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老芦头谈匪党与匪区的先天不足之处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老芦头谈匪党与匪区的先天不足之处   
大阿官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老芦头谈匪党与匪区的先天不足之处 (172 reads)      时间: 2005-2-06 周日, 上午1:3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回书说了老芦头思维存在的根本症结。这回再说他的其他问题。

首先,老芦头谈匪党与匪区的资质不够。这多少与阿拉以前挤兑过的一个原某地版主的情形相似。通常,严谨的政论者是不知道的情况不会想当然的推理与臆断,否则必然圆不了场。

从老芦头的多年文章里判断,老芦头在匪党里的没有什么可以令老芦头作较深刻前瞻性判断的人脉关系或资源。老芦头对匪党的了解主要停留在媒体资料和途说。

举个类比例子。老芦对阿共的论述,不少时候就象那个我提过的某地某原版主:

这版主去年窜到大家论坛里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竟能信口乱讲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现有七、八十个(原说数目大概如此)室务委员,甚至还胡说文献研究室里的人大凡只要熬到一定年头就能混一个室务委员当当,真是笑倒我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现在的室务委员是副部级待遇,七、八十个?中央文献研究室现编制一共才多少人哇?!

要在讲理性的前提下论共或批共,首先就要较全面地了解阿共。

老芦头在某些时候论共与共区时的问题,与上述那位差不多。认同老芦头的某些说法的人,换言之,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就是同样不了解阿共某些内幕的人。

并不真了解一定必要的内情,却乐于臆断,就如同盲人高马夜半临深池。风光固然有,只是再回首已没有百年身——20世纪80年代大陆书刊上的这种例子太多了,如温元凯那破趋势Y现在还能拿出来自得吗?那当年可是行销百万册的名著,可而今几人能忆否?嘿嘿,人生着实可怜 呀。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4521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