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汉击匈奴以东汉窦宪为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汉击匈奴以东汉窦宪为最
马悲鸣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标题:
汉击匈奴以东汉窦宪为最
(605 reads)
时间:
2005-6-03 周五, 上午12:56
作者:
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汉击匈奴以东汉窦宪为最
马悲鸣
中国人所最得意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都是奇兵,而非正兵之战。与匈奴作战最有名的飞将军李广就惯于用奇兵。而程不识才是正兵。卫青、霍去病舅甥都是靠后方大规模补给痛击匈奴的。但最终横扫匈奴的是东汉大将军窦宪。那次准备的给养兵力最充分,故也绝不用奇兵,而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平推的。又适逢匈奴无人。非无人也,无将才也。世无英雄,遂使窦宪成大功。
粮足,兵亦足的窦宪如推土机般把匈奴往西平推了太半,剩下的就是不再与汉为敌的熟匈奴了。此役使匈奴丧胆,以至于经历过汉末三国西晋百年动乱,匈奴都未敢寇边。直到西晋末年,匈奴才知关内无人。非无人也,无将才也。世无英雄,遂使刘渊成功。再以后,匈奴就随五胡一起化在中国文化中了。
岳武穆没打过什么败仗,但几乎全是用奇,用计。各朝打天下和临失天下时,都会出现许多会用奇的军事将领,有的竟致一步百计,生出许多故事来,再加上艺术加工,成了说唱题材,广为人知。其实一国之军事,还是要靠和平时期囤积粮草和兵员的正兵将领的常规训练与戒备。但也就没那么多故事供说书人表演了。
高扬的《大将曹彬》里有对准备战争物资和战场实际应用的描写,很写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王炯(别字)、韩擒虎、曹彬,这几个是打正兵之战的,但名气远不如韩信、岳飞、孙膑等人大。
汉尼拔打仗是用中军坚挺,两翼包抄的战术,几乎是屡战屡胜。但其最后一役,对方的罗马统帅小西比阿也学会了这个战术,用比汉尼拔更多的军力,两翼包抄。造成双方两翼包抄的军力在各自的两翼平行互抗。到底还是罗马军团的兵力更雄厚,最终压垮了迦太基军的两翼,击败了汉尼拔。
罗马方阵是正兵,汉尼拔用的是奇兵。奇兵可得胜于一时,不能得胜于永远。正兵即使失败于一时,也能最终取胜。国家不能永远靠奇兵当常备军。无仗可打时,还得发展正兵。
作者:
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嗯
--
钟会
- (255 Byte) 2005-6-03 周五, 上午2:25
(201 reads)
国共时三次反围剿,直罗镇等都是正兵输给奇兵的例子,二战时的最后一仗,
--
咱老百姓(真)
- (19 Byte) 2005-6-03 周五, 上午1:45
(171 reads)
中共最后得天下的三大战役,应该都属正兵吧。三次反围剿没法比的。
--
马悲鸣
- (0 Byte) 2005-6-03 周五, 上午2:02
(147 reads)
老马高论!奇兵其实就是超限战。“奇兵可得胜于一时,不能得胜于永远”
--
奥兰多
- (277 Byte) 2005-6-03 周五, 上午1:38
(189 reads)
N,此文很有意思,同意主旨,
--
信天翁
- (65 Byte) 2005-6-03 周五, 上午1:08
(189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8773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