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尹保云教授课程提纲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尹保云教授课程提纲   
peacemaker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676

经验值: 24408


文章标题: 尹保云教授课程提纲 (422 reads)      时间: 2005-5-18 周三, 下午9:26

作者:peacemak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讲课提纲)

尹 保 云


思考题:1. 怎样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
2.如何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为我国现代化的确立了的方针。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大大改变了原来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中国取得的这些成就,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针指导下的实践的结果。中国以后的发展,也必须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方针为指导。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国内思想界、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是“社会主义”?对这样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我们对邓小平现代化方针的理解。人们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总是与历史环境的变化相联系,同一个概念,总会有新的解释不断出现。今天,这一讲的目的是使大家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有一个新的理解。换句话说,要解决一个问题:结合新的形势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与正确把握实践的方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二)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三)中国目前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是教条主义路线在中国的全面失败。教条主义的主要结果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的领域都极大地扩展了“国家”的权威,从而消灭了“社会”,导致现代化进程的中断。

1. 经济领域。计划经济,它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以及消灭个人财产以及个人经营活动为特征。全面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与现代社会强调个人财产、个人利益的趋势相反。现代社会是以财产私有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传统社会是以财产共有和集体主义为特征的。 引进苏联模式的原因是对现代化的规律的无知,误认为走苏联道路能够迅速实现工业化。结果,很快导致“三年自然灾害”的灾难。

2. 政治领域。中央权力斗争与社会阶级斗争成为政治生活的主线。自“反右”斗争后,毛泽东的一切行为均以维护自己的权力为核心。高层领导人被一批批打倒。一次次阶级斗争运动给无数无辜的知识分子、干部带来巨大的灾难。“文化大革命”利用年轻学生的无知。个人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3. 社会、文化与价值观领域。摧毁所有的中间性社会组织,所有的宗教组织。“信无灭资”、“共产主义”、“毛主席语录”等成为排斥一切、扼杀一切的最高信仰。所有的文学与艺术遗产都被以“封、资、修”的罪名毁坏或禁止。“无产阶级”的价值观的宣传,扭曲了整个社会的心理。基本的伦理秩序被摧毁。从党的高级领导、建国功臣到基层党员干部,从子高级知识分子到普通小学教员,人人自危,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甚至为了自保而互相揭发、相互斗争、相互迫害,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被全盘摧毁。解放后的“前30年”,是..历史上“党风”最坏的一个时期。

二)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

简言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放弃计划经济模式,就是全面抛弃文革结束以前的经济制度、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及其相关的各种错误政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针对计划经济模式而提出的,它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讲了。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着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现代转变

首先,它是对传统历史观的否定。教条主义的历史观与传统的宗教史观类似,设想一个未来阶段,这个未来阶段又是按照被美化的过去的历史而设想的。在现实的世界中没有好东西(按照中世纪基督教的话说,就是阳光下面没有新东西),好的东西在过去(伊甸园)和未来(最后的拯救)。而现代历史观却剪去了未来的神的历史阶段,而把历史终结在现在,这叫“历史的终结”。这种传统的历史观导致人们老是习惯于用过去和未来否定现在,否定目前世界上(地球上)存在的先进单位。这样,国家决策自然也就没有了现实的参照系。15大报告把建设“共产主义”推迟到“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之后,逐步地清除渗透于中国文化中的旧历史观影响,是巨大观念变革 其次,它包含务实主义的精神,与渗透在中国人知识结构中的被庸俗化辩证法思想不同。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论”是典型的现代思维方式,却遭到一些人的批判,说明中国知识体系的落后。现代思维方式是以牛顿力学的世界观为基础,以“定量”的分析为特征,而传统的思维方式则是以“定性”的分析为特征。比如,你说他的猫不好,逮不住老鼠,他却说他的尽管一个月逮不住一只老鼠,而“本质”却是好的,很可爱,等等。这是典型的潜科学的思维方式。而教条主义培养潜科学的而非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邓小平带来的思想变革其意义是历史性的。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向世界上先进国家学习。

“中国特色”不是说什么都要搞自己的特色而不向别人学习,相反,它强调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它与“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一个整体。

要批评“庸俗特色论”。庸俗特色论的特点是乱喊“中国特色”、“中国式”、“中国化”、“本土化”等口号。 在现代化中,“中国特色”这样概念的正确理解,只能是说是目前还不全盘学习,只能学习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展现的是一个不断地学习他人的历史过程。所以,不能把“中国特色”理解为不顾别人的做法、不顾一般规律而搞自己的什么特色。除了警惕庸俗特色论外,还要警惕各种非理性主义的思想,比如“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之所以那样流行,是因为中国的知识体系落后,容易接受非理性主义的东西。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社会”的一个强调。

计划经济模式的特点是在各个领域极大地扩张了国家的权力,是一种极端形态的“国家主义”,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之相反。“社会主义”概念一开始就是与“国家主义”对立概念。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也是要消灭国家(目前当然是不现实的),强调个人自由的发展、强调社会自治组织的发展。总之,纠正国家权力的膨胀,强调“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重要内涵。这与中国的传统的“民本”思想有相通之处。

三) 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现代化进程中要发生利益重新分配、社会结构重组、价值观变化和多元化,等,因此,难免出现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各种问题的出现说明传统的社会均衡或和谐被打破了,是社会在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社会中存在一些很突出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腐败问题、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科学技术进步缓慢,等,这些问题结合在一起,构成现代化研究中所说的“病态发展”状况。这种病态发展阶段在任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都是难免的。

我们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有个清醒的认识。既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在一个阶段不可避免,又要认识到如果不认真解决“病态发展”阶段将要持续很久,一个“和谐社会”将很难建立。

要解决好目前“病态发展”的问题、尽快地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继续坚持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只有一个成熟现代社会才可能达到社会和谐,而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很难达到和谐。因此,要想迅速建立“和谐社会”,只有加快现代化速度。现代化进程已开始就是世界性的进程,一个国家不可能自己生长出全部的现代性因素。因此,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从其他地方引进现代性、借鉴他人经验的过程。

1. 打好对计划经济体制堡垒的攻坚战

中国的改革是增量改革,不触动旧的体制结构,而在它的旁边增加新的因素(及“社会”与“个人”因素)。以往的知识告诉我们,新事物一旦产生,旧事物就会逐渐衰老、死亡,这是自然观,不适合解释社会发展问题。在社会领域,新事物产生了,旧事物会利用新资源而继续发展、再生产。改革开放20多年了,新的因素(比如以私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与“个人”力量的兴起)在成长,旧的因素(“国家”力量的)也在不断地发展。国营企业的垄断局面没有得到更本性的扭转,官僚对经济的控制随着形式而不断发展,“官本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等。这些是中国目前“病态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不能把目前的各种社会问题看成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作为反对改革的借口。

所以,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针指导下,深入推进改革,彻底铲除计划经济模式的一切残余,在经济领域引进现代性。首先要认识到国营企业的形式不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形式,而是“国家主义”的形式。缩小国营企业的比例,就是扩大社会主义的成分。目前,亟需在文化产业、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推进改革,容许民间资本进入。这是刺激这些产业的发展、解决大学以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这些部门的民营化,也同样具有缩小“国家主义”和扩大“社会主义”的意义。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以后或更加突出,这个问题不解决,也很难构建和谐社会。

2. 加快在政治与国家管理领域引进现代性的步伐

随着经济增长与经济领域改革的深入,政治与行政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并且成为“病态发展”问题的根源。政治-行政领域的改革以建设“民主政治”为主要任务。在这方面,中国还是需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与做法。西方所创立的现代民主政治体制,是一个管理的技术系统,而不是什么文化价值观的体现。由于中国目前处在病态发展阶段,社会矛盾突出,不适合马上转向民主政体,政治发展需要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方式。但不能把我们现在做不到的事情说成是与我们不相干的事,说成一种文化异己之物。这样,我们就会丧失掉现代化的现实参照系,从而导致错误的实践。...政府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极为重要的新的贡献。在政治发展方面,他提出了建设“民主政治”的任务以及“三个代表”的思想。“三个代表”的思想包含着结构变化的含义,是对教条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彻底否定,扩大...的社会基础,体现了现代政党发展的方向。

政治改革主要是一个“结构”问题。没有结构性的变化,政治体系的功能就不会有改变,腐败与低效率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不了。胡景涛提出了“执政能力”问题,深刻地洞见到自己的历史使命。目前,开展保持...员先进行教育,这可能是胡景涛政府要推动政治改革的信号。从Sars到国民党、亲民党访问大陆等事情看,胡景涛政府是有魄力的。“保先”只能作为一个开头。思想教育、开展党内批评,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很必要,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从结构上着手。一个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不能摆脱腐败和低效率的困扰。因此,在政治改革上,最重要的是结构上的变化。结构上的变化并不是说马上搞竞选。韩国、台湾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政治转型,但在这之前,它们有很多结构上的变化。韩国是总统、议会由全国选举,但地方长官则由中央任命;台湾是在县以下选举,中央机构却不是由民选。我们在结构变化方面,可以吸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比如,把选举提高县一级、加强舆论监督、对各级官员设立有效的、透明的选拔、监督机制等,这都属于结构性变化。

3. 在社会、文化、思想领域推进现代化的分化与整合

逐步减少国家对社会、文化与思想领域的控制的老办法。

1) 认识到各种中间性社会组织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至关重要性,允许、鼓励各种健康的新组织的发展。对于传统性组织比如宗教、家族组织等,要正确引导。对世俗化的、与现代化不抵触的、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一致的宗教(比如基督教新教)的政策可以放宽。没有这样的组织,各种坏的组织包括**功之类的邪教必然会盛行。因为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不确定性,个人越来越感到自己力量渺小,因此,需要借助一种超个人的力量的支撑。组织的、精神的。

2) 要继续解放思想。认识“启蒙”思想与口号(自由、民主、平等、个人权利等)的重要性。彻底改变我们的知识、价值体系。尤其要记住:对知识分子的启蒙是当务之急。



作者:peacemak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peacemak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6602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