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在两难中作出选择--当代中国人口问题小议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在两难中作出选择--当代中国人口问题小议
世纪中国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在两难中作出选择--当代中国人口问题小议
(205 reads)
时间:
2002-4-23 周二, 下午10:35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作者:黄忠晶
历史发展到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人口问题显得更加错综复杂。中国人口基数已经大大超出适宜水平,人口仍须严格控制,在达到增长高峰后,通过实现人口负增长,逐渐减少人口总量,使之降到到适当数量,从根本上减轻人口过多的压力。另一方面,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会进一步加剧人口老化的进程,从而对社会产生另外一种同样巨大的压力。进一步控制出生率与缓解人口老化速度和程度,形成对立的局面。
面对人口过多和人口老化双重压力,我们处于两难境况:生育率过高会继续造人口大幅度增长,生育率过低又会形成人口严重老化,顾此失彼,难以两全。这是历史造成的既成事实,无可奈何的事实。但在难以两全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要争取做到两全,即一方面要继续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又使人口老化不至于严重到社会无法承受的地步。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倾向,即只看到人口过多的压力以及带来的危害性,看不到或不重视人口老化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观点认为,人口老化真正作为社会问题而发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现在来谈论为时尚早;过早谈论会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这显然是一种十分短视的看法。这正像四、五十年前一样,当时人口对社会的压力还没有显现出来,于是人们断然否认人口会成为社会的包袱,认为那是将来很遥远的事情,真到社会感受压力之时,再来"计划"也不迟。实际上灾难当时就已种下,其恶果一直存在到现在。同样地,现在对这一问题采取何种看法和态度,直接关系到数十年后的情况;真的到了那时,严重情况已经铸成,一切都无法补救。弄得不好,在人口问题上,我们现在完全可能重犯五、六十年代的错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也许正好相反。
另一种观点认识到两种要求(减少人口数量和减缓老化速度)的矛盾,同时认为,宁可让人口老龄化进程来势猛一些,也要尽快减少人口数量;我国当前和相当长时期内,最大的危机仍然是人口膨胀而不是人口老化。[1]这一观点仍然未能认清我国人口老化可能达到的严重程度。实际上,在21世纪,中国人口无论是老龄化速度,还是老龄化程度,在世界上都是空前的。
有研究者模拟了三种方案来预测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趋势。方案1是将90年代后期的总和生育率(1.8)进一步降低为1.62(相当于目前政策生育率水平);方案2是保持目前1.8的总和生育率不变;方案3是将总和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2.1后保持不变。结合人口死亡率的变化情况,这三种方案在2040年造成人口老化情况均超出联合国的估计数(18.3%),分别达到21.59%、20.52%和18.88%。
具体来说,中国人口总数的变化情况:实行方案1,总人口在2026年达到峰值14.2亿后开始下降,到世纪末降到8亿;按照方案2,在2030年达到最高值14.42亿,到世纪末为10.33亿;按照方案3,在2045年达到15.5亿,然后略有下降,后半世纪基本维持在15.3亿左右波动。[2] 单纯从减少人口压力的角度看,显然方案1最优,方案2次之,方案3最差。
在这三种方案中,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见下表:(单位%)[3]
───────────────────────────────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2000年 6.94 6.94 6.94
2010年 8.12 8.06 7.97
2020年 11.63 11.41 11.06
2030年 15.96 15.46 14.68
2040年 21.59 20.52 18.88
2050年 22.89 21.27 18.85
2060年 25.66 23.16 19.62
2070年 26.44 23.23 18.87
2080年 26.46 23.44 19.35
2090年 27.07 23.91 19.59
2100年 27.09 23.87 19.52
────────────────────────────────
从表中所列可以看出,三种方案在人口老化的速度和程度上差异很大。
实行方案1,到2051年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3%(已超出发达国家2040年可能达到的水平),在2056年超过25%,2089年超过27%,一直到世纪末,人口老化的过程仍在继续加强。
实行方案2,到2058年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3%,然后继续缓慢上升,一直到世纪最后几年才略有下降。
实行方案3,人口老化速度相对较慢,老化程度较低,从40年代起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呈静止型,老年人口在19%上下波动,而一直到世纪末,从未突破20%。
从延缓人口老化速度和减轻人口老化程度看,显然方案3最优,方案2次之,方案1最差。
方案1大大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在后半世纪这种速度和程度甚至可能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是不可能与之同步的。我们设想一下,到了五、六十年代,每四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而且以后还会继续较快发展,那将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情景!可见,这一方案虽然在减少人口总量方面速度很快,但不宜采用。
与方案1相比,实行方案2可缓解人口老化的势头,但整个人口老化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实行该方案,不到40年,每五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而那时,离我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目标还有十多年,社会恐怕也无力负担这样沉重的人口包袱。
方案3在缓解人口老化压力方面显然是最佳方案。即使与方案2相比,它在缓解人口老化方面也是十分显著的。但到世纪末,这一方案将使总人口增加2个多亿。而方案2将使总人口减少2个多亿。这一进一出,两个方案在总人口上就相差约5个亿。因此,在这两个方案中进行取舍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提出这三种模拟方案的研究者认为综合起来考虑,最佳选择方案应该是方案2。其中一个理由是,从社会负担来说,这三种方案的总抚养比差别不大。另一方面,该文作者承认,这三种方案的老年抚养比的差距是明显的(特别是在2030年以后),方案3最小,方案2次之,方案1最大。[4]该文作者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抚养老年人的开支要超出儿童很多;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的开支接近一个成年人的开支(约为0.9:1),而一个儿童的开支只有成年人的一半。因此,即使三种方案总抚养比相差不大,方案3仍然是社会负担最小的。实际上,在后半个世纪,这三种方案的总抚养比仍有较明显差异,方案1最高,方案2次之,方案3最低。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方案的年龄中位数的变化差别也很大。特别从30年代开始,更为明显。方案1在后半世纪在47.8岁左右波动,且有增大的趋势;方案2在后半世纪在45岁左右波动,也呈增大的趋势。方案3自30年代起直到世纪末在39.7岁左右波动,而且在后半世纪呈减小的趋势。[5]而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到了2050年,也只有42.9岁,发展中国家只有35.4岁。显然,方案1和方案2造成的人口老化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了那时中国社会经济可以承受的水平。
在我看来,实际上还有一种超出方案设计者构想的方案,它可以说是对方案2和方案3的折衷。它使总和生育率高于1.8而低于2.1,大约为2.0或稍低一点,这样就可能既使人口老化的程度比方案2有较明显的减轻,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又比方案3更为有力,比如到世纪末,人口经过一段时期的增长后仍可回落到13亿左右或以下。
总之,在21世纪,中国人口控制政策不仅要考虑到对人口数量的控制,还要考虑到对人口老化速度和程度的控制,综合平衡二者。不仅如此,在对人口政策作调整时,还应该较多地考虑到怎样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尽可能地消除导致人口素质恶化的种种因素。而要做到这一切,除了人口政策自身的正确外,起着基础性甚至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社会总体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人口问题。
注释:
[1]马宾主编:《中国人口控制:实践与对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2]汝信等主编:《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
[3]同上书,第44页。
[4]同上书,第48-49页。
[5]同上书,第45页。
上网日期 2002年04月17日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0904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