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三评《周恩来为何断子绝孙》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三评《周恩来为何断子绝孙》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三评《周恩来为何断子绝孙》 (1668 reads)      时间: 2002-4-14 周日, 下午10:28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三评《周恩来为何断子绝孙》


芦笛


此文主要评论该文《刘少奇最恨谁》一节。因为篇幅过长,无法详细引用原文,只能归纳并评论一下该节的中心意思。

在我看来,此节的中心论点是:毛发动文革的目的是击败刘周反毛同盟,而周背叛了刘。主要论据是:一、文革在打倒刘少奇后还在延续,直到毛死为止。二、文革中“免受红卫兵疯狂冲击的都是周恩来嫡系”,说明“毛可把刘少奇轻易置于死地,却无把握能击垮周的势力。因此…不敢(和周)直接对阵开战。”

有趣的是,作者竟然看不出这论证方式的自相矛盾来:据说毛发动文革目的是打刘周,所以刘倒了,周没倒,他便不能结束文革,但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又不敢和周对决,却要去把自己的战友林彪打下来?既然毛只敢打刘,不敢动周,那在倒刘后还要拖延文革,又有什么意义?既然周的实力大到毛动不了他,周又何不坚持与刘联盟倒毛,却要中途倒戈?据说那是因为周“惊惶失措”“可耻退缩”,那么后来刘倒后,毛何不利用周的性格缺点乘胜追击,却只是摆出个决战的模样来吓唬周?反正“毛此时在民间已如同神。民众只要知道有谁竟敢不敬这位神,非蜂拥而上,咬死他撕烂他不可”,周也不例外,毛为什么不充份扩大战果,却要放过垂死之敌,一面又要莫名其妙地拖延文革?这岂不是“不战不和不打不撤”,天下焉有这种战略家?

因此,谁都能看出这论证根本不成立。更何况论证过程中引进了许多错误假设。

第一个错误是过份低算刘少奇的实力。中共党内从来有两大派:白区派与红区派,后者以野战军派为主。刘少奇是白区派头子,按理说他与整个红区派无法匹敌。但一则红区派不是一个统一山头,二则更重要的是邓小平入主中央书记处后便形成了“红白区联姻”。自大跃进后,毛退居二线,刘邓联手主持中央工作。两人亲密合作,给大饥荒擦屁股。此事极大地提高了刘邓在党内的威信,七千人大会就充份反映了这一点。

不仅如此,刘的实力也很充足。他长期担任北方局书记,是该区域的党政军一把手。我党上台后,这些人给派到各省去,构成了刘的权力基础。所有这些,再加上邓掌握的党权以及他与野战军将领的渊源,确实对毛隐隐形成威胁(其实这威胁自八大就开始出现了,这不仅为许多汉学家观察到,也为李志绥回忆录证实)。毛发动文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除这个威胁。作者把“六十一人叛徒案”当作刘的全部人马过于荒唐,其实刘的嫡系岂止那些叛徒?哪怕就是那61人也不是作者说的毫无实力,例如薄一波是副总理,安子文是大权在握的中组部长,刘澜涛是西北局书记,等等。另一方面,作者把野战军派的罗瑞卿也说成是叛徒则大错而特错。罗从未搞过地下工作,根本不是那61人之一,也不是刘的人马而是毛和林的嫡系。毛搞掉他是为了安抚林彪。

其实,最没实力的人是周恩来。作者抓住周留欧的短暂经历作足了文章,但我觉得那并无多大意义。周与毛不同,没在中央苏区白手起家,和红军将领结下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短暂地指挥过红军。以后他长期在重庆当党代表,脱离了后方的权力斗争,没有可能去编织自己的嫡系网络。他得以幸存不倒,全靠他无与伦比的外交手腕,使他能在险恶的权力斗争中巧妙周旋,始终维持了和各派的良好关系。正因为他没有多大的实力和野心,才始终没引起毛的忌讳。否则,毛岂是卧榻之侧让人酣睡之人?

林彪垮后,毛的确一度想收拾周,但那是因为毛知道周在内心并不认同他的“继续革命”理想和独特的治国之道,其实是违心与他合作。而彼时林彪垮了,毛死后,如果周愿意,无人可以阻挡他搞“资本主义复辟”。所以毛要教训教训这个党官僚的代表。但后来周患了癌症,毛也就不再拿他当回事了。以后让四人帮和他闹,无非是毛惯用的势力平衡把戏而已。

要说毛最看不起什么人,那大概就是周吧,因为此人毫无胆量与骨气,活在世上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安全。看过李大夫回忆录的人都知道这点。正因为如此,毛根本不会拿这种人当回事,遑论当作政敌打倒。毛一生都在充分利用周过人的才干,在文革中尤其依靠他去箍住那濒于散板的国家,凡是文革过来人都知道周在维持国家不至于彻底崩解时起了多大的作用,这就是五一六大字报一出来,毛立刻就表态:“反对总理就是反对我”的原因。如此倚重周,却又在内心深处极度鄙视周,这种奇特的主奴关系,建立在毛对周个性的深刻了解上。周这种没有骨头的人,你就是请他去篡权,他也没那胆子。君不见毛病危时,他居然吓得屎尿一裤裆;毛说要把大位传给他时,他居然差点儿吓得晕厥过去?

作者把周和老帅们的良好关系看成是周的实力基础,大谬不然。须知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内部山头林立,除了毛谁也没本事统帅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山头的悍将们。这固然是中共革命遍地开花、未形成一条单一的战线、军队从未形成统一的大军使然,但也是毛故意搞分而治之。文革期间毛规定凡是调动两个连队以上的兵力,都需要军委主席批准。那些老帅个个自身难保,就是作者列举的“四号走资派谭震林”(按,这是作者自己定的成份,官方从无此说法)又何尝没挨过斗?贺龙是周介绍入党的,按作者的说法,应该是周的嫡系吧。但他其实深得毛的欢心,文革前在林病时代替林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因此为林彪所忌。但只是为了讨好林彪,毛就放手让军内造反派把他活活整死了。他死得那么惨,周恩来又何曾吭过一声?

第二个错误是说刘周联盟,而邓小平逍遥局外冷眼旁观。这话恰好说反了。毛退居二线后,一线就由刘邓负责,他两人商量着制定了许多重要政策,例如整顿人民公社的《农业X条》(记不得数字了)、整顿工业的《工业六十条》、指导四清的《后十条》等重要中央文件全是他俩主持制订的,这在邓小平的检查里写得明明白白。而周只是明智地管好国务院那摊,从来不去赶那趟浑水。

刘邓在中央的活跃领导,成了毛嫉恨的根源。由于指导四清运动的路线分歧,毛在中南海游泳池和刘吵了起来,当即下了除刘的决心。后来他在接见斯诺以及阿尔巴尼亚的谢胡时都准确说出了下决心的日子。和刘争吵的第二天,他拿着党章宪法出现在会场上,怒斥刘邓一个不准他出席党的会议,一个不准他看党的文件。因此,文革的权力斗争是解决刘邓问题,与周无关。

毛后来放邓一马,完全是因为他对邓有一种“长兄情结”。邓当初在中央苏区是是“邓毛古谢”集团成员,和毛的小弟弟毛泽覃一道挨整。因为毛泽覃长征时被留在苏区让国军干了,毛心里对邓始终有种特殊感情。在毛的提拔下,邓坐直升飞机爬了上去,一直是毛的嫡系之一。所有的人中除了林彪就是他提拔得最快,而他根本没有林的战功。毛在二次访苏时曾向赫鲁晓夫透露,准备培养邓小平作接班人。只是因为后来邓倒向刘,毛才把他一锅端了。尽管如此,毛始终对他网开一面,最后打倒他也还给他留下了党籍,而彼时周已死,按作者的思路,毛应该可以放手搞邓了。

第三个错误是以为造神运动是刘周搞的。这只说明作者绝对不是过来人。凡是过来人都知道,那是毛授意林彪搞的,跟刘周毫不相干。我曾就此问题写过篇详细文章贴在《说道》论坛上,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上那儿去刨旧帖。

刘周不但没积极参加造神,而且还消极抵抗过。邓批评林搞的那套是把毛思想“庸俗化、简单化、搞实用主义”,这在文革中被骂成是“反对毛泽东思想的三条大棒”。刘邓都为此作过多次检查。凡是在文革中看过他们的交代的人都可以证实这一点。

第四个错误是误读了“抓军内一小撮”。那个运动其实是林彪通过文革小组发动的,目的是把四野之外的野战军将领搞下来,为他日后上台掌权去除障碍。但这么一来势必让林彪一派独大,毛绝对不能容许这种事发生。但他还想利用林彪,于是就以牺牲王、关、戚来把那场运动打下去。周恩来深知毛的心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杨成武向毛通风报信,促使毛及时地下了决心。但此事受到打击的是林彪,受益人是林要打的“带枪的刘邓路线”,周并非直接受益人。周和军队其实没有多少渊源。就算他和老帅们关系良好,那场运动针对的也是下面的将领们,而那些人根本就不是他的袍泽。这里的内幕,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当事人回忆录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第五个错误是完全不明白毛林分道扬镳的实质。那不过是林的实力坐大,还想把中央文革派搞下去,引起了毛一贯的疑心病发作,最后越演越烈,直到不可收拾。根本就不是作者说的“揪军内一小撮虽然放弃了,但军内的分裂已经形成,为了平息和安抚军界,也为了巩 固四人帮的地位,毛只好以牺牲林彪来换取军队团结。”

统而观之,作者的基本错误,是以为毛的权力真的被架空了,其实这完全是毛的夸张造成的普遍错觉。打倒刘邓后不久,毛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解释他为什么要搞这两个人,说他退居二线后,刘邓就不请示他了,陶铸插话说:“大权旁落。”毛不耐烦地说:“我是故意让大权旁落的。”就是这话,成了后来“两条路线斗争”的神话基础,让许多人误以为毛真的成了有职无权的党魁。

其实,了解毛的性格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他一贯耸人听闻“浪漫主义”表达方式而已。庐山会议整彭德怀,本来是雷公打豆腐,有胜无败,毛却竟然夸张到不成比例地去在会上说什么“如果解放军跟彭走,我就要上井岗山打游击”,甚至在电话里跟江青说什么“斗争很激烈”,要她不要来,仿佛天要垮下来似的。第二次庐山会议,为了一个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毛竟然说林彪一方“企图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其实林并不想当那国家主席,提此问题是“为了打鬼,借助锺馗”,想用“反对毛主席称天才”、“反对毛主席当国家主席”去打击张春桥等人。他大概做梦也没想到这竟然会引起毛的疑心,“锺馗”不去打“鬼”而转过头来打借用的人。

毛传作者Short披露,早在七大时党内就形成决议:如果毛在政治局常委会上是少数,可以用一票否决大多数决议。此说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毛在“退居二线”期间从来也就没真正丧失过权力。文革前,他一句话就撤回了刘少奇主持下发的《后十条》,并亲手制订通过了为刘少奇强烈反对的《二十三条》;文革前夜,他一拍板就搞掉了彭罗陆杨,还通过了《五一六通知》。据李雪峰回忆,刘少奇当时明知那矛头是对着他来的,仍只能万般无奈地召开会议传达毛的指示。所有这些都雄辩地证明,毛从来也没像他抱怨过的“大权旁落”。

毛一生不打无把握之仗,虽然他完全可以用正常党争的手段除去刘邓,但为了确保胜利,只不过为了粉碎潜在的而不是实际的挑战,他就竟然使用极端的非常规手段,先进行造神运动,后发动文革,把整个国家拖进大难之中,以此来除去假想的政敌,并在党国机器的废墟上重建“太平天国”。这一切只说明此人心态何等失常,行为是何等卑鄙下流,实在是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而周恩来明知毛的胡作非为违反一切文明常识,把全民族拖进了无底深渊,却为了保住一己之身(他从来也没保过任何下属,包括侍候他多年的警卫员。保陈毅完全是做戏,事先他已经得知老毛的意向),竟然不惜助纣为虐,用尽自己的非凡才干去帮助那个昏君暴君为所欲为。这才是该同志的最下流处。

最后解答作者的那个疑问:文革在搞倒刘邓后为何还迁延多年?

其实,文革早在召开九大便“胜利”结束了。是林彪事件打破了“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局面”,改变了已经写好了的历史。林彪事件,用马列“辩证逻辑”来说,是“必然的偶然”。以毛那种猜忌成性的变态心理,任何人作了接班人都要引起他的疑忌,所以两人的冲突是迟早的事。毛和林在意识形态上没有本质分歧,冲突完全是权力斗争。正因为此,林的垮台,是对毛在意识形态上的最沉重打击,实际上宣告了毛的文革理想和“继续革命理论”的彻底破产。

不仅如此,因为毛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据说犯下了党史上从未有过的大逆不道的暗杀元首罪,被文革打下去的老干部们便形成了巨大的翻案压力,使得毛不得不让步,召回了许多被斥老臣。但如同《鹿鼎记》中的洪教主一样,他对那些党官僚能否保持“继续革命”的劲头早就丧失了信心。用他的话来说,是“党已经成了僵尸”(自李志绥英文回忆录中译出)。所以,对毛来说,老干部平反根本不只是个权力天平的调整问题,那其实更反映出他一生干的第二件大事在组织上的惨败。

然而他年事已高,从不向现实屈服的他,此时不能不承认自己是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第二次文革了,于是此后他便在放弃乌托邦梦想的现实主义和坚持实现文革理想的浪漫主义之间动摇不定。这种思想矛盾和权力平衡的现实考虑结合在一起,便使他忽而支持文革新贵,忽而支持老官僚,直到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除了权力斗争的实质外,文革其实具有非常浓厚的毛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色彩。看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明白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也读不懂一个将中国大地当作一张任自己尽情挥洒的白纸的浪漫诗人兼无比阴险狡猾的阴谋家的奇特的矛盾心理。

【评论至此结束】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078162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