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ZT 秦朔:中美雜志比較研究 |
 |
魏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秦朔:中美雜志比較研究(四之一)
【多維新聞社22日電】“世紀中國”發表了《南風窗》雜志總編輯秦朔的長文,現分四部份轉載如下。原文中少數表格格式難以辨識,轉載時作了刪節/(chinesenewsnet.com)
作為一個畢業於新聞系的雜志人,一直到現在,還經常有朋友對我說:"你畢業時要去電視台和報社就好了。"似乎雜志是小東西,弄不大,和電視、報紙相比總非主流,缺乏影響力。可能有的雜志同人這種感覺不強烈,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雜志不是新聞分析性的,政經類的,因此競爭的主要對象是同類雜志,對報紙、電視的競爭壓力感覺不明顯。而《南風窗》作為一份政經雜志,新聞雜志,面臨的競爭者既有同行,又來自報紙、電視。這樣壓力就大了。 (chinesenewsnet.com)
雜志究竟能不能做大?新聞類雜志能不能做大?怎樣做大?這是我在美國經常思考的問題。中國的雜志業如果不能做大,一是加入WTO後抵御不了外來雜志的沖擊,可能失去自己的陣地;二是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進入,也很難留住優秀的人才。看了美國雜志業的發展,不禁喜憂交加,心裡非常緊迫。喜,源於對雜志這種媒體的信心;憂,來自對中美雜志差距的擔心。 (chinesenewsnet.com)
我所在的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是全美學生人數排第29位的大學,有3萬多學生。雖非美國一流名校,但在培養適應加州發展的地區性人才方面還是頗有建樹的。有趣的是,北嶺在中國雖然遠沒有哈佛、耶魯等"常春籐名校"出名,但卻培養過幾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如影星陳沖、張瑜,排球明星郎平,還有因和國際傳媒大亨默多克新婚一夜聞名的鄧文迪。 (chinesenewsnet.com)
我在北嶺的主要精力放在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上。但作為雜志人,還是忙裡偷閒看了不少美國雜志。我的導師之一是北嶺新聞系的主任Cynthia,她曾在美聯社和《洛杉磯時報》擔任多年的記者,可惜對雜志方面不熟悉。為了弄清楚美國雜志業的基本情況,我除了閱讀文獻資料,向《商業周刊》和《哈佛管理評論》要了有關資料外,還在2001年1月上旬專門赴紐約訪問了美國雜志協會,以及《新聞周刊》和時代雜志集團。 (chinesenewsnet.com)
這篇論文分為三個部分。前兩部分選自我的碩士論文《中美雜志比較研究》,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中美雜志進行比較。最後一部分,根據美國雜志的運作經驗,對中國雜志業的發展提出若幹建議,對其未來提出若幹展望。 (chinesenewsnet.com)
一、中美雜志的宏觀比較(chinesenewsnet.com)
正如閱讀它們的讀者一樣,每一種雜志都有其顯著的個性。人類的幾乎每一種需求,都有雜志來表現。閱讀雜志是一種親密的、投入的體驗,滿足個人的需要,反映個人的價值觀。從時尚到科技,從主流新聞到健身,雜志聚焦於讀者興趣,和讀者溝通,既增長其知識,又娛悅其情趣。一份雜志是一個朋友,一個真實可觸而又持久的同伴,是消費者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chinesenewsnet.com)
著名影星往往是美國雜志的搖錢樹,圖為《美國周刊》封面。(路透社)
美國擁有世界最發達的雜志工業。《時代》周刊及其年度封面人物、《讀者文摘》、《商業周刊》、《財富》及其論壇、《國家地理雜志》、《科學》等,都享有世界性的聲譽。美國雜志工業有著美國文化產業的一般性特征,如強大的品牌經營與延伸,注重知識產權,推崇創意,消費者導向,營銷優先,科技的應用,重視人力資源和知識管理。研究美國雜志,是研究美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chinesenewsnet.com)
中國雜志市場是世界成長最快的發展中市場,雜志也是國內傳統媒體中成長最快的品種。在中國即將加入WTO、美國雜志必將進入中國、中國雜志也有機會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研究美國雜志業的情況,顯得尤為必要。 (chinesenewsnet.com)
1、雜志的性質(chinesenewsnet.com)
美國雜志的基本性質是商業。但一些非贏利機構所辦的雜志除外,它們基本上免費贈給會員,不以盈利為目的。如美國發行量最大的《ModernMaturity》雙月刊,就是由主要為老年人服務的非盈利組織AARPFoundation(1961年創辦)所辦的,目前每期發行量2000多萬。 (chinesenewsnet.com)
美國雜志有明確的所有者和股東,有明晰的產權關系。這些股東可以是個人(像創辦了《時代》和《財富》的魯斯),是公眾投資者(如購買了《讀者文摘》股票的人),是公司或某個慈善機構。大部分美國雜志都有一個母公司,即投資該雜志的公司,如《新聞周刊》的母公司是華盛頓郵報公司,《商業周刊》的母公司是McGraw-Hill出版公司。美國大部分雜志和從事其他產業的公司沒有什麼分別。 (chinesenewsnet.com)
中國雜志的基本性質是意識形態,但目前正向商業化方向過渡,辦刊目的越來越多元化,雜志經營越來越市場化。過去,"事業單位",其經費來源是國家部門的撥款或扶持(如行政性訂閱)。雜志很少刊登廣告,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以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近20年來,中國走向市場經濟,雜志的商業化、市場化屬性逐步突出,雜志社享有的經濟自由大大提高,但總體上說,雜志和其它傳媒一樣仍屬於"不能放開"、管制色彩濃厚的"特種行業",雜志定價、增張、改名、縮短刊期等事項必須征得管理部門同意,申請新辦雜志非常困難,雜志在總量上實行控制政策,雜志投資不允許非國有化(個別雜志私有化的嘗試都是在一種偷偷摸摸狀態下進行的)。雜志的刊號持有人是其所有人,雜志積累下來的資產是國有資產。 (chinesenewsnet.com)
2、雜志的創辦條件(chinesenewsnet.com)
我曾經問過我的導師:“在美國創辦雜志需要什麼條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說:If you have money,if you have an idea,you can start a magazine。有錢有創意就行。在美國辦雜志,隻需要申請一個國際刊號(簡稱ISSN)即可。申請可以在網上進行,而且是免費的。與此同時,你去注冊一個商業公司,執照一般3天可以拿到。有刊號,就可以出版雜志,有商業執照,就可以經營雜志。 (chinesenewsnet.com)
在中國,根據有關規定,新辦雜志必須具備5個條件: (chinesenewsnet.com)
辦刊目的必須符合憲法要求,服務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 (chinesenewsnet.com)
雜志必須有主管部門(在中央為省部級,在地方為廳局級),有清楚的內容范圍和編輯方針; (chinesenewsnet.com)
雜志必須有主辦單位,具體負責雜志工作; (chinesenewsnet.com)
雜志必須有充足的編輯人員,主編必須符合政府的有關規定條件; (chinesenewsnet.com)
雜志必須有充足的資金,固定的辦公場所,經國家許可的印刷廠。 (chinesenewsnet.com)
需要提出的是,這些規定隻是一般性的前提條件。即使符合全部條件,也未必能獲得雜志"準生証"。這有國家總量控制的原因,有不定期治理整頓的原因,受政策影響很大。 (chinesenewsnet.com)
3、雜志的調節因素(chinesenewsnet.com)
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雜志的經營都必須遵守法律。違法者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不過由於兩國國情、民情及對傳媒認識的差異,法律對媒體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由於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新聞自由的保護,以及美國最高法院1964年通過《紐約時報》公司訴蘇利文(New York Times Co. V. Sullivan)一案所確立的判例原則(當政府公職官員因處理公眾事務遭受批評和指責,使個人的名譽受到損害時,不能動輒以誹謗罪起訴和要求金錢賠償,除非公職官員能拿出証據,証明這種指責是出於“真正的惡意”,即“明知其言虛假,或滿不在乎它是否虛假”),政府部門和政府官員想打贏對媒體的官司是非常困難的,更不要說運用行政權力幹預傳媒的命運了。政府不能審查雜志的內容,不能任命雜志負責人,沒有權力命令雜志停止出版。 (chinesenewsnet.com)
美國雜志最主要的調節因素其實是市場,包括讀者市場和廣告市場。1999年,美國倒閉了900家雜志,又新出了幾百家雜志(平均每周10份以上)。同是名人雜志,ABC電視網的大牌節目主持人Oprah Winfrey參與的《O Magazine》熱銷不已,而前總統肯尼迪的侄子喬治﹒肯尼迪參與的《George》已經倒閉。 (chinesenewsnet.com)
一般認為,美國新辦雜志的創業成本在2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而且幾年內可能一直虧本,如時代出版集團辦的《娛樂周刊》到第6年才盈利。1983年4月時代集團創辦的新刊《有線電視周刊》在創刊5個月後,因為競爭不過《電視指南》而停刊,250人的編輯部解散,總損失達5000萬美元。 (chinesenewsnet.com)
我跟我的導師探討過美國新辦雜志的方向,她的觀點是像三大新聞雜志那樣的適應一般興趣的雜志(General Interest Magazine)今後幾乎不會再出現。未來是市場越來越細分的時代,也就是“小雜志”越來越多的時代。另外,地方性雜志特別是大都市雜志將越來越多,像《紐約》、《洛杉磯》都很成功。新辦雜志的層出不窮,驗証著雜志業的承諾:滿足每一類消費者的每一種需要和興趣。以下是Samir Husni公司提供的一份1999年美國部分新辦雜志的分類表,列舉了354種雜志,基本反映出美國新辦雜志的市場方向。 (chinesenewsnet.com)
表1美國1999年新辦雜志分類(chinesenewsnet.com)
運動32/特別興趣31/工藝、遊戲和愛好22/性22/計算機16/流行文化13/都市和地方(州)13/商業和財務11/家庭和家庭服務11/媒介名人11/汽車10/青少年10/黑人興趣9/飲食9/旅遊9/野營和戶外活動8/狗和寵物8/時尚、美麗和服裝8/音樂8/婦女8/電視、收音機和傳播7/喜劇和連環漫畫7/娛樂6/健身6/藝術和文物5/釣魚和打獵5/男性雜志5/賭博雜志4/同性戀雜志4/健康4 神話和科幻4/兒童3/摩托車3/宗教和教派3/兒童偶像Babies2/劃船和遊艇2/針線活2/園藝2/文學、評論和寫作2/軍事、海軍2/攝影2/藝術與人文1/航空1/新婚1/自然和生態1/科技1 (chinesenewsnet.com)
和美國雜志相比,中國雜志必須接受來自政府方面的調控。具體表現在: (chinesenewsnet.com)
一、創辦雜志的許可制度; (chinesenewsnet.com)
二、政府對內容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導和具體規定的約束; (chinesenewsnet.com)
上海街頭市民翻閱中國新聞周刊。(中新社)
三、不少雜志直接由政府部門創辦,受到行政性保護; (chinesenewsnet.com)
四、政府管理部門有權對違規刊物進行處罰,直至取消許可証。 (chinesenewsnet.com)
中國雜志所受到的另一約束來自市場。近幾年,由於政府因支出壓力對許多雜志減少了行政性保護,市場因素正成為雜志的主要約束。 (chinesenewsnet.com)
4、社會影響 (chinesenewsnet.com)
美國雜志無論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享有巨大影響力。三大新聞雜志和三大商業雜志是其突出的代表。1999年美國雜志300強(《Advertising Age》評選,按營業額排名)的前15名,這6份雜志都在其中。詳見表2。 (chinesenewsnet.com)
表2美國雜志營業額前15名 (單位:千美元) (chinesenewsnet.com)
排名/名稱/營業額 (chinesenewsnet.com)
1/電視指南/1,172,127 (chinesenewsnet.com)
2/人物/1,155,395 (chinesenewsnet.com)
3/時代周刊/962,651 (chinesenewsnet.com)
4/運動畫刊/905,313 (chinesenewsnet.com)
5/好家與花園/595,667 (chinesenewsnet.com)
6/新聞周刊/594,181 (chinesenewsnet.com)
7/讀者文摘/543,674 (chinesenewsnet.com)
8/遊行/532,947 (chinesenewsnet.com)
9/商業周刊/499,732 (chinesenewsnet.com)
10/財富/379,921 (chinesenewsnet.com)
11/福布斯/374,029 (chinesenewsnet.com)
12/好主婦/360,419 (chinesenewsnet.com)
13/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354,959 (chinesenewsnet.com)
14/PC雜志/344,386 (chinesenewsnet.com)
15/家庭圈/338,532 (chinesenewsnet.com)
由表可見,美國雜志的中間力量對社會主流階層有重要影響力。《時代》、《財富》、《商業周刊》這樣的刊物已經成為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暢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如《商業周刊》在1997年3月的封面報道中第一次提出"新經濟"的概念(高增長與低通脹並存),最早提出"亞洲金融危機"問題,2000年6月提出21世紀是"創造力經濟"(Creative Economy)的口號(該組報道由30個編輯記者花費6個月時間完成,共100多頁),像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這樣的人士會定期向該刊分享其思考成果。該刊有一句口號:"We don't just listen to the greatest minds in business. They listen to us."充分表明了其在引導世界經濟新觀念、新趨勢方面的不凡地位。對該刊訂戶的分析表明:《商業周刊》在北美的訂戶85%為男性,年齡在25到54歲之間的佔68%,大專以上學歷的佔88%,從事高級管理工作的佔59%,平均年薪為233,000美元。 (chinesenewsnet.com)
相比而言,大部分中國的知名雜志是婦女雜志、文摘雜志、娛樂雜志、健康雜志,中國幾乎還沒有一份真正影響主流階層的政經、新聞雜志。中國超過100萬份期發量的23鐘雜志(2001,新聞出版署)裡雖然有類似《半月談》和《支部生活》、《共產黨員》這樣的涉及時事政治的刊物,但主要靠行政指令性發行,和美國的新聞雜志不具有比較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在中國,雜志還隻是一種"準主流媒體",不能和報紙、雜志這樣的"主流媒體"並論。當然,中國雜志的進步是迅速的。國際期刊聯盟(FIPP)1999年的統計指出,有16種中國雜志已經進入世界7大類雜志的前50名。 (chinesenewsnet.com)
美國還有一大批在學術或專業領域享有世界聲譽的雜志,代表世界性的學術或專業水平,成為一種"國際標準",如《電子工程師時代》、《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科學》、《自然》、《外交事物》、《哈佛商業評論》等等。而中國學術性和專業性雜志的水平距此還有相當差距。 (chinesenewsnet.com)
(未完待續)
多維新聞網http://www.chinesenewsnet.com
[有感而發] [網友報導] [新聞總目錄]
電郵本則新聞給您的朋友:
請填入E-Mail址:
--------------------------------------------------------------------------------
即時新聞:
塞內加爾足球隊明天來台訪問
多維快訊:巴基斯坦婚禮迫擊炮當禮炮炸死21人
姚明赴NBA打球還需中國籃協最終批准
祝福平安幸福--十一世班禪摸頂活動側記
埃及、阿曼領導人呼吁打破以巴以暴易暴怪圈
世界杯足球賽射手榜(至6月22日)
亞洲射箭大獎賽在成都舉行
謝志君分析土耳其隊靠組織戰表現攻防優勢
Realtime News:
Market exchange rates -- June 22
China, U.S. Hold Second Consultation on Terrorism Combat
Fiat Expects Auto Crisis to Get Worse in 2002
China to Play Bigger Role in Mideast Peace: Official
News Items From Asia-Pacific Desk of Xinhua (Part 2)
Israel Investing in Alibis to Attack Lebanon: Lebanese FM
China to Play Bigger Role for Peace in Mideast: Official
Domestic news items from Xinhua -- June 21 (2)
越劇名家名唱
越劇名家作品收藏
--------------------------------------------------------------------------------
吉它民謠風
斜陽吉它民謠風+鄉村吉它民謠風,2碟音樂CD
本吉它雖然歷經音樂潮流的沖洗,可仍舊歷史彌新的常存在人產的心間。不再習慣於搖滾樂的節奏也困擾於重金屬的刺激,欲求反樸歸真選擇一張樸素的鄉村民謠是無可避免的選擇。
--------------------------------------------------------------------------------
西藏系列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