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韬晦 ----- 现代版的煮酒论英雄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韬晦 ----- 现代版的煮酒论英雄   
天天天天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韬晦 ----- 现代版的煮酒论英雄 (590 reads)      时间: 2004-11-27 周六, 上午10:5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论周恩来、毛泽东、林彪的关系。

最出名和最典型的韬晦的例子,就是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了。刘备在后院种菜,在酒席宴上装孬… 骗过曹操了吗?其实没有。曹操很干脆地向刘备指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这么明确的结论,把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刘备装作怕雷,并不可能瞒得过曹操。----- 其实,刘备韬晦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于:曹操不愿杀一人而寒天下人之心。---- 这是曹操回答手下人劝杀刘备时的真心话。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韬晦,是使用恭顺的表面功夫,来对付占绝对优势的政治对头。其之所以成为韬晦,有两个关键:第一,行韬晦之策的反对派,必是有原则、有志向、有影响的政治家;第二,韬晦之策,必定瞒不过高明的大对头。----- 换个角度来说,假如其人使用的手段,是毫无原则的拍马溜须、曲意逢迎,一心一意,则谈不上韬晦了;而若大对头是毫无理智的蛮干胡来之徒,或反对派自己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分量,则韬晦毫无意义,还不如赶快开溜或干脆拼死一搏。----- 简单地说,就是行韬晦之策的人,的确有异心且没有瞒过高明的大对头。大对头,从利害得失权衡之后,判断该人既没有直接的威胁,而又有用得着的地方,或除掉这个祸害反而得不偿失,则按兵不动,继续控制和任用之。---- 所以,实质上,韬晦,是两个权位明显不对称的、但都高明的对手的政治博弈和互动。

周恩来之对于毛泽东,就是韬晦关系;而林彪之对于毛泽东,与韬晦无关。

周恩来与毛泽东不是一路人,彼此之间的斗争多矣!毛在周去世后,拒绝参加追悼会,并痛快地总结:“我和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总理的斗争不下十数次!”。毛至少开展过三次浩大的行动,要把周打倒,即1940年代的延安整风、1958年的反反冒进和1966年-1976年的文革。每次的结果,都是周的输诚,化解了危机。其实,就是韬晦。中共是个专制体制。毛是最高上级,周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正面抗衡。特别是在文革中,毛实际上,已是绝对地位稳固的皇帝。周既然不跟着毛,除了韬晦之外,就只有要么开溜(学陈云、朱德等人)、要么谋反(政变。所以,毛在文革中,最认真抓的事情就是反和防范政变)。周在毛的面前的绝对恭顺,记载多多。在此不赘述了。而毛始终对周不放心、要攻击,原因自然也不在于毛的疯癫。---- 毛,固然有狂妄之处,但毕竟仍然是高明的权谋家。----- 对他来说,好坏忠奸、是否自己人,他还是分得清的。----- 比如,毛就从来不打击紧跟他的心腹左派大将们。----- 至多是装装样子,玩点平衡花招。----- 所以,毛终于不砍掉周,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要砍掉,也得让周完全暴露才行。----- 既然,几乎全天下的人(特别是在中共内部),都认为周是毛的忠臣;毛又怎能不顾及影响而一意孤行呢?----- 这方面的记述,大家可参阅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 其中,详细描写了周如何在毛面前百般恭顺,却实际操作中始终要与毛拉开距离(设法掺进自己的一套),而毛一次又一次地吹毛求疵、组织人马来直接或含沙射影地攻击周。----- 二月逆流一段,尤为精彩。1967年的二月逆流,显然若非周恩来的机智,周恩来本人也会赔进去了。几个老帅、副总理一倒,周更加势单力薄,甚至对中央文革说出了:你们指示我来办之类的话。------ 周的恭顺,导致文革派内斗(江青派斗林彪派)开演。----- 而毛却是比较清醒的。----- 比如,毛对周说,陈毅倒了,你就差不多了… 据高文谦记载,当时邓颖超都为周恩来准备好了衣物,随时准备周被打倒送牛棚。----- 周之逃过此劫,在于1967年下半年,中央文革和军队(林彪的地盘)干起来了。毛随之无奈地叹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于是出面喊了暂停。

关于周对毛的反制,大家可以参阅我的“周恩来三招制毛”与“…第四招”。

再看林彪。有人说林彪也是韬晦,理由是林彪后来反了。这个结论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林彪本来绝对不是也从来没有准备过要做毛的对头。林彪与毛的关系非常深。早在1928年,朱德与毛的斗争中,林彪就站在毛的一边。后来,虽然林有过反复,但毛并不介意。----长征中,林彪反毛,毛一笑置之:小孩子懂什么!----- 足可见毛林关系之密切。而林彪后来发明的:毛主席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听毛主席的就胜利,不听毛主席的就失败; 失败是因为不听毛主席的话… 这些东西,就完全超越了韬晦的底线了。---- 比如,周恩来就从不这样不留余地。------ 你怎么可能反你欢呼为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领袖呢?---- 林彪的一败涂地,也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林彪终于反了。毛泽东于是也气晕了(说明,毛是把林当作自己人的。若处心积虑地要对付林,则林之反叛早在预料之中,何必生这么大的气?)。那谜底不在于林彪早蓄异心,而在于毛、林交心地不够,终于为周恩来所乘。---- 参阅我的“周恩来三招制毛”与“…第四招”。 周恩来力主设国家主席;毛泽东不想任何人当国家主席;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这样,毛、林就干上了。这里的关键,还在于林彪的利令智昏。看看现实的例子:金正日在金日成死后,守孝三年,才就主席之位。毛还在,林彪如何能妄图国家主席的位子呢?另一方面,毛不仅不深究周的用意,反而猛批林彪,也反映了毛的智谋的确不如周。毛更蠢的举动是大肆严办林彪集团。----- 要知道,林彪本来是毛的心腹嫡系。林的集团,至少有相当人马是毛的。他们是以为毛林一家,而林将继承江山,才聚集在林的麾下的。毛这么深挖根、狂打击的结果,是把本来忠于自己的人马也抛弃了。这样一来,补充上来的,都是周的人马… 毛的江山的变色,于是不可避免了。(对比,邓小平的做法就很精明。邓小平打倒了赵紫阳,但赵紫阳的部下们,很多被留用或重新起用了。)

总结:毛泽东在林彪事件后晕厥,醒来后。周恩来扑上去激动地说:“主席,大权还在你手里”。而毛说:“我不行了,以后事情都交给你办”。---- 这属于现代版的煮酒论英雄呀!

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53480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764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