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芦元帅愚昧死了!^-^ |
 |
安魂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787
经验值: 0
|
|
|
作者: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老芦忽然要当本坛军事历史“专家”,但可惜读兵书太少,因此时常露馅,需要本人给他不停疗愚。。。
比如下面这段话,就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汉尼拔的战略眼光也不得了,他不从海上走近路,却绕过整个地中海,翻越阿尔卑斯山从后方突进意大利,完全符合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原则。此外他还使用大象参战,使用心理战吓坏敌军。这些都非常高明,更难得的是,他指挥的全是杂牌军,居然还迭克强敌。这种兼俱战略战术才能的统帅与良将,在同一时期的中国似乎找不出来”
首先,汉尼拔“不从海上走近路,却绕过整个地中海,翻越阿尔卑斯山从后方突进意大利”,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是迫于形势的无奈:因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战败后,罗马人就完全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汉尼拔当然无法走海路抄近道----相反当年的西班牙被迦太基统治,属于汉尼拔的有效基地,汉尼拔从那里出发进攻意大利北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汉尼拔是故意“不从海上走近路”的话,那么后来汉尼拔的弟弟哈斯特鲁巴急需从西班牙和汉尼拔会合,为什么也非要绕道翻越阿尔卑斯山,结果一出山口就被古罗马全歼,把人头装在篮子里送给对这支援兵望眼欲穿的汉尼拔了呢?显然对当时迦太基人来说,走陆路进入意大利根本是迫不得已。
最可笑的还是“此外他还使用大象参战,使用心理战吓坏敌军”这样的说法:大象参战在某些能够就近驯养大象的民族那里早就源远流长,连愚蠢的大流士也懂得使用,傻瓜都知道那玩意可以用来吓人,根本用不着对什么“心理战”的天才理解-----问题在于从历史上看,象战战术却从来不是什么有效战术,所以喜欢使用象战的民族几乎最后都败得很惨,甚至连一场经典的象战运用成功战役也没有留下,包括汉尼拔自己,也没有任何一场大规模战斗是靠象战占便宜的。。。象战之所以不好使,主要是因为大象一旦惊慌失措,就会完全不听指挥,连自己人一同踩踏,所以使用象战的古代军队中,骑在象背上的象奴人人都备有大钉和木槌,准备大象一旦不听指挥就把钉子敲入大象的脑袋杀死发狂的大象。
另外老芦下面这段话也很无知-----
“战役经过如你所述,老汉故意让正面的军力显得很单薄,两军接战之后,中央便逐渐后退,形成弧形,然后由两翼骑兵完成合围,此时罗马军团的主力全被自己人挡住了,成了用不上的废物,外围人数反变得少于迦太基人,于是老汉的绝对数量劣势便成了局部优势,这就是他能以少围多的秘诀。
中国古代军事家还从未有过如此杰作吧?他们恪守“十则围之”的兵法教条,从没想过可以用少数兵力去围困多数兵力并全歼之。”
----我在分析坎尼之战关键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所谓“汉尼拔以少围多”,直到汉尼拔骑兵获胜返回打在罗马人侧后时才可能形成,此前汉尼拔的步兵则根本被罗马人压逼得很吃紧,完全谈不上“以少围多”----在这里,老芦又在军事学一个关键常识上露了怯:大多数“包围战”本质上根本不是由什么“以多围少”决定的,而多是包围方主动从侧翼机动包抄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谁在机动迂回上占优,谁的兵力虽少就一样可能形成“包围”态势(二战中德国军队开始总是能用较少的兵力歼灭大量苏军,就是因为德军装甲部队能突破包抄)----汉尼拔之所以能“以少围多”,归根结底还是骑兵占了上风,否则这场战斗他是不可能包围罗马人的。
至于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甚至全歼对方的战例,海了去了----项羽垓下之战以少胜多击破章邯四十万大军,早汉尼拔数百年。。。你以为完全是凭借军人的勇猛么?当然不是,其中一样肯定有项羽不输汉尼拔的巧妙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再往前你读读春秋战国史,以少胜多的战例就更多了。
作者: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