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死亡数字众说纷纭:23万?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死亡数字众说纷纭:23万?
邢国鑫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标题:
死亡数字众说纷纭:23万?
(337 reads)
时间:
2005-1-01 周六, 上午2:18
作者:
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ZT 郑义《中国之毁灭》
世界最大的水库群垮坝事件
以下所介绍的【1975年板桥、石漫滩水库群垮坝事件,无论垮坝水库之数目,还是死难者的人数,都远在全球同类事件之上;】本应成为全人类的警诫与借鉴,但遗憾的是,真相一直被严密封锁。八十年代初,我在采访北京空军某部时,访谈物件恰好是当时执行任务的米—8直升机飞行员,他曾运送国家领导和记者多次巡视那块灾难的土地。但是,事过数年之後,仍不便详谈。一再追问下,他仅吐露了几个片断:水面上只看得见电线杆子……大树上、堤坝上、小高地上有人,密密麻麻,像蚂蚁……一片汪洋,什麽都没有了,什麽都没有了……本节材料来源於新近经由电脑网路从大陆传出来的一篇文章,作者化名已已。我向他致以深深的敬意。
地点是淮河上游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时间是1975年8月8日晨。
从8月4日以来连降特大暴雨,降水强度极强的暴雨中心板桥水库一带,最大二十四小时雨量为1 060毫米,最大六小时雨量为830毫米。前者创造了中国纪录,後者超过了当时美国宾州密士港782毫米的世界纪录。板桥水库与石漫滩水库属於大型水库,但原设计的库容和泄洪能力都难以与这次洪水抗衡。(24)
第一场暴雨下了十小时,板桥水库水位迅速上升,已接近最高蓄水位;板桥镇被淹没,水库管理局院内积水,电话总机室泡塌,对外联络中断;板桥镇大量公用建筑和民房倒塌,公路断绝,老人儿童开始转移。次日晚有两位地委领导到板桥视察灾情,但因板桥水库素称“铁壳库”,无人对它的安全产生怀疑。
第二场暴雨下了十二个多小时,水库开始紧急泄洪,但水位仍然继续上涨,超过了设计的最高蓄水位。此时才发现没有任何一种哪怕是最原始的防汛器材,甚至也没有应付意外的炸药。 第三场暴雨将持续十三小时,刚下不久,留在板桥打算“搜集一些好人好事”的一位元地委领导已感觉情况不妙,要求当地驻军使用连队报话机向外作接力通讯。几小时之後,水库所在地泌阳县县委书记赶到板桥,果断决定水库下游的板桥、沙河店民众立即撤离。这是第一位意识到水库可能崩溃的官员。与此同时,省、地两级政府都在召开紧急会议。驻马店地区的会议上无人提及板桥,因人们认为板桥水库固若金汤,还因为一位携带报话机进行接力通讯的士兵被洪水冲走,险情没有发出。郑州的会议上,焦点仍然不是板桥。另一位意识到板桥已危在旦昔的水利专家陈惺提议速炸板桥水库副泄洪道,增大泄洪量。但通讯中断,两地相距数百公里之遥,无法实施。
大雨滂沱……
就在各级紧急会议召开的同时,7日21时前,确山、泌阳两县已有7座小型水库垮坝,22时,中型水库竹沟水库垮坝。
两个半小时後,8日晨0时30分,大型水库石漫滩水库漫坝,当越坝而出的洪水深达0.4米时,大坝溃决,下游田岗水库随之溃决。
再半小时後,8日晨1时,板桥水库漫坝;当坝顶溢水深0.3米时,大坝溃决,6亿立方米的库水骤然倾下……
这是大坝崩溃那一刹那的景像: ●“ ……板桥水库大坝上一片混乱,暴雨柱儿砸得人睁不开眼,,相隔几步说话就无法听清,大批水库职工、家属这时正在被转移到附近的高地,飘荡著的哭声、喊声和令人惊恐的各种声响在暴雨中形成一种惨烈的氛围。人们眼睁睁地看著洪水一寸一寸地上涨,淹至自己的脚面、脚踝、小腿、膝盖…… 上涨的库水迅速平坝,爬上防浪墙,将防浪墙上的沙壳一块块掏空……水库职工还在作著无谓的抵抗,有人甚至搬来办公室里笨重的书柜,试图挡住防浪墙上逐渐扩大的缺口……一位忠实的职工在暴雨中用斧子凿树,想留下洪水的最高水位……
突然,一道闪电,紧接著是一串炸耳的惊雷,然後万籁俱寂。 暴雨骤然停止--夜幕中竟然出现了闪闪烁烁的星斗。 这时,听到一声惊叫:“水落了!” 刚才还在一寸寸上涨的洪水,在涨至小腿、腹部,甚至向人们胸部漫淹去时,突然间就哗地回落下去,速度之迅疾使左右所有人都瞠目结舌--洪水的确在眨眼间退去。 就在妇孺们欢呼“水落了!水落了!”的时候,板桥水库管理局公安科长马天佑的脸色骤然间变白,刚才那个霹雷,曾使他周身触电似的麻了一下:那座刚才还如同一只充足气的巨大气球似的板桥水库突然间萎瘪--6亿方库水令人恐怖地滚滚下泄。 “出蛟了!”有老人的声音在喊。”(25)
溃坝时,最大瞬间流量为7.9万秒立方米;溃坝洪水以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形成一片水头高达5~9米,水流宽为12~15公里的毁灭性洪流。前後几小时之内,驻马店地区两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数十座小型水库及两个滞洪区相继垮坝溃决(水利专家王维洛称共52座水库)。人为蓄积的巨大势能猛然释放,在直立如壁的高大水头下,田园、村落、集镇在一瞬间化为乌有。全区主要河流全部溃堤漫溢,60亿立方米洪水如出笼之猛虎,狂奔无阻。
作者已已曾到遂平县文城公社的一个小村访问。该村256人仅活下来96人,有7家绝户。许多人当时就死了,幸存者随水头一路东去,速度迅疾,犹如乘车。村民魏东山回忆道:大水冲毁了坟地,冲出了坟墓里的棺材,我是抱著一块棺材板才活了下来。洪水的水头足有几丈高,我浮在水头上看前面的景物,人就像立在悬崖上。我记得大水冲过一处树梢,树梢下面有一个小院落。我清楚地看见屋里还亮著灯,有一个小妮子嘴里喊著奶奶正往屋里跑,“轰”地一声就全没有了。
洪水排山倒海般向前推进,仅一小时便抵达45公里之外的遂平县城,占领县城之後,又翻越高耸的京广铁路路基,继续摧毁所遇到的一切障碍。驻马店地区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尽成泽国。
8月9日8时,板桥水库垮坝二十七小时後,驻马店地委发出特急电报向北京告急。
8月12日,板桥石漫滩水库群失事後第五天,中央慰问团抵达灾区视察。
积水久久不退,头顶烈日当空……
200万灾民围困在水中,大部分人困在坝上、堤上、房上、筏上,还有6万人困在树上;缺少食物,吃光树叶後,开始吃死畜;药物稀缺,最後有1百多万人患病,大量死亡……(26)
又一轮漫长的灾难开始……
长期遭政治整肃的水利专家陈惺被紧急启用,陪同中央慰问团团长纪登奎乘坐军方米—8直升机巡视灾区。所飞临的汝南、平舆、新蔡、上蔡、西平等县范围一片汪洋,5座县城和条块分布的高地如散布在海中的岛屿。飞行高度为50米,能清楚地看到每块陆地上都挤满灾民,空间狭小,大量灾民不得不站在水里爬在树上……
陈惺力主炸掉阻碍行洪的阻水工程,意见立即被采纳。13日晚9时,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命陈惺陪同慰问团成员农林部长沙枫进京汇报,含泪说:“你去,代表我,代表河南,只有一个请求,炸开阻水工程,解救河南人民。”三小时後,沙枫与陈惺赶到灯火通明的国务院会议室。主持会议的副总理李先念表示:“为了救人,你们说炸哪里我们就同意炸哪里。”并命令军队立即出动,由他签署的命令随後由空军空投到各部队所在位置。
次日上午10时,位於豫皖交界处的最大的阻水工程班台闸实施爆破。这座分洪闸原设计闸门9孔,在“以蓄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只建了7孔,又堵了2孔。一阵隆隆巨响,所有的闸门、胸墙、桥面甚至部分闸墩腾空而起,滞留的洪水夺路而走。扩大行洪的爆破工作整整进行了两天,洪水冲向淮河中下游。已被大量水库、闸门分割的淮河,泄洪能力大减,到处洪水漫堤,险像环生……
洪水终於退去。但是,300万民众曾在半月之久的时间里等待拯救。无数的生命永远消失了,无数的家庭永远失散了……洪水退去的大地上,到处可见人畜的尸体,烈日下,腐尸蒸腾起一层可怕的雾气……“一位曾参与救灾的军人後来回忆,在漯河至信阳的公路两旁,他亲眼见到沿途所有大树的树枝,都被黑压压的苍蝇压弯了。
”(27)
消息被严密封锁。
至今已二十八年过去,仍然没有重建准确的事实。
死亡数字众说纷纭:政府说是2.6万,已已说超过8.5万,还有人说12万,经济学家张健雄说15万;(28)而水利专家孙越崎等8位全国政协委员发表文章说是23万。(29)
大水之後的第二年,这片埋葬了无数生灵的土地上,麦子长得格外茂盛。仔细看去,麦田的色彩并不均匀:有许许多多呈小块分布的麦子,长得实在是厚实,实在是绿……
农民们淡淡地说:那儿的麦子都长疯了。
痛定思痛,人们思考著灾难的原因。一个事实引起注意:在同样的降水条件下,薄山、东风水库却安然无恙。专家指出,这是因为水库上游集水区森林覆盖率之差异:板桥、石漫滩水库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0%,而薄山、东风水库高达90%。(30)
同样的悲剧继续一幕接一幕上演……
1993年8月27日,位於青海省西宁市西南110公里黄河支流恰卡恰河上的沟後水库崩溃,溃坝而出的洪流冲毁了50多个村庄,虽事前实行了紧急疏散,但仍有242人死亡、336人受伤,180余人失踪。(31)
1998年6月26日6时许,广东省恩平市大田镇茶山坑水库溃决,死亡34人,失踪2人。
官方媒体当时只赞扬军队三天三夜与洪水搏斗的英勇事迹,并指斥水库溃决的消息是谣言。一个月零两天後,才在一则撤换临阵脱逃官员的消息中略有触及。(32)
1998年,有官员透露:自五十年代到1980年,中国共溃坝2976座,(33)年均100座。这个迟到了多年的数字,不知又掩盖了多少黎民百姓的血泪与呼号。
1980年以来又发生了多少溃坝事件?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去年、今年又有多少水库溃决?我们还是不得而知。
在本书最後定稿时,又得知:海河於1963年洪水期间,共垮坝200余座。我向我的作家记者同行们呼吁:抢救史料,让人民了解他们有权了解的一切。
六亿人头顶的七柄悬剑
水土流失的另一大危害是河床高,水患频繁。
黄河中下游河床每年以10厘米的速度高,自中共建政以来已三次加高大堤,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进入了无解的“愈险愈加,愈加愈险”的恶性循环。下游河床,已高出济南5米,高出开封10米,高出新乡15米,高出郑州20米。(26)一旦堤防溃决,上亿人的生命和黄淮平原的城市工厂,都会遭受惨重损失。这不是一条河,这是顶在中国人头上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继黄河之後,中国另外的六条大河正在成为“悬河”或“准悬河”。报纸上醒目的黑体字大标题是“水土严重流失,七大河渐成悬河”。中国的七大河系,从南到北依次为: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以水量居首的长江为例,不仅下游淤积严重,中游湖北省荆江河床也已经高出地面10米。严重的淤积,使长江流域的通航里程从1957年的7万公里减少到3~4万公里,减少了一半左右。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二十多年内,全国内河通航里程从17.2万公里减少到10.8万公里。湖北省1960年有通航里程14 300公里,二十年之内减少了6 400公里,减少近45%。四川省五十年代初有91条河流通航,八十年代末期只有51条河流可以通航,航程缩短了8 000公里。长江上游地区6 000多个堰塘水库库容被淤积一半,下游湖泊面积减少一半。这里有三个一半:库容减少一半,湖泊面积减少一半,通航里程减少一半。都是一半一半地减少,可见情况恶化之速。天津(海河)、上海(黄浦江)、南京(长江)、广州(珠江)等十多个下游城市的地面标高,尽管目前还略高於河床,但汛期来临之际,加上海潮顶托,河水高涨,就在水位之下了。比如上海,外滩的“滩”就不复存在,代之以高高的挡滩墙。大潮汛来临时,就会出现“人在地上走,船在头上行”的奇妙景像。现在号称“七大悬河”,虽然另外的六条河流还没有象黄河那样全都“悬”起来,但已是胜利在望。
据统计,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产值处於江河的洪水位之下。(27)“悬河”千钧之危,全系於堤坝拦堵之一发。全国堤防已长达20余万公里,就是铜墙铁壁,也有溃塌之虞,更何况经费紧缺,防洪标准偏低,多数仅能防御十到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最高的黄河下游堤防,也只能防御六十年一遇的洪水。1998年洪水,长江堤防出现险情数千处,其中近2 000处随时可能决堤。即使下了“死守必保”的军令,也是防不胜防,嘉鱼县、九江市、公安县等多处长江干堤决口……在东北,拱卫大庆油田的三道堤坝也被嫩江洪水冲毁,两千多口油井被淹没……只要河床淤积增高的趋势得不到根本性的扭转,总有一天,半个中国会成为洪水滔天的泽国。七大悬河——高悬於中华民族头顶上的七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者:
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悬(图)
--
邢国鑫
- (69 Byte) 2005-1-01 周六, 上午2:27
(165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41231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