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古堡幽灵——丹麦王室百年婚变(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古堡幽灵——丹麦王室百年婚变(一)   
贝苏尼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古堡幽灵——丹麦王室百年婚变(一) (1398 reads)      时间: 2004-12-06 周一, 上午8:4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古堡幽灵——丹麦王室百年婚变(一)


祖谦王子和文雅丽举行婚礼的那座教堂一共举行过三次皇家婚礼,第一次是1752年腓特列五世(FrederikV,1723-66)的第二次婚姻,和布伦瑞克-沃而芬比尔特公主朱丽安娜·玛丽(Juliane Marie of 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 1729-96)的婚礼, 以及腓特列七世(Frederik VII,1808-63)在两次离婚后终于找到知己,于1850年冲破重重阻力和丹娜女伯爵(Grevinde Danner, 1815-74)的婚礼。腓特列五世标志着奥伦堡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他的两次婚姻留下的病弱子女是产生继承危机的根源。腓特列七世的三次婚姻均无子女,导致现今王室格吕克堡家族的“入主”;他也是第一位立宪君王,不过他在1846年离婚时尚未即位,全国仍处在他父亲克里斯琴八世(Christian VIII,1786-1848)的“开明专制”统治之下。祖谦王子和文雅丽婚变,不仅是“丹麦王室百年以来的第一次”,而且是格吕克堡家族第一次,也是立宪以来的第一次。

举行这三次婚礼的腓特列堡 (Frederiksborg Slot)座落在哥本哈根以北三十公里处希勒勒湖心(Hillerød Sø) 的三座小岛上,由S型的小桥和廊桥连接,构造十分独特。目前这座红砖砌成,镶嵌着灰色花岗岩饰条和铜绿尖顶的王宫是多次扩建改建的结果。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75年,一直是贵族的府邸。1560年,腓特列二世国王(Frederik II,1534-88)为了享受远离尘嚣的宁静,用海边的庄园跟贵族对换,改建成行宫,腓特列堡也因此而得名。





雨中的腓特列堡


1752年7月,一支送亲的队伍风尘仆仆地穿过小半个德国,大半个丹麦。新娘朱丽安娜·玛丽是布伦瑞克-沃而芬比尔特公主,她相貌端庄,性格内向,从小接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训练,是个虔诚的信徒,这次离家远嫁,随身带着受洗时的珍版圣经。

朱丽安娜·玛丽时年23岁,已经算是“老姑娘”,初婚办不到,只能作“续弦”了。好在对方的“条件”还不错。29岁的国王,一表堂堂,聪明而疏懒,学问不好,性格却开朗和善。他实行“无为而治”,很少过问朝政,放手让几个一流政治家外交家有效地治理着丹麦、挪威、法罗群岛、格陵兰的广大土地,还有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简称“丹麦-挪威国王”;在英法争霸的世界上,聪明地保持中立,以强大的海军为后盾,商船源源不断地将“西印度”群岛殖民地的蔗糖,“东印度”的棉花香料,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运送到首都哥本哈根——东海之滨的“商人港”。**





Frederik 5.
Carl Gustav Pilo
Rosenborg Castle, Copenhagen, Denmark

听说,他对于美和艺术具有天生的感受力,即位后一改父王的刻板拘谨,流行巴黎的风尚,贵族都穿镶花边的罗可可式服装,言谈举止也越来越风雅有趣了。为了庆祝奥伦堡家族三百周年,他在几年前诏令全国贵族在新城区建造府邸——怎么听着耳熟,跟秦始皇命令六国贵族迁入咸阳似的?您说对了,古今中外的专制君王加强中央集权都是这么几招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削弱地方贵族势力。不过,时代毕竟不同了,腓特列五世不但没有搞焚书坑儒,而且受启蒙运动影响,开办医院、剧场、产院、艺术研究院,鼓励“愚民”积极参加公众事务。就是有一条严格把关:君权神授,只有不是的臣民,没有不是的国王,“开明”还是“野蛮”,主动权掌握在国王手里。——当这样的王后还不算太难。

不利条件当然也是有的。听说,未婚夫喝酒喝得很凶,还经常到不名誉的地方去鬼混,当初就是为了让他“收心”才安排娶亲的。娶的是路易丝公主(Louise of Great Britain,1724-1751),英王乔治二世的女儿。听说,他们夫妻很恩爱的,可惜第一位王子不到两岁上就死了,后来又有了三位公主,一位王子,王后就是在怀第六个孩子的时候手术失败甍逝的,比我大不了几岁,唉!也不知道这几位小公主小王子性情如何,好不好相与……





Queen Louise (1724-1751)

Carl Gustav Pilo
Rosenborg Castle, Copenhagen, Denmark


朱丽安娜·玛丽这样想着,晓行夜宿,舟车辗转,不觉已经来到西兰岛北部,腓特列堡附近的猎宫(Jægerspris Slot)。这是送给她的结婚礼物。蓝色屋顶,红砖墙,白色门窗,与其说是小小的宫殿,不如说是大庄园,还有出产和收入。

1752年7月7日,腓特列五世和长途跋涉而来的朱丽安娜·玛丽初次见面,同日前往腓特列堡教堂举行婚礼。新王后穿的可能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罗可可式的鲜艳服装,胸前佩戴着巨大的钻石胸针,长长的后裾。婚宴的菜单大概是法国式的,金银餐具,桌布是大马士革优质棉布。这些仪式大概都比较简单,不过从零星的记载也可以看出第一轮“全球化”对王公贵族生活方式的影响。

隆重的仪式是礼成后的入城式。两天以后,国王和新王后在十八名步兵和十二名皇家卫队士兵,前后各十二名号手的护送下,乘坐皇家马车来到哥本哈根城北门外,城头吹响号角,新王后下车,脚踏上首都的土地,迈出三四十步,重新登车,和国王一起穿街过巷,接受民众的欢呼。市政厅阳台上的乐队奏起欢迎的乐曲。国王和新王妃到达克里斯琴堡王宫(今议会)的时候,早有王室全体成员、部长、将军、各国使节、贵族代表恭候。

市政厅张灯结彩三天三夜,按照习俗在大厅里陈列丹麦和布伦瑞克-沃而芬比尔特传统武器,正面悬挂着巨幅彩绣,表达对新国母的良好祝愿。

可惜不管朱丽安娜·玛丽在后来的年代里如何努力,都没有能完全满足臣民的愿望。她在远嫁路上也许没有想到的是,最大的不利条件其实在她本身——她是德国人。以前丹麦上流社会“跟朋友说法文,跟家人说德文,跟佣人和狗才说丹麦文”,18世纪民族意识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去德国化”运动。尽管腓特列五世重用的几个能臣都是德国人,因为他们努力实行“本土化”,才被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所接受。腓特列五世的第一位王后极受民众爱戴,几乎成了神,除了美貌和善,个性特别具有“亲和力”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是英国公主,英王乔治二世的女儿,打破了丹德联姻的传统,符合“去德国化”的潮流。王后半年前刚甍逝,国民还没有从痛失国母的悲恸中恢复过来,马上又要准备欢迎新王后?这个弯子转不过来。再说,“找”谁不行,干吗非得“找”个德国人?看来“去德国化”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任重道远哦……





Juliane Marie (1729-1796)
Vigilius Erichsen

Rosenborg Castle, Copenhagen, Denmark


腓特列五世的性格,往好里说是“和善开朗”,往不好里说就是“轻浮放荡”。前一位王后性格柔顺,迷倒众生,也挡不住他出入秦楼楚馆,跟有“野味儿”的女子连续生产私生子。现在这位王后个性内向,虔诚理智,缺少直接感人的魅力,夫妻关系纯粹是履行义务。还好,总算老天帮忙,新王后转过年就生了个儿子,起名也是腓特列(Frederik 1753-1805)。前一位王后只留下一个儿子克里斯琴(1749),是天然的王位继承人,现在有了个弟弟“候补”(Heir presumptive),打好双保险,国王完成任务,就继续酗酒胡闹去了。路人看到国王醉醺醺地从可疑的地方出来,让侍从扶上马车送回宫里,都摇头叹气。但臣民毕竟是忠实的,宁可记得他的好处,把责任推给部长们和宫廷总管。

1760年,腓特列五世折断了一条腿。

乘他遵医嘱卧床休息的时候,让我们沿着朱丽安娜·玛丽远嫁的路线返回,从布伦瑞克继续南下,经过汉诺威,来到德国的心脏, Fulda河畔的黑森邦国首都卡塞尔。丹麦的腓特列五世时代,这里是弗里德里希伯爵(Friedrich II,1720-1785)的宫廷所在地,夫人玛丽(Mary of Great Britain, 1723-1772)也是英王乔治二世的女儿,路易丝王后的姐姐。

这两位连襟的运气大不相同。当腓特列五世放手让能臣干将把丹麦治理得“繁花似锦”的时候,弗里德里希伯爵的地面却很不太平。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欧洲形成英、普同盟和法、奥、俄同盟两大集团,在海上和海外殖民地英国占优势,而在欧洲大陆法奥俄相对普鲁士则占有绝对优势。腓特烈大帝采取了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为普鲁士的兴起奠定基础。从 1756年8月,腓特烈大帝对萨克森发动突袭,到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定《巴黎和约》法国将大片海外殖民地割让英国,15日普奥签定《胡贝图斯堡和约》,巩固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地位,跟奥地利分庭抗礼,历时七年,史称“七年战争” (1756-1763)。黑森邻近双方往返拉锯的萨克森,自然深受战乱之苦,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伯爵领主突然改宗天主教,又引发了内部的激烈冲突和震荡。

玛丽伯爵夫人见势不好,就在1760年将三个儿子(分别是17岁,16岁,13岁)送到已故妹妹夫君的宫廷教养。腓特列五世见到这三个小王子眉清目秀聪明伶俐,非常高兴。再说,黑森伯爵领地虽然跟丹麦王国不是一个“级别”,但地盘够大,财富够多,四舍五入,也就算门当户对,小王子正好三个,让他们先跟小公主一起玩玩儿,青梅竹马,将来……这个程序设计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准确率。后来黑森伯爵的长子威廉(Wilhelm, 1743-1821)娶了二公主威廉娜(Wilhelmine,1747-1820),次子卡尔(Karl,1744-1836)娶了小公主路易丝(Louise,1750-1831)。大公主索菲·玛德拉(Sophie Magdalene)嫁给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和我们的故事无关。

这些人物我们将来都会遇到,不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腓特列五世的腿。此人生性好动,卧床半年可憋坏了,稍好一点就要出门去玩儿,不小心又折断了。这次陈旧性骨折很严重,他再也没有起来,1766年死在宫廷总管,外交家莫尔特克(Adam Gottlob Moltke, 1710 -1792)的怀里,他最后的话是:“饶恕我,忠实的朋友!”

腓特列五世只活了42岁。人们曾对他寄予无限期望,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 “英俊王子”的形象蒙上了越来越浓重的阴影。尽管他的“无为而治”避免了许多错误决策,毕竟标志着奥伦堡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腓特列五世时代被史家称为“繁花似锦”,不过是败落前的回光返照。保障贸易收入的中立政策使财政负担日益沉重,乡间贵族地主受法国重农学派启发,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农业产量的结果,也在挑战海上贸易收入带来的城市繁荣。两次婚姻留下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另有非婚生的五六个子女),为后来的继承危机埋下祸根,也为格吕克堡家族的登台创造了条件。


*奥伦堡家族的丹麦国王除汉斯(1418-1513)之外都叫“腓特列”和“克里斯琴”,即位前不能称“X世”,在括号中标明。

**丹麦语“波罗的海”为“东海”,“哥本哈根”(København)原意为“商人的港口”。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3818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