不大。”1948年4月,杜鲁门总统定下国策:“美

国不应这样不能自拔地卷入韩国局势,以致于韩国的任何派别,或在韩国的任何别

的国家采取的某些行动都会被认为是美国开战的借口。”霍奇将军又建议建立南韩

军队使之与北韩军队平衡。麦克阿瑟答复:“我认为在联合国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

应做出最后决定。美国在此刻单方面采取行动会同它向联合国提出的建议不协调一

致。”美方没考虑捍卫南韩,对韩国军警力量也不愿加强,以防韩国进攻北方,因

为韩国方面叫嚷进攻北方的人也不少,特别是李承晚。但这位狂妄的独裁者并无实

力,到1950年6月,韩军八个师只有四个接近满员,装备少得可伶,没有坦克和重武

器,甚至连反坦克地雷都没有。24架教练机。军人全是些既没打过仗又没经过严格

训练的乌合之众。“三八线”上磨擦不断,金日成的游击队甚至深入南方腹地,从

事恐怖活动。



美国佬面对韩国乱七八糟的局势,只想抛开这个包袱。华盛顿甚至指示麦克阿瑟:

“一发生动乱就撤出美国平民和军事人员。”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国务卿公开发

表美国亚洲政策声明:美国的环形战略防御圈不包括台湾和南韩,甚至说:“事情

显然很清楚,没有人能确保这些地区不遭受军事进攻。”艾奇逊这番话后来被美国

朝野追究。而他这样说原想给中国一个信号,即解放台湾美国不会干涉。其实麦克

阿瑟早在一年前就对英国记者说过同样的话了。他们的真实意图是想诱使毛泽东,

期望他不要投入斯大林的怀抱。没想到毛泽东只顾“一边倒”,不予理会,金日成

却动真格了。从1950年1月至5月,南韩不断向美国以及联合国告急,强调北方的进

攻迫在眉睫,却并无人理会。





四.大苏维埃帝国的扩张野心



而斯大林决定攻打韩国亦非偶然。二战结束前夕,1945年4月斯大林宴请铁托时说:

“这次战争与过去不同;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他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情况。”二战结束后,欧洲是一片混乱与贫困景象。极少演讲的斯大

林1946年2月9日在莫斯科选民大会突然发表的公开演讲中宣称:共产主义同资本主

义是互不相容的,另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他预测这将在20世纪50年代爆发,那时美

国将会处在另一场经济萧条的深渊中。为此他命“消费品的生产须让位于改进军队

装备”。



他的这个演讲震惊全世界,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战书”!但在我们的宣传

中,从不提这次演讲。接着他对莫洛托夫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一个国家从资本

主义的奴役之下解放了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了社会主义体系,而第三次世界

大战会永远地消灭帝国主义。”“我们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并结束它。”斯大

林随即撕毁了他在雅尔塔的承诺:在苏军占领的东欧国家建立民选政府。他下令杀

害了大批东欧各国民主派领导人,以及看不顺眼的共产党领导人。在东欧扶植起代

理人政权。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针对斯大林的演讲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恰如德国军事

学家克劳塞维茨的著名论断:“战争是从被进攻者的抵抗开始的。”丘吉尔这个演

说被称为冷战的开始。1946年5月9日,苏军在英、美的压力下迫撤出伊朗。1947年

3月“杜鲁门主义”也发表了。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西欧各国从战后的饥饿

与混乱中恢复过来;1948年2月在已经建立了民选多党政府的捷克斯洛伐克,苏军帮

助捷克共产党发动政变,推翻了合法政府。又指使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共产党国

家出动“志愿军”帮助希腊、伊朗和土耳其的游击队夺权,只是由于英、美干涉未

能如愿。而奥地利的夺权活动也因美、英、法占领军的强硬态度未能成功。斯大林

坚决阻挠德国统一选举,并在1948年6月24日,下令苏军全面封锁西柏林,1949年5月

柏林封锁失败;《北大西洋公约》匆忙签订,把西方国家绑在一起;而铁托的背离

无异后院起火。斯大林预期的大萧条没有发生,美、英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他在

欧洲搞共产主义扩张的打算遭受挫折。美、苏冷战,苏联输了一回合。



1949年9月,苏联爆炸了原子弹,美国的核垄断至少提前几年被打破了。就在此时,

中国的革命取得了奇迹般进展,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最担心的美国干涉并没发生,美

国佬反而灰溜溜地撤走了。莫洛托夫回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斯大林站在刚标明苏

联新疆界的地图前说:看看我们得到了些什么,国界从列宁格勒向前推了。波罗的

海沿岸现在重归我们所有。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达维亚都集中了。西边一切正

常。看看东边,“千岛群岛归我们了,萨哈林岛也全属于我们了,这有多么好,旅

顺港是我们的!”他接着用烟斗在中国一带划了一圈,“中国、蒙古----一切正常。”

再接下去,他说:“但是我完全不满意这里的边界。”然后说出了达达尼尔海峡、

土耳其、利比亚……。





五.中苏同盟条约与朝战的关系(关于这一个问题,本人另有“也谈毛泽东首次访问

苏联”一文,可参阅。)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斯大林的提议下,提前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毛泽东立即出访苏

联。许多文章称,毛访苏时,斯大林不愿签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最后因印度、

英国、缅甸要与中国建交,毛泽东于1950年元旦告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后,斯大林

改变了态度。



现在有资料表明,此情况不确。



事实上,早在1949年12月9日,周恩来就告知苏联驻华代办谢巴耶夫:最近印度、缅

甸,可能还有英国,有望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苏代办问:你们是否从报纸上得到

这个消息?周答:是从英国和香港得到的更可靠的消息。该代办立即上报了。在苏

联当年的档案里,他上报的日期是:1949年12月9日。而当时所有关于中国的消息都

由斯大林亲自掌握的。葛罗米柯只因人民币与卢布汇率报告没经过斯大林,斯大林

就要贬他到英国去当大使。这样可知,如此情况斯大林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其次,

英国内阁也于12月15日批准了承认新中国并取消承认国民党政府的决定。16日缅甸

也宣布要与中国建交。此时毛尚未到莫斯科。这些早就不成为秘密,因此,以斯大

林获悉英国等要建交就改变态度是说不过去的。



而原来关于斯大林于1950年元旦突然改变态度,主要是毛泽东回忆的。他说:“印

度和英国帮了中国的忙,他们分别在1950年1月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是这一

点促使了斯大林态度的改变。”毛的回忆与猜想,未必准确。一个例证是,1956年

他对苏联大使尤金说到1949年12月24日第二次与斯大林会谈:“我旧话重提,并向

斯大林展示了中共中央的电报,其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我建议请周恩来前去莫

斯科签约,因为周是外交部长。斯大林便趁机利用这个建议,把它当作借口,推说

‘这样做不妥当,因为资产阶级报刊会大肆叫嚷中国政府就设在莫斯科’。”可是

依据资料写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中,关于此次会谈的记录

为:“这次主要是谈越南、日本、印度等一些亚洲兄弟党的事情,斯大林根本未提

中苏条约的问”。而且,毛所说的中共中央21日电报也无任何重订条约的字句,甚

至对借款、航空、通商协议都没抱很大希望。



事实上,1949年2月5日,斯大林给毛的电报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后,形势已

根本改变,苏联政府已经通过了取消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决议,准备一旦同日本签订

和约,苏联就从旅顺撤军,自然美国也将从日本撤军。当然,如果中国共产党认为

苏联军队立即撤出旅顺为好,苏联愿意使中国共产党如愿以偿。”可见,斯大林是

想等对日和约签订后取消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刘少奇7月访苏时,18日电告毛:

“斯大林认为,我们报告中所提出的处理中苏条约的三个方案(全部继承或重新签

订或等一时期重新签订),都用不着,等毛泽东来莫斯科时解决这个问题。”毛赴

苏前多次电报往来可以看出,毛泽东到苏联是想订条约的。但斯大林从未同意签订

新条约,毛当然不会抱多高的期望。



12月16日他头一次见斯大林,第一句话就是:“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

处说”。颇有游子归家的情调。还说要搞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回去。现

在的舆论,一片声地指毛意为中苏友好条约。其实毛早就知道,斯大林从未同意另

订条约,心里很怯;明明“既好看、又好吃”是老毛不敢直说自己的企盼的托词,

犹如孩子想吃糖又不敢对大人明说的托词一样。可是中国的御用文人们却在那里恬

不知耻地瞎吹“中国人特有的幽默”、“高超的外交技巧”等等。



接下来的会谈,斯大林以1945年中苏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议签订的为由,“决定暂

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只可以“寻求一种变通的办法,在形式上保留,

而在实际上修改现行的条约”,比如“形式上保留苏联在旅顺驻军的权利,但按照

中国政府的建议,撤出那里的苏联军队”。对于周恩来到莫斯科,斯大林只表示

“可能周需要来解决其他一些问题”。



后来我们的舆论称“毛泽东很不满意”。记录显示并非如此。毛泽东实际上并没有

想不通。毛说:“在中国讨论条约时,我们没有考虑到美国和英国在雅尔塔协议中

的立场。我们应该按如何对共同的事业有利来行事。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周到。但是,

现在已经清楚的是,目前不必修改条约,正如不必匆忙从旅顺撤军一样。”18日毛

给刘少奇的电报中,语气并非不满,反倒显得感觉不错,自称会谈“情意恳切”,

解释了原委后称:“请你和恩来同志商量并召集政治局诸同志加以讨论,目前是否

有签定一个简单通商协定(包括新疆在内),规定每年交换货物的品种及总数量之

可能与必要,以便决定恩来是否来此。”签订新条约已不在毛的计划之中了。他又

于19日致电刘少奇把国内对他访苏的反映摘要电告。倒是刘少奇这边失望更大一些。

21日复电中称:“今日政治局会议,大家赞成如果苏联同意现在签订关于旅顺、借

款、航空及通商协定,恩来同志即去莫斯科一次。”“但是如果苏联方面并不准备

现在签订关于借款、航空、通商诸协定,只准备就旅顺驻兵及对一般政治问题发表

一个声明,则恩来同志去莫,似无必要。”视毛所称“简单通商协定”不过是“一

个声明”而已。



已知的是,科瓦廖夫12月24日向斯大林递交了一份名为《关于中共中央若干政策与

实际问题》的报告,明确认为中共中央内部存在严重的亲美倾向。他们始终对英美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幻想,为了不激怒英、美,刘少奇和李立三反对日本印度

等国工会参加亚澳国家工会会议;周恩来反对向英美势力较大的上海天津两大城市

派出苏联专家。这份报告的情况是高岗向科瓦廖夫反映的,而高岗曾在同刘少奇访

苏回国后,被刘大骂“卖国贼”。



又联系到意大利共产党的一位干部12月13日向苏联报告:中共领导人存在严重的民

族主义情绪;他们相信,中国走过了漫长的革命道路,是一个大国,完全可以走自

己的路,无须走苏联或西方走过的路。相当多中国青年认为,苏联也是帝国主义国

家,它也同中国订了不平等条约,把旅顺和大连弄到手。中国一些领导人公开表示

应该容忍资本主义存在。



更往前,11月17日,李克农向罗申大使提过,美国有一个有意策划分化中苏关系,

促使中共响应铁托集团的重大阴谋。且正在攻击1945年的中苏条约是一个不平等的

帝国主义条约。



这些不可能不对斯大林产生影响,他极不希望中国亲近西方国家,并希望中国成为

苏联集团之一员。但鉴于铁托的背离,毛泽东是东方铁托的可能性较大,斯大林有

顾虑。对于中共要求帮助解放台湾他一再拒绝,惟恐毛泽东会无后顾之忧



从新条约的文件看,对苏联有利的方面恰如苏联学者贡恰洛夫所分析的:“苏联和

中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这种同盟实际上是针对美国及其盟国而形成的。对于苏联

来说,这项条约具有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保障了苏联7500公里的边界处于安全和

友好状态,也保证苏联在与美国的对抗中拥有一个可靠的同盟者。与中国结盟的军

事战略意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入朝鲜战争的1950年10月就已显示出来。”

“我们也不应忽视,条约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强迫性的,是不利于中国的。这项条

约带有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秘密的《补充协定》。根据秘密协定的条件,苏联事

实上获得了在中国东北(满洲)和中国西北(新疆)的‘特殊的势力范围’,也就

是沙皇俄国当年企图并吞到自己‘利益范围’的那些地方。……这样,在形成的同

盟中,中国实际上只处于‘小伙伴’的地位。”



那么对于中国又有什么好处呢?毛泽东说:“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

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

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以后毛自

己也承认,这个条约是不平等的。



苏联只失去局部利益,却得到战略性的利益,极大地增强了它对美国冷战的力量。

何以斯大林却不肯签订呢?此时的斯大林,恰是为铁托集团伤脑筋的时候,他甚至

考虑派人去暗杀铁托。因而对毛泽东会不会成为东方铁托心存疑虑。签不签这个条

约,斯大林是费尽脑汁的。他专门叫来国际法专家,探讨签约的负面影响。权衡签

与不签的利弊。他其实只有一个疑虑,那就是毛会成为又一个铁托。如果毛是忠诚

的,此条约无疑对斯大林是求之不得的。他在欧洲冷战的失利可从亚洲扳回来,特

别是美国控制了日本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苏联能在欧洲之外首次获得有实力的

盟国,而这对于能与美国抗衡是必不可少的!新约换旧约,失去的是本来就不会永

久的旅顺大连,得到的是整个中国结盟。



权衡之后的斯大林,1950年元旦这天傍晚主动派人送来2日就见报的毛《答塔斯社记

者问》,明确写上了"现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

题,贵我两国贸易和贸易协定问题,以及其他问?quot;。斯大林一揽子全同意了,

这使毛极其意外。后来他说:“我收到了一份由斯大林签署的毛泽东对报界的谈话

稿”,“斯大林同志改变观点了。他起草了一个我的谈话稿,他给我当秘书。”就

是说,决定签订新的条约是在毛已不抱希望之后,斯大林自己决定的。既没因有人

要建交,也不是毛极力要求,而是斯大林觉得用得上毛泽东了。



次日,莫洛托夫和米高扬一起到毛住处,询问关于新条约的意见。毛虽然知道斯大

林态度有变,但还不很放心,谨慎地说了签新条约的好处,也提出另两个不签的做

法,这样周恩来就不用来了。莫洛托夫立即说前一个办法好,周恩来可以来。毛有

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马上问:“是否以新条约代替旧条约?”莫洛托夫肯定地说:

“是的。”于是就自顾自地计算周到莫斯科及签订条约所需要的时间了。显然,他

是有令在身的。毛当晚极兴奋地把这些情况电告北京。



斯大林为了笼络毛泽东,把科瓦廖夫那个报告以及高岗向他提供的其他情况当面交

给了毛。这等于卖了高岗。也促使毛站稳社会主义阵营的立场。但其他苏联领导人

并不知斯大林的算盘,如1月6日,毛向维辛斯基谈新条约时,维辛斯基就明确表示

对此举的担心:会给美英两国造成口实。而毛也明白。为表示他的坚定立场,13日

就批准了征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外国兵营(当然苏联除外);接收并征用美国经

济合作总署留沪物资,而这些物资原来司徒雷登要送给中共被拒绝了的;以及将美

原驻华所有领馆全部挤走。



他把此事告知苏联,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美国的领事代表驱逐出境”和“努力

拖延美国承认中国的时间”。如果我们再注意到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关于解放台

湾美国不会干涉;艾奇逊1月12日关于把台湾划出美国防御圈,甚至说没人保证它不

会受到军事攻击的公开声明。毛此举就明显是向斯大林表示要同美国势不两立、全

心全意投靠苏联的决心。而这恰是斯大林要求的。1949年7月18日刘少奇致电毛泽东,

传达了斯大林的指示:“你们不要急于要求各帝国主义国家承认,以便加以观察,

了解情况,看他们表现如何。你们有很好的法宝,就是帝国主义要和你们做买卖。

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了。我想列强很快就会要承认你们的,你们可以

先和他们做好买卖,再谈承认问题。”斯大林是极不想中国同西方大国建交的。而

毛泽东也心领神会,立即执行了斯大林的命令。8月14日起一连发表了《丢掉幻想,

准备斗争》等五篇文章,宣告与美国誓不两立。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建议共产党情报局发表文章批判日共中委野坂参三,而野坂是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同中共并肩战斗的日本反战同盟领袖。毛还专门指示胡乔木在

人民日报发社论,批判野坂的议会道路言论。并特意让人将此文译成俄文,专门送

交斯大林审阅。以表示自己坚定的革命立场。



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些东西了。中方虽然提出签新约,但并没抱太大希望,

遭拒绝后实际上已经绝望,到20日周恩来抵莫斯科,中方连条约草稿都没有。而苏

方1月5日便作出了第一稿,未与中方协商之下到1月16日,已六易其稿了。现在我们

的出版物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在内,所记载的周恩

来起草条约新文本、并加上互助两个字、还得到毛的赞赏的说法都不确。在前苏联

档案中,已通过苏共中央批准的第六稿基本与实签条约无大出入,标题与实签条约

标题相同。除此之外,苏方还批准了另外十一个协议草案。条约没费多大力气,中

方一天内就通过了,1月31日文字最后定稿。而其他附件、协议则费了较多周折。



话题再回到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内容上来。注意到斯大林1月22日与毛、周的谈话,为

免断章取义之嫌,我们把这段话全文照搬。当毛说新条约会否牵扯到雅尔塔协定时,

斯大林回答:“是的,要牵扯到---那就让它见鬼去吧!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修改条

约的立场,那么就要走到底。当然,这对我们会有些不便,我们就要同美国人作斗

争了。但是,我们已经不在乎这些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方

案:宣布在签订对日和约以前,旅顺港协定依然有效,此后俄军撤出旅顺;或者宣

布保留现有协定,而实际上从旅顺撤军。你们觉得哪种方案更合适,我们就采纳哪

一种方案。”(重点字是本人特意标出的。)



这段话中重点字体部分说明,此时斯大林已决定要与美国斗争。他不可能不知道杜

鲁门1月5日的声明,解放台湾美国根本不打算干涉。事实上,他拒绝帮助解放台湾

的同时就已选择了朝鲜,南韩比台湾更能威胁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史蒂科夫1月17日

报告金日成要求进攻的电报他已打算同意,只等中苏条约敲定。联系到他于9月11日

让葛罗米柯要求驻朝使馆全面估计进攻南韩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并在9月23日驳回史

蒂科夫关于局部战役的电报中所指出的:“人民军进攻南方可能给美国以借口,在

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这个问题,指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侵略,并要求

联合国大会同意美国军队进驻南朝鲜。”这证明,后来的进展斯大林早有预料。问

题是:1.敢不敢冒同美国对抗的风险。2.由谁来冒这个风险?金日成是不可能的。

苏联自己是不能上的,那将冒失去东欧的更大风险。毛泽东积极加盟,可不可能使

他与金日成合起来试一试?



苏联1942--1952年驻华高级外交官、毛访苏的亲历者A.M.列多夫斯基称:“斯大林

改变保持1945年条约和协定继续有效的立场,不是因为对日战争已经结束,而是另

有更重要的斯大林不便透露的原因。”斯大林在下决心签订新条约的同时,也下决

心让金日成动手。这当然不能透半点风声给毛泽东,于是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中苏

条约敲定后,他马上就给金日成开绿灯。他期待着金日成能速战速决,在美国介入

前解决问题。他一再说美国还没有准备好,甚至认为要二十年才能准备好。万一美

国还有机会介入,那就要用中国的力量顶上去。这就是要同中国签订新条约的根本

原因。结论是:斯大林之所以主动答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是为了

使中国成为朝鲜战争的后备力量。



1月30日,中苏条约文字基本润色完成,斯大林立即答复金日成:“我准备帮助他。”

这决不是巧合!他从1月17日等到30日,其间尽管1月26日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

防御援助协定》,美国出兵几乎成必然,他也没后退。等的就是中苏条约。而且,

当中苏条约于2月14日签字后,苏联立即竭尽全力加速武装金日成。说明此约正是为

了中苏结盟后,可以让中国去同美国作正面斗争而避免苏联与美国迎头相撞才主动

同意签订的。况且,由于毛泽东对美国的仇视,这事是可能性极大的。历史证明,

他赌赢了。毛泽东后来多次说,正是抗美援朝,斯大林才真正相信我们是无产阶级

国际主义者。



从上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实是斯大林决定签署的。

在毛泽东已不抱希望的情况下,他做出决定连毛泽东也出乎意料。而这个决定是连

同让金日成进攻南方的决定一同做出的,目的首先是扩大苏维埃帝国的势力,其次

是要打击一下美国,第三是考验毛泽东的忠诚。那些所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是“毛泽东迫使斯大林不得不签订”的奇谈怪论,并非历史事实。2.这个条约及其

附件,依旧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正式成为苏联的仆从国,而使整个中国都

成为外国的下属。无论是满清,仰或中华民国,都不曾有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还是头一次,我们无妨对比一下历史:甲午战败之后,焦头烂额的清政府收到英国

人李摩提太的《中英同盟密约草稿》,称中英结盟后日本便不敢欺辱中国了。李鸿

章见到此草稿“面色极为阴沉”,声明中国无意成为任何国家的“临时保护国”。

而毛泽东却主动投靠,使中国成为苏联的保护国。即使毛泽东后来又与苏联决裂,

那也是由于苏共背弃了斯大林的缘故。这一段历史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耻辱。3.正

是这个条约,以及毛泽东“努力拖延美国承认中国的时间”这样一个荒唐决心,促

使美国改变了企图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一切念头,正式认定中国是苏联的附庸国。

并在1950年4月确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决定:“必须拥有军事力量,以

便在可能的情况下,遏制苏联的扩张,并在必要时挫败苏联或苏联指挥下的侵略活

动,不论是局部的还是全球性的。”恰恰是在这个文件精神和斯大林的“我们就要

同美国人作斗争了”的决心指导下,才有朝鲜战争。而正是这个条约,把我们绑在了

苏联的战车上。4.因此,那些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成是“新中国第一个外

交胜利”的言论,是毫无根据的强词夺理。





六.朝鲜战争的策划过程



我们再看这场战争具体的策划进程。1949年3月5日金日成访苏时向斯大林提出进攻

韩国的计划。此时中共尚未夺取政权,美军也尚未撤走,斯大林害怕美国介入,对

金日成的实力也没信心,并不敢贸然同意。但他给了金日成两亿卢布贷款并同意人

民军军官到苏联军事院校学军事。1949年6月苏联又给金日成军用飞机100架,T-34坦

克87辆,装甲车57辆,大炮230门,枪10000多枝。49年9月3日,金日成向苏联请示,

要求先攻占瓮津半岛及开城地区。葛罗米柯9月11日回电苏使馆代办顿金,要他找金

日成探讨进攻南方的可行性。经12日、13日两天讨论,顿金认为局部战役不适宜。

15日苏大使史蒂科夫电报却称:金日成与朴宪永认为,进攻可行。23日布尔加宁与

葛罗米柯复电,传达斯大林的指示:“在当前形势下人民军对朝鲜南方开始全面进

攻是不恰当的和不合时宜的。”9月24日苏共中央决议:“由于目前北朝鲜的武装力

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必不可少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南方是完全没

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并决定:“进一步全力加强人民军。”



1950年1月17日,金日成在酒宴后对苏联大使说,在中国完成解放事业后,下一个问

题就是现在如何解放祖国南方人民。斯大林同志说等南方进攻北方时可以反击,但

是李承晚一直没有发动进攻。时间长了南朝鲜人民将对他失去信心。要:“同斯大

林会面讨论南方的形势和向李承晚军队发动进攻的问题。”并借酒劲质问史蒂科夫:

“为什么不许我进攻瓮津半岛?本来人民军只要三天就可以拿下,如果全面进攻几

天就可以拿下汉城。”由于1月22--30日,斯大林与毛泽东敲定中苏条约,中国的

“一边倒”已成现实,斯大林的态度转变了。1月30日斯大林回电:“我理解金日成

同志的不满,但他应当理解,他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是需要有充分准

备的。这件事情必须组织得不冒太大的风险。如果他想同我谈此事,那么我随时准

备接见他并同他会谈。请把此事转告金日成并且告诉他,在这件事上我准备帮助他。”

此后苏联便全力推动金日成开战。



2月4日金日成与苏联大使史蒂科夫会谈,用九吨黄金、四十吨白银及15000吨有色金

属矿石换取1.38亿卢布军火,组建三个步兵师;并把1951年的贷款提前用于1950年。

2月9日维辛斯基回电,苏联全部满足要求。2月下旬苏联任命瓦西里耶夫中将为朝鲜

人民军总顾问,直接组织进攻的准备工作。3月9日金日成要求苏联提供1.3亿卢布军

事、技术、物资援助。18日斯大林答复:“苏联政府决定完全满足”。从中苏条约

基本定稿到3月中旬就给了相当于过去两年所给的军备,这决不是偶然的。



1950年3月30日至4月25日金日成访苏与斯大林就进攻南韩的具体细节进行讨论。斯

大林批准进攻,他说:“如果你们想打,就打吧。我们答应提供武器支援和派遣军

事专家顾问。”但苏联不能出面。万一美国干涉,就“由中国出来支撑局面并争取

战争胜利”。4月25日金回国。5月12日对史蒂科夫说,他将于5月13日访问北京,但

“不再向毛泽东求援了,莫斯科已满足了一切要求,给了足够的援助。”朝鲜人民

军到开战时已有十个步兵师,两个半满员师,一个装甲旅;有150辆T-34坦克;大量

重火炮;180架高性能作战飞机。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4.3132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