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王兆军:《谁杀了林彪》第十五章:一号通令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王兆军:《谁杀了林彪》第十五章:一号通令   
资料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29

经验值: 5282


文章标题: 王兆军:《谁杀了林彪》第十五章:一号通令 (341 reads)      时间: 2002-5-26 周日, 下午7:45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谁杀了林彪



作者:王兆军





第十五章:一号通令



  下午六点钟,两架“子爵”号和一架“伊尔-十八”降落在江西樟树坪机场。



  时值盛夏,北京炎热干燥。林彪离开首都,重上井岗山,凭吊一个将军的真正故乡。



  除了空军司令员吴法宪陪同,其他都是林彪的家里的人:叶群、林立衡、林立果。他

们的队伍看上去更象一次贵族的家庭旅游。



  这是林彪的顶峰时期。林彪反复思考,希望得到人生的觉悟。在信任与怀疑,朋友与

对手,成功与失败,前进和退却之间,他老是弄不清楚。也许是华北平原过于平坦,也许

是京城过于嘈杂,他在北京得不到结论。他想到井岗山看看。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那

高高的峰峦上,也许可以看见前方的答案。如果要进,井岗山可以点燃新的火焰。如果要

退,那里的小路是消声匿迹的好地方。他要问一问井岗山:一个成功的战将,会不会同样

是一个政治上的好手。



  林彪按照原定的旅行计划,向深山走去。这个本来应当在家里完成的思考,现在搬到

山中进行。在林彪的政治生活中,没有比这次行动更不伦不类的了。



  进入井岗山境内,林彪的话多起来。



  他似乎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他指着那些一闪而过的悬崖峭壁说:“创立井

岗山,几十年了,得之不易呀。红军在这些天险要隘上,修筑了哨口工事。当年战事频繁

,若不是天时地利,很难保住这弹丸之地。井岗山方圆四、五百里。当地人叫大小五井。

周围山上的这些井,不知还有没有…”



  林彪不住井岗山高级别墅,拒绝在已安排好的地方歇息。他非要住附近的井岗山宾馆

不可,吴法宪只好临时为他改换住宿地。林彪一改,上上下下都很被动,忙乱自不待说。



  林彪的行动看起来神出鬼没,手下的人都摸不着头脑。



  孙志民问何一伟:“首长这次来井岗山,为什么改变计划,不住别墅?”



  何一伟说:“主席来井岗山时,就没有住别墅。首长也不住,有什么奇怪的?”



  林彪登高看黄洋界,指着一棵大树说:“主席、朱德都曾在这里打仗,朱德挑粮就在

这里歇息。在这里,一九二八年,二百多名红军战士打败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



  次日,登七溪岭。在层峦迭嶂的山岭上远眺,四下里云雾蒸腾,白瀑如练。



  林彪气喘吁吁。他的单薄的身体已经抵抗不了这样的旅游。如果说毛泽东是一条矫健

的龙,林彪更象一头生病的猎狗。身体条件限制了林彪的兴趣。那根生命的蜡烛,剩下的

部分已经不多了。他不得不中止旅游,带着满心的不足,提早回到宾馆里。



  虽然宾馆的设备不如别墅,但自然风景却同样丰富多采。巍峨的群山连绵而来,迤逦

而去。在层山叠峦之间,荡漾着白色的云霓。时候已经是黄昏,在幽暗的屋子里,看外边

被阳光刺激着的景色,一切都显得格外灿烂。巨大的瀑布发出鼓舞人心的响声,晚霞在溅

起的水雾上绣上一道彩虹。光秃秃的山顶,在阳光下也显得铮光耀眼。被林木该覆盖的山

坡,象黛色法兰绒似的,将大小五井装点得深沉博大,奥妙无穷。山间的那些大路看起来

就象一条条断断续续的线。就是从那些陡峭的山崖上,红军走出了一条伟大的道路。人的

生命力和创造力简直是无限的。那样的小路终于变成的北京的长安街,黛色的山坡变成了

铺满法兰绒地毯的大会堂,原来穿草鞋的脚后来走上天安门城楼……



  林彪无法马上将未尽的余兴安静下来。不安静的时候又绝对不找叶群和工作人员说话

。他被自己少有的激情煎熬着。傍晚时分,他决定出去走一走。这里应该没什么危险。



  大家都休息了,林彪从屋子里溜出去的时候居然没被人发现。他没有走远,而是顺着

条小路走下山坡。先是看见一个锅炉房,那里堆着一些破烂东西和煤炭,煤堆的最上层被

雨水淋得发白。饶过锅炉房,有一条山涧,悬崖峭壁,好不奇险。林彪站在那悬崖的边上

,扶着一棵松树,仰首看对面高耸的山峦。



  有歌声从背后轻轻飘来。



  林彪回头一看,是一位老人。



  老人笑着问他:“抽烟吗?”林彪摇头说:“多谢,我不会抽。”老人以舒缓的语气

说:“你站的那个地方很危险,朝这边站点。我怕突然有人喊一声,把你吓一跳,所以才

随便地唱歌。其实我哪会唱歌。我就会抽烟。”



  林彪对老人颇有好感,离开那地方,向老人走过去。



  原来这个人是烧锅炉的。这个锅炉担负着整个宾馆的热水供应。老人在昏暗的暮霭中

没有认出林彪,也许因为林彪戴了帽子。他们两个谈得很投机。那个老人其实并不老,只

有五十来岁,生活把他磨炼得过于苍老。他喜欢这个基本上是一个人独处的日子,很安静

,可以作他喜欢做的事情。他的爱好是书法。他们来到老人的屋子里。那是一间非常狭窄

的房间,其实就是锅炉房的一部分。那里有一张小床,铺盖很破旧。和床对着的,是一张

很旧的桌子。桌上放着很多纸,有的写了字,有的卷成一轴,好象还没写。一个巨大的砚

台旁边是一个用井岗毛竹截的笔筒。从墙壁上贴着的一些中堂和条幅可以看出,这个人会

写字,书法造诣颇高。



  “你这字,写得真不错。”林彪说。



  老人说:“过奖了。不过是个爱好。”



  “有个爱好,人老了就不寂寞。”林彪说。



  老人说:“倒也是。井岗山这个地方,很多人都向我要字。”



  林彪问:“你能不能为我写两张条幅?冒昧相求,不好意思了。”



  老人问道:“那有什么难的?你要写点什么?”



  林彪说:“我就是看你的字不错,但不知道要写什么。你随便挑点什么写吧。”



  林彪默默地祝愿,请这个素昧平生的老人为我指导。他写什么,我就相信什么。如果

他暗示我激流勇退,我就不干了。如果他叫我继续前进,我就……



  老人很痛快,说写就写。



  林彪怕老人写得太随便,提醒他好好想想。



  老人看看林彪,好象有点面熟,但也没再多虑。他是那种不很在乎的人。



  老人说:“不管认得不认得,如今一面就是朋友。我给你写张关于朋友的条幅。”



  老人铺纸泼墨,运了精神,站在桌子前,悬笔写下十六个字。林彪不由自主地吟诵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老人说:“这是鲁迅先生的话。鲁迅那个人,可以

说是个英雄人物,看人看到骨头里去了。不服不行。”



  林彪很高兴。他想到自己的心事,想到了那个他奉为知己的人。



  接着,老人去锅炉里鼓捣了几下子,挑出来一些炼在一起的炉渣。他也没洗手,马上

提笔写了第二张。他举着刚写的条幅对林彪说:“我说老表,这个也不错吧?古人说的: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这也是好话啊,不服不行。人要是有这么点精神,干什么都行。”



  林彪觉得心里加注了一股劲,便对老人说:“谢谢您啦。我得怎么答谢你呢?”



  老人神秘地笑着说:“你要是手头宽裕,给我点,我好买烟。你要是穷,就算了。这

些笔墨纸张,你以为是我的?不,不是我的,是那些当官的送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

都是用公家的钱买的。我就是出点工夫,不能算钱。再说,你将来有了大出息,我说不定

也能得点济呢。”



  林彪说:“我老了,不会有更大出息了。”



  老人说:“不能这样说啊。甘罗十二为丞相,梁灏八十三岁中状元,要的是才气和机

会,年龄是其次。当年林彪二十一岁当红军第一军团长,那得多大的能力!当然,我不知

道你干哪一行,我不喜欢问人家私事。但我直言,你身体不很强壮,适可而止啊!我有体

会。一样的事,年轻人和老年人就会作出很不同的决定。你说这是为什么?一句话,精的

问题。人一老,精干了,神也就少了,精神呢精神,连在一起的。没有精,就没有神。我

当年嘿,和老婆一夜折腾五六盘啊!后来呢,熊了,一盘就累得要死。拿出那时我写的字

和现在的比,显然不同。那时的丰润华美,现在瘦多了。杜甫说,书到瘦硬方通神。那是

他老了说的。年轻人不会说这样的话。信不信?”



  林彪点头,起身告辞。



  他听见外边有慌乱的声音。可能大家在找他。



  林彪没有回头,冥冥中的神没有给他明确的指导。



  自从下了井岗山,林彪就一天天走向倒霉。



  林彪在倾覆之路上遇到的第一个陷阱,就是一号战备号令。



  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专案组发布的《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政变

材料之三》中,罗列了林彪二十一条罪状,其中第一条就是“林彪擅自发布的第一号一级

战备通令”。



  一九六九年三月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剑拔弩张。为了缓和局势,两国总理曾经在

北京机场会晤,协议恢复两国边境谈判。第一轮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会谈定于十月二

十日在中国举行。苏方代表将于十月十九日到达北京。谁都知道,那是没有结果的争吵。

十月中旬的政治局会议上,中共决定加强战备,以便防患于未然。



  毛泽东会后问过康生:“中苏谈判会有什么结果?”



  康生说:“沙皇的历史就是不断扩张的历史。新沙皇亡我之心不死。”



  毛问:“谈不好,我们怎么办?“



  康生想探索毛对林彪的看法,故意将话题朝军队上引。



  康生说:“谈不成就得打。”



  毛追问:“打起仗来,你看谁胜?”



  康生说:“开始我们输,但我们必将胜利。”



  毛摇摇头说:“不,我们很快就会失败。中国历史上,外族迫使中原人当亡国奴的事

情不少了。元,是一例;清,是一例;日本来去之间是八年,也算一次。日本侵华,蒋介

石还有个陪都重庆,我们怕连那样的地方都没有。”



  康生说:“从长远的观点看,苏联吃不下去这个大国。”



  毛说:“什么叫长远观点?十天?五年?一百年?他们统治上十年,我们就都死了。

怎么叫蛇吞象?苏联是我们的两倍半啊!再说,你没看见蛇能把比它重好几倍的动物吃掉

吗?我看我们一定输,再翻过身来,也要十年八年。”



  康生说:“我们人多,军队多,文化根基牢,敌人无法改变我们。”



  毛说:“这也是书生之见!当了亡国奴,还说同化,丢人!你说我们人多,大概是说

汉人多吧。元、清两代,汉人少吗?也是亡国了。光人多没有用。军队多也不行,要看战

斗力。我们的军队好多年不打仗了。老是突出政治,不搞军事,军队还象军队吗?简直成

了教堂!说我那本小红书能对抗人家的高级坦克,这和义和团喝了神符就以为刀枪不入一

样有什么不同?自欺欺人!他们以为我信,以为我是傻子呢!”



  康生明白了七八。他转换方向,说:“军队不搞军事技术,是一个倾向。我同意主席

的看法。还有一点,我得提醒主席注意。现在的宣传说,我们的军队是主席缔造的,但却

不提是主席指挥的。这样不妥。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的口号。长时间喊下去,很不好。”毛

泽东用那种极端情绪化的口气揶揄道:“缔造的就不能指挥?偷梁换柱!”



  康生得到了毛泽东的底牌,知道林彪已经引起毛的猜疑和嫉妒。他决定靠毛泽东,糟

蹋一下林彪。康生想充分利用这个最高情报,因此而多收获一点。他于是先去找了周恩来

,暗示他的行动方向。这显然是帮周恩来的忙。康上希望听到周的赞许,至少可以听到一

句公开表态的话,将来说不定有些用处。他知道,周才是真正老辣的对手。



  周恩来虽然对康生的情报有热情,也察觉了康生的意图。但是,周恩来没明确表示愿

意配合。周在谈话中拐弯抹角,一直回避与康生讨论和林副主席有关的话题。康生想:“

这个老滑头,明明喜欢,却不说话。你不干算了,我自己干。不过,有了功劳也没你的份

儿。”周恩来想:“只要你能杀了那头猎狗,我就谢天谢地。骨头、肉都是你的,我不眼

红。”



  就在苏联谈判代表团到达北京的头三天,康生利用他的情报系统,向国内军事指挥系

统发出警报:苏联借谈判为掩护,将在代表团到达北京的那天,即六九年十月十九日,首

先向中国的新疆发动进攻,夺取油田和铁路。作为呼应,原珍宝岛战场也将发生冲突。来

自苏联的一份情报说,苏联副外长库佐涅夫乘坐的飞机将在伊尔库次克登机,但是现在那

架飞机上正在装配空对地导弹。美国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已经投入全面戒备。日本和南朝

鲜也加强了空军防卫,地面部队进入高度警戒状态……



  身负国防重任的林彪当时在苏州。那些情报拨动着他的紧绷着的战备心弦。他认为,

敌人利用谈判作烟幕搞突然袭击是完全可能的。作为国防部长,如果掉以轻心,造成敌人

的胜利,那将是他的严重失职。



  十七日,林彪对秘书说:“打个电话给黄永胜,一,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二,各

部队要紧急疏散,重要设备、装置及目标要迅速伪装和隐蔽;三,抓紧武器和弹药生产,

迅速布置反坦克武器的生产;四,确保通讯系统的畅通,立即组织精干的指挥班子进入战

时指挥位置,加强首长值班,掌握敌情,迅速报告。五,二炮部队要做好导弹发射准备;

六,一切行动听从军委办事机构指挥……”



  这就是一个战备紧急动员令。



  “都记下来了?”林彪问。



  “都记下来了。”秘书说:“我再念一遍。”



  “赶快用电话通知黄永胜。”林彪命令。



  何一伟迟疑了一下,问:“是不是按照惯例压一下再打?”



  “是的,压两三个小时,宁慢勿错。”林彪恍然想起他的规定,对秘书说:“把记录

稿给叶群看看。”



  “叫你们打电话就打吧。”叶群看了一眼,无动于衷地说:“打仗的事,我不大懂,

他比我高明。不过你们当秘书的,有责任替首长想得周到些。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何一伟说:“你叫我想周到些,我就提两条建议参考。”



  “哪两条?快说。”叶群蛮有兴趣地说。



  “一是应当向主席报告,这是很重大的决定。”



  “这一条很好。”叶群高兴地说:“你这个人,不仅人长得高大魁梧,而且还蛮有脑

子。真不错。我告诉你,首长过去打仗养成的习惯,遇到紧急情况,当机立断,事后再向

主席报告。他对毛主席是一贯忠心耿耿的,毛主席对他也是信得过。要不还能算亲密战友

吗?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伊尹和大甲就是一个例子,以后我再对你讲。毛主席也了

不起,他对军队首长的指示从来不十分具体,让带兵的人相机行事。这和蒋介石不同。宋

朝的皇帝怕军队造反,出征前连作战的地方都规定好,所以老是打败仗。”



  “主任您……”何一伟问。



  “我扯远了。第二条呢?”叶群不好意思地说。



  “第二,我想关于发射导弹的事情,其实就是按一下电钮,一不小心就会导致世界大

战。是否再增加点什么限制,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疏忽。”何一伟说完了他的两条建议。



  “很好,慎重一些对。你随我见首长去。”叶群边朝林彪那里走边说:“首长是大手

笔,大军事家,善于作大文章,不象你们那样注意个别词句。当然个别词句也很重要。”



  “首长的几条很好。”叶群神采飞扬地说:“不过我得提两条建议。你喜欢听吗?”



  “喜欢听。”林彪说。



  叶群重复了何一伟的两条建议,问林彪:“你看怎样?”



  林彪完全同意。他低着头在屋子里来回走着,说:“就照你说的那样办。”



  叶群和秘书走出来。叶群对何一伟说:“你通知黄永胜,我给主席那边联系。”



  这时林立果来了。林立果见叶群风风火火的,问何一伟发生了什么事。



  何一伟将一号通令的事情说了。



  林立果不屑地说:“什么紧急动员!打不起来。现在中苏美互相摸不清对方的情况,

不敢胡来。这叫狗咬马,两头怕。都怕别人先动手,谁先动手谁是罪魁祸首。再说,就这

样打起来,也犯不着嘛!”



  何一伟问:“照你说,这个战备号令不必要吗?”



  林立果说:“鬼知道那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



  发布一号战备通令后,林彪依然非常紧张。二十日中午,林彪没有午睡。这种违反惯

例的事情是很少的。他一直注视着苏联代表团乘坐的那架飞机,不断收听来自边境的情况

。直到苏联代表从飞机上走下来,林彪才去休息。他对那次战备是认真的。



  林彪这一有备无患的军事号令,叶群事后才向主席汇报。



  毛气愤地说:“先斩后奏,我不同意。”



  毛命令林彪:“把你的那个号令烧掉。”



  林彪那天出了汗。



  他知道中了别人的奸计了。



  一号通令事件过后,根据康生的建议,毛将两个在边疆担任革委会主任的军人调走,

他们是分管西北边疆防务的曾雍雅和内蒙古防务的滕海清。



  一年后,到七○年十月,中苏关系又一次危机,林彪再也不敢发布战备通令了。林彪

在苏州的别墅里指示:空军应加紧科技研究,当苏美发射带核弹头的武器时,中国应能及

时发现、报告并作出准确的反映。林彪提议自己的儿子林立果到空军工作。



  林立果到空军不久,就被吴法宪提拔为空军作战部副部长。



  这期间,毛家湾发生了一起桃色事件。



  支部书记耿守义突然摸进“林办”警卫队长王孝忠妻子刘颖的房间,刘颖说耿企图奸

污她。在双方的挣扎搏斗中,耿的手被刘咬破了。



  耿守义是毛家湾的党支部书记,平时趋炎附势,对同事刻薄,对叶群奴颜婢膝,服务

人员都看不惯他。这时见他出了事,大家幸灾乐祸,不怕事情闹大。何一伟、孙志民将这

件事报告了叶群。



  叶群懒洋洋地说:“我当出了什么大事呢。那个小刘还敢咬老耿一口!何一伟,你是

党小组长,开个会,内部解决吧。不光彩的事不要宣扬,我们是四好单位,不要给自己摸

黑。”何一伟和孙志民都不同意叶群内部处理的做法。叶群借口是首长的意见,将老耿保

下了。



  大家仍然不服气,一次一次地找叶群反映。叶群只好找小刘谈话。小刘坚决要求处分

耿。叶群觉得很奇怪,对刘颖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别扭!是不是有人背后指使你?





  在机关生活检讨会上,孙志民当众说叶群:“我看,老耿的堕落和你有关。”



  叶群大惊,质问孙志民:“你为什么这样说?”



  孙志民说:“他看过你的《金瓶梅》。是不是?”



  叶群瞪了孙志民一眼,气哼哼地当众把她那套《金瓶梅》烧毁了。



  第二天,叶群说:“首长说了,老耿这个人不能保了,调离毛家湾。”



  小人物为自己的胜利开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会。他们一起吃瓜子,喝啤酒,说说笑笑,

好不开心。可是这个庆祝会,还是被叶群知道了。她把何一伟叫过去,说:“何一伟,现

在老耿走了,你得当支部书记。”何一伟坚决推辞。可叶群就是不同意。叶群说:“这个

职务是我对你的期望。至于成不成,要看党员的意见,后天选举。”



  “我服从党员的意见。”何一伟说。叶群说:“这就对了。何一伟,我们党员都得服

从组织的决定。如果你选上了,就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如果选不上,也要好好工作。”

这时,叶群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但那眼神如闪电般马上就熄灭了。



  叶群问何一伟:“你觉得老耿犯错误是偶然的吗?”



  何一伟说:“不,老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叶群说:“不完全对。人毕竟是人。也许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太寂寞了。”



  何一伟觉得这里好象不是办公室,而是亲密朋友的私下谈心。他有点愕然。



  叶群说:“所以,应当把所有工作人员的家属都调动到北京来。不然还会出事。”



  平时的呆板枯燥的工作和千篇一律的声音和今天叶群的情况不一样。何一伟没做声。



  “你的家属怎么还不来?”叶群问:“你难道不想念他们吗?”



  何一伟说:“我的先不调吧。我不是说自己不安心。我是想,将来从毛家湾出去,我

还想回老家工作。就象兔子似的,我得保留那个窟呢。”叶群问:“家属不来,你不觉得

生活很寂寞吗?”何一伟说:“不。工作很忙。没事我就看书。也挺好的。”叶群感慨地

说:“怎么会不寂寞呢?看书是看书,并不能取消别的。古人说:饮食男女,人之性也。

那是人的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说起这句话来,我又记起一个小故事。台湾有个女作

家,故意将标点符号点错地方。那句话就成为:饮食男,女人之性也。哈哈。”



  刚才被战胜的那个东西又占领了叶群的身体。她的眼睛突然又明亮起来。



  何一伟被叶群的眼睛照得清清楚楚,每个部位都无法隐蔽。一直显示着权力的女主任

,突然展现出她的女人的一面。那是叫男性一眼就能发觉的放射性元素,那是人类最基本

的沟通方式。叶群仰视着高大的秘书,嘴唇轻轻阖动。中年人所具有的那种叫女人迷醉的

成熟使得叶群微醺如眠。



  何一伟吓坏了。



  他说:“主任还有事吗?没事,我就走了。”



作者:资料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资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0254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