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主义与问题: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主义与问题: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一)   
春秋战国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主义与问题: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一) (601 reads)      时间: 2005-5-13 周五, 上午1:5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主义与问题: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一)

国民党主义连战此次大陆行,在北大的演讲中回顾了,中国近百年以来整个的思想的发展,他说到:

“今天我来到北大,我也愿意回顾一下,中国近百年以来整个的思想的发展,应该也可以说归功于北大。大家都知道胡适先生提倡自由主义,那是代表一种自由、民主、繁荣、进步的创举,也曾经引起了很大的回响。
但是我们仔细地来看,自由主义这个思想在中国走的是一段坎坷的路,不是很顺利,也不是很成功。记得在那个年代,胡适先生介绍杜威的实用主义,谈到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面对重大的针对社会的问题,提出所谓问题趋向的一个态度,要大家以逐渐进步,所谓渐进、逐步的、改良的方式,来面对所有的社会的国家的问题,他相信,不要任何的武断,不要任何的教条,点点滴滴,聚沙可以成塔。
这是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进入中国的一个最主要的桥梁。
那个时候胡适和李大钊先生经过了一系列的辩论,那个题目是多谈问题,少谈主义。我想这样的一个方式在一个正常的时刻,环境之下,也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为什么自由主义在中国它的影响大部分还是在知识分子中间,为什么如此?
简单地来讲,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世纪的最初,那个二、三十年,你看看这个国家所面对的是什么,是中法战争,是甲午战争,是八国联军,是日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整个的国家都在列强帝国主义烧杀掳掠下,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是丧权辱国的东西,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到了一个贫苦的极致,烽火连天。
在这么一个环境之下,中国的人民实在是没有一个那样的环境来冷静地思考,自由主义所代表的一个深刻理念,当然在校园里面百花齐放,百家齐鸣,但是终极在最后,能够吸引、号召青年人正式的号召,不外乎还是以中国国民党所代表的三民主义的路线和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两条路线。”

在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实现自由主义一直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实用主义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在这个原则之下,在中国当时的现实基础上形成了“以中国国民党所代表的三民主义的路线和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两条路线。”如果说国共斗争史也就是中国的近代史,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条根本路线的斗争也同样的是中国理论界最为重要的方面。

三民主义作为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思想体系,不只是综合了当时西方社会思想与实践的最高成就,也同时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自我发展与完善的体现。而孙中山作为国民党的创办人,三民主义的创作者,同中国社会主义的导师——列宁也是一种平辈的友朋关系。早在19世纪末,孙中山就与俄国的革命者们开始接触。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更使他成的名字在俄国革命者中间传播开来,成为了他们的心中的明星。而1905年创刊的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几乎第期都有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宋教仁、胡汉民等介绍俄国政情的文章。相应的1910年12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合法报纸《星报》于1911年起就系统报导中国政情,并开辟了“中国革命”专栏。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四天之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多瑙河畔的布拉格举行了第六次代表会议,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决议》。会议强调指出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世界意义,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一革命将使亚洲获得解放,并正在破坏资产阶级的统治。大会祝贺中国的革命共和派,为他们感到欢欣鼓舞,向他们表示全心全意的同情。

其实早在1896年9月至次年7月旅居伦敦时,孙中山就开始探讨社会主义,并知道了马克思。但是明显的他当时并没有分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与西方某些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理论家所主张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1905年,孙中山访问了设在比利时布鲁赛尔的第二国际书处,会见了第二国际主席王德威尔得及书记处书记胡斯曼。在会见中,孙中山自称是社会主义者,并说明了中国社会主义者的目标和纲领,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是要避免其种种弊病”,“防止往往一个阶级剥夺别一个阶级”,“我们要在将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过渡的新社会,……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孙中山在思想中与社会主义的会别最大,是在民族主义这个方面。孙中山认为“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恨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并且说国家是民族的幸福保障。而在马列主义者眼中,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机关,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维护本阶级利益,巩固统治地位,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是暴力机关。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在这样的一个理论基础上,爱国主义就成为了一个敌对势力,是资产阶级的腐朽理论。打破一切的阶级的专政工具——国家,也就成为了马列主义者们的任务。而且要用为了打烂国家暴力机器,要以大无畏的阶级精神以革命的手段加以现实。

但是,孙中山在认真的研究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派的社会主义之后,在他的民权思想中方面孙中山批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论。认为“马克思认定阶级战争(斗争)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这便是倒果为因。因为马克思的学说颠倒因果,本源不清楚,所以从他的学说出世之后,各国社会上所发生的事实便与他的学说不合,有的时候并且相反。譬如他的门徒在一千八百四十八年开过一次国际共产大会,发表了种种主张,这次所组织的国际共产党,在普法战争的时候就被消灭了。后来又成立第二次国际共产党。第二次国际共产党和第一次国际共产党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国际共产党要完全本阶级战争的原理,用革命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主张不与资本家调和,所谓不妥协。至于党员加入国会去活动是共产党所不许可的,以为这不是科学的方法。但是后来德国的共产党通同走到国会去活动,延到今日,英国工党又在君主立宪政府之下组织内阁,照这些事件来看,世界上所发生许多的政治经济变动,都不是第一次国际共产党年定的办法。”他认可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并认为:“马克思对于社会问题,好象卢骚对于民权问题一样,在一百多年以前欧美研究民权问题的人,没有那一个不是崇拜卢骚为民权中的圣人,好象中国崇拜孔子一样;现在研究社会问题的人,也没有那一个不是崇拜马克思做社会主义中的圣人。”

在经济政策方面,民生主义主张“社会与工业之改良、运输与交通收归公有、直接征税与分配之社会化,这四种社会经济进化,便打破种种旧制度,发生种种新制度。社会上因为常常发生新制度,所以常常有进化。”他在民主主义讲义中讲到“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处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并以大量的内容来推崇马克思主义。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后,在同盟会员举行的饯别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说,比利时工人党机关报《人民报》于7月11日加以译载,题为《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列宁根据这篇材料,写了一篇以《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为题的评论,在俄国布尔什维克机关报《涅瓦明星》第17期上,和孙中山的演说同时发表。列宁在这篇文章中,认为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伟大的民主派的纲领”,是“中国民粹主义者的这种战斗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并进一步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甚至以羡慕口吻,赞美三民主义说:“我们接触到的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这样的人民不仅会为自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痛心,不仅会向往自由和平等,而且会同中国历来的压迫者作斗争。”

但是出于一个社会主义者的固有认识,列宁 不无赞美的说:三民主义“是同社会主义空想、同使中国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即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其次是同宣传和实行激进的土地改革的计划结合在一起的。正是后面这种政治思想倾向使民粹主义这个概念具有特殊的意义,即与民主主义的含义不同,比民主主义的含义更广泛。” 也同时认为“从学理上来说,这个理论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反动反子的理论。因为认为在中国可以‘防止’资本主义,认为中国既然落后就比较容易实行‘社会革命’等等,都是板其反动的空想。孙中山可以说是以其独特的少女般的天真粉碎了自己的反动的民粹主义理论,承认了生活迫使他承认的东西:‘中国正处于工业<即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前夜’,中国‘商业<即资本主义>将大大发展’,‘五十年后我国将出现许多个上海’,即拥有几百万人口的资本主义财富和无产阶级贫困中心。”

列宁还认为,中国“一定会建立这样或那样的中国社会民主工党,而这个党在批判孙中山的不资产阶级空想和反动观点时,一定会细心地辨别、保存和发展他的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之下,1921年在列宁领导的俄国政府指导之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决定: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并在俄国的资金支持为条件,共产党与国民党发生了第一次的合作。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95376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