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轉貼"10万元換取100分  高中移民拷問社會公平"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轉貼"10万元換取100分  高中移民拷問社會公平"   
偷著樂
[个人文集]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366

经验值: 5707


文章标题: 轉貼"10万元換取100分  高中移民拷問社會公平" (348 reads)      时间: 2005-5-30 周一, 上午8:55

作者:偷著樂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0万元換取100分 高中移民拷問社會公平
2005年05月21日了望新聞周刊

山東、河南的初中畢業生,花10万元到天津、上海讀高中,就能獲得100分的
高考地區差。這個誘惑力是如此之大,“五一”期間天津部分高中面向外省市考生
組織考試,赴考者之踊躍堪稱百里挑一,形成津門一景。就在各地紛紛出台禁令,
拒絕高考移民之時,得到合法授權的高中移民卻悄然出現。專家指出,高中移民是
當前各地高考錄取比例差距較大狀況下的一种無奈之舉,其實質是花錢購買考試的
權利。它對高考的地區性不公平提出了挑戰,但同時卻又加劇了教育的階層不平等。
高中移民,實際上拷問的是社會公平。

百里挑一考天津

今年4月30日到5月2日,天津市耀華中學、天津市實驗中學、天津市第十四中
學、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寶坻一中等10多所高中,在山西大同,山東濱州、東營,
河南三門峽、洛陽、安陽,河北張家口、承德等地,面向外省市應屆初中畢業生,
組織招生考試。据天津市第十四中學校長陳立鴻介紹,考試競爭非常激烈,十四中
在山東東營准備招收8名學生,報名參加考試者800人,名副其實的百里挑一。


耀華中學准備招收200名外省市學生,報名學生達6000人。

來自山東德州的劉女士,今年“五一”期間,就陪同女儿到天津,參加耀華中學組
織的考試。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劉女士一個勁地說,人真是太多,都快成“粥”了。
考生加上學生家長,估計有一万多人,學校里根本容納不下,家長們只好站在馬路
邊上,隊伍排了几千米,還有警察在維持秩序。第一場考試結束后,家長們都蜂擁
過去,黑壓壓一大片,光找孩子,她就花了半個多小時。耀華中學附近的富藍特大
酒店總台服務人員告訴記者,酒店現在對客人打八折還加送早餐,可在耀華中學考
試時,要求住房的客人實在太多了,根本不用打折,普通標准間价格是380元,
豪華套房1880元。

河北唐山的王女士說,耀華中學組織考試時,周邊酒店全部客滿,根本找不到住的
地方。他們一家只好住到較遠的一家四星級酒店,价格是760元。

天津市銀建汽車出租公司的張丰可師傅告訴記者,考生家長不僅“搶”酒店,還搶
著打車,那兩天的生意,別提有多好做。

10万元換取100分

因為考生太多而錄取的名額有限,山東德州劉女士和河北唐山王女士的孩子都沒能
考上耀華中學。5月15日兩家人再次來到天津,參加14中的第二次招考,“五
一”期間的第一次考試中,14中已經招收了100多名外省市學生。盡管只剩下
不到10個招生名額,仍然有80多名考生從遼宁、山東、河南和山西等地赶來參
加考試。

來自河南三門峽的周先生夫婦,也是第二次帶著女儿來參加考試。“五一”期間女
儿報考了天津外語學院附中,卻沒有考上。周先生說,之所以來二次“赶考”,就
是想給孩子多點机會。“現在麻煩,是為了將來不麻煩。”

周先生給記者算了兩筆賬:來天津上學,學費每年1.65万元,听說還要漲,再
加上住宿費、交通費、通訊費和生活費等,三年高中上完,要花費10万元。20
04年河南省文史本科高考錄取分數線564分,理工本科533分,而天津分別
為472分和434分,兩地平均相差近100分。即使考慮到天津是單獨命題,
但河南省高考錄取分數線遠高于天津,這是事實。周先生告訴記者,10万元購買
100分的差价,相當于一分1000元。听起來覺得很貴,可是孩子如果在河南
參加高考后,要想獲得一分的优勢,那花的可就遠不止1000元。

天津較低的分數線,成為天津高中招收外地考生的招牌。在天津第十四中學、寶坻
一中等學校的招生簡章上都明确寫著:學生入學后,在學習、生活等方面享受天津
市普通高中在校生的同等權益,學生畢業后按照天津市學生待遇參加天津市高考和
招生錄取。享受天津市考生的一切權益,即執行全國各大專院校在津招生的一切政
策,有利條件是天津招生高校多,數量大,分數線低。有的學校甚至還將近4年來
天津市高考錄取分數線公布,并對各地分數線進行對比。

2004年,天津文史類重點高校錄取分數線520分,理工重點分數線495分,
同年山東為600分和606分,河南599分和589分,山西574分和57
1分,河北582分和590分。2004年北京大學天津錄取線理科630分,
文科634分,山東699分和666分,河南685分和648分,山西676
分和630分,河北688分和653分。無須解釋,在高考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
天,如此大的分數差距,對考生和家長的誘惑力可想而知。

采訪中一些家長反映,今年高中移民的規模遠遠大于往年,這与教育腐敗有直接關
系。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西安音樂學院高考招生丑聞讓社會震惊,學生家長
為了讓孩子上個好大學,多花了許多冤枉錢。据悉,有的院校要按規定的錄取線下
降20分,收費少則兩三万元,多則七八万元,重點院校可能還會高達10多万元。


來自山東濱州的陳先生認為,這件事對他就是一個提醒,与其事后補救,搞錢分交
易,還不如提前采取措施,以正當手段“逃避”高分。去年,濱州學生來天津上學
的不到100人,而今年,濱州有的學校,2/3的應屆初中畢業生都報名參加考
試。

教育資源分布地區間不平衡,是高中移民的一個重要原因。河南省安陽市孟姣女士
的儿子,目前正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學讀高中一年級。孟女士說,十五六歲的孩子,
遠隔千里到外地上學,做家長的心,都跟著去了。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
在安陽市,好的中學并不多,好的大學來安陽招生的,更是“寥寥”,為了孩子的
前途,只好這樣做了。周先生告訴記者,他女儿在報考天津外語學院附中時,老師
說學校每年有70多個名額向各類外語院校推荐保送生,這么多的名額,在三門峽
市想都不敢想。

公平背后的不公平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王敏勤研究員分析,我國現行的統一高考招生制度,盡管具
備了所謂形式上的“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但由于錄取時采取分省定額、分別划線
的辦法(各省錄取定額不是以考生數量按比例分配,而是按各省高教資源狀況,以
及优先照顧城市考生為准則),造成了各地考生上大學机會不能均等。

去年全國平均高考錄取率為51%,而京、津、滬等地的錄取率則高出了20多個
百分點。高中移民的出現,使考生的“分母”增大,客觀上會“稀釋”錄取率,在
一定意義上促進了高考招生的地區平衡。

王敏勤說,除了高考招生,我國教育的地區性差异還表現在教育投入和教育資源分
布不均,比如河南省人口是上海市人口的9倍左右,但上海重點示范性高中的數目
遠多于河南,各類高校特別是重點名牌院校在上海投放的招考指標也遠多于河南。
而高中移民到上海、天津等城市就讀,享受到這些城市的优質教育資源,客觀上可
以促進人才的培養。

需要指出的是,高中移民加大了考生家長的教育成本支出,而這筆費用又落到了誰
的手里呢?以天津耀華中學為例,報考學生6000人,按規定每人須繳納100
元報名費,僅此一項便可收入60万元。錄取200名外省學生,每年可收取學費
至少330万元。

天津市教委、上海市教委都表示,允許本市示范性高中到外省招生,盤活了現有的
教育資源,增強了教育的對外輻射功能,有利于帶動周邊地區教育水平的提高。 

但河南省安陽市教育局普教科鄭科長卻認為,天津、上海等地吸引高中移民,是對
本地區优質生源的“掠奪”,加劇了教育中的生源不公。

南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劉清華博士認為,促進社會公平,是實踐科學發展觀,构
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方面。

促進教育公平,就是要努力縮小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之間受教育的差距,為處境不
利人群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會。從這個意義上講,高中移民
卻在強化教育的階層傾向。因為10万元,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講,根本拿不起,而
能支付這筆費用的人,肯定是社會的富裕階層。在天津市14中組織的第二次考試
現場記者發現,有不少富裕家長是開著私家車來的,校園外面停靠著挂有魯C、冀
H等外地牌照的車輛。

來自河南洛陽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儿子從洛陽飛到北京,然后包了一輛伊蘭特
從北京到天津,考試結束后,仍然包車去北京,再乘飛机回洛陽。

林先生透露說,他傾向于讓孩子到上海的中學讀書,但因為上海的重點高中錄取外
省學生工作還沒有開始,這次先帶著儿子到天津開開眼界。

來自山西大同的李先生交談時告訴記者,他對學校提供的住宿條件不是很滿意,6
個人一間宿舍,對孩子來說,是有點委曲。

調查顯示,我國教育的階層差距近年來愈發突出,形成群體性教育差异,中高階層
子女更多集中在优勢高校,而農民、工人和下崗失業階層子女,則更多集中于普通
院校和大專院校。

劉清華說,現實存在的高等教育中的階層分化,相當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階段机會不
均等的累積和延續。高中移民,讓优勢階層利用地區差异,這种“強強聯合”,會
加劇社會的階層划分。

一些出身于無錢無權家庭的人,受教育時面臨相當不利的環境,受教育机會不公平,
隨之會造成就業机會不公平,可能引起“貧窮——失去或缺少教育——貧窮或更加
貧窮”的惡性循環,弱勢階層無法通過受教育來改變其社會地位,這种分化會通過
代際傳遞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讓弱者失去希望,不利于縮小貧富差距,不利于建
立和諧公正的社會。

資料1:高考移民与高中移民

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高考,都是奔向高考錄取分數線較低的地方,學生流出地多為
人口眾多的內地省份。不同處在于高考移民是西進,從中部省份流向新疆、宁夏、
甘肅等地,高中移民是東闖,流入地主要是天津和上海。

高考移民屬個人行為,各地目前相繼出台政策予以禁止。高中移民帶有一定的合法
色彩,天津、上海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門相繼出台政策,允許本地高中招收外省市學
生,給高中移民合理的存在理由。

高考移民多發生在高三階段,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出現,學生一般以投親奔友方
式參与,考生需要把戶口遷移到流入地,成為形式上的當地考生;高中移民則通過
正式考試,直接繞開戶口政策限制,先辦理臨時戶口,學習并參加高考,高考結束
后,再遷移戶口。


資料2:實現教育公平正當時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員楊東平、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李春玲認為,改革開放初期,按
照“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的方針,我國采取區別對待的教育政策,有
限的教育資源向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傾斜、向傳統名校傾斜,1980年設立重點中
學制度,1995年推動示范性高中建設工程。

但從“以人為本”角度講,不論城鄉、東西部、家庭狀況,作為公共產品性質的教
育資源,應當讓所有受教育者分享。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教育資源的擴大,
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階段過渡,實現教育公平正當時。教育公平應該作為
教育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礎,把优質資源向弱勢群體傾斜:

一是改善基礎教育階段的城鄉差距,實行教育資源配置城鄉一體化,使城鄉居民享
受平等的教育待遇;二是改變重點中學制度,改善正在擴大的階層差距,貫徹基礎
教育均衡化方針,這是減少高等教育階段的階層差距的關鍵所在;

三是改革高考招生錄取制度,逐步過渡到大致按照考生人數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額。
政府應當成為維護和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主體,政府行為的底線,至少是不人為地
制造差距和擴大不公平。

(文/了望周刊記者胡梅娟)

作者:偷著樂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偷著樂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8347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