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这样的人格如何较量? |
 |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
|
|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样的人格如何较量?
马悲鸣
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本意是在鞭杨小凯的尸,怒其嘲笑刘宾雁先生“对经济学一窍不通”,不料无意间发现因为《人妖之间》而被枪杀的王守信并无必死之罪。刘宾雁先生是我素所尊敬的长者,但这件事做得却实在令人遗憾。
用李贵仁摘录的刘宾雁先生的话说,王守信是【“一个粗鄙、浅薄的家庭妇女”,文化大革命前,是黑龙江省宾县煤建公司的收款员,“斗大的字不认识一车;名声不好,是个破鞋……”
“哎呀,我说王书记(或高经理,聂秘书长,反正都一样)呀,咱们宾县老百姓可难啦。买煤排队,都一小筐一小筐地买啦。你再不给批点,眼瞅着就得烧大腿啦……”
她拍你,拉你,扯你,撕巴你,黏黏乎乎没个完。她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而且始终非常真挚。你还不答应?好,她还有一招儿:她能解开裤子,让你看她肚子上那道伤口,说明她老王太太是带着病来为人民争煤的。怎么样?你还不赶快想法儿让她提上裤子?
你急躁,你生气,想早点摆脱她。但是再想想,她毕竟是为公呀。况且这个女人浑身那股乡土味,那股粗俗、真挚(裤子都脱下一半了!)和亲昵劲儿,对于年岁相仿的男性也不是没有一点魅力。
“好吧,给你批两千吨。”】
就凭这,如何可以杀人?!
六四过后,中国纪律检查部门曾严查过赵紫阳儿子倒卖彩电的事。查到供应商那里,人家说∶我手里的电视卖谁都是卖,为什么不能卖给赵紫阳的儿子?
可若不是赵紫阳的儿子,在那个彩电初入国门的紧俏年代,你真肯痛快卖么?
大概老邓还是想放赵紫阳一马吧。这事就算不了了之。
现在我们回头看王守信的案子。掌握批煤权的干部批给谁都是批,为什么不能批给王守信?
要是王守信该枪毙,赵大军也该毙!
如果刘宾雁先生在王守信临刑之际能叫一下暂停,提一下死刑判决的程序正义,把这案子拖到1984年赵紫阳下令城市经济改革之后,就什么都算不上了。
生不逢时啊!
在那个严酷的性压抑时代,最容易诋毁女人名誉的就是“破鞋”。就算真有其事吧。那是死罪吗?王守信不幸遇上的这位刘宾雁先生偏偏在风化问题上格外严厉,只好引颈就戮。
不正之风啊!不严厉点儿行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党风啊!
二、小毛泽东与姚文元
刘宾雁先生曾言∶“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个小毛泽东。”多么谦虚啊!在八十大寿期间宾雁先生还说,假如自己没被打成右派,很可能成为姚文元。所以还是当右派的好。
多么虚怀若谷,多么深刻啊!
想想姚文元,一篇《评「海瑞罢官」》逼得吴焓自杀。一篇《评“三家村札记”》逼得邓拓自杀。真是笔杆子杀人啊!
但仔细想想。姚文元不过一上海市委的小文员。若非伟大领袖毛主席装病去上海通过张春桥找到他,他还未必敢写这两篇文章。而且文章发出去之后,虽然造成群众运动对邓拓、吴焓的冲击。但他们俩人毕竟都是在未遭群众组织关押的状态下自杀的呀!
“死还是不死,这是一个问题!”只要他们不自杀,幸存的概率并非零。三家村的另一家廖沫沙先生不就活着看到了姚文元上法庭,还请他出庭去作证么!
刘宾雁先生从上访中了解到这么一件案子,并无毛主席这样来自顶峰的组稿,便自报奋勇,写了这么篇《人妖之间》,把个王守信直接送上了法场,绝无幸存的可能。
对于素所尊敬的刘宾雁先生,我实在不敢往坏处想。这不是把毛泽东组稿姚文元撰的活儿一人全包了吗?
一篇文章,把一个活生生的人血淋淋地枪毙。徘徊在“死还是不死,这是一个问题!”中的邓拓、吴焓怎么能比?!
黑龙江省委书记杨易辰在全国省委书记会上直接向胡耀邦指出,刘的《人妖之间》一文许多地方也不是事实,黑龙江省委对这篇作品得奖感到很不理解。对于黑龙江提出的《人妖之间》问题,后来中宣部(不是公安部)调查组又一一查过。他们认为主要事实与细节没有失实。一个事例错了,另有二三处有些出入。省委看法与调查报告有很大差距。
《人妖之间》发表于1979年9月号的《人民文学》(不是《法制报》)。王守信被杀于1980年2月8日。这期间只有短短的五个月。几乎可以肯定,判处王守信死刑的全部证据就来自这篇《人妖之间》和中宣部(不是司法部)的调查复核。刘宾雁先生的《人妖之间》在杀王守信的这件案子上,远比姚文元的文章致吴焓、邓拓自杀要直截了当得多!
后世被枪决的成克杰、胡长清者流都是贪污公款为己有。而王守信却是把赚到的钱存入单位小金库,并用此接济生活上有困难的宾县各级干部,何来死罪?
三、刘宾雁先生的人格如何较量?
考虑到刘宾雁先生自己就是个刚解除了二十来年劳改生涯的右派分子,面对每天无数登门寻求帮助平反的冤案,怎么还有闲心去参与制造一起死刑判决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才导致宾雁先生参与制造了这场枪杀?
郑义在刘宾雁先生八十寿辰的祝词∶“最终的较量是人格的较量”。一句话提醒了我。
对!是人格!
是刘宾雁先生的人格出了问题。
刘宾雁先生有人格缺陷,没能在直面枪杀的王守信临刑前站出来强调一下司法程序的公正,才导致他未能笔下超生,却要笔下杀生。
这样的人格如何去较量!?
我为刘宾雁先生一辈子的清名深感惋惜!
希望宾雁先生不要怨恨于我。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