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北京青年报:哥德巴赫之谜该不该猜下去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北京青年报:哥德巴赫之谜该不该猜下去   
看好戏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北京青年报:哥德巴赫之谜该不该猜下去 (117 reads)      时间: 2002-5-06 周一, 上午8:2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哥德巴赫之谜该不该猜下去

北京青年报 2000-04-14 孟庆伟 



 

  四川、浙江冒出三位数学“奇才”



  哥德巴赫猜想被纷纷破解?



  据《天府早报》报道(记者 凌冰) 近日,成都爆出一则新闻,在成都某设计院工作的

职工任大鸿向外界声称,不久前,他向单位请了假,将自己关在书房中,历时两个昼夜,冥思

苦想,搞出了一大堆演算材料,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



  任大鸿称,他有一个惊异的发现:用质数建立一个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上,选择对应的质

数相加可以得到任意一个偶数。由此可见,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需再作任何证

明。



  任大鸿告诉记者,他并不是直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而是在演算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与哥

德巴赫猜想互为因果关系的数学命题,如果该命题正确,“哥德巴赫猜想”就正确,最后他证

明出了自己发现的这个命题的正确性。任大鸿说,用他这种方式,只需运用中学阶段所讲述的

质数与约数两个方面的知识就绰绰有余了。



  在此之后,四川邛崃又有一位青年声称:他在1998年就提出了“广义哥德巴赫猜想”,并

上网公开悬赏万元叫板世界数学界。但至今无人接招。



  这位名叫聂勇的青年现年30岁,为邛崃一个体老板。聂称,素数的分布是一特殊的混沌现

象,是有序与无序,自相似性与非自相似性,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的统一,(1+1)即是对称

性。为了说明以上观点,聂提出了广义歌德巴赫猜想:即素数的对称性原理。



  聂称,这一“广义哥德巴赫猜想”在两年前就提出来了,他曾先后找过成都一些高校的数

学专家,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都无法予以否定。



  另据浙江《处州晚报》报道(记者周立军)就在成都破解“猜想”如火如荼的时候,浙江

省丽水市又有一名“痴人”向众人宣布,他已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名“痴人”叫范和平,

是丽水市信用合作联社财务会计科科长。他说,他潜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已有20多年了。



  范和平说,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关键是要运用好的数学技巧,他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地使

用了一种叫“互为补数淘汰法”的数学技巧,从而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而且用他的公式能计

算出任何一个偶数有多少组的“1+1”。日前,范和平已向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等权威数学研究

机构和刊物寄出了厚达19页的论文。



  中科院数学所每年收到来信上百封



  数学专家:别作无谓探索



  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与社会上的解谜热潮截然相反的是,专家们对此都比较淡漠。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数论专家陆柱家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

们不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每年至少有上百封,还经常有找上门来的,每个人都自称破

解了哥德巴赫猜想。



  据《科技日报》记者李大庆报道陈景润在他写的《初等数论(Ⅰ)》(1979年由科学出版

社出版)一书中就指出:“对于哥德巴赫猜想,具有初中毕业程度的同志们经过自学都能明白

其意思,但是对于它们的困难程度却了解得很少,甚至没有了解,以至于许多同志,特别是许

多青年同志,盲目地将许多精力浪费在用一些初等数论的办法去证明这些世界难题,而不知道

要想解决这些世界著名难题,首先需要学习许多非常高深的数学论文,还要经过多年刻苦钻

研,然后才有可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认为在最近几十年,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

大定理等世界难题是不可能只用初等数论方法得到证明的。所以希望青年同志们不要走入歧

途,不要再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弟子王元教授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说过,用初等的数学方法、数学

工具是证明不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它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过人的思维能力,还需要

对前辈数学家所做的种种尝试有系统了解,这些都是普通数学爱好者所难以做到的。



  数学所《数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史永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我们收到的与哥德

巴赫猜想有关的稿件特别多,简直没有时间应付。我们在审稿时发现,许多投稿者的数学修养

很差,表达不清楚,逻辑上也不严密,在最关键的问题上他们往往都含糊其辞,只要举一个反

例,其结论马上就被推翻了,所以根本就站不住脚。向我们投稿的这些人都自认为破解了哥德

巴赫,特别自信,但目前没有一封信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据了解,早在七八年前,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就曾专门为此开过一次记者招待会,与会的许

多专家、学者都告诫广大业余数学爱好者:不明白哥德巴赫猜想难在何处,缺乏严格的数学证

明和必要的理论基础、研究工具和研究手段,是不可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因此,业余

爱好者不要误入歧途,白白耗费时间去作无谓的“探索”。



  数学院科研处陆柱家处长说,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所需要的数学功底和思考能力,以及对

前辈数学家所做的种种尝试的系统了解,都远远超出了普通数学爱好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希望

爱好者们不要盲目求解,否则很可能陷入缘木求鱼的窘境。目前还有很多中学生卷了进来,把

大好时光用来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求证。



  英美两出版社悬赏百万美元



  都是奖金惹的祸?



  最近,中国为何出现哥德巴赫“猜谜”热?中科院数学院业务处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

股热潮都源于今年3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的一篇重头文章。



  《泰晤士报》的消息说,英国的费伯出版公司和美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公司最近即将出版

一本希腊作家佐克西亚季斯写的小说《彼得罗大叔与哥德巴赫猜想》,为此,两家出版公司为

了提高这本小说的知名度,合办了这次巨奖比赛,若谁能最快提供论证,证明“任何偶数皆是

两个质数之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即可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奖金,截止日期为2002年3月15

日。



  按规定,求证论文必须在下周小说出版之后的两年内投寄给一家有名望的数学刊物发表。

该公司还将指定一组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来判定证明是否成立。据了解,美国的布鲁姆斯伯里出

版社也宣布加入其中。此文一出,国内大小媒体纷纷转载。这之后,数学所里就再没安静过,

每天连电话、来信、来访总有十几宗,上至古稀老人、下至正在读书的中学生,都声称自己攻

克了“猜想”。



  陆柱家对记者说,实际上这两家出版社在多年以前就曾悬赏过30万美元,但一直没有人能

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现在他们把资金加到100万。哥德巴赫猜想已经提出250多年了,一直没有

被攻克,现在在没有什么明显进展的情况下,突然要在两年内攻克,有什么根据?



  谁研究哥德巴赫谁就该遭到嘲笑?



  哥德巴赫猜想还有没有意义



  自从陈景润攻克了“1+2”之后,在中国的业余数学爱好者就开始积下了浓浓的“哥德巴

赫猜想”情结,许多人多年来一直就企盼着自己能亲手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记者从办

公桌上积如小山般的信件中随意抽出一封,是一位老人从新疆建设兵团某部寄来的。他的论文

居然厚达一百多页,全是用手工一笔一画抄出来的。他在附信中令人感动地写道:“我老了,

身体多病,眼睛模糊,生命接近极限。我是四十五年的老兵,是长征意志、抗战决心、兵团精

神在支撑着我。”



  而浙江省丽水市的范和平研究哥德巴赫猜想20多年不辍,周围的人都不理解地称他为“痴

人”。范和平说:“谁能告诉我,现在国内对哥德巴赫猜想感兴趣的人还有几个?恐怕连数学

专家都不研究了。他们不研究倒也罢了,为啥不让别人研究?”



  自从1976年以来老范就一直在不断修改完善他的“互为补数淘汰法”,每次修改后都寄给

有关的研究部门,但所有的信都是泥牛入海,没有回音。老范的家人和同事都不理解他,甚至

嘲笑他。这次出了百万美元悬赏之后,更有人认为他是为了那笔巨额奖金。



  一位远在徐州“攻关”了二十几年,写了十几万字论文却无人承认的研究者刘先生在电话

中对记者诉苦道:



  我在1997年4月18日推导出“1+1”定理,4月26日下午到中关村一权威机构送稿子,见过

研究室主任说明来意。他说:“陈景润之后,再没有人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你一个老百姓研究

‘1+1’有什么用。就算你是对的,又能给国家创造什么价值,数学家都研究不出的东西,他

怎么能给你论证。他把我推出了门外,关上了门。我把稿子寄到《数学学报》,编辑部回信

说:涉及著名数学难题,必须有两名以上专家推荐,否则不予受理,原稿退回。知音可真难找

啊。



  一位名叫李金国的业余爱好者也有同感:“我曾两次寄信给陈景润的大弟子、某大学一位

教授,也未收到回信。托学报编辑将稿件辗转交给他,他看后也未表态。”



  浙江省丽水市人称“痴人”的范和平告诉记者,这次他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也是想以此

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我认为,民间的智慧也应受到重视,我想有人站出来说出一种方法,

一种思路,专家完全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要站出来,也是需要勇气

的。”



  陆处长说,从理论上说,他相信这一难题最终会被攻克,但这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很多

很多的积累,目前看,时机还不成熟。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999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