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农民儿子成名小故事,让不重视农村教育者以为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农民儿子成名小故事,让不重视农村教育者以为鉴   
yqy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农民儿子成名小故事,让不重视农村教育者以为鉴 (196 reads)      时间: 2002-5-23 周四, 下午6:0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讲个农民儿子成名的小故事,让不重视农村教育的当政者引以为鉴。

-yqy



卢瑟福:从农民儿子到诺贝尔奖得主



读过中学物理的都听过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的原子模型。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卢瑟福是个新西兰农民的儿子。一天他正在父亲的农场挖马铃薯时收到邮差送来的一封信,信上告知他已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奖学金。他当场扔下锄头,捡起刚挖出来的一个马铃薯,说“这恐怕是我今生中挖的最后一个马铃薯了。”13年后,他以的卓越的科研成就获得化学诺贝尔奖,成了当时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小国之英雄。



除了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外,卢瑟福对放射性现象做过深入的研究。他首次区分开alpha粒子和beta粒子,并确认alpha粒子就是氦元素之原子核。通过实验,他仔细追踪了诸如铀和镭等放射性重金属元素的蜕变过程,直到它们变为稳定的铅。



1919年,卢瑟福在实验中用alpha粒子轰击氮核,首次用人为方法将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他提出:所有元素的原子核都含有带正电的质子即氢核,此外还可能含有另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后来被称为中子)。之后他一直在剑桥的实验室当主任(Director),终年66岁(1871-1937)。时至今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一座以卢瑟福命名的高楼仍耸立在国会大厦旁边。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5083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