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走近农民张德安 (2)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走近农民张德安 (2)   
zt321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走近农民张德安 (2) (176 reads)      时间: 2002-4-17 周三, 下午10:0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摩托车在坑洼不平的乡村泥路上艰难前行。骑车的师傅一边小心翼翼

地驾驶,一边不住地感叹: “这个张德安,怎么住在这么偏的旮旯

头嘛?咋不搬到富加街上去住嘛!” “就算他想般去住,富加镇镇

长敢让他去吗?” “嘿嘿….!” 我在颠簸起伏中感受着谢安乡的

气息。我相信,这应该是谢安乡连接外面世界最宽最好的道路了。它

弯弯拐拐,让人领教了什么叫荒僻。每逢歧路分叉处,我们都要小心

翼翼地问路边的村民。让人惊讶的是,提起张德安,每个人都知道,

都说已经很近了,很近了,道路却老是弯来拐去,不见尽头。



过了一条小街不久,远远望见绿树丛中一座石孔桥,桥下一条小河,

亮晃晃的河面上排着一片一片养鱼的网箱。桥比较新,两边石头栏杆

上有很多个多面体的柱头,桥倒映在河水中,与两边的树木相映成趣

。再远处是一片没有叶子的果树地,果树地的后面,是一排新砌的白

色楼房。景致还算不错。



石孔桥的一端树有两个石碑,其中一个上面刻着“共安桥”三个大字

,落款是“卓明安”,我知道,卓明安是“93年事件”后上任的R县

县委书记。 共安桥,这想必就是跟张德安密切相关的那座桥了?!

听摩托车司机讲,“93年事件”之后,政府拨款,由张德安负责,给

当地修了这么一座桥。摩托车师傅不提修桥的原由、目的和好处,只

是暗示张德安在经手国家拨款修桥的过程中捞了好处。 “瞧瞧他家

修的那座气派的房子,起码要花十来万块钱嘛,如果不从修桥中得好

处,他怎么修得起那么好的房子?他们家又没什么人外出打工挣大钱

。” 听了这些话,我心里开始感到疑惑和沉重起来。难道,张德安

真的有经济问题?他不是带领农民抵制不合理摊派吗?他怎么又去负

责修桥了呢?如果把修桥当作当年政府安抚当地农民的举措,也还说

得过去,这有河的地方本来就应该有桥,但国家之所以拨专款来修这

座桥,恐怕跟93年谢安乡农民比较激进的举动有关系。问题是张德安

一个普通农民,又不是建筑专家,为什么偏偏要委托他负责呢?难道

就是因为他是农民头目?不把工程交给专业的桥梁工程公司,而是委

托他这么一个种了几十年庄稼的农民来负责这么一项耗资几十万的大

工程,其中用意何在? 来不及多想,我们已经到了那排水泥房子面

前。一群人正围着几张木桌子打牌。为免引起人们的过分关注,我们

没事一样地驶过人群,停下来,找了一个人,问: “张德安在哪里

?” “在里面打牌呢!” “麻烦你替我们把他叫出来。” 那人进

了里屋。过了好一会儿,一个人走了出来,在门口朝我们张望。这人

个儿不高,瘦削,精干,头上似乎有些许灰白的头发。穿一身灰色中

山装,领口扣得很紧。 这就是张德安?! 农民领袖、抗款头目、县

人大代表…….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地方政府多次抓而不得、领导了轰

动海内外的“93年事件”的张德安???!!!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

的农民。但与他身边的人不同的是他的精明而有警觉的眼睛。他整齐

的衣着,没有一丝慵懒,很有精神。 在张德安站在门口张望的时刻

,桌子上的其他人不断有人开始扭头过来注视我们。这样的群体性注

视,让我感到紧张。我付了车钱,师傅把摩托车掉过头来,没有熄火

,朝着回路的方向移了几步,默然而好奇地看着张德安、看着我、看

着那群打牌的村民。 不知为什么,我竟然有些紧张,甚至有些害怕

。 张德安神情严肃地走过来,站在我的面前,问: 你是哪个?找我

有啥子事?”



面对这位我仰慕了10年的农民英雄,我竟然有些慌乱。激动中带一点

担心----旁边越来越多的人在注视着我,我本能地感到了一种紧张。

本来打算继续看稀奇的摩托车师傅也一踩油门溜走了。后来,我才知

道他溜得不是没有道理-----1993年春天,新华社记者W第一次来到这

里采访时,正是那件事的高潮,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刻。村民误以为W

是官方派来的暗探,竟然将他围困起来,相信W当时没有少受惊吓。



近10年过去了,我这个10年中第2个走进这片土地的知识分子,会遭

遇何种情况呢?我没有亲历当年的事件,所以无法想象这些衣服破旧

的村民爆发起来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10年前的事件已经证明他们

是有力量的。



所以,面对瘦削的张德安及其身后那些注视着我的人群,我真的感到

有些紧张。尽管我并不是政府派来的人。



于是我赶紧表白: “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了,今天特地前来拜访你!

” 张德安一听,一下子爽朗地大笑起来,说: “好好好,对于一切

关心农民的人,我们都欢迎!” 接着,张德安竟然就象遇见老熟人

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他刚刚参加县人代会的情况来: “副县长说

,历史上哪个农民干了大事的?李自成那么厉害,还不是失败了?富

加有个张伯涛(音),想当农民领袖,把张伯涛抓了之后,富加不就

天下太平了,我立即给富加带了200万资金去…..,至于有的代表反

映电价太贵,老实说,电价的构成,就是写一本书都说不清楚…..”





由于对他讲的内容不熟悉,所以直听得我一头雾水。好不容易趁他停

顿下来,我赶紧讨好地说: “我这次来,希望能够住下来,与你好

好摆一摆龙门阵”



“好!好!好!”张德安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爽快得令我都有些惊讶

。难道,他一点都不防备我吗?看来,张德安并非想象的那样凶恶。

相反,豪爽、乐观、豁达、热情,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张德安回头跟他的牌友打了声招呼,带领着我一道向他的家走去。不

一会儿,来到一幢两层楼房面前。这就是张德安的家了。说实话,尽

管这一片都是新修的两层楼房,但张德安家的楼房无疑是最气派和漂

亮的。其原因之一是位置处于“街”(如果能够称得上街的话)的尽

头,旁边没有别的房子来拥挤,比较独立和显眼,其次是房子很长,

第三,是它楼上圆拱形的玻璃窗户,与众不同。



张德安毫不掩饰心中的自豪,说: “那窗子是我设计的!” 我连连

赞叹!更感到惊讶。进村的道路是那么坑洼蜿蜒,不知道拐了多少个

弯,让人深感其偏僻。没想到,在如此荒僻之地,竟然有一座雄伟漂

亮的石拱桥(共安桥),竟然有大片大片的果树地,竟然有成片的新

楼房,尤其令我惊讶的,是张德安这位多年的“农民领袖”的住房,

竟然是如此雄伟漂亮!我原以为闹事的农民都是穷鬼呢!没想到这里

的农民这么富裕啊!



来路上,我还在感叹:“难怪这里的农民要抗交农业税款,实在太偏

僻了嘛。” 可眼前展现的,则俨然是一派小康富足景象啊!这些房

子,是足以让城里人眼气得要死的! 在我的认识中,只有穷人才会

造反闹事。可这里的人们是穷人吗?也许,1993年那会儿是很穷的。

可是为什么现在变化了、改善了?他们是依靠什么致富的呢》生活改

善之后他们还一如既往抗交税款吗?



所以,到了谢安乡,亲眼见到了张德安,来到了张德安的家,原有的

紧张感和害怕感减弱了,然而,我的好奇心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大大

的加强了。



带着一路颠簸的疲惫,带着深入现场的兴奋与激动,我踏进了张德安

的家门。 盼这一天,已经10年了。



进了大门,张德安径直将我带到楼上的一间屋子里,房下旅行包,趁

着老张出去的片刻,我默默环顾这间小屋。 屋子里的摆设极其简陋

:靠窗墙角有一张大木床,猩红色床单,两床棉被整齐叠放,低平的

枕头,所有这些床上用品都比较旧,但还算整洁。对面墙上牵了一根

尼龙绳子,上面挂若干蓝色或者灰色衣服,都较旧,另外还挂了10来

双布鞋----这种手工做的布鞋,我从小穿的就是我妈妈在煤油灯下给

我做的这种布鞋,穿起来十分舒服,做起来却非常非常辛苦。自从上

大学之后,我因为急于摆脱乡下人的面貌,就再没有穿过这种布鞋了

,今日在张德安屋子里看见那一排排的布鞋,感到非常亲切。有回家

的感觉。 屋子里的家具就只剩下另一个靠窗屋角的一张黑色长方形

木桌,桌子前一根高高的长条凳。 这些就是整个屋子里的摆设,简

单得不能再简单。 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张黑色木桌子上面的东西。桌

面上,靠墙堆了厚厚一排书和一堆稿子,另有一个开了盖的墨水瓶,

一只廉价的蘸水钢笔,显得有些凌乱。 这堆书和纸笔安静地躺在那

里,暗示着屋子主人不是一般的农民。 窗外稀薄的阳光照进来,淡

淡的,并没有多少暖意。放眼望出去,一片片果树林,由低洼平地延

伸到远处的山坡。 老张回来了。 于是,在正月初三的下午,一个经

历坎坷的66岁老农民,一个关心农民命运的30岁知识分子,共同坐在

那根唯一的条凳上,开始了一场特别的交谈。 谈话是无拘无束的,

主要是老张说,我则全神贯注、安静地聆听。 谈话首先从桌上那堆

书开始。 那堆书,大都是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是张德安

自费订阅的,年订费50多块,已经订阅好几年了。张德安借它来了解

政府的各项政策。 “农民要抵制不合理负担,必须掌握中央的政策

,政策就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可是农民哪里有机会了

解中央政策呢?”我问。 “就是,不要说普通百姓,连我这个县乡

人大代表,平时难得看见一份报纸,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报纸都是

看不到的,只好趁偶尔到县里或者区里开会办事的机会,到别人办公

室要几张过期的来看看。” 难怪他要自费订阅《半月谈》。而这种

举动,在农村人当中,是非常少见的。 “你不了解政策,就等于没

有斗争的武器,怎么跟那些人斗?我们农民做事是一定要讲政策讲依

据的。我们农民都说,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是给那些小和尚把经年

歪了。县、乡、村干部不学习、不执行中央的政策,那我们就替他们

学。你来乱收费,我们就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就跟你读中央的

政策,讲法律。” “围而不打”?第一次听说这样的策略,好新鲜

! “不是听说你们暴动吗?”我问道。 “那是他们乱说。他们不讲

政策和法律,反倒给我们扣帽子,好象我们讲政策反倒错了。我们的

策略是“围而不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要犯我,我必犯人。

你要动手,我就自卫,自卫不犯法。” “你是跟老虎在斗,打虎要

防被虎咬。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和利用党中央的政策和国家法律,

政策和法律就是农民手中的打虎棒!” ...... 张德安的这些“打虎

理论”,听得令我两只耳朵倒立,精神为之一振!这样的理论,真该

让北京的农业专家们认真听一听,尤其是让那个向总理写信哀求当局

发善心,连声哀求“施仁政吧,施德政吧”的原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

委书记、《我向总理说实话》的作者李昌平先生来认真听一听!



“我常跟老百姓讲,现在条件好多了,毕竟有广播,有电视,那你平

时就多留心,把广播中央政策的节目录下来,到时候,收费的人来了

,我们就让他听中央的政策,看他还敢怎么说。说不通道理的,我们

就拒缴。”



我胸中激流澎湃,总算有些明白了,但我也深表担心地问: “不是

常听说有干部为了催收款粮,跑进农民家里去挑粮卖猪拆门板吗?你

们怎么办?” “是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我们有自己对付他们的办

法,你要收钱,可以,种地就该纳税。但是你必须拿政策依据出来,

讲清楚各条各目是怎么来的。如果拿不出依据,还偏要来硬的,那我

们就当作土匪打!你擅闯民宅抢夺财物,不是土匪是什么?共产党哪

有你这样的干部?所以我们就当土匪打!” …….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42971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