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电影.牛B.真正的US和美国佬》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电影.牛B.真正的US和美国佬》   
九哥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209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电影.牛B.真正的US和美国佬》 (764 reads)      时间: 2002-6-15 周六, 上午1:08

作者:九哥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好莱芜月记》第十二天



照常半夜四点又爬了起来。(很准时)开始读Robert Mckee关于电影脚本写作的STORY。



今天看的是一段有关“故事的衰退”。有几句话觉得很真∶(意译加参水)



故事以各种形式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24小时新闻etc;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玩笑,故事也总在发生。可以说我们听讲故事多得就像我们睡觉一样。为什么生活中会有这么多的故事?因为故事是生活的工具。



多年来人们在寻找亚利斯多德问题的答案∶“人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的生活?”过去的人们曾想过这样的回答∶“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但是,今天谁能不经过考试就读通了黑格尔或康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仍然回到我们信用的源泉∶“讲故事的艺术。”



有些人把人们对故事的渴望简单地看成是娱乐------用智慧和情感将故事带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娱乐片)



但是好的艺术片,用各种形式的悲喜剧,给观众以新鲜的情绪和积极的意义。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使故事八面溜光是艺术家胆小鬼般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故事不是真实的照片记载,而是一辆运载我们去寻找真实的车辆,从无数支离破碎毫不相干的真实中找出它们的意义来。(艺术不是真实,而是真实的筛选提炼典型升华)



如今的世界,天天有成千上万的作品,但是质量在腐烂。偶尔我们找到好的作品,但是更多的时间我们困乏在报纸的广告、录像带店或者电视排行版上找出有品质的素材------如今,故事的艺术在衰退。



每年,好莱芜要出产400到500部电影,其中有几部好的,大部分平庸甚至更糟。而某摄影棚说每年他们要收到成千上万个脚本,但他们每年只能拍12部。好莱芜已经找不到更好的素材,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我们每年能在银幕上看到的(一般)电影,已经来自早几年最好的脚本。尽管现状如此的糟糕,好莱芜不但幸存了下来,而且还挺兴旺,就因为它没有竞争的对手,尤其是在过去的25间,欧洲的电影质量在走下坡路。



但是,近年来亚洲人走遍了北美洲和全世界,成为国际电影的一线曙光。其唯一简单的理由就是亚洲的电影制作人讲述着超凡的故事。所以,非好莱芜的电影制作人应该把眼光投向东方,那里有着把故事叙说得激情高超美丽的艺术家们。





有一件事情很有感触,那就是在美国,日本式的谦卑是既行不通也没有必要的。



谦虚谨慎是我们中“国”民族的“毛病”,而这种“毛病”仍然被许多华人和外国人视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好在今天的大陆人已经基本上根除了这种毛病,这当然要归功于我们伟大领袖的革命乐观主义,和我们党几十年“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别人一天天烂下去”的伟大洗脑。可以说我国人民(中许多人)至少在“不必谦卑”这一点上和美国接轨了,所以,我们的同胞在美国一般是不会吃亏的。那种在日本社会必不可少的谦虚和客套,在我们看来是既假又过分,而美国人则会没有那个时间和耐心。



在老九还是小九的时候,认识我的人谈其本人都会贴上同一个标签“狂妄”。但20年在外,菱角都磨圆了,加上在日本的这些年,谦卑不知不觉变成了一种习惯。这种打入日本社会的唯一武器,到了美国却变成了“唯唯诺诺不自信”的缺点。



许多事,比如到大学问有关课程的情况,向美国人开的不动产公司询问房地产的情况------要举起来例子就太多了,单讲这次找的那家有电影脚本写作的民办学校。头一次找到那里,干脆就没有人。后来打过几次电话,都是录音。按录音的要求用很谦卑的声音留了我的电话号码,也一直没有回音。最后在晚上打电话终于找到了人,也都是几句话就打发了。除了在美国,“没有服务是免费的”外,也一定有我讲话“太客气了”的过错。最后,终于接到那个叫马丁的电话,也是在电话里草草几句。不过,至少弄到了个会面的预约。见面时,他让我坐在舞台上,好像我是一个受考的学生一样。几十年的舞台经验和生意经,使我知道自己作为顾客处在和“上帝”平起平坐的地位。因此没有回答他的任何提问,反而问了他一连串的问题,比如课程的简介,时间、费用、教书先生何许人也等等,并不断要求他使用更标准的英语重复他的回答。最后,我非常简单地,with a style(就是有点牛B地)告诉他我叫九哥云云。那人得知老九不但不是个No-body的穷光蛋,而且在写作上还有两刷子,态度马上就变了。一幅讨好的面孔说见到我很荣幸,并一定把我的光临转告给某某教授,还留下了他的私人家里电话和手提电话号码。(他那几个字艺术得简直就是鸡爪子的杰作)。



我的体会是,“牛B”,也要算是美国人的文化和习惯,所以跟他们打交道,“入乡随俗”一点真的无所谓。只要不把牛皮吹破,比如说腰包里放了10万现款,或者说自己精通各国语言,连毛里求斯语都讲得像猫头鹰一样。



上午跟鸣女士约好了见面,这是在等她的半个小时随便打的几个字。





很准时,鸣女士按约来小客栈接我了(她开的是辆饱经风霜的丰田车)。犹如久别重逢的老友。几句话下来,她在好莱芜,这个世界人才云集的地方,多年来的阴晴风雨就展开了我想像的翅膀。她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书,所以也就不在此糟蹋。



在一个很典雅的咖啡厅坐了下来,不一会,她的搭当,一位正中的中年美国绅士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据介绍,他叫?不方便,就叫他Bill算了,是艺术大学教美术设计的讲师。(怪不得风度非凡)几句话下来,他那种怕“夹在中国中间碍事”的担心风消云散。文化艺术电影民俗,话对得比相声还快,咖啡厅的waiter几次上来,都没找到order(点菜)的机会。来落三机差不多快两个星期了,这还是第一次痛快地和美国人谈话。(谈得鸣女士都插不上嘴)



咖啡厅的waiter推荐了最得意的烤鸡,味道我真的记不得了,只知道大概是15美金左右。(Bill坚持要请客)当他听到我的抱怨“还没怎么看到真正的美国”时,饭后改乘他看上去还没什么资格的伏特车,去Pasadena,那个称为老贵族,并文化气息很浓的地区。沿路果然漂亮。在一个很高雅的地方,有boy出来帮着停车,我们走进一个花园别墅似的地方。在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坐了下来,又是几个小时的海阔天空。



要感谢Bill还有工作,否则我会担心体力能否胜任。



光今天与鸣女士和Bill的见面,就可以写一篇有关中美文化方面很有可读性的文章。只可惜太累了,还要准备明天去旧金山。就指望半夜能醒来再写一点了。





成丹 九哥

于好莱芜



PS:《好莱芜月记》在九歌国际网的《九哥文集》里每天一贴。地址∶http://www.danielviolin.com/jg



作者:九哥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九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3377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