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们的危机来自何方?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们的危机来自何方?   
符德赛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我们的危机来自何方? (1020 reads)      时间: 2001-11-15 周四, 上午4:2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们的危机来自何方?

——“九一八”七十周年之际致轻年朋友



·符德赛·



〖重贴说明:我非常理解某些网人的想法,互联网是斗嘴的地方,是吐口水的地方。我可不那么看。我认为互联网是相互学习的地方,是表达意见的地方,是倾诉心声的地方。故此,我从来不批什么驳什么,更不用驳、批之类的标题。互联网并不神圣,但我希望她清洁。我知道以个人的力量做不了多少事,但我身体力行。须知,网上行者并非个个可以常情揣度。这本是与一个年轻朋友争论的旧贴(被删),现去掉并不激烈的争论言辞,并稍加修改,重贴出来,供年轻人参考。〗



  互联网用汉语讨论的地方上就必是你死我活。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对中国人来说是那么的困难。我们实在太缺乏理解和宽容。



  跟我们不同,年轻人憧憬未来,历史使命感太过沉重。你们太喜欢设计未来,有时就难免为自己的主张拼凑证据。跟年轻人不同,我们历经坎坷,因而历史责任感太过沉重。我们更勇于面对真实,有时就难免对别人的主张说三道四。



  问题出在缺乏理性,缺乏必要的知识,尤其是历史知识。我以为,首要的是要了解事实。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讨论观点,而理性则是讨论的必要。我们不妨以围绕抗日战争的某些争论为例,看看毛病出在哪里。



  对日本侵华史上争论最大的三件事是南京屠杀、“731”和慰安妇。最让我痛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自己的冷漠。



  我很早就知道731的事。日本早就尽可能销毁了731的罪证,要指控他们,取证越早越好。抗战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国人只顾忙着打内战、搞运动,仇日情绪比现在差太多了。根据一些细菌弹的爆炸不能证明731的罪行。即便爆炸的细菌弹是日本人所造,说服力也不大,你能指明研制基地在哪里?所有有细菌武器生产能力的国家都生产过细菌弹。美国、俄国、中国都生产过。你能不能比较一下奥斯威辛和731部队旧址,看看有什么差别。政府对731部队旧址的调查和保护只是近些年的事,要不是因为某些建筑物过于坚固,恐怕早就荡然无存了。现在能被认定无疑的重要证据多来自民间,就是这些也大多是才发现的。让我深感遗憾的是,事情过去了五十六年,能够提供可靠证词的幸存者还有多少?散落在民间的文件有多少是可信的?实际上,来自于731部队成员的证词可信度更高,更重要。



  南京大屠杀也有相似之处,但因为有西方人的目击,举证起来更容易一些。



  被日本侵略者屠杀了三千五百万同胞的同胞们,比一比被希特勒屠杀了六百万同胞的犹太人,我们不脸红吗?



  我们冷漠了半个世纪。冷漠不是宽容,近几年的突然爆发,证明了我们并不宽容。我们经历的苦难太多太深重,这就更要求我们学会宽容。宽容不是懦弱,宽容需要勇气,这种勇气量源于良知,宽容需要力量,这种力量源于理性。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自己的抗战,理应完全由自己承担。我们当然企盼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国家向我们的灾难投以同情的目光,我们都会信心倍增。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国家对我们的抗争伸出援助之手,我们都会铭刻在心。或许历史上有过斩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只要有人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我们就应该感恩戴德,更何况那是鲜血和生命的援助呢。打个比方,当我家被一伙强盗烧杀抢掠的时候,邻人赶来奋力相助,共同擒获了歹徒,我们全家的生命财产因而获救。我会对那个邻人说什么呢?我说,昨天你的大儿子仗着个子大打了我小儿子,简直是十恶不赦。邻人有些不好意思,说,看在今天我也流了血的份上,过去就别提了。我当然不同意,你流的血比我流的少多了。围观者对我嗤之以鼻,我则辩称,你来救我是怕火灾殃及自己,是怕强盗也会对你家作恶。再说了,安知你到我家来不是为了趁火打劫?凭什么要我感激?尊敬的先生,你说,那个我还是人吗?



  中国人的信条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至于说到胜利,各方的看法的有时差异就很大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我们抵御外国侵略的能力是绝对不可高估的。只说近一点的,满清二十万人马就可以扫荡明帝国全境,英国一万远征军就能打得我们割地赔款,还不说明问题吗?再回头看看抗战。1941年以前,日本占领了我国大部份富庶地区,近现代工业也大多集中于此。就日本当时掌握的生产力(包括沦陷区)远比我们强大。据记载,到了抗战后期,中国军队号称三百余万,实则只有步枪百余万条。在国民政府掌握中的钢产量仅一万吨。每月靠美国空运补给三百吨原料,所产子弹只够每个士兵每月四发。以一万吨钢产量对七百万吨,中国的抗战有多大成功把握?



  说到战前的国军装备,用五花八门形容才正确。老蒋手里确有约三十个精锐师全部德国装备,并配有德国军事顾问(或教官)。但老蒋的精锐在战争初期即已消耗殆尽,并无从补充。



  有人会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尽管常被滥用,我还是同意这种说法。那我们就看看吧。



  先看看敌后抗战。东北义勇军是九一八以后最早在敌后抗日的武装力量,最多时达30万人,但到30年代中期已销声匿迹。另一支东北抗日队伍是东北抗日联军,由中国政府直接领导,一度接近5万人。但到1940年其残部退入苏联境内时,只剩千余。此后,东北全境基本不再有抗日军事行动。其他沦陷区的游击战,主要集中在接近战线的准治安区。



  再看看前线情况。我们不提众所周知的徐州会战、几次长沙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单说日本投降以后一件事。八路军令驻沁县日军缴械遭拒,于是八路军出动万余兵力攻打仅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营)日本守军,八路军阵亡千余而未果。转眼,沁县日军向阎锡山缴械投降,随后八路军却从阎锡山手里轻松夺得沁县城。以这样的战斗力如何打败噬血成性的日本鬼子?



  在美国对日宣战以前,中国政府的外交也陷于窘境。九一八以后,国民政府把日本告到了国际联盟。国联于1932年2月派“李顿调查团”赴日本和中国调查。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肯定东三省是中国的一部分,主张国联在东三省建立“满洲自治政府”,主权归属中国,由国际共管。日本对国联的裁定极度不满,于1932年3月1日,扶植溥仪成立满洲国,并将热河省划入满洲国版图。一年以后(1933年3月),日本一意孤行,退出国际联盟。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在签署《日苏中立条约》的同时,发表联合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我不想评说日苏是否真有瓜分中国的计划,但日苏间的一纸条约,使中国陷于两难困境却是真切的。急需获得外部援助的中国,联俄抗日则外蒙永无归期,对日投降则亡国在即。面对这两种选择,中国人实在是没有选择。



  倘若美英不加入对日作战,中国人的机会就只有持久抗战一途。抗战真的能持久吗?我们不妨看看沦陷区的状况。从大的方面看,南京有举起曲线救国大气的汪精卫政府;有近百万中国人组成的军警,从维持地方治安到扫荡抗日游击队,无所不干。从小的方面看,日本占领区各地方都有维持会,老百姓拿着良民证,给日军提供后勤支援。在日本统治最久的东北,虽然还没有取消汉语教育,但达不到日语三等合格的人连小学教师的资格都得不到。日本人看中的青少年大量被送到日本留学。日本开拓团涌入的同时,大量朝鲜人也移民东北开荒种地。合乎逻辑的假设是,长此下去,一旦战局稳定,沦陷区就会丧失游击战的土壤。这种情景已经在中国上演过许多次了。



  对于中国的抗战来说,珍珠港事件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和日本首都东京表现了极其相似的欢庆场面。在同一场战争中势不两立的敌人,竟然都为同一次战役的胜利弹冠相庆,恐怕是千古奇闻了。无情的历史证明,我们中国人是对的。日本人为其愚蠢的自大付出了血的代价,而中国人则渡过了五千年来最危险的时刻,尽管我们还要经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却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复兴的不归之路。



  日本不打珍珠港,美国确实不会参战,至少不会很快参战。但有两个事实常被忽视,或被故意抹掉。一是美英两国早就以经济和军事手段援助中国了。二是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战争是珍珠港袭击的直接导因。就以几件美国参战以前几个月发生的事情为例,说明一下美英的对华政策。1941年7月26日,美国、英国、荷兰宣布对日本实行海上禁运,切断了日本的石油、橡胶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供应。实际上制裁要更广泛得多,其中包括当时炼钢必需的废钢铁。11月23日,丘吉尔致英国外交大臣的备忘录中说:“美国不会抛弃中国的事业,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稳妥的追随它。……我们不应该同意对于美国和英国援助中国加以禁止的任何规定。”11月26日,丘吉尔致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所焦虑的就是中国,如果他们崩溃,我们的共同危险将会大大增加。我们确信美国对于中国事业的关心将支配你们的行动。我们觉得日本人对他们自己是最没有信心的。”同日,美国国务卿赫尔交给日本特使一份美国政府的“十点照会”,其中两点如下:



  “日本政府将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退所有的陆军、海军、空军和警察部队。”



  “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将不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支持除首都临时设在重庆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以外的在中国的任何政府或政权。”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放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其后不久进入中国境内攻击日本关东军。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在此之前,美军在太平洋战区对日本军队浴血奋战三年八个月。八年抗战中,英美两国给了中国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里也包括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支援。



  历史的事实是,从英法对德宣战开始,中国的抗日战争就不再是中国人的孤独抗争。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站在了中国一边,不管他们各自抱着什么目的,都成了中国的盟友。没有他们的奋力支援,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我十分佩服少数人敢于说出大多数中国人不敢说的话。在袭击珍珠港以前,日本确实已经打算在中国止步。但我无论如何不敢说“没有美国的珍珠港我们照样胜利”。日本真会在中国止步吗?且看历史事实。



  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占领全朝鲜。1905年签订《日韩保护条约》,朝鲜沦为日本的附属国。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宣布朝鲜永久的并入日本帝国。十六年对一个人来说都并不算太长,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就只是一瞬间。在这一瞬间,反抗消失了,国家灭亡了。



  朝鲜的灭亡告诉世人,满洲国只不过是日本并吞我国东北的一个工具。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全世界承认满洲国的只有日本一家。满洲国还没有在世界上站住脚,日本人就迫不及待地搞起了内蒙自治和华北自治。按我们最善良的估计,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能止步多久呢?



  战争有其自身的规律。让我们回到1937年,站在卢沟桥上理智的估计一下。我的结论是,中国跟日本单打独斗,根本不是对手。速决战是日本人狂妄的一相情愿,持久战则是中国人绝望的一相情愿。中国太过庞大了,没有一家能够鲸吞。对这一点,老蒋和老毛都有清醒的认识,不可谓不英明。中国太过腐朽了,只需假以时日,蚕食不是不可能的。对这样的结局,中国人连想都不敢想。更可悲的是,这一次可能会一反中国的常态,不是日本被中国同化,而是相反。



  八年(另一说法是十四年)抗战被公认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我无论如何不明白,一个没有被日本占领过一寸领土,也没有接受过我们援助的国家,何以要报答我们的所谓救命之恩。我更不明白,一个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与我们并肩作战、为我们的民族解放流血牺牲的朋友,何以在我们日子好过了一点以后,反倒成了最凶恶的敌人。谁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吗?



  五十多年前我们联合美国打赢了对日抗战,尔后的三十多年里却视美国为不共戴天的敌人,这种情绪甚至迄今不散。可知道,七十年代有多少侨居越南的华人被驱赶?数以百万计!仅仅我国就接收了二十余万。还有更多的被赶下了滔滔大海,迄今无人能准确统计葬身鱼腹的同胞究竟有多少。这就是我们希望的抗美援越的结果?可知道,九十年代有多少北朝鲜饥民涌入我国东北?又有多少被绝望的遣送回去?那是我们的亲戚,他们过着比我们三年困难时期还要悲惨的生活,且看不到尽头。你以为那些面黄肌瘦的穷亲戚会为抗美援朝而感激我们吗?我们就没有一点点内疚?



  牢记历史并不是要讨还血债!这地球上所有的民族都在前进!牢记历史是为了正视我们自己!正视我们的过去,正视我们的现在,更要正视我们的未来!



  五十六年前,我们艰难地战胜了亡国的危急。非常遗憾,我们仍然处在危急之中。我们的现实是,我们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吃饱穿暖,我们还有千百万孩子没有受到起码的教育,我们还有上亿劳动力没找到出路,我们还被堆积如山的烦恼所困扰。步入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否能清醒地认识到危急来自何方?这一次,我们的危急不再来自外部,我们的危急来自我们自己。千年的文化真的那么值得我们抱残守缺?西方的文明真的能把我们吞噬?我们的良知常常被以往的仇恨蒙蔽,我们的双目常常被眼前的利益诱惑,我们的理性常常被狂妄的自大扭曲。我们能学会宽容吗?我们能化敌为友吗?我们能够战胜自我吗?每当众网人(包括我自己)被大骂作汉奸或爱国贼时,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在流血。



  五十六年前,《义勇军进行曲》之所以那样振奋中国人的勇气,并不在于其慷慨激昂,而在于道出了历史的真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我从不赞成什么民族主义,可我依然认为,五十六年后的今天,《义勇军进行曲》仍在振奋中国人的勇气。



修订于2001.11.1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90508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