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秦戈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5

经验值: 245


文章标题: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685 reads)      时间: 2005-3-21 周一, 上午12:51

作者:秦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秦戈

近年来,有关“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发了不少,“第三条道路”作为社会政治的
理念越来越被大家所谈论,所熟悉。但在中文媒体里有个普遍性的现象,即人们
谈话撰文时总把“第三条道路” 的概念(或理论)与英国现任首相托尼•布
莱尔连在一起。如有学者不仅把“第三条道路”看成是布莱尔帮助英国工党从在
野党走向执政党的竞选纲领,而且把它看成是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施政的理论
和思想基础;有人甚至把布莱尔看成是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潮和新政的最主要
代表。更让人费解的是,即使连BBC这样权威性的媒体,也犯同样无知的错误;如BBC
记者霍斯在2003年7月11日的报道中说,“‘第三条道路’的说法源自英国工党政
府所宣称的‘在自由市场开放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之间的方式,提供更好的施政
’”。

诸如此类的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使读者误以为 “第三条道路” 出自于布莱尔
的新思想,似乎布莱尔就是该理论的原创者。

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一个对“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严重歪曲,而且是一种历史
性的误导,有必要对此理论正本清源,对其在舆论上加以拨乱反正。



其实,时至今日“第三条道路”既不是什么新思想,也不是从托尼•布莱尔
开始。早在1930年代,有人就提出了这个概念。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出现于国际社
会主义发展史上,其主旨是要吸取布尔什维克理念和社会主义思想,并把两者的
优点结合为一种现实可行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但在它早期(两
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时,并没有赋予它一个明晰而严格的定义。

二战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宣称自己的体制是“第三条道路”,即一种介
乎于自由资本主义和原教旨共产主义之间,但比两者任一要好的发展模式。

而真正把它发展成为一种理论的是著名的捷克经济学家奥塔•塞克(Ota Sik)
。在20世纪60年代的“布拉格之春”以后,身为捷克副总理的塞克就试图在计划
经济中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当时,一方面苏联、东欧加快改革的步伐,另一方
面西方持续的经济滞胀局面使崇尚自由竞争市场制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回升,
二者彼此呼应,使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一种公认的独立的经济学流派而愈益受
到重视,形成布鲁斯(W. Brus)“含有受控制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塞克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计划”模式、科尔奈(J. Kornai)“有宏观控制的
市场协调”模式等等,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讨出现了在理论上异彩纷呈,学术
上不断创新的局面。

塞克和其他一些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学家系统地建立起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
架构。按照塞克等人的定义,“第三条道路”就是市场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超
越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和以生产资料私有为特征的自由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塞克在提出市场机制“中性”论的基础上,进而提出
市场与社会主义的“联姻”论。

其后,塞克离开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坛,应邀去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专致于经济制
度方面的研究。在那里他受到了费边主义的影响,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它的市
场社会主义的理论。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了他于1976年出版的专著
:《第三条道路:马克斯列宁主义与现代工业社会》。他主张,政治经济制度既
是“人文关怀”与“经济效率”的结合,也是“国家计划干预”与“合作社式自
主企业市场竞争”的结合,“第三条道路”是“混合经济”的道路。应该说这部
著作是一部经典之作,它为“第三条道路”理论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关于“趋同论”的讨论,既是塞克理论的影响在社会发展周
期中特定阶段的体现,也是对“第三条道路”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展完
善的延伸。“趋同论”的主要观点为:经过了几次全球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
,自由资本主义已认识到了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不公平,故向社会主义学
习,引入了“福利社会”的概念和实践,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劳资矛盾,使西方进
入了“福利资本主义”的时代;而社会主义在其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效率低下
,社会贫穷化的问题,特别是在前苏联和东欧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滞后问题尤
为凸显,故需要向资本主义学习其市场机制,以提高经济效率。这就是“趋同论
” 出现的国际大背景。“趋同论” 的主旨可以高度概括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并不是永远并行的两股铁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呈逐渐趋同的态势。
根本而言,“趋同” 的结果就是“第三条道路”。

最新一波的所谓“第三条道路” 讨论浪潮,是克林顿的智囊班子于1992年为应对
全球化的新挑战而掀起的;这一理论直到五年后才被布莱尔和他的智囊们捡起,
作为英国工党建立中左路线来赢得大选的手段。是故,即使克林顿及他的政策顾
问们也就是该理论的弄潮儿,而布莱尔最多也只能算个“跟风者”。

80年代初英国工党第二次在大选中失利,就约请了一批同情和支持工党的知名学
者组成了智囊机构,来深入探讨失利的原因和东山再起的对策。布莱尔的智囊们
受克林顿智库的启迪,捡起了“第三条道路” 的理论大旗,并把其定义为“传统
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结合,用以对政府管理、福利国家、教育、政治
文化、劳动力就业等领域进行社会改革”;他们对“第三条道路”所作的描述是
“一种现代化的社会民主主义”,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吉登斯就认为,“
它之所以是第三条道路,是因为它决定性地超越了旧左派(社会民主主义)和新
右派(新保守主义)。”

然而,布莱尔作为一个政客所理解的第三条道路的理念则与学者们是不同的。用
布莱尔自己的话说,第三条道路的本质就是“力图吸取反对派和中左翼的基本价
值,把它们运用于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世界中,而这样做的目的是摆脱
过时的意识形态”(《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1998年9月版:第234页
)。说穿了,布莱尔借用“第三条道路” 的概念,不是用来矫正当时盛极一时的
撒切尔新保守主义的极右路线,而是用这个标有工党商标的旧瓶,来装入“撒砌
尔主义” 的新酒。布莱尔的新工党向老工党支持者展示的是“酒瓶” ;而向中
右派亮出的是“新酒” 。布莱尔新政看中的是“第三条道路” 的中间性,并给
该理论赋予一种模糊性,以其掩饰新工党的机会主义路线的实质;其唯一的目的
就是为争取更多的选民的支持。



众所周知,英国工党的社会基础是建立在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各类大大小小的工
会和大多自由知识分子之上的;离开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就不会有工党的天下。
然而时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英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仅仅依赖工
人阶级而忽略了一些中产阶级的力量,工党是不可能取得政权的。这就需要一种
新的、模糊的政党政治的理论。以这个理论为指导来产生的政治纲领应具备这样
的特质:它既能拉住原有的支持力量,又能最大可能地吸引中产阶级的选票。这
就是布莱尔借取“第三条道路”概念的根本目的和意图。

“第三条道路”是工党派学者加在布莱尔政策上的虚假的理论标签;在实践中,
布莱尔政府爱用的口号是最初的“新工党,新英国”和后来的“第二次现代化”
。正是以这些模糊不清且具有一定欺骗性的口号为指导,布莱尔班子既稳住了党
内的老牌社会民主主之者,使他们不能以“篡党”之名而给布莱尔作梗;又以“
没有撒切尔的撒切尔主义”的路线获得了中右势力的支持。其结果使工党这个离
开执政地位整整18年的在野党,终于在1997年赢得了大选的胜利,重新上台。也
由于这种机会主义的路线,才有了后来在国会政策辩论时,工党既无法面对来自
于自由民主党和本党内部对社会福利社会公平的挑战,又难以躲避被右翼讥讽为
“偷窃或抄袭保守党政策”的尴尬。

客观地说,“第三条道路”这块招牌在90年代的英国确实迷惑了不少处于中间的
政治力量,为工党的上台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同时也彰显了布莱尔政治
投机的本质。在布莱尔上台不久,他很快就扔掉了“第三条道路”的面具,露出
了“撒切尔主义传人”的真面目,对内对外奉行新保守主义的路线。其结果是使
几位持中左立场的真正的工党领袖如库克、肖特等人由其根本立场的对立而引咎
辞职,使其副手普雷斯特和财相布朗无所适从,也使许多原工党支持者始有上当
受骗之感。故有批评家们认为,严格来说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布莱尔的第三条道
路” ;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就是一个“伪装的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一种回
过炉的新自由主义或一片为其机会主义路线所缝制的遮羞布。

今日,“第三条道路” 说仍面临理论和实践诸方面特别是极右的新保守主义的挑
战,学术界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但这里说的不是所谓的“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 。至于”第三条道路” 理论能否象过去那样为布莱尔祭起机会主义的大旗帮
他再次入主唐宁街10号,只有等着在未来的几个月里,看布莱尔如何利用和打扮
它了。




作者:秦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秦戈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7534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