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战争能解决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战争能解决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吗?   
国路客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战争能解决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吗? (628 reads)      时间: 2005-7-01 周五, 上午12:2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战争能解决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吗?

战争总是源于文明与利益的冲突。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也逃避不了这个现实。而当今世界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文化信仰、传统与利益和资源的分割。

作为当今世界现存的三大文明体,以美国为主的基督教文明无疑占有强势的地位,而伊斯兰文明则在美国等的强力打压下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而以中国为主的儒家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冲突也将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冲突,首先表现出来的是道德价值观的冲突。从根本上看,文化及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不仅限于人口的扩张,其根源在于国家的实力。正是基于此,罗马帝国才可号令欧洲大陆,唐朝的文化才可以广播于欧亚大陆,二战后的美国也可以把自己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强加于世界各地。而相对经济强大国家军事实力虚弱的宋和晚清朝却不得一次次面对溃败。同样,缺少文化传统支持的帝国,如蒙古帝国百年间土崩瓦解。

一、 文明的冲突左右中美意识走向,理解与包容是文明相处的前提。

传统的中国儒家文化,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为基本原则。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传统与组织严密的社会结构是中国千年承袭的根本,也符合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时群体力量对抗自然的需要。在这个社会结构中,群体所面对的问题远远高于个人所面对的问题。与此不同的是,建立在近代工业化基石上的美国文化,则由于个人对自然征服力的增强,形成了以个人及利益体为主体的社会组织结构。当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碰撞的时候,强势的文化必然以征服和同化其它文明为主要目的。而作为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学习与包容,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文明的基础。无论是蒙古入主中原对中原文明的摧残,还是清入关对明制的传承,其最终无一不被先进文明与文化对落后文明同化。

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如果中美两种文化相比较,先进性决定了其生命力?文明所具有包容性,才使文明更具有生命力。在看的见的百年之中,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仍然不会中止。习惯与变革的冲突仍然会左右社会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发展。刚愎自用的美国式文化是否可以理解与包容中国文明,是潜在冲突是否会激化的重要条件。

同样,中国是否会接受和包容美国文化?答案是肯定的,但绝对不是全盘接受!客观的讲,形成的任何文明与文化,都有其优秀的方面在其中,例如美国对个人权力的尊重及完善的法制等等。今天的中国,从肯德基到圣诞节,从唐老鸭到《星球大战》,美国式的文化好像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我们。透过纷至沓来的乱相,其本质是一种文明文化,对另一种文明文化的冲击。面对这一种冲击,一味的退让和全盘继承过去,显然是不可取的。看一看我们层出不穷的清宫戏,再看一下美国大片上的未来战士,这才是差距,一种意识上的差距。我们总是在回忆过去,美国人却在看着未来。只有看到未来,才能改变未来。而中国自从《珊瑚岛上的死光》之后,再也很难见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了。

但即使如此,这种差距仍然会变小,因为中国在吸收美国文化而同期美国却拒绝正视并尊重中国文化。这种拒绝与不认可,给了中国文明吸收与包容美国文化的机会。中国人在工业文明时代要的是拓展意识和思维质的飞跃。明代的人可以梦想坐火箭上天,前人可以写出如封神榜、西游记里的奇兵异器,难道说今天我们的思维只能停留在对历史的回忆上?

从历史上来看,在清以前,中国及中国势力所影响到的地区,很难有一种文明能对中国的儒家文明构成压力。其断续的文化及传统在中国文化所影响到的区域内被一一同化。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区域性文化所摧动的先进生产力为基石的。

在工业化文明中,农耕文化的滞后造成了生产力的没落。同样也就失去了先进性。所以从根本上讲,中国的崛起,首先是在文化及意识上的崛起。

二、 战争能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吗?

在潜意识中,一提到中美关系,一提到台海问题,一提到南联盟炸馆事件,一提到王伟的歼八,就让血性的中国人恨不能一战而后快。提到这些问题,无一不是中美利益与现实的冲突。作为一个工业化的大国,中国与美国的战争中究竟能得到什么?或者说我们是否可以将战争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打一场“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高科技战争”?答案是否认的。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的越南战争已证明了,战争并不能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分歧。但有限的战争能力是制止战争发生的根本,也就是说,放弃战争的准备,那么战争必然来临。以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为例,中美发生战争的根本是美国认为中国根本无力进行战争,而停止战争的根本原因则是除却军事上相持外,侧重点在欧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战争总是为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相比于富裕的欧洲,美国人还是不愿意把大把有精力放在朝鲜半岛。

同样,对于未来的台湾问题,中美是战是和。首先取决于的就是战争的潜力,如果说中国有同美国开战的能力并具有开战的决心的而美国人深知这一点的话,战争也可能避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还有国家及政治利益在左右战争,如果美国对中国开战的利益大于不开战的利益,美国同样会选择战争。

战争的样式是千变万化的,传统意义上两军对陈的场面在未来战争中不会见到很多。电子信息对抗、不接触战争、经济战争、太空战、政治战将无所不包。所有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彻底的摧垮对手。从这一点讲,对对手已有的历史价值观的颠覆也是一种战争。

但是,战争真的能解决中美文明冲突中的一切吗?答案是否定的。战争的目的决定了战争的手段。对一种文明的终结无不以血雨腥风开始。文化的传承基于人的延续,中国文明千年不息的根本在于中国人对炎黄子孙的认同。而强权进入的结果表明,印第安人种的覆灭就是美国文化血腥的真面目。文化被摧残,文明被毁于一旦。而面对中国文明,即使美国有“把中国炸回石器时代的”口号,恐怕也无这能胆量。

战争依然在准备中,美国的先进战机,最新潜艇,航母在向东亚集结。同样,中国的094、歼十、歼七轰也陆续成军。战争的胜负源自于实力。击沉一两艘美军的航母,击落美军的几架战机,迫使美军退出战争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军人生来为战胜”,这一点对美军也同样适用。没有全面战争的魄力和准备,就不能制止战争的发生,同样在有限战争中必定要吃大亏!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科索沃1999,南联盟军队击落了美军的F-117,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并不能赢得整个战争。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从这一点讲,小国弱国根本就没有与大国强国讨价还价的资格。平等社会中,大家的权力也许是相同的,但规则并不是由小国说了算,这也是小国的无奈之处。同样,即使中国军队在未来的台海冲突中做到一两次战斗的胜利,而不充份准备与美军强力介入战斗的话。也必将是“赢得一场战斗,却输了整个战争”。

战争并不能改变中美间的一切问题,准备战争却可以改变中美间冲突的可能性。中美冲突,更多的会是服务于国家整体利益的活动。

三、 中美经济是相互利用还是相互依存?

提到中美经济问题,无疑是中美关系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点。从80年代开始,中国国内的低价产品不断的供向了美国,低成本的生活用品和电器满足了美国国内的“纸币经济”的需求,也缓解了美国国内的收入差距间的冲突与矛盾激化。同期,中国也得益于出口的迅猛增长,国内的无限劳动力市场得到解放,经济也持续高速增长。

经济分工上的分化,使中国经济在增长的同时,在一些领域内核心技术的发展却渐行渐远,与国际先进水平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典型的如“运十”。还有那个早应该自主发展的“高速铁路”计划,但愿它不要成了第二个运十。而我们大批量生产的电器方面,行业年利润率不及发达国家一家公司。引以为豪的电子工业五百强,前十名中利润率超过5%的,只有区区两三家。一句话,中国近代发展的代表行业电子工业二十年后,不大也不强。在它们中,只有华为与中兴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技术,可能它们做还不是太好,但愿中国多些这样企业,多些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企业,这样的中国工业才有希望。还能看到的一点就是,美国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包括各大行业龙头的各企业却争相投入了外企的怀中。与此同时,美国却对自己企业保护有加,例如中国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IBM公司却对中国人进入敏感区域更在提防。

经济的外在表现除了产品,还体现在货币的主导上。二战后以美元主导的世界经济,给美国提供了绝对模拟经济的基础。美国依靠强势武力与霸权所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给美国提供了发行模拟货币就可以换取世界各地资源的可能性。欧元区的建立,是货币资本竞争白热化的具体体现。货币币值的定价权不但是国家主权的表达形式,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左右了世界格局。同欧元区的一样,人民币的定价权不但表现了中国的主权,而且是未来世界大格局中中国区的基石。理解这一点,就不难想到美国迫使中国对人民币进行升值的深层含义了。

在亚洲区,十五年前的日本,其模拟货币资本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富裕的日本人在夏威夷购买了半数的地产,美国人惊呼“日本人没有军事占领夏威夷,现在用经济手段达到了目的”。随后,不动声色的美国人强迫日元升值,待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际,又在日本的“南进计划”上撒了一把盐,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基本上是灰飞烟灭。同样,强势的资本横扫了南美,这些以初步工业化发达而富裕起来的地区陷于绝境,至今不能复元。

资本与经济的冲撞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相对于以上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国无疑具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及内在庞大的市场并不会因美国的冲击而崩坍,但忽视这种冲击的后果就是不知不觉的被同化和控制,其最终丧失独立的经济话语权。

中石油收购尤尼科,联想收购IBM的PC,也许是中国绝地反击的开始吧,希望中国不要沉默的太久。

四、 不同的政治组织结构不应该是冲突的理由

中国做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民族自己的事情,此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经历的不同,所选择的发展方式与政体组织方式不一样,本无可厚非,但有一些人,非要证明自己的组织结构正确或者说先进,就有一些一厢情愿的意味在里面。

不可否认,美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及方式有其可取之处,但此并不能通行全球的理由。事实上,根源于美国的政治制度及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的寥寥无几。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世界上大多数结合本国实际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却比比皆是。

从本质上讲,以政治目的介入它国内政的美国,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自己的利益。这也就注定了美国所推行的民主政治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政治,其必然与所在国的利益发生冲突,霸权也就随之而来。

中美政治冲突的最终目的同样是服务于各自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分歧并不能分割国家利益的关联,面对反恐、毒品、地区性安全、国际犯罪等,中美两国有着相同或者说相近的利益。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有史以来,这个星球还没有被那一个国家所统治过。历史的风云不断,多一份理解与宽容,中美如果能求同存异,携手共创美好明天,则是人类之福也。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01968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