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两个“启蒙家”的葬礼及其沧桑人生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两个“启蒙家”的葬礼及其沧桑人生
CAOGEN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5/03/12
文章: 886
经验值: 920
标题:
两个“启蒙家”的葬礼及其沧桑人生
(590 reads)
时间:
2005-6-11 周六, 下午4:44
作者:
CAOGEN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两个“启蒙家”的葬礼及其沧桑人生
同政坛权贵相比,文人的葬礼照例是平淡的。而中国近代史上却有两个文人葬礼,其隆重程度,无人能及。其一,举行于1936年的上海,辞世者是鲁迅;其二,主办于1962年的台湾,入土人是胡适。
鲁迅,遗体着白绸衫裤啡色棉袍。楠木棺为宋庆龄赠。送葬签名者近万人,签名团体一百五十多个。 扶柩上车的有巴金等十几位作家,执绋者六千余人,送葬者数万人,路上自发加入者无以计数,队伍绵延二里。 蔡元培、宋庆龄等作安葬演说,上海民众献“民族魂”旗一面覆于棺上,随棺入土。去世后毛泽东评价:“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胡适,遗体着蓝袍黑褂。出丧日100余个团体参加公祭,自发送殡者30万人。不少商店停业,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从离墓地两公里外开始,沿途居民家家燃香,户户路祭。灵棺上覆盖“北大校旗”入土。去世时蒋介石评价:“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德学俱隆 ”。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鲁迅与胡适的活跃始于二十世纪初。在五四运动之前,他们是战友,一致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提倡科学与民主。两人的分道扬镳始于1925年,鲁迅由官场退向民间,而胡适则由书斋走向参政。民间的鲁迅, 站在弱者的立场,抨击官场的专制腐败,揭露世俗的黑暗枯朽,呼吁彻底的变革。参政的胡适,站在掌权者的立场,为政府修补漏洞,诤劝当局进行渐进的改良。
与胡适分手后的鲁迅,对胡适常有讥讽,理由是,“博士常发谬论,都和官僚一鼻孔出气,…” (给曹靖华的信,1936) 而胡适在鲁迅生前,一贯是 “老僧不见不闻” ,从不公开应战。
胡适,留美博士,历任北大教授后至校长。他的参政始于1925年,作为社会贤达为段祺瑞政府议政。1932年起同蒋介石交往,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57年起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直到去世。胡适的政治理念,是在中国实现英美式多党议会制度。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基本上亲美,虽有种种弊端,胡适认为在当时是好政府,便拥护它,企望通过“诤谏” 来逐步改良它。
胡适支持国民党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比如先建立“民意机关”、“国会制度”等。他反对军阀混战, 把希望寄托在“民意与法制”上。为了国家的统一,他曾主张 把东北让给GCD去试验GC主义,试验好后,再行推广(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 。胡适这一主张,可算是中国最早的“特区”理论吧!可惜,胡适“诤谏”的对象---坚持 “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的蒋介石,断然不接受这一“先见之明”。
与鲁迅相异,胡适不支持学生运动。他说 ,“ 国家的纷扰,外间的刺激,只应该增加你求学的热心与兴趣,而不应该引诱你跟着大家去呐喊”。(《现代评论》,1925)
如何看待国民党统治下的“政治犯”,鲁迅与胡适彻底相左。1932年,宋庆龄等人组织“民权保障同盟会”,反对当局迫害政治犯。被推为北平分会主席的胡适认为,“政治犯”对政府造成危害,“一个政府要存在,自然不能不制裁一切推翻政府或反抗政府的行动” 。对胡适此言,宋庆龄、蔡元培要求更正,胡不予理睬,“同盟”只好将他开除。不久,“同盟会” 干事杨杏佛被暗杀。任“同盟”上海分会委员的鲁迅,清楚自己亦难幸免,仍赶去为杨送殓,“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胡适对昔日好友杨杏佛之死,始终未置一词。
对国民党监狱里的黑暗,鲁迅认为:“中国监狱里的拷打,是公然的秘密。” (伪自由书》,1933) 胡适则说,“据他的慎重调查,(关于严刑拷打)实在不能得最轻微的证据…。” 还说,“公开检举,是打倒黑暗政治的唯一武器,光明所到,黑暗自消。” 对此,鲁迅讥讽道,“他就是‘光明’,所以‘光明’所到,‘黑暗’就‘自 消’了。” 鲁迅认为,社会名流来看监狱,监狱当然可以临时穿上一件文明的外套,中国的弄权者,要骗一两个书呆子还不容易吗?
鲁迅憎恶若仇,常显得刻薄。胡适则为人宽容有余。1922年的一天,胡适应召去见末代皇帝溥仪。胡适觉得,同一个寂寞无聊的十七岁少年谈谈诗文 “是人情上很平常的事”。但鲁迅对胡适称溥仪为“皇上”感到肉麻,后来在胡适去见蒋介石时,鲁迅一并挖苦过胡适,“这回是‘我称他主席……’!”
对日本的觊觎中国,胡适对新闻记者说: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申报•北平通讯》,1933) 鲁迅就此骂胡适“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申报•自由谈》,1933,瞿秋白用鲁迅笔名发表)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鲁迅去世。对此后中国及胡适的命运变迁,他再无目睹之可能。未几,西安事变,胡适称张学良“是毁坏国家民族的力量”,“蒋先生如果发生事 故,中国要倒退二十年”!(白吉庵《胡适传》, 1993)
1938年,胡适被蒋介石任命为驻美全权大使。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向前。”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已赴美的胡适说,“我要以我的道义力量,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
胡适,作为一个“民主自由思想”的启蒙家,在理念上亦有其独立的一面。他同专制独裁,一直奉行“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的蒋介石之间有过多次正面冲突。1954年,台湾召开国民大会改选“总统”。蒋介石再次推荐胡适为总统候选人。胡适答复:“如果有人提名,我一定否认;如果当选,我宣布无效。我是个自由主义者,我当然有不当总统的自由。”(《中央日报》, 1954)
1957年,胡适在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 长。蒋介石在就职典礼上赞扬胡适“个人之高尚品德”,号召“明礼义,知廉耻’”。胡适当面驳蒋:“…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的;我们的任务,还不只是讲公德私德;所谓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这不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 胡适这边侃侃而谈,蒋介石那厢已怫然色变,听众也早已目瞪口呆。
1960年,蒋介石在台湾以“叛乱”罪逮捕《自由中国》杂志社长雷震,判处他10年徒刑,该杂志也被迫停刊。原因是该杂志一直呼吁民主自由,抨击专制独裁,乃至直接反对蒋第三次连任总统。雷震是胡适好友,两人共同创办了《自由中国》杂志。胡适震惊之余找蒋介石求情,蒋王顾左右不予理睬。胡适无可奈何,连呼:“大失望,大失望” 。此一刺激使胡适一下子老了20岁。
1962年6月24日,胡适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一次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整理其遗物,除书籍手稿外,仅有153美元余款。在悼念胡适的挽联中,有一幅如此描述他一生的尴尬:孟真死于闹,今公死于噪,行在纵多才,何堪如此?共党既骂之,国人又骂之,容身无片土,天乎痛哉!
所谓 “共党既骂之”,指毛泽东及其政党对胡适的骂。毛泽东同鲁迅一样,是能笔下生花的文人,都对中国的专制腐败深恶痛绝。在1949年以前,相对于统治者蒋介石,毛和鲁同属民间的反对派,毛是“政治犯”,鲁是”堕落文人“。毛与鲁相异的是,毛不仅自己握笔,而且团结了以鲁迅为旗帜的大批笔杆子,更关键的是,毛还善于运用枪杆子。
毛泽东的理念是建立”民主自由新中国“。专制腐败的蒋家王朝,终于被毛赶到一个小岛上,毛及其政党,于1949年成为中国大陆的掌权者。1954年秋,毛泽东发动百万知识分子对胡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批判,批判范围涉及胡的所有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等)。1957年,毛也曾指出“不能全抹煞”胡适,因为“他对中国的启蒙起了作用”,但仍强调不必恢复他的名誉,“到二十一世纪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吧”。
同年,针对美国有人支持胡适在台竞选总统以取代蒋介石,毛泽东跟新闻界人士谈话指出,如果胡适这样“更加亲美的人”上台,“那更不好”。胡适,一个宽容平和的民主自由”启蒙家”,在毛泽东看来,其“为患” 甚于独裁一生的蒋介石。
共产党骂胡适,说他“卖身投靠” 专制腐败的国民党。胡适拥护国民党,同时以美国的标准向国民党要民主,不但无人理睬,还被国民党骂为 “完全近乎一种天真的妄想”。结果是自己“容身无片土” ,挨骂半个世纪。
两个“启蒙思想家”的沧桑人生,在中国近代史上, “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启蒙家鲁迅,“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永远站在民间,对权力及“掌权者” 总保持极端警惕;启蒙家胡适,宽容平和,终生拥戴政府,寄改革之希望于“掌权者”一身。
鲁迅的启蒙,帮助了民间普罗大众及革命家,赶走了专制腐败的独裁者;胡适的启蒙,温存了专制腐败的现政权及保守派,终未能制止独裁者的被赶走。鲁迅的启蒙,犀利深刻,入木三分,它猛推沉睡的民众奋起,改变被奴役的命运,对中华民族启蒙之功,无人能比;胡适的启蒙,平稳祥和,循规守矩,在庞大的“ 专制腐败城堡”的石缝里,总算是播下了几颗民主自由的草籽。虽然草籽后来的发芽,长大,胡适未能目睹,他的“撒种人”之功,仍不可没。
那个早已离世,”犀利如匕首刀枪“的启蒙家鲁迅,毛泽东在夺得政权前曾赞叹不已的”硬骨头“,新中国领袖也为之作了新的评价。有人斗胆问毛泽东:“假如鲁迅活到现在会如何?” 毛沉吟片刻,郑重答曰:“我想,他要么在狱中还继续写,要么识大体闭口不说话。” (周海婴《杂文选刊》)
毛这一“新评鲁迅”,未见于GCD官方正史。但鲁迅之后,可称为“鲁迅学生” 的人在毛泽东手下的命运,可准确无误地佐证毛的“ 鲁迅新评”。
在毛泽东手下体现了一点鲁迅精神的“鲁迅学生” 者,前有延安的王实味,后则有新中国的胡风。倔强的王实味被冤陷为托派,批斗关押至精神失常,起因是一篇短文《野百合花》,轻柔地埋怨了几句延安政权中的不民主现象,即刻被那位南泥湾的王震反击为 “骂GCD” 。时有一人(萧军,也是鲁迅的学生)为王说情,被毛泽东挡回,王实味终至被康生秘密处死(农用钝器从背后击死,节省了一颗子弹)。胡风则直接被毛泽东点名,陷于牢狱,几番生死,且被谎构了一个“ 反革命集团”,直接株连者达两千余人,缘由是指责了文化界权力者 (周扬)的不民主。
毛的 “鲁迅新评”,使 “活着的鲁迅”在新中国的命运,一槌定音。从溥仪,段祺瑞,到蒋介石,“活着的鲁迅”对不断变换的权力及“掌权者” 的极端警惕,今日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华夏近代的专制腐败势力,是那么的强大,无论是鲁迅的反抗,还是胡适的挣扎,最后都未能完成“黑暗的彻底铲除”。君不见,即便是“民主自由,历史空前”之今日,鲁迅的“诅咒讥讽,抨击呐喊”仍处处切中时弊;胡适的以美国标准 “ 诤劝政府,渐进改革”之“民主自由梦”,依然是那么的纯真幼稚,异想天开。
“ 闭口安息”吧,鲁迅,忘掉覆盖你的那面“旗帜”!
“ 懂点世故“吧,胡适,莫再提你曾是个“撒种人”!
呜呼!善哉乎,哀哉乎?两位 “启蒙家”的葬礼及其沧桑人生!
2005.2 westca.com
作者:
CAOGEN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6921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