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kai
加入时间: 2004/03/25 文章: 2225
经验值: 10951
|
|
|
作者:kai-kai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温家宝总理先生:
到2020年,中国的GDP大概会达到5万亿美元.按实际的购买力,将几乎与欧盟,美国的经济总量相当.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工业和科技政策,离一个强国却乃将是很远的.
中国的工业产品,除了港口机械及造船业之外,几夫所有的产品都不具技术优势.无论大到飞机,汽车,成套设备,小至电视,冰箱,DVD.也无论钢铁,化工,制药,医疗设备,集成电路制造,等等,所有的产品,都不具技术优势.而且,按目前的发展看,15年之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既不与一个大国的地位相符,也一定会制约将来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只是依靠劳动力的低廉参与世界竞争,也不能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或象日本在70-80年代时那样搭顺风车.如果仅仅是搭顺风车,其负面的影响迟早会反映出来.只需看看在90年代初的墨西哥G7高峰会上,法国总统对日圆和日本股市的暴跌的幸灾乐祸,及其后10余年的不景气便可知.
磁悬浮列车,本是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与德国的合作,中国至少可以在高速列车方面与德国一起站到了世界的前列.
中德磁悬浮合作本是一个双赢的项目.德国在磁悬浮技术上投入了数以十亿计的资金,花了30年的时间,没有中方的合作,也只是一项无法商业化的技术.
中国如果放弃磁悬浮,在高速轮轨方面追赶日,法.至多也不过是落后得不算太多.在可见的15年中,难以在国际上与日,法竞争.
但是如果与德国合作磁悬浮,却一举进入领先行列.即使仅仅只是80%在中国制造.也毕竟只有中国真真制造过商业化的磁悬浮列车轨道.
中国是一个大国,并不是只要拥有一,二种先进的技术便可以的.因此,在与德国方面的合作中,只需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把握住,并不需要占小便宜.
首先,应该认识到毕竟德方是投入了几十亿资金,且化了30年的时间研究的项目.不能要求别人廉价的就全部将技术转让过来.然后自己可以全世界的去推销了.这对德方并不公平.
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让德方明白.磁悬浮是一种投资额很大的高科技项目.在不转让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中国方面建一,二条试验性的线路是可能的.但是要大规模的建设,如果不了解其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风险太高.
至于转让了核心技术后如何保障德方的利益.则只是技术性细节.可以以合同的形式规定,如在10年之内,中国不单独在国际上销售磁悬浮列车.其实,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德国这块招牌还是很吃香的.中国即使完全掌握这些关键技术,不但能够在国内自己建设,也有能力出口磁悬浮列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乃是要用德国这块招牌才有更大的商业竞争力.
中德合作,在国际上,是有很大的竞争力的.人们马上能联想到不但是高科技的,而且是有竞争性的价格优势的.实在是一双赢的合作.
我注意到德国总理史罗德访华时提出的,要将一部分的欧洲空客项目放到中国,并让中国参与欧洲空客的一些合作.也注意到西门子提出的要在2007年将在中国的采购额提高到500亿美元,也注意到如果德国墨尼\磁悬浮项目立项的话,将邀请中国方面参与建设,其理由是毕竟只有中国真正建设过商业化的磁悬浮轨道.感到德国方在与中方的合作方面是有诚意的,也是考虑到中国方面的利益的.只是他们对自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是有顾虑的.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欧盟,中国将是世界的三大经济体.中国需要加强与欧美的合作与交往.
磁悬浮技术乃是一需要进一步发展研究的新技术.有德国方面长期积累的实验经验,及在中国方面的实际商业运行经验,相互配合,是对双方都有利的.
中国能够有能力在磁悬浮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先期即参与其中,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也是一种光荣和自豪.
因此,希望您能在磁悬浮的项目上郑重考虑.沪杭磁悬浮线确定了整个磁悬浮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望您能郑重的考虑.
顺祝
国运昌隆
KAI H. SHEN
2005,1,19
作者:kai-kai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