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走近农民张德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走近农民张德安   
zt321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走近农民张德安 (170 reads)      时间: 2002-4-17 周三, 下午10:0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走近农民张德安



西乌拉帕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长篇连载。版权为西乌拉帕专有,欢迎网络原稿转贴,传统媒体发

表前需征得作者同意)







马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三,公历2.14,西例“情人节”。我却独自出

门,租乘摩托车,颠簸了几十公里乡村烂路,蓬头垢面地到了农民张

德安家。来之前我在富加镇特意购买的拜年礼物-----几斤苹果和梨

子-----早已经被摩托车的后座颠得稀烂。



我与张德安素不相识。他不过是一个偏僻乡村的最普通的农民。我只

是一个关心农民命运的小知识分子,我是农民的孩子,我的所有亲人

亲戚都是农民。一个农民去见另一个农民,应该不需要太多理由。



此行的成因之一,是好奇。张德安是当地农民公认的“农民领袖”。

他的大名和事迹第一次传到我的耳朵,是1992年底的事情了。近10年

来,我一直有个心愿,一定要见见张德安。



1992年底至1993年春,张德安带领谢安乡农民自发学习和宣传党中央

的农村政策和法规,经过坚苦卓绝、险象环生的复杂斗争,最后成功

抵制了当地县政府征收“213国道”修路款的不合理摊派。昔日默默

无闻的普通农民张德安,因此名振中外,也成为地方当局眼中的一颗

钉子。



在"三农问题"专家们看来,农民素来缺乏组织性。他们渴望有胆识的

领头人。事实上,张德安在当地受到的拥戴程度,完全可用“振臂一

呼,应者云集”来形容。甚至不用张德安自己振臂,只要听到有人要

抓张德安的传闻,当地农民就会在顷刻之间蜂拥聚集到张德安的身边

来,或徒手,或持棍棒、器械。



他们很清楚:保护张德安,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10年多时间过去了,农民张德安这颗当局的“眼中钉”始终没

有能够拔掉。不是没有拔过,是拔了好几次,都没有拔掉。最激烈的

一次,是1993年春天,自称前往“催款”的该县检察院两名检察官,

在谢安乡被农民追打狂奔落荒而逃,其中一个掉落冰冷的河水,另外

一个竟边跑边撕扯掉制服上的肩章和领徽连同大盖帽扔进河里去,口

中连喊“我不是检查官”、“我不是检查官”(此人被疑为富加镇街

头的地痞),二人弃车落荒而逃。是日深夜,被其扔掉的汽车莫名起

火烧成灰烬;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10月,由县区乡20多人组成的“

催款工作组”前往谢安乡将张德安团团围住,催逼其在缴款书上签字

确认,张氏奋力冲出重围,幸有数百村名及时赶到将工作组包围,张

德安才得脱身,此事遂无果而终。



自从“93年事件”以来,农民张德安就成了一个地方政府与当地农民

极力争夺的“香饽饽“,地方当局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想抓抓

不到,利诱也不成,甚是苦恼。农民则把他看着利益代言人,稍有风

吹草动,轻则通风报信,重则持械云集保护,决不让他们的“领袖”

被官方抓走。 1993年元月,张德安以高票当选为乡、县人大代表。

极为特别的是,他本来不是侯选人。非候选人高票当选人大代表,这

震惊了县省当局。几经上下紧急请示和复杂考虑,张德安成了全县

200多名人大代表中,唯一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非官方提名的真正的

农民代表。



自那以后,张德安已经连续三届当选人大代表。 这就是农民张德安





在张德安的带动和启发下,谢安乡及其邻近乡镇的农民依法保护自身

合法利益的觉悟越来越高,在上缴农税对公负担款项方面,农民计较

政策法规依据计较得十分认真,这就让那些凡事都企图从农民身上拔

毛的基层政府官员感到很不爽,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农民觉悟最高的

谢安乡、宝石乡孙家坝等地,在地方政府眼里,却因为“严重拖欠税

款”而成了全县“最落后的后进地区”。但恰恰是这些“后进地区”

的农民,由于依靠自我团结依法斗争,使其承受的对公负担,持续多

年保持了全县最低的水平,人均负担约50元/年,该县其他乡镇人均

负担多在140元/年左右。谢安乡的农民,从依法斗争中获得了实惠。

他们更以张德安为荣,他们也成为全县最幸福的农民,成为羡慕的对

象。至今常有外乡农民辗转辛苦几十公里山路,跑到谢安乡,到处寻

找张德安,含泪诉苦或寻求帮助。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公开媒体对张德安的报道极少且不准确。民间

传说则夸张而神秘。通过这些纷乱的传闻,张德安成了一个极端复杂

的形象:农民领袖、减负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县乡人大代表、造反

头子、刁民、农民叛徒、贪污犯……。这是一个多么富有争议的人物





我决定大年初三亲自去拜访他,不仅仅是出于好奇,想亲自看看真实

的他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个更重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此行,看看能

否发现一点农民命运的希望之光。



在大都市里,我曾认真收集阅读了“三农问题”专家们(比如温铁军

、陈锡文、党国英)研究“三农”问题的大量文章;在三个多月的夜

晚,我认真阅读了曾经实地考察河南农村的曹锦清教授的厚厚的考察

专著《黄河边的中国》;在春节回家的火车上,我看完了向朱总理写

信反映农民负担过重的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

,但是,说实话,所有这些阅读,都令我非常失望。这些所谓的专家

们,也许对三农问题的成因分析得比较透彻,但是无一例外地,他们

都没有为9亿农民指出真正的出路。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把希望寄托在

当局的“与虎谋皮式”的“减负”政策上,寄托在当局慈善性的“德

政、仁政”上。他们眼光朝天,从来没有谁相信广袤土地上的9亿农

民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至多不过是高高在上地

对农民心怀恻隐,但他们从来不相信农民,他们只是坐在空调房里想

当然地设计着如何安排这9亿人的命运,却极少深入农村去听取农民

自己的声音,即使去了也是带着一种猎奇、旁观、事不关己、隔岸观

火的姿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我对他们感到失望。这些所谓的精英,不过是一些改良派而已。



如果涉及到9亿人切身利益的尖锐社会矛盾,都能够改而良之;如果9

亿人的幸福,可以靠低声下气的哀求而来,那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无

数次暴力革命岂不显得滑稽可笑了吗?



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听够了“精英们”大而无当的腐儒高论,满怀失望与迷惘情绪的我,

决定深入最底层的农村去,期望在那里能够寻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一路上我都在想:我能够见到张德安吗?他愿意见接我吗?他为什么

要抗交税款?他哪来的勇气?难道他就不怕死吗?他到底是什么样的

人?果真如传闻中那么凶恶吗?果真那么刁钻顽劣吗?果真是叛徒吗

?果真是贪污犯吗?自“93年”之后,那里的农民命运有什么改变?

农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一路上,摩托车颠簸得我几欲呕吐,却无法压制我心中的好奇、激动

、害怕与迷惘。



一路上,我都在怀疑自己此行的意义。沿途的人们都在打麻将、晒太

阳、放鞭炮或者无所事事的逛来逛去,我是不是很荒唐?大年初三唐

突地跑去找一个陌生的农民。我是不是有病啊?说实话,我是怀着种

种疑虑和犹豫去的。我甚至自己都在怀疑自己。



我问开摩托车的师傅:“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无聊,吃饱了撑得?”



他没有回答。我在他的背后扳着他的膀子,看不到他的表情。



好在颠簸了几十里之后,我总算没有中途退却。否则就没有下面的文

字。这个春节注定要成为我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春节。对于这样一个

极富传奇和争议的敏感人物,许多知识分子是惟恐躲避不及的。更何

况主动去接近他、了解他?



但我的想法不同。经过这些年来的思考,我感到仅仅坐在书斋里做所

谓的研究,仅仅通过别人的报告文章,是不可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

答案的。沉下去,接近最真实的最直接的现实,是唯一的最好的治学

方法。也是真正严谨的方法。老是躲在大都市里夸夸其谈,往往百无

一用甚至祸国殃民。



更深的含义在于,对“三农问题”的关心态度,到底是真的,还是虚

伪的,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看他敢不敢深入到研究对象---农村、

农民当中去做实地体验和考察。



这是一个“试金石”。



这一关,我必须得过。否则我就是叶公好龙。



所以,每一个真正关心农民命运的人,都必须有胆量有魄力抛开世俗

的种种看法,冒着种种可能的风险,亲自沉到农村去,深入到农民的

家头,跟他们同吃共睡,去赶赶场,听听农民的声音。



把9亿农民的意愿弃置不顾而设计出的种种方案都将是闭门造车。



这应该是每一个治学严谨的研究员的基本态度。也是我领悟到的对自

己的基本要求。 让那些“专家”夸夸其谈去吧。 让那些“为民请命

”的党委书记哀求去吧。 我要去听请农民的声音。 我无意去充当救

世英雄,我更无意去煽风点火。我只希望倾听大地自己的真实声音。

这样的声音我在城市里很难听到。所以,没办法,路再烂、再远、

再偏,我都得亲自去。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这注定是一篇很

长的帖子。它的写作将很可能给我个人带来麻烦。知道张德安事迹的

人不少,比我了解他的人也不少,但正如张德安所说: “R县150多

万人,出了不少大学生,人才济济,但真正关心农民的人却很少很少

。” 临别时,张德安对我说: “到目前为止,关心我们谢安乡农民

的知识分子,恐怕只有两位,一位是新华社记者W,另外一位就是你

。” 望着他感激的表情,我心中感到激动、幸运,但更感到悲哀!-

----自1993年事件以来,10年时间过去了,竟然只有2个人主动来关

心了解他们! 我们大量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在忙乎些什么?

回到省城,我从《成都商报》上看到,春节期间,就在我自费前往

谢安乡搞实地考察的同时,《成都商报》娱乐版记者却专门乘飞机前

往云南丽江古城,目的只为了探听在那里度假的影星周迅与李亚鹏是

否真的住在一起!! 就在笔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一桩“清华学

生硫酸泼熊事件”正被国内各大报纸和网站炒作得热火朝天、甚嚣尘

上!一向不舍得发连续报道的一些国家级媒体也大做文章。2月25日

、26日竟连发数篇消息,而且似乎还有继续下去的势头。不到3天时

间,国内一家著名门户网站已刊发网友的相关评论14540条,平均每

分钟就有差不多4条评论,打破了历来所有重大新闻的网友评论数量

。而网络上《走近农民张德安》的帖子却乏人关注。 很显然,国家

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对农民问题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对影星绯闻的兴趣

,一个冒着巨大风险实实在在为农民利益而呼喊斗争的农民所获得的

社会关注,更是远远无法与一头黑熊相比! 中国的一些媒体在关键

时候关键问题上视而不见、无所作为,但在小事上却倾力煽风点火。

农民领袖尚不如一只黑熊。 这是一个道德沦丧、失去整体良知、人

不如畜的社会! 在他们慷慨激昂大喊良心道德正义法制,群情激奋

狠不得吃了清华学生刘海洋,热情踊跃积极为黑熊捐款的时候,我却

心如死灰,惟有无比的悲哀和愤怒在全身流淌!!!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989123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